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睡起楊萬里
《初夏睡起》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夏睡起楊萬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初夏chu第一聲xia第四聲
睡起shui第四聲qi第三聲
注釋
(1)梅子:一種味道極酸的果實。
(2)芭蕉分綠: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
(3)思:意,情緒。
翻譯
這是一首關于夏天的。大意是: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后,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后起來,情緒無聊,閑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譯文]
酷暑的傍晚,詩人來到荷池邊乘涼。暮熱游荷池上閱讀答案_暮熱游荷池上翻譯賞析_作者楊萬里。池邊的小草搖頭晃腦,向詩人報告“風來了”。詩人急忙敞開衣襟,企圖把這陣西風全攔住,不讓它溜走一點,好盡情享受這難得的涼風。雖然已經到了傍晚,那些嬌嫩的荷花還是害怕天氣的炎熱,低著頭在碧綠的荷葉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臉來呢。
[鑒賞]
詩的一、二兩句寫,在一個酷暑的傍晚,詩人來到荷池上渴望飽嘗一陣快風,用“細草搖頭”來襯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時是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鮮活生動,富有情趣。詩的三、四句寫,正因為自己深感余熱盈懷,所以覺得荷花也害怕熱氣,到了傍晚還深深躲在荷葉底下不愿露面,表現了詩人的欣喜,喜悅之情。用小荷的情來表現詩人自己的情。暮熱游荷池上閱讀答案_暮熱游荷池上翻譯賞析_作者楊萬里。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美。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輕松,寫的是熱,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腦袋,在微風中搖曳著它那婀娜的身姿。頭,輕輕地搖擺著,帶著對生命的喜悅,仿佛在輕聲哼著小調。池塘里,碧綠的荷葉上滾動晶瑩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著它那張小巧的臉,感受溫暖的陽光。清風拂過它的臉龐,它好似一個害羞的女孩兒,躲藏在田田的葉子中。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閃耀著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麗!空氣中彌漫著的是荷花散發出的陣陣馨香,讓人們為它駐足,為它迷醉。多美的一幅畫面啊!詩人不禁感嘆道。
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士第,歷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奉新縣、國子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作者的故事
中興四大家
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后來認識到江西詩派追求形式、艱深蹇澀的弊病,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盡焚其力作詩篇千余首,決意跳出江西詩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曾回憶過自己走過的創作道路:“余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后山(陳師道)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于唐人,戊戌作詩,忽若有悟,于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后欣如也。”他在詩中也曾明確表白:“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陶(潛)謝(靈運)行前更出頭。”(《跋徐恭仲省干近詩》之三)正因為他不隨人腳跟、傍人籬下,敢于別轉一路,推陳出新,終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其詩風格純樸,語言口語化,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對當時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問淵博
楊萬里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他的作品富有變化,既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麗的鴻篇巨制;也有狀物姿態,寫人情意,隨手拈來,卻能曲盡其妙的寫景抒情小詩,詩風平易自然、構思新巧、幽默風趣、清新活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大量吸取生動清新的口語謠諺入詩,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辭諺語,沖口而來”(蔣鴻翮《寒塘詩話》),給人純樸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脫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學習的成就。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寫自己的愛國感情及對時政的關懷,特別是他充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第一次橫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親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淪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兩岸的骨肉鄉親,不能自由往來,心中有無限感慨,寫下了不少愛國的詩篇,如:“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他路經鎮江金山時,看到風景如畫的金山的亭臺變成了專門招待金使烹茶的場所,憤慨地寫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霽曉登金山》)的詩句,深深地鞭撻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虞丞相挽詞》、《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等詩章,或寄托家國之思,或呼吁抗戰復國,或歌頌抗敵捐軀的將領,或諷刺賣國投敵的權奸,都是萬里的名篇。
關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詩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他對民生的關心及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如《憫農》、《觀稼》、《農家嘆》、《秋雨嘆》、《憫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但上兩類作品數量并不很多。
現存詩篇
楊萬里現存的詩篇,大部分是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之作和應酬之作。這部分,作品有的題材過于細碎,缺乏高度的藝術概括,流于粗率淺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寫景的小詩,由于觀察細致深入,描寫生動逼真,感情真摯濃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動人。如“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臬渡》)“春回雨點溪聲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寫得圓轉自然,清新活潑,極有思致,和那些專門描摹風云月露的詩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現代。
人物生平
廣師博學
楊萬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歲喪母。其父楊芾精通《易經》,常忍著饑寒購買書籍,在十年之內,積得藏書數千卷。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舍,曾從師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楊萬里赴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進士及第。次年,拜劉才邵為師。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授贛州司戶參軍。在贛州司戶任上,其父楊芾又攜領他去拜見滴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錐。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調任永州零陵縣丞。時主戰派領袖張浚滴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謁而不得見,后以書信力請,并通過其子張拭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陳瑩中姓名與日月爭光!”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于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當時謫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師”,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
千慮策論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遜位于太子趙昚(即宋孝宗),南宋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孝宗即位后,銳意恢復,起用張浚為樞密使,不久又任其為相。
隆興元年(1163年)秋,楊萬里離零陵任,赴調至臨安。因張浚推薦,除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隆興二年(1164年)正月西歸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服喪。
乾道三年(1167年)春,楊萬里至臨安,先后謁見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密使虞允文,上政論《千慮策》。
《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
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楊萬里除隆興府奉新縣知縣。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發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楊萬里在奉新任職雖只半年,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頗獲治績。
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被召為國子博士,自此開始在京任職。
歷職內外
乾道七年(1171年),張栻之前因反對寵臣近習執掌要職而得罪虞允文,于此年被擠,出知袁州。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去位,又致書虞允文,以正理相規勸,公而忘私,深為世人稱道。七月,轉太常博士。
乾道八年(1172年),升太常兼權任吏部右侍郎。
乾道九年(1173年)四月,轉將作少監。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漳州知州。臨行時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
淳熙四年(1177年)春,出常州知州。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楊萬里于二月攜家離開常州,待次近一年。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離吉水赴任廣東。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改任廣東提點刑獄。同年冬,閩“盜”沈師進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秘閣。
淳熙九年(1182年)七月,繼母去世,離任服喪。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書右郎,后任吏部員外郎。
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除吏部郎中,應詔上書,極論時事。宰相王淮問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為答,并條上《薦士錄》(《淳熙薦士錄》),舉薦朱熹等六十人。孝宗親自將其升為東宮(太子)侍讀,太子趙惇親題“誠齋”二字贈給楊萬里。
淳熙十三年(1186年),轉任樞密院檢詳,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東宮侍讀。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任秘書少監。
個人作品
楊萬里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包括十種詩集及各體文章),今存。并有《楊文節公詩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誠齋詩話》一卷,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格清新,富于情趣,頗類其詩。又精于《易》學,有《誠齋易傳》二十卷,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
【初夏睡起楊萬里】相關文章:
楊萬里古詩《閑居初夏午睡起》05-30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翻譯及賞析01-21
楊萬里詩詞09-04
楊萬里的詩【經典】08-04
楊萬里的詩04-20
楊萬里 不如08-14
楊萬里 傳07-23
初夏的句子05-17
楊萬里《小池》說課稿06-08
楊萬里寫的詩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