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時間:2024-11-01 06:01:27 路燕 圓明園的毀滅 我要投稿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通用10篇)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1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優秀的傳統課文,文章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感想:

  一、成功之處:

  1、借助多媒體課件,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文教學的難點。而當年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多媒體課件,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先利用“檢查預習”中的一些四字詞語,讓學生抓住課文內容,概括圓明園的特點,并由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小組內合作學習,讀課文相應段落,并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在此過程中,配上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充分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為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場,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就是一個悲劇。

  2、輝煌到毀滅,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在引導孩子探究圓明園輝煌的過去之后,再過渡到圓明園“毀滅”部分:讓孩子們先各自用心讀課文這個段落,你覺得哪些字眼兒必須重讀才能表達你的心情,就在下面畫上線。然后讓學生讀自己畫的詞語,并說出為什么,再試著品讀自己畫的句子,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尊重了學生讀書的自主性。接著我播放“火燒圓明園”的視頻片段,激起學生的義憤,學生急于表達自己的心情,發言踴躍,有的'孩子眼中包含著悲憤的淚水,那哽咽的話語讓每個聽課的老師都為之動容。此后通過補充材料,讓學生更加認識到了清朝政府的腐敗。這樣,讓學生在課本圓明園的廢墟旁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學生奮筆疾書,欲罷不能,交流中讓學生意識到了振興中華民族責任感,為課后的讀后感寫作積蓄了力量。

  3、抓住教材的空白點進行補白,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大容量如,簡介圓明園的占地面積,把它和我們學校的占地面積相對比,想象583個雙語學校有多大,感受圓明園的建筑規模的宏偉。讀著第三段,讓學生想象:漫步在這樣的園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看完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后,學生盡情談自己的感受,接著敘述:同學們,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毀一座建筑,只需幾分鐘。在350公頃的圓明園內,大火同時燃燒三天三夜呀!我的沉痛語調已讓學生的心緊縮成了一團,靜默幾秒鐘后,我指多名學生說——你仿佛看見什么被燒毀了?通過讀課文,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已經到了極致,但僅僅這些仇恨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反思,還需要樹立振興中華的決心與信心。于是補充舊中國的腐敗落后的資料以激起民族危機感與責任感,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寫話,交流,朗誦,宣誓,學生的情緒達到了高潮,課堂也在高潮中結束。

  二、不足之處:

  1、教師預設的痕跡過于明顯,剝奪了學生個性思維的權利。如品讀“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一段話,我讓學生思考從哪些詞體會到什么,而我的課件中已經把“上自”、“下至”、“博物館”、“藝術館”這幾個詞變了顏色,學生不用思考就能找到。教訓: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擔心孩子想不出來,不要擔心浪費時間。讓孩子體會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快樂。

  2、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課堂評價要機智,要富有激情,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盡量不重復學生的答語。

  總之,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進一步提高自己。感謝領導和同事們給我提出真誠而寶貴的建議!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2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教學本文時,通過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向往。

  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

  教學一開始,我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要求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并激情導入:看到“圓明園”這三個字在你的頭腦里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學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輝煌,想到了它被毀后的廢墟,這樣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卻被侵略者無情的毀滅了,正像文中所說,“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首先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順利的進入第二部分的學習。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么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后回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給學生時間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3

  大家都知道趙括滿腹經綸,談起兵書來是頭頭是道,可是讓他上戰場上去打仗,卻是一敗涂地。為什么呢,我認為他打仗的理論是很充足的,就是缺少實踐,沒有將理論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我們對每一課都要制定一個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的落實很重要。聽了于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知道了目標的制定不要過大,過大就完成不了。要寫具體,不具體就無從下手。下面針對這一節的聽課,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環節中具體體現。

