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導入方法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短小卻又優秀的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下面是《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導入方法,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提問導入
師:“同學們,先看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三個字。你們注意仔細看,可以在心里默讀。”(在黑板上寫下“圓明園”三個字)
師:“同學們,現在跟著老師讀一下這三個字。圓、明、園。”
師:“相信同學們都有完成上節課老師布置的任務,課后找關于圓明園的資料,那么老師現在想問一下各位,看到圓明園這三個字,你們想到些什么呢?說說你們的感受,可長可短,一個字也行一個詞也行,舉手發言。”
評析
優點:
古人有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打進。”思維永遠是從疑問開始的,因此這種問題導入法可以引起暢所欲言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口語交際也有要求,能將腦中畫面轉換成文字,無論是精簡地說,還是詳細地說,清晰的表達,流暢的語言,都是口語交際的體現。教師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去回答,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缺點:假如班里的學生課上不太熱情,或者準備得不充分,容易出現冷場的現象。因此一定要把課前作業落實好,適當給予學生閱讀提示,避免因為準備不充分而出現尷尬。
懸念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要上的課是第七單元第21課《圓明園的毀滅》。大家打開書本,請看第一段。讀一讀。”
齊讀第一段。
師:“說到損失,那就是圓明園被毀了。大家想想,既然英法聯軍只是覬覦里面的財物,按道理搶奪里面的寶物就好了,為什么還要把它燒毀呢?那么燒毀的原因是什么呢?再換個角度想想,把寶物搶奪后,圓明園燒毀的,到底是些什么呢?下面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追尋其中的理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明園。”
評析
優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能夠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捉住這個契機誘導學生自己去解決懸念,以求教與學達到最佳結合點。
缺點:問題數目要適當,太多的話會出現某些學生對問題無從下手,沒有興趣,走神,不愿意思考的現象。
動畫導入
課前播放關于圓明園被毀時的片段,引起學生的感觸,更好地導入課文。
評析
優點:用視頻引起學生的情緒,從視覺,聽覺去感受圓明園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藝術時尚不可估量的損失。營造這種可惜的感覺。
缺點:學生可能無法從視頻中抽離出來,課堂氣氛壓抑。
拓展閱讀:《圓明園的毀滅》教材理解
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成了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最后一個自然段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文章前后內容緊密聯系,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因而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是教學的重點。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文章的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把搜集與整理、運用資料結合起來,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導入方法】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的課文11-17
課文圓明園的毀滅10-09
圓明園的毀滅 課文06-21
《圓明園的毀滅》課文07-19
圓明園的毀滅課文08-21
課文《圓明園的毀滅》的講稿09-14
關于圓明園的毀滅課文10-29
圓明園的毀滅課文簡介11-01
《圓明園的毀滅》課文解讀08-24
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大意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