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推薦度:
- 徐志摩散文的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徐志摩散文精選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當(dāng)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徐志摩散文精選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1
許是因為他在詩的創(chuàng)作上成就過高而掩蓋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藝,人們記住徐志摩,多是因為他的詩,當(dāng)然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徐志摩散文經(jīng)典》,對他的印象才從最初的浪漫詩人轉(zhuǎn)變?yōu)橐粋有思想、有個性,而又熱情高漲的、率真誠實的文學(xué)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點便是濃郁,人們總以為將紛繁的世界寫簡單是本事,殊不知將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個平平常常的場景寫得繁采到極致也是一種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種能把別人無話可說之事說得天花亂墜,讓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灑灑,花雨繽紛,但更難得的是這些奇艷瑰麗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內(nèi)心,出自一個"真字。正如梁實秋所說,徐志摩的散文無論寫什么,永遠(yuǎn)都保持一個親熱的態(tài)度,沒有教訓(xùn)和演講的氣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談話,毫不矜持地掏出內(nèi)心的真話。
這本書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飛》,讀后讓我感覺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親切的談話、聊天一樣,而且他的散文充滿著豐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熱情。 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閑話》中的一段是這樣寫的:
“在這里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著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著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嘗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fēng)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yuǎn)的澹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nèi)不生煙,遠(yuǎn)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fēng)景全部正像畫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的鑒賞……”
讀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種美的享受,他的表達(dá)總是這樣無拘無束。艷麗紛繁。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說: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紀(jì)中國文學(xué)史上是獨樹一幟的,與他的新詩一起形成“雙峰并峙“的局面。其實,情感的真摯,態(tài)度的親和,題材的寬廣,表達(dá)的無拘無束。艷麗紛繁,像詩一樣“濃得化不開“,構(gòu)成了徐志摩散文的顯著特色。無論是長篇,如《巴黎的鱗爪》和《秋》;還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想飛》……等篇,則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經(jīng)典“了……
徐志摩散文選本眾多,這本散文經(jīng)典是最新的一種,較好的展現(xiàn)了徐志摩各個時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讀后確實讓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會、照亮了中國文學(xué)。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2
《雪花的快樂》無疑是一首純詩(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純詩)。在這里,現(xiàn)實的我被徹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場,“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但這是被詩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靈魂穿著的雪花。這是靈性的雪花,人的精靈,他要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過程絲毫不感痛苦、絕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著選擇的自由、熱愛的快樂。雪花“飛揚,飛揚,飛揚”這是多么堅定、歡快和輕松自由的執(zhí)著,實在是自明和自覺的結(jié)果。而這個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園,渾身散發(fā)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萬縷柔波的湖泊!她是現(xiàn)代美學(xué)時期永恒的幻像。對于詩人徐志摩而言,或許隱含著很深的個人對象因素,但身處其中而加入新世紀(jì)曙光找尋,自然是詩人選擇“她”而不是“他”的內(nèi)驅(qū)力。
與閱讀相反,寫作時的詩人或許面對窗外飛揚的雪花熱淚盈眶,或許獨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間。他的靈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現(xiàn)實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當(dāng)“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樂》,或許可以說,詩的過程本身就是靈魂飛揚的過程?這首詩共四節(jié)。與其說這四節(jié)韻律鏗鏘的詩具有啟承轉(zhuǎn)合的章法結(jié)構(gòu)之美,不如說它體現(xiàn)了詩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詩人避開現(xiàn)實藩籬,把一切展開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這首詩定下了柔美、朦朧的格調(diào),使其中的熱烈和自由無不籠罩于淡淡的憂傷的光環(huán)里。雪花的旋轉(zhuǎn)、延宕和最終歸宿完全吻合詩人優(yōu)美靈魂的自由、堅定和執(zhí)著。這首詩的韻律是大自然的音籟、靈魂的交響。重復(fù)出現(xiàn)的“飛揚,飛揚,飛揚”織出一幅深邃的靈魂圖畫。難道我們還要詩人告訴我們更多東西嗎?