  上課前,教師要把討論確立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作為首要內容。確立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本節內容在單元中,乃至整個教材中的位置;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水平。課堂的知識和能力目標必須突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必刻意強化,這是所有教育過程中都應該貫穿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一點點滲透的.;然后討論達到這個目標所需采用的教法和學法。這個環節要細致,考慮要充分:問題怎樣提出?應作哪些預設?可能會有怎樣的生成?目標達成的檢測和反饋方式,教師在備課時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目標明確,教師才能訓練到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參與面廣,主動性強。

  二、達成目標要采用適當的方法。

  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教學的成功可為“毀滅”部分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愛激恨,從而化難為易,達到使教學結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圓明園的毀滅》既要讓學生看各種優美的圖片,感受圓明園“美得讓人心醉”,激發學生產生驕傲和自豪之感。在孩子們還沉醉在“愛”的海洋里。觀看《圓明園的毀滅》錄像資料,讓學生的心為之所痛。看到學生神情激動,可想而知,此時學生心中肯定升騰著一股股感情。讓他們體驗“毀得令人心碎”。而這樣美得讓人心碎的東西卻被無情毀滅,學生一直被“壓抑”的情感,終于有了噴發的機會。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

  三、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目標具有導教、導學、導測的功能。目標明確,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首要條件。而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三維目標的要求,又決定了語文教學目標的多樣性。盡管這樣,由于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還是語文實踐,不必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因此,語文課堂要目標明確、單一,讓學生學有所“得”,還是可以做到的。充分了解學情。這樣才能避免制定目標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制定出的目標才具有導向性和針對性。確定教學目標,教師要做到胸存課標,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總之,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是一個龐雜的任務。語文教師應在目標教學的引領下,努力實踐,不斷摸索出符合我們學生特色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不斷提高。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4

  圓明園被毀人民教育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卷第七單元閱讀文本。文字描寫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被侵略者踐踏破壞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和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緬懷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記錄。文本中介紹的材料已消失,無法復制。引導學生在腦海中閱讀、感受、想象和再現其過去的風景已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經過40分鐘的教學和指導,我有以下初步感受:

  一.清晰的思考,前后呼應。

  (I)走近圓明園從雨果寫給巴雷特船長的信開始,讓學生談論他們的感受,激發他們的情緒。

  (二)進入頤和園,并在文本中查封了三句話來評價頤和園被世界稱為皇家花園。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瑰寶,是建筑藝術的精髓。了解“圓明園輝煌的39年歷史”和“圓明園的毀滅”,讓學生們感受到圓明園的破壞是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III)走出圓明園學習課文后,原聲帶展示了圓明園的廢墟,并進行了擴展和升華,想象并寫道:如果你站在圓明園遺址旁,你會說什么?最后,用雨果的話結束這節課。教學理念簡潔明了,前后呼應。

  二,刺激情感的感性知識。

  為了達到本課程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在課前收集了大量關于頤和園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了頤和園的輝煌。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是建筑藝術的精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讓學生見證和感受其萬園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當你深愛時,你才能深恨。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這些視頻材料分三步使用:一是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滲透交流;第二,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觀看焚燒圓明園的視頻,促進學生情感的爆發;第三,在開始學習課文自然段落2、3和4時,大聲朗讀并觀看相應的圖片。豐富而感性的視頻教材縮小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看到這些照片后,學生們大吃一驚。當播放在圓明園大火中燒毀的影視資料時,學生們感到遺憾和憤慨。最后,部分情緒閱讀不需要太多指導。

  三、以閱讀為基礎,體驗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的分析不應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應在積極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一定的感知和思維,受情感影響,獲得思想啟蒙,享受審美樂趣。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情,,經驗和理解,“古人也說過:“百讀不厭”,在這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語文課的特點,“讀是基礎,讀代替說,熟讀變成背誦,讀中理解”留出足夠的閱讀時間,采用自由閱讀、點名閱讀、默讀、同聲閱讀、示范閱讀等多種閱讀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理解,讓學生大聲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后,我們可以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的,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情感,理解自己的理由,再次喚起他們的愛國熱情、悔恨和仇恨,從而進一步體會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四.擴展文本,整合理解。

