- 相關推薦
席慕蓉《貝殼》介紹
文章通過對貝殼的描寫,托物言志,說明了一個人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認認真真、堅持不懈地去做,并能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席慕蓉《貝殼》介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貝殼》席慕蓉
在海邊,我撿起一枚小小的貝殼。
貝殼很小,卻非常堅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每個小點周圍又有自成一圈的復雜圖樣。怪不得古時候的人要用貝殼來做錢幣,在我手心里躺著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海邊撿起這一枚貝殼的時候,里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的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跡已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和微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倉給它制作居所時卻是多精致,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茍啊!
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
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
賞析
席慕蓉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復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著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
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說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誠。也許是因為席慕蓉身為藝術系畢業的專業畫家,故常常融入畫意,使讀者于欣賞其著作的同時,如同翻閱畫本似的,沉浸在鮮明的畫面中,此寫作方式即為席氏之作甚具特色之因。
席慕蓉簡介
席慕容,女,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蒙文意為浩蕩大江河。祖籍內蒙古,1943年生于內蒙察哈爾盟明安旗,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于臺灣。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后,赴歐深造。199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曾在多次舉辦個人藝術展,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臺灣新竹師范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代表作有《一棵開花的樹》、《七里香》。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由其作詞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因其濃厚的思鄉之情,讓留在家鄉和漂泊在外的蒙古族兒女廣為傳唱。
席慕蓉的作品用語淺白,但寫情深細濃郁。刻劃精美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著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席慕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說里,很容易看出作者的真誠。
也許是因為席慕蓉身為藝術系畢業的專業畫家,故常常融入畫意,使讀者于欣賞其著作的同時,如同翻閱畫本似的,沉浸在鮮明的畫面中,此寫作方式即為席氏之作甚具特色之因。身為蒙古族的席幕蓉,在創作初期雖從未踏過她的故鄉領土,但她的詩、散文中卻藏不了蒙古民族的意識,像是表現蒙古草原和歷史文化相系的鄉愁和具有蒙古民族哲學宗教特征的佛禪觀念,這是迥異于其它民族的作家的。
注釋
①選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賞析》(南海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席慕蓉,臺灣畫家、作家。著有詩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②卑(bēi)微:卑賤微小,地位低下。
③一絲不茍: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茍,隨便。
作者簡介
席慕蓉,當代著名畫家、詩人、散文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蒙古人,后隨家定居臺灣。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詩集《七里香》,在臺灣刮起一陣旋風,其銷售成績也十分驚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長的痕跡》,表現她另一種創作的形式,延續新詩溫柔淡泊的風格。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
作品影響
在臺灣現代詩史中,席慕蓉是個非常特殊的案例。一出現便成了臺灣詩壇的“暴發戶”,創造了“軟性詩”的“席慕蓉現象”。席慕容的詩集成為暢銷書排行榜上的顯位,作品成為大、中學校女生手中的瑰寶,名字成為報刊、電臺的熱門話題,席慕容本人甚至被看成是臺灣“詩中的瓊瑤”。這一切都成為臺灣詩壇從未有過的新鮮事。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席慕容又越過海峽,在中國大陸掀起一股“席慕蓉旋風”,成為許多青年詩愛好者心目中的偶像。
以一現代詩寫作者而能躍為當代評論家筆下的“某某現象”,席慕蓉也堪稱第一——雖然這群評論人在使用“席慕蓉現象”一詞時,多少都帶有幾分批判檢討的味道。
他人評價
評論家沈齊認為,對“席慕蓉詩歌現象”的重新解讀,旨在對整個常態詩歌寫作的重新正名與定位。長期任運不拘、一味移步換形的中國新詩,正在逐漸清醒中認領一個守常求變的良性發展時期,而常態寫作的重要性,也正日漸凸顯。從這一觀點重讀席慕蓉,便可讀出一點尷尬中的啟示——市場將前衛姿態由主流推向邊緣,時代又將一抹“邊緣光影”推為市場的熱點。市場無罪,時代無常,席慕蓉只是被動充當了大眾詩歌選民們的“最愛”,并無意中開啟了人們對常態詩歌寫作價值的重新認識——而在這一價值領域中,席慕蓉詩歌無疑占有重要的一席,并非錯愛與誤會。
【席慕蓉《貝殼》介紹】相關文章:
席慕蓉貝殼的啟示09-18
席慕蓉貝殼教案08-21
貝殼席慕蓉 教案09-27
貝殼席慕蓉閱讀答案08-13
貝殼席慕蓉閱讀短文答案01-04
貝殼的參考答案席慕蓉09-25
席慕蓉 貝殼 讀后感11-18
席慕蓉詩集08-15
席慕蓉的經典詩歌11-04
席慕蓉經典詩歌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