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棄疾賤者長存
賤者長存,這句話出自著名的宋代詞人辛棄疾所寫的詞作《行香子》。那么,《行香子》是一首怎樣的詞作呢?《行香子》帶給人們怎樣的新的啟發呢?
行香子(博山戲簡昌父、仲止)
辛棄疾
少日嘗聞。富不如貧。貴不如、賤者長存。由來至樂,總屬閑人。且飲瓢泉,弄秋水,看停云。
歲晚情親。老語彌真,記前時、勸我殷勤。都休_酒,也莫論文。把相牛經,種魚法,教兒孫。
大致意思:
就是說,年輕的時候聽說,富貴的人,活著還不如貧賤的人。因為最快樂的人,總是閑人,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可以無憂無慮地盡情寄情于山水自然,不需要去顧忌。等到老年的時候,發現這種說法非常正確,想起了以前的時候,總是辛辛苦苦的,也不快樂。所以現在,不要沉醉酒中,也不管什么文章,就盡情地安享晚年,和兒孫共享天倫,這才是真正的正事。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5.18-1207.10.3),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稼軒居士”。漢族,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風閘村)人。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辛棄疾的始祖辛維葉,在唐曾任大理寺評事,由隴西狄道遷濟南,故世為濟南人。高祖辛師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賓州司戶參軍。祖父辛贊,因累于族眾,靖康之變時未能隨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為譙縣、開封等地守令。辛棄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隨祖父辛贊生活。 辛棄疾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
他出生時北方久已淪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并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辛棄疾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美芹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納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偉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為“稼軒體”。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辛棄疾賤者長存】相關文章:
賤若不相賤詩歌09-23
天生賤命散文08-20
友情長存的句子09-21
友誼長存的經典句子10-21
友誼長存的句子06-22
關于友誼長存的詩句10-17
希望友誼長存的詩句09-27
友情長存的唯美句子10-09
辛棄疾簡介11-23
(精選)辛棄疾簡介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