  在學生、老師和課文之間進行了深入的對話后,我引導學生介紹了圓明園被毀的真實史料,包括“被搶材料”和“被毀材料”。閱讀后,請談談你內心的感受,這引發了學生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不足之處:

  1、“想象花園里的美景,暢談”學生在這個教學環節的想象力太蒼白了。

  2.學生主動性未充分調動,師生互動不到位。

  講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讓我意識到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的轉變。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才能充滿活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5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課文所介紹的資料都已消失,無法再現,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就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經過40分鐘的組織教學和引導,我有以下幾點初淺的感受:

  一、思路清晰,前后呼應。

  (一)走近圓明園——從雨果給巴萊特上尉的信入手,讓學生談感受,激發情感。

  (二)走進圓明園——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學習“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的.毀滅”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走出圓明園——學完課文,配樂出示圓明園殘址,拓展升華,想象寫話:假如你就站在圓明園廢墟旁,你會說些什么最終再以雨果的話結束本課。教學思路簡明清晰,前后呼應。

  二、感性認識,激發情感。

  為了到達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搜集了很多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僅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在教學過程中我分三步使用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滲透式傳播;二是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推動學生情感的噴發;三是在初略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時結合朗讀觀看相應的圖片。豐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學生和教材的距離,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終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無需過多指導了。

  三、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人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讓同學們帶著自己體會到的經過朗讀表達出來。經過給學生時間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

  四、拓展文本,融入理解。

  在學生、教師、文本間經歷了一番深刻的對話后,我引導學生引入了圓明園毀滅的真實史料,有關于“掠走的資料”和關于“毀壞的資料”,請學生讀了后說說心里、是什么滋味由此引發了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不足之處:

  1.“想象園中的美景進行說話”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想象過于蒼白。

  2.學生的進取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師生互動還不夠到位。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要重視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轉變,僅有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6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教學一開始,我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要求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并激情導入:看到“圓明園”這三個字在你的腦子里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學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輝煌,想到了它被毀后的廢墟,這樣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卻被侵略者無情的毀滅了。正像文中所說,“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首先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并順利進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么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后,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后回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還找出了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人們給圓明園這么高的評價?”在討論中明確作者是從眾星拱月的布局、風格各異的建筑、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為了達到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讓學生了解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但在教學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利用多媒體、圖片等,此時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

  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7

  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前,我們組三位教師分頭進行了認真備課,查閱了很多的資料,然后又進行了幾次團體備課,最終定下教案,分頭上課,每個人上完后評課修改,其他人再上。回憶整個過程,我們對《圓明園的毀滅》這課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很多的收獲。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課堂結構簡單明了,主要采用以讀中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感悟課文資料,在朗讀中體會感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圓明園內都有什么,然后讓學生讀出自我的感受,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在讀中迸發出了對英法強盜的憤恨。

  二,經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直觀感受,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十分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經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筑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終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資料,提高學習興趣。例如,馬然同學找來一幅圓明園40景的撲克牌,課下同學們就互相傳閱,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課上體會的就更深刻。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我適時補充了兩段文字資料,學生讀后對英法聯軍更加氣氛,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愿望。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師拘泥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體驗沒有充分拓展開。

  總之,經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8

  在《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我以三大學習主題為主線:"圓明園為什么會毀滅""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在問題內驅力的作用下,學生運用網絡中的豐富的`資源自主學習,或點擊圓明園概況,或欣賞圓明園風光,或觀看圓明園被毀的視頻信息,或虛擬走進圓明園……

  根據自己的研究主題選擇相關的資料信息進行進取探討。在網絡上,學生還能夠相互傳閱資料,交流知識,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礎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整個過程,教師隨時能夠利用屏幕監視,或遙控輔導學生學習。這些完全由學生主動探索,相互協商而學到知識,其價值遠遠超過教師在傳統課堂上灌輸,更有利于知識的堅持。