步入“假如”建筑的世界,人們往往不僅受到美的沐浴,還要萌發(fā)美的守護(hù)。
簡單地理解純詩,“象牙塔”這個詞仍不過時,只是我們需有寬容的氣度。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3
"我是一個大人,身上穿著長袍,心里存著體面,怕招人笑,天生的靈活換來矜持的存心……"
"沒有話說而勉強說話便是謊……"
以上這些都是我在徐志摩的散文《海灘上種花》里讀到的,在這些如"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般美麗的文字中,徐志摩的多情和性靈無不讓人動容。在文學(xué)的造詣上,徐志摩先生的散文絲毫不遜色于,他將哲理詩化,將情感音樂化,那種獨特的韻味在中國詩壇獨樹一幟。
這兩天趁著綿綿的秋雨,我好有空暇,先后品讀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海灘上種花》《印度洋上的秋思》《雨后虹》等作品,在這秋風(fēng)蕭瑟的日子里,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像品了一杯濃郁的香茶,暖和心靈,感受到一個讓人一讀傾心的徐志摩。
大概是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有一個文友給我說——不能天天讀這些(老舊)了,應(yīng)該多讀讀現(xiàn)代人寫的'詩歌。這樣的教導(dǎo)也好,勸說也罷,說實話,我是很不贊同的。
這幾天讀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我更加堅定了我的認(rèn)識和想法,我想現(xiàn)在的人或許也不能學(xué)出他那樣有情感的文字。
比如當(dāng)我讀到文章開頭的那句話的時候,我就想——沒有話說而勉強說話便是謊,那么現(xiàn)在好多人沒有情感的沖擊和"逼迫"而勉強為詩為文,那他的詩文又算啥呢?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像志摩先生在《雨后虹》中寫道的那樣:“我生平最純粹可貴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田野,森林,山谷,湖,草地,是我的課室;云彩的變幻,晚霞的絢爛,星月的隱現(xiàn),田野的麥浪是我的功課;瀑吼,松濤,鳥語,雷聲是我的老師,我的官覺是應(yīng)建仁們忠謹(jǐn)?shù)膶W(xué)生,受教的弟子。”
多感悟、多思考、多做大自然的學(xué)生,來豐富我們的感情,來飽滿我們的情思,而不單單是做到電腦前面"憋"文字,那樣會很蒼白,無論詩歌,還是散文。
說實話,除了我們從前就很熟悉的志摩先生的詩歌《再別康橋》和《沙揚娜拉》之外,我倒覺得他的散文更加的吸引我,這大概跟自己的文學(xué)素養(yǎng)有關(guān),畢竟詩才是作者最高境界的情感表達(dá)。
詩歌的文字仿佛就是一群跳躍在紙上的靈魂,它們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詩人心中不滅的燈。詩人正是用這些靈動的方塊拼出了自己在歲月的笛聲中飄揚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閃爍著自己的光芒。詩歌是記憶深處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漣漪,是夢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記著一瞬間的感受,承載了千古歲月的絕唱。
話又說回來,放眼望去,我們身邊寫詩的人很多,但詩人卻很少;寫散文的很多,但寫出感情的很少。寫詩的人和詩人的區(qū)別在于寫詩的人用詩歌訴說了自己的感受,而詩人卻是用詩歌描繪著自己生命。(這句話不是我說的,只是我覺得人家說的很對,借以表達(dá)我的想法)
而徐志摩正是這樣一位用詩句傾訴著生命的詩人和散文家,讀他的詩,看他的散文,我在字里行間看到了他用他的一生所追求著的"美,與愛,與自由"。
我一面將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現(xiàn)象,一面拿著紙筆,癡望著月彩,想從她明潔的輝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跡,希冀她們在我心里,凝成高潔情緒的菁華。
這是志摩先生在《印度洋上的秋思》里邊的一段話,很美,在這秋的夜里。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4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康橋,再別志摩。熟悉的筆調(diào)還是難以讓人忘懷。
《徐志摩詩歌全集》收錄了徐志摩生前發(fā)表的《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詩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并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于讀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盡管他自己說:“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筆來,佳作便猶如山洪爆發(fā)一般涌現(xiàn)出來。作為新月派詩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同時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詩就是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駁雜的思想也在這個世界中一一體現(xiàn)。他的詩歌寫愛情、寫生活、寫景色、寫人間疾苦。
