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徐志摩詩歌的特點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你知道什么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詩歌的特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徐志摩詩歌的特點1
徐志摩是第一個十年的文學階段中的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對徐志摩的認識最初便是那場人間四月天的吟唱,之后就是在專業課上面對他的學習了。這是一個骨子里執著于自己信仰的詩人,兩年的康橋留學生活,形成了他浪漫主義的個性主義的人生觀。這個人生理想即對愛、自由和美的追求與信仰,凝結成一個理想的人人形式,便是與一個心靈、體態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結合。這就是徐志摩的“康橋信仰”的主要內容了:在中國實現資產階級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為他的信仰與當時的中國社會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詩歌過分抨擊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再加上與陸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貼上了道德標簽,在上世紀的'文學史里根本沒有這位浪漫詩人的一席之地。
他的詩歌既有追求時的興奮狂喜與憂郁煩惱,也有既得后的失落與沮喪悲觀。他的詩作把大自然稱為“最偉大的一部書”。將自己的理想融入自然之中。
雖然徐志摩的康橋理想與社會主義社會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詩歌還是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如《翡冷翠的一夜》,全詩模擬一個弱女子的口吻,鋪敘了她與愛人別離前夕復雜變幻的情感思緒。基于這樣一種氛圍,全詩采用了平白的近乎喃喃自語的口語寫成,摒除雜念,虔誠的用心讀來,就仿佛聽到了一種聲音在向我們抱怨,向我們傾訴,抱怨愛人的別離,傾訴她的哀傷。那寧在愛中死的誓言,表露了她對愛情的執著;那死后不上天堂,不入地獄,只愿變一個螢火的愛情宣言,令人震撼;只愿天空不生云,只因天上有她的愛人——那顆不滅的大星。這是一個何其貞烈的弱女子!這是一個何其動人的故事!這是一段何其哀怨的告白!相信她的愛人聽過這段獨白,亦當放棄遠行或攜她同行。而這無疑是徐志摩口語表達的魅力與妙處,她親切真實,如在目前!又如《再別康橋》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筑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
總的說來,徐志摩的詩歌藝術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構思精巧,意象新穎。如《雪花的快樂》中作者以雪花自比,那潔白飛揚的雪花,巧妙地傳達了執著追求真摯愛情和美好理想得心聲。
二、韻律和諧,富于音樂美。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這也是新格律詩派,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的完美契合。
三、章法整飭,靈活多樣。徐志摩的詩歌一般都很整齊,但從細節上又呈現出靈活多樣的體式。
四、詞藻華美,風格明麗。因為詩人豐富的現象力,我們總是能從詩中看到一些明媚的風景畫。而這些風景畫并不是凌駕于詩歌本身之上的,它們與詩歌融合為一體。徐志摩駕馭文字的功底便可見一般了。
這個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才子,單憑詩歌方面的造詣就可立足于詩壇百年。若不是天妒英才,我們肯定還會讀到更多他的作品。
徐志摩詩歌的特點2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詩歌特點
這首《偶然》小詩,在徐志摩詩美追求的歷程中,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轉折”性意義。按徐志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之琳的說法:“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編《徐志摩詩集》第94頁)新月詩人陳夢家也認為:“《偶然》以及《丁當-清新》等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后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那微妙的靈魂的秘密。”(《紀念徐志摩》)。的確,此詩在格律上是頗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與匠意的。全詩兩節,上下節格律對稱。每一節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個音步組成。如:“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殼,”每節的第三、第四句則都是兩音步構成,如:“你不必訝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處理上顯然嚴謹中不乏灑脫,較長的音步與較短的音步相間,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
賞析
徐志摩這首《偶然》,很可能僅僅是一首情詩,是寫給一位偶然相愛一場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過,這首詩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們完全可以把此詩看作是人生的感嘆曲。人生的路途上,有著多少偶然的交會,又有多少美好的東西,僅僅是偶然的交會,永不重復。無論是纏綿的親情,還是動人的友誼,無論是偉大的母愛,還是純真的童心,無論是大街上會心的一笑,還是旅途中傾心的三言兩語,都往往是曇花一現,了無蹤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愛,又有多少能夠重新降臨。時間的魔鬼帶走了一切。對于天空中的云影偶爾閃現在波心,實在是“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更何況在人生茫茫無邊的大海上,心與心之間有時即使跋涉無窮的時日,也無法到達彼岸。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方向,我們偶然地相遇,又將匆匆地分別,永無再見的希望。那些相遇時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時互相傾注的情意,“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徐志摩在這樣短短的小詩中,用了那么單純的意境,那么謹嚴的格式,那么簡明的旋律,點化出一個朦朧而晶瑩,小巧而無垠的世界。我們漫步在這個世界之中,生發出多少人生的慨嘆,多少往事的追懷,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訴,更不呼天搶地。我們只是緩緩而有點沉重地漫步,偶爾抬頭仰望,透過葡萄架或深藍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飛逝而過,我們心中,升起了縷縷淡淡的哀傷。但仍然漫步,那緩緩而又有點沉重的足音,如一個“永恒”,駐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輕盈,不失飄逸,卻總是掩飾不住現實的悲傷,情感深處隱伏著一絲淡淡的失落。詩人對于美,對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無的,而是懷著深深的眷戀,執著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間都無影無蹤。他有憧憬,同時又無法擺脫一絲淡淡的哀傷。“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達觀,超脫。但在審美心理上,卻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實是最不能忘掉。沒有一點超脫,沒有一點可有可無。有的是現實的哀傷,是一個真實的.人,執著于生活的人,執著于理想的人,在屢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與絕望,悲哀與瀟灑,奇妙地交織在一起。是一個純詩人的哀感。他的瀟灑與飄逸,也多半是他為了追求典雅的美,節制自己的感情而來的。
徐志摩處在一個貧困的國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滿懷著“美”的希望,在時代的夾縫中苦苦追尋著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灘上的鮮花,一朵朵在瞬間枯萎。他的歌喉,在“生活的陰影”逼迫下,最后變得暗啞、干澀。即使早期一些詩,如“我不知道風在哪一個方向吹”等,雖然那么輕柔,那么飄逸,但仔細體味,也無不讓人感傷。寫于1926年的《偶然》,也是一樣,詩的深層信息中蕩漾著淡淡的哀傷。詩人無意投身時代火熱的斗爭,也無意于表現所謂的“時代本質”,但時代的苦難,也同樣曲曲折折地映射在一個真純詩人的心靈深處。
有的研究者認為,《偶然》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看得很飄忽、了無痕跡”,“把什么都看得很淡,都看成無足輕重,無可無不可,把火熱情懷與旺盛的生命,都化作輕煙”。這樣的結論,不能說全錯,但也不能說全對,因為這個結論是建立在研究者對《偶然》這首詩的表層信息的領會上的。而一首詩永久的魅力卻來自它的深層信息,《偶然》的深層信息傳達了一種人生的失落感——是飄逸的也是輕淡的。它是詩人充溢著靈氣的靈魂在瞬間彈出的心音,單純的音符中回蕩著悠長,典雅的美感中起伏著騷動,飄逸的情調中蘊藏著深邃。
【徐志摩詩歌的特點】相關文章:
徐志摩詩的特點11-22
徐志摩的詩歌12-05
徐志摩詩歌11-07
徐志摩經典詩歌02-21
徐志摩的短篇詩歌05-17
徐志摩經典詩歌全集05-21
徐志摩現代的詩歌04-07
徐志摩的詩歌分析12-16
徐志摩的優美詩歌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