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儒家的和諧模式

時間:2024-08-12 03:50:07 尚民 易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周易》與儒家的和諧模式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周易》與儒家的和諧模式,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周易》與儒家的和諧模式

  對于儒家特別是宋明理學家來說,《周易》最大的魅力在于,通過天、地、人三個世界奠定了以道德完善為宗旨、以上下尊卑為秩序的和諧模式。利用和發揮這一理念,宋明理學家們通過將社會秩序化、宇宙秩序化和家庭秩序化,論證了宗法等級制度的合理性,在君臣父子的人倫日用之間將蘊涵上下尊卑的和諧理念付諸實踐。

  中國傳統文化蘊涵著豐富的和諧思想,儒家更是關注社會的和諧。儒家歷來看重《周易》,將其奉為五經之首。孔子有天假數年以學易的渴望,宋明理學家更是從周敦頤、張載到朱熹都深諳《周易》。對于儒家特別是宋明理學家來說,《周易》最大的魅力在于,通過天、地、人三個世界奠定了以道德完善為宗旨、以上下尊卑為秩序的和諧模式。利用和發揮這一理念,宋明理學家們通過將社會秩序化、宇宙秩序化和家庭秩序化,論證了宗法等級制度的合理性,在君臣父子的人倫日用之間將蘊涵上下尊卑的和諧理念付諸實踐。

  儒家所追求的和諧是各處其位的等級和諧,也就是說,和諧在現實社會中具體表現為維護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級。正是在天、地、人三個世界的轉換中,通過宇宙秩序而家庭秩序,家庭秩序而社會秩序,《周易》將上下尊卑的和諧之道不露聲色地表達了出來。

  在《周易》的視界中,宇宙是一個生命整體,其目的是“生”,而宇宙、天地的生生之德是通過人即人道之仁義完成的。可見,《周易》建構的宇宙生成模式傳遞出天人合一的和諧理念,并使天人合一成為人“與天地合其德”的過程。這用書中的話說便是:“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周易·乾卦》)。

  進而言之,《周易》所講的“與天地合其德”奠定了天人合一的和諧方式和價值取向,其具體方法就是將宇宙秩序(天道)轉化為家庭秩序和社會秩序(人道)。在這方面,《周易》一面把整個世界說成是一個有機整體,一面強調整體中的尊卑等級;由天地之尊卑演繹出萬物之等級,進而推導出人類社會的夫婦、父子和君臣關系,致使宇宙秩序轉換為家庭秩序和社會秩序。其書不止一次地寫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系辭上》)。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周易·序卦》)。

  在這里,《周易》把自然與人事、自然秩序與社會秩序連為一體,致使整個世界成為由天地、萬物、男女、夫婦、父子、君臣組成的多層次系統。在這個大系統中,各個子系統都處于不同的等級之中;由于各種存在具有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職,整個世界才和諧有序:自然秩序即“物則”,天地的目的是天生地養,天覆地載,日月同明,四時合序,風行雨施;萬物的目的是盡性遂生,同生共育,和諧相處。社會秩序即人倫,人的目的是各安其位,各盡其分,除盡好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的五倫之道外,還要參與萬物的生長。只有人和自然萬物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盡了職責,完成了自己的目的,這個宇宙整體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

  拓展:

  《周易―乾卦》之我見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縱觀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包括近代偉人――毛主席,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我看《周易》雖然頗有吃力,但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為人的道理。象書中第一卦“乾”卦,乾為天,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還說‘潛龍勿用’是說萬事不要強出頭,能辦的就辦,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萬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釋就是說,槍打出頭鳥。包括古時候說皇上是“九五之尊”,這是對乾卦第五爻的總結和概括,爻辭“飛龍在天”,所以用這個來形容皇上。

  “坤”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辭中說“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這是教我們知道,怎樣做一對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卦,一陰五陽,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說,這不是正配。《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說世間的事物“不能終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轉化。“陰極必反陽極必至”的道理,是告訴我們,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事物的量變必然要達到質的變化。對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義,萬事都不要過“度”過“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變化。

