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宋詞賞析及注釋翻譯
導讀:這是游子他鄉思舊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寫起,接著敘游子悲愁。“曲岸”、“垂楊”兩句道離愁,“樓空”兩句寫別恨。下闋開頭“聞道”緊承“燕子能說”,揭示“空樓”中佳人目前處境:“簾底纖纖月”月不圓人也不團圓“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見,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頓挫,道出佳人難再得的幽怨。此首艷情之作寫得纏綿婉曲,哀而不傷,用健筆寫柔情,堪稱杰作。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①
辛棄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刬地東風欺客夢②,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③,舊游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注釋]
①東流:池州的東流縣。
②刬(chàn)地:宋時方言,相當于“無端地”。
、邸皹强铡本洌禾K軾《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芫_陌:多彩的大道。
①東流:池州的東流縣,今安徽貴池。
、谝疤模阂吧奶睦。
、墼破粒涸颇歌傊频钠溜L。
、軇i(chàn)地:宋時方言,相當于“無端地”。
、輼强眨禾K軾《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蘧_陌:多彩的大道。繁花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蒼。
、呃w纖月:形容美人足纖細。劉對《沁園春》(詠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鉤新月,淺碧籠云!
、嗳A發:花白的頭發
【譯文】
野塘花兒飄落,匆匆又過了清明時節。東風欺凌著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夢驚醒。一陣涼氣吹來,向我的孤枕襲來,我感到絲絲寒意。在那彎曲的河岸邊,我曾與佳人舉杯一起飲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與佳人離別。如今人去樓空,只有往日的燕子還棲息在這里,那時的歡樂,只有它都作見證。聽說在繁華街道的東面,行人曾在簾下見過她的美足。舊日的情事如東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遺憾又像云山一層層添來。假如有那么一天,我們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將會像鏡里的鮮花,令我無法去折。 她會驚訝我又白了頭發。
【譯文二】
野海棠花紛紛飄落,又匆匆地過了清明時節。東風無端地驚擾我的美夢,冷氣侵襲云屏褥枕讓我畏怯。在彎曲的河岸一起舉杯,把馬兒系在楊柳樹腰,就在這東流村我曾和她告別。如今是人去樓空,當時情景只舊時燕能記得。
聽說在繁華街道東頭,行人經?吹,她的眉毛像纖纖彎月。舊恨如不斷奔流的一江春水,新恨重重像云海群山千萬疊。如果在今后有一天,能和她在宴席前重見,她會像鏡中花虛幻難折。她也應吃驚地問我:近來又添了多少白發?
【評點】
本篇為詞人重經東流追憶當初一段愛情經歷,抒發悲恨之情的詞。
上片寫暮春夜在凄清孤館回首往事。前三句點明時間,野海棠花紛紛飄落,又匆匆地過了清明時節,為全文籠罩上一層傷感而又悲涼的氣氛!坝帧弊直砻鞑皇堑谝淮芜^來,上次也是這個季節來到!皠i地”兩句融情于景,意思是:東風無端地驚擾我的美夢,冷氣侵襲云屏褥枕讓我畏怯!翱蛪簟秉c明是舊游之夢,“一枕寒怯”點出自己的孤單,同時又暗示前次曾在此地歡會。最后幾句是詞人對往事的追憶。曲岸、垂楊都在眼前,往日舉杯暢飲,“垂楊系馬”的情景歷歷在目,而人卻不知何處了,大概只有似曾相識的飛燕,呢喃地向人傾訴,惋惜不已。這五句將詞人的惜別感傷表現得含蓄而委婉,今日不得復見的愁思彌漫字里行間,在辛棄疾的詞中絕少有這樣的含悲之語。
下片描寫女子的嬌美,并抒寫尋覓不見的惆悵。表現了詞人對這位青樓女子的深情,以及英雄遲暮的悲憤。前三句是側面寫女子的貌美。“綺陌”二字點出女子出身青樓;“纖纖月”形容女子眉毛細長!芭f恨”兩句寫詞人此時的心情,舊恨如不斷奔流的一江春水,新恨重重像云海群山千萬疊,叫人怎么能夠忍受?末五句是詞人想象以后兩人相逢的情景,即使再有機會相見,恐怕她已是他人婦了,終是鏡中花,難以復得了。那時,她也許會吃驚地問我:近來又添了多少白發?詞人以想象中的敷衍語,抒發了兩人深摯之情,令人覺得無限悲涼。
全詞內涵深永,情調悲婉沉郁。
[賞析]
這是游子他鄉思舊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寫起,接著敘游子悲愁!扒丁、“垂楊”兩句道離愁,“樓空”兩句寫別恨。下闋開頭“聞道”緊承“燕子能說”,揭示“空樓”中佳人目前處境:“簾底纖纖月”月不圓人也不團圓“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見,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頓挫,道出佳人難再得的幽怨。此首艷情之作寫得纏綿婉曲,哀而不傷,用健筆寫柔情,堪稱杰作。
這首詞是淳熙五年(1178年)春天寫的。上片點明時間,描述旅途苦況,“曲岸”以下三句回首往日之幸福艷遇,歇拍兩句翻用蘇軾《永遇樂》句子而別出新意。下片前三句表明對方已為青樓女子,想象她的美貌及尋覓不見的悵恨。詞人融自己身世與其間,雖為愛情詞,卻有郁勃之氣。尤其是“舊恨”三句,更是“矯首高歌,淋漓悲壯”(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作者于淳熙五年(1178)自江西召為大理少卿,觀其詞意,當是作者年輕時到過池州東流縣,結識一位女子,兩情相洽,十分款曲。此次途經這里,重訪不遇,有感而作。若此,本詞之意脈便可尋繹了。作者從豫間(南昌)調往臨安(杭州)去就任大理寺少卿,舟行途中經過東流縣,題于某村的墻壁上。詞中寫他重游舊地,想起“垂楊系馬”曾和一個女子在這里分別,抒發了心中熱烈的感情,也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正是由于南宋當局的阻撓,他那收復失地的美好憧憬,像在下片中所說的“鏡里花難折”一樣,難以實現!芭f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又疊”兩句,把他南歸后十多年來政治活動中的許多感慨和怨恨都凝結在里面了。辛棄疾很少寫自己的愛情經歷,偶一為之,也迥異別家,帶有一種擊節高歌的悲涼氣息。
【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宋詞賞析及注釋翻譯】相關文章: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辛棄疾詩詞賞析09-04
李清照《念奴嬌 春情》宋詞賞析及注釋翻譯07-31
念奴嬌辛棄疾翻譯06-01
念奴嬌·梅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念奴嬌梅辛棄疾譯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