  當學生感知到圓明園的輝煌后,內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時,我們則設計了一個情感流露的環節:有學生想用優美的語言感情描述;有學生想當導游,更有同學把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制成了圖文并茂的風光介紹,并輔以導游解說詞,這樣學生帶著情感進入主角,感受到了圓明園美至極點的同時學生的情亦至了極點,同時更為后文名園被毀,將內心的憤怒與傷痛發泄至極點奠定情感基調。這樣學習者經過將網上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加工,編碼,儲存以及對原有經驗進行改組后,進一步建構了學習者新的認知結構和知識系統。

  基于網絡環境的閱讀中,網絡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和學生進行學習的工具,學生經過網絡獲取學習的信息并進行交流和反饋,到達主動地把握知識,主動地發現學習規律,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本事。

  同時我也深深感到,探索基于網絡環境下閱讀的學習環境,使教學過程成為經過情境創設,協作學習,問題探索,深化認識等環節到達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閱讀過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教師更新觀念,大膽地引進和創新,進取開發學習資源,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9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寫作時,首尾呼應,題目是“毀滅”,但主要寫它的輝煌,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在教學課文前,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毀、瑰寶、灰燼、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亭臺樓閣等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資料,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搜索、整理資料的方法。圍繞目標我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二、贊嘆之情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贊嘆。圓明園建筑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贊嘆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十分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的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特意播放了《圓明園》的紀錄片,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之情、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在課上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 篇10

  上午結束講課后,腦中便不停地回放著課上的情景。認真反思這節課,我想到了許多。如:問題提出后,如果再多給學生一些表達的時間和機會,學生對課文理解得可能會更透;在學習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如能多請幾位學生朗讀,一定會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閱讀感受與體驗等。如果說這節課還有點滴優點的話,我想那要歸功于沿江小學四年級二班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表現首先消除了我的疑慮與擔憂,讓我更加自信。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吸引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記得在引導學生想象圓明園昔日景觀時,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地與同桌交流,有個學生還甚至回答:我仿佛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看到了獅子林茂密的樹林。再問學生:“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中,你會想些什么?”有個學生飽含感情地說:“我非常痛恨那些侵略者,他們在我們的國家肆意胡為;我也痛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他們──,我現在一定發憤學習,等到有一天──”言為心聲,我想如果以后這個學生有機會到圓明園一游,一定不會忘記曾經上過的這一課,以及自己發自內心的感慨。對了,課上還有個鮮為人知的小插曲。正課完成后,有個小男孩輕聲問我,課件中的圖片和音樂是怎么制作并呈現的。這讓我突然感受到,我們的學生對現代科技了解得還比較少,雖然多數學校開設了計算機課,但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還有待思考。

  通過這節課我還體會到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對教學環節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把握。同時,我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師間的合作和同伴互助。在一節優質課的背后,每一個看似平常的提問;每一筆看似不經意的板書,不知要凝聚多少老師的汗水和智慧。

  其實細細想來,作為一名教師,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平常的日子是最多的。如果每名教師在日常的'每節課中,都能精雕細琢,那才是難能可貴的。即使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對每一節課精雕細琢,但如果我們能真正領會新課標精神,潛心鉆研教材,并把每一名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那么我們的每一節課,雖不是一道精美的大餐,卻也算得上是一盤可口的居家小菜了。這些,便是我這節課所想到的,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反思】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05-27

圓明園毀滅評課10-31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稿02-13

[合集]圓明園的毀滅評課05-28

圓明園毀滅評課稿10-04

《圓明園毀滅》評課稿10-03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04-24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反思(通用13篇)09-14

圓明園毀滅評課(12篇)07-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资源站色在线观看精品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色婷婷 |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有码 | 亚洲中文日韩乱码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