  在《周易》這本書中,全書都在貫穿著一個“位”的念。尤其是孔子為之作的系辭,對“位”的關系有更多的闡述。主要是說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個卦,都有“位”的關系。雖說這是我們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會來說,每時每刻,無處不在的都有對“位”的要求。所說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該說的要說,該做的要做,不該說的千萬不要胡說,不該做的千萬不要去做,那樣就會適得其反。這是我們做人和做事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現在的企業都講團隊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與“位”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能處理的很好,團隊也一定會團結。,如果有人把《周易》單純的看成算命的書,我認為就是大錯特錯了。不錯,《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預測對于這本書來講,它只是一個極小的方面。我不反對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現在有時我也算著玩,那是在對某件事情,舉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時候,我自己就算一下,當卦上說的好時,我會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當算的不好時,我就要冷靜的考慮事情的過程與結果,理智的還是要去把事情辦完。不要認為算得不好時,就不辦事情了,那樣是不對的。有很多的事情,我們是“貴在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下面我想說一下乾卦的三個深刻的思想內涵:第一,乾卦論述了一個成功人士的各個階段之過程,大家都知道,事物的發展都要有一定的階段性,決不是以下子就可以如何和怎樣的。在《易文言傳》里不是說,“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者漸矣。”做惡都要有一個逐漸的過程,況且是好事善事呢,獲得成功即使是都要一個過程,成功人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乾卦用龍的形式演繹了這個過程,既潛龍,出現,跳躍,飛騰等其過程性,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發展變化。

  第二,乾卦的兩點論,乾卦告訴我們,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事物沒有絕對的有利或無利,有利的里面,其實包含著不利。同樣,勝利中孕育找失敗。因此無論在什么條件下也要“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小心行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而無往而不勝。

  第三,乾卦的轉化論。乾卦告戒我們,事物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也就是過猶不及和物極必反,在上九爻辭的“亢龍有悔”就是最好的警示語句。

  我們知道和理解了這三個思想內涵,就不難理解乾卦的四個要件,當然,人才也是要創業人士的要件,既:乾、元、亨、利、貞。一,元,就是大的事業和很好的開始;二,亨,表示在有元的基礎上的通達與順利;三,利,有適宜與合適的含義;四,貞,正確與堅固的意思。當有了偉大的事業和很好的開始,還有正確與堅固的毅力,再有了適宜與合適的機會能不通達和順利嗎,因此說元,亨,利,貞這四種德行,是成功人士的必須具備的四個要件。

  有了四個要件還有有從小做之大歷程既乾卦的,初九:一爻的“潛龍勿用”你是有才華有理想的人才,但你剛出道是羽毛未豐,根基尚淺,也沒人賞識。那你就要潛入水中不能動,你是要等待時機的龍,否則你跳出來,必然要遭到打擊與失敗。九二:二爻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當你在一爻潛龍潛到了一定時機,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也有了相應的社會位置,但還是不夠。那也只是在田野里的龍,舞臺和歷練還不夠,如果有行動最好有個靠山或者說是伯樂,就會好起來而有利了。九三:三爻的“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有了靠山和地位還是不夠,還有白天自強不息,更要晚上反省警惕,只有這樣才不會有災難與失誤。九四:四爻的“或躍在淵,無咎”,有了以上三爻的歷程,這個人才是要具有了一定大的空間與舞臺,可以大干一番了,因為以上的歷練,大干起來是不能有災禍的。九五:五爻的“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時候是人才具有了更好更大舞臺的時候了,這次見到的大人可不是和以前的大人一樣了,而是和自己有同等水平或更高的人交往和會晤了,他們能使自己的事業更加輝煌與有利。上九:六爻的“亢龍有悔”人才的做大與做強,就很有可能脫離了群眾,也要自做主張而武斷。不免要有不利和后悔的事情了。這就《易經》辨證的特點。還有用九的“見群龍無首,吉。”人才多了,最好不要比大小,要各發揮自己的才干那是非常吉利的事情。不是嗎,相互比較與比拼大小,必定要有傷害而不吉利的。