這里引用徐志摩的詩:“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有著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維不見得完美,有時只是一種多余。看似華麗,卻經(jīng)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卻不能傳給后世,也是一種無奈吧!對自己的無奈!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詩的偉大,哲學(xué)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筆驚醒人們,別總關(guān)注物質(zhì),心靈的美也很重要。詩歌,它可以給你帶來心靈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現(xiàn)在,詩歌已經(jīng)越來越少,看詩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確,詩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也許你認(rèn)為它只是在浪費時間。但你,沒有明白詩的意義。那種對心靈,對靈魂正真的描寫,在詩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聲,也許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發(fā)現(xiàn)的你的那份情懷。
也許你沒有志摩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著你的感受。被讓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睜開眼,看看詩的世界。詩歌不是一種任務(wù),詩人不是一種職業(yè),它是一種對自身的覺醒,一中參透。詩歌沒有什么,只要有那顆向往的心,讓我們細(xì)細(xì)品讀《徐志摩詩歌全集》,發(fā)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懷。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5
徐志摩,一個富有魔力的名字,他既有者知識分子對世界的淡然也有著對愛情像初出茅廬小伙般的熱情。一生的經(jīng)歷讓他寫出了無數(shù)讓人心疼的句子。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散文集。難得有情,付之真情。大多數(shù)人覺得他的散文無非是一場風(fēng)花雪月又或是幾番無病呻吟。但對我來說,這種模糊而又浪漫的態(tài)度卻能讓我從中找到共鳴的舒適感,就如同他的散文給我的印象:取是能力,舍是必然。
在他的文章中我可以看到許多人生態(tài)度,也看到面對不同環(huán)境下我們的選擇。是不是就可以聯(lián)想到我們的生活?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我們。你可以是今天輝煌不已、妙語連珠的教師,就可以是昨日挑燈不眠、煩躁而又害怕的求知者。而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可能就是不忘心中的信念,我們?yōu)榇伺Α榇肆鳒I、為此驕傲。就像前面說的,取是能力,攀巖到高峰必定要付出汗水,想看最美的風(fēng)景必定要選擇遠(yuǎn)方,有能力、有目標(biāo)才能讓我們不懼前方是否風(fēng)雨兼程;舍是必然,有收獲就一定會有遺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做不到兩全其美,只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心中信著徐志摩所說的:面對,不一定最難過。孤獨,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所以,舍,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不要因為舍而后悔,不要因為后悔而更后悔。什么意思?在人生的道路中,我們可以不明確自己的方向,但是卻不能沒有。有了自己的方向,即便這個方向搖擺不定,也能暫時為迷茫的我們指引一處安身之所。
在這個方向失去效用之前,我流浪到這個地方,打開一個寶箱,里面有一本生存指南和一堆夢寐以求的奢侈品。我躊躇思考,奢侈品是多少女孩的愿望啊,我可以帶回去向別人證明我過得很好甚至富足。生存指南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去思考但卻可以讓我以后生活無憂。兩種東西只能選擇一樣,我會選擇什么,我又該選擇什么?舍是必然,又該如何做到?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徐志摩的散文05-29
徐志摩的散文精選08-08
徐志摩經(jīng)典短篇散文09-20
徐志摩散文《泰戈爾》08-22
徐志摩散文落葉05-29
徐志摩散文《泰戈爾》欣賞06-25
徐志摩散文《泰山日出》09-06
徐志摩的散文詩精選09-18
徐志摩最出名的散文07-03
徐志摩散文中的落葉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