  因此說之乾卦是一部人才成功的秘籍與經典好書,他告戒我們人要時刻自強不息,還要居安思危,更要有隨時隨地以零為。無論是潛龍,田龍,淵龍,飛龍,亢龍都要永不停,還有首尾如一,善始善終,才可以成為有用有作為的人才。

  乾坤開啟了周易的前兩卦,乾是至剛至陽的,坤是至柔至陰的。“乾”的精神是自強的精神,是奮斗的精神,是男子漢的陽剛之氣,是年輕人朝氣蓬勃的象征。“坤”的精神則是包容,是博愛,是妻的溫柔、母的愛撫,是大自然的恩惠。乾坤卦是兩個極致,也可以說是兩個極端,其他的六十二卦都在乾坤卦的中間,具有偏陰或偏陽的特性。或者說在乾坤卦的基礎上繁衍其他的卦,這一切的變化都在陰陽里面。陰陽相生萬物生就是這個道理。陰陽想沖,天地祥和,萬物生生不息;社會和諧,君子自強不息。

  《周易》易經簡介

  周者,周人也;易者,變易,簡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周易》,乃群經之首。古代占筮之書及其解說,后被列入儒家經典。《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經》有時稱為《易經》或《古經》,是在專門從事卜筮的巫史們長期經驗和記錄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傳》是戰國時人對《經》的解釋說明,又稱《易傳》。《易經》部分分六十四卦,《易傳》分為七種十篇,漢代學者稱之為“十翼”,“翼”即副翼經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淵藪,奠定了中國哲學的一些基本范疇,如“陰陽”,對中國人影響功莫大焉。至今,上至鴻儒碩學,皓首窮經;下至街頭卜者,研讀謀生,無不奉為圭臬,淺人淺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經中最深奧、最神秘的書了。所以,作為中國人,不可以不讀《周易》!

  成書背景

  中國早期社會由于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于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后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著世間一切。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的欲望,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后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后,《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圣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并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通釋:

  易的釋義四種:

  1、上日下月為易,

  2、如蜥蜴變化為易;

  3、化繁就簡為易;

  4、金烏,大日,生命。

  經的釋義三個:

  1、通“徑”字,路徑;

  2、經典;

  3、方法。

  綜合起來,易經的作用就是指導人們深入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秘,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比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易經實際上涉及了六項內容:科學、數學、邏輯學、哲學、修行學、占卜學。因此,它成為道教、儒教、陰陽術數的經典,三教在各自領域內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應用。

  后漢鄭玄在《易贊》中將“易”定義為:簡易、變易、不易。

  分宮卦象次序歌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恒;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山咸,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上下經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上下經卦變歌

  訟自遁變泰歸妹,否從漸來隨三位。

  首困噬嗑未濟兼,蠱三變賁井既濟。

  噬嗑六五本益生,賁原于損既濟會。

  無妄訟來大畜需,咸旅恒豐皆疑似。

  晉從觀更暌有三,離與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過來,解升二卦相為贅。

  鼎由巽變漸渙旅,渙自漸來終于是。

  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亦如此,故曰“變易”;

  大宇宙之變化,井然有序,循環不已,有規律可循;小宇宙人之命運,同具法則性,故曰“不易”;

  正因有“不易”之法則,即能了解宇宙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同樣,小宇宙人的動向,亦能預知,并可規范,故曰“簡易”。

【《周易》與儒家的和諧模式】相關文章:

象棋與《周易》05-12

《周易》的養生思想07-23

周易的地位與意義05-11

地球的運動與《周易》04-19

《周易》管理思想06-09

如何學習周易08-24

《周易》中設計思想06-09

《周易大象解》注釋04-04

周易是什么東西08-24

周易取名字常識05-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第一AV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本高清在线 | 日韩在线一级还看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区尤物 |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