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1
圓明園是我國的皇家園林,英法聯軍有何資格來任意破壞?圓明園的建成花費了整整兩代人民的心血與汗水,圓明園擴建后全園占地5200余畝,有100多處景物與1000多個殿堂,有些景點是仿照各地名勝以1:1的比例建造的,還有許多奇珍異寶,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可是,這些東西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毀于一旦了。英法聯軍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地撬開中國的大門,正因為當時中國人的兵器落后,所以讓我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我恨,恨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我恨,恨當時外國送給中國的洋槍炮竟被藏在圓明園的地下室里,卻不拿去反擊英法聯軍!我恨,恨當時那些英法混蛋、英法強盜,強行打開中國的大門,用他們先進的武器攻打中國,還破壞了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藝術瑰寶——圓明園!我恨,恨當時的`中國人不團結,自顧自,所以中國當時被侵略者壓倒!
當英法聯軍打開圓明園的大門,看見那些除了咸豐留下的幾十個太監外,其他地方空無一人,那些人竟跟著咸豐逃到避暑山莊去了,而且沒有一個敢站出來去反抗英法聯軍,這更讓我體會到了當時腐敗的咸豐是多么脆弱!他們過著那種迷亂的生活腦子也糊里糊涂的,吃了藥似的。英法聯軍不顧這些太監,在圓明園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后來開始偷東西,當他們離開圓明園時竟放火焚燒了這座由兩代人民的汗水和心血建起的世界文化財產,可惜啊!中華人民的汗水白費了,有些人為了建造圓明園而失去了生命!兩代人民的勞動成果就這樣,在僅僅三天時間化為了灰燼!
古話說得好!“落后就要挨打”,圓明園地下室的洋槍炮沒人去加工,顯得落后,人們又過著那么糜爛的日子,就會挨打!現在全球都不和平,戰爭頻發,我們中國應該覺醒,說不定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發生戰爭,應該努力發展經濟、科技,不讓外國人瞧不起!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就應該記住圓明園的毀滅,記住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記住那場戰爭,記住中國的一切恥辱,共同發展共同創新!別再讓侵略者們“有機可乘”。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2
圓明園是我國的皇家園林,英法聯軍有何資格來任意破壞?圓明園的建成花費了整整兩代人民的心血與汗水,圓明園擴建后全園占地5200余畝,有100多處景物與1000多個殿堂,有些景點是仿照各地名勝以1:1的比例建造的,還有許多奇珍異寶,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可是,這些東西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毀于一旦了。英法聯軍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地撬開祖國的大門,正因為當時祖國人的兵器落后,所以讓我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我恨,恨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我恨,恨當時外國送給祖國的洋槍竟被藏在圓明園的地下室里,卻不拿去反擊英法聯軍!我恨,恨當時那些英法混蛋、英法強盜,強行打開祖國的大門,用他們先進的武器攻打祖國,還破壞了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藝術瑰寶——圓明園!我恨,恨當時的祖國人不團結,自顧自,所以祖國當時被侵略者壓倒!
當英法聯軍打開圓明園的大門,看見那些除了咸豐留下的幾十個太監外,其他地方空無一人,那些人竟跟著咸豐逃到避暑山莊去了,而且沒有一個敢站出來去反抗英法聯軍,這更讓我體會到了當時腐敗的咸豐是多么脆弱!他們過著那種迷亂的生活,,腦子也糊里糊涂的,吃了似的。英法聯軍不顧這些太監,在圓明園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后來開始偷東西,當他們離開圓明園時竟放火焚燒了這座由兩代人民的汗水和心血建起的世界文化財產,可惜啊!中華人民的汗水白費了,有些人為了建造圓明園而失去了生命!兩代人民的.勞動成果就這樣,在僅僅三天時間化為了灰燼!
古話說得好!“落后就要挨打”,圓明園地下室的洋槍沒人去加工,顯得落后,人們又過著那么糜爛的日子,就會挨打!現在全球都不和平,戰爭頻發,我們祖國應該覺醒,說不定不久的將來祖國也會發生戰爭,應該努力發展經濟、科技,不讓外國人瞧不起!我認為,身為祖國人,就應該記住圓明園的毀滅,記住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記住那場戰爭,記住祖國的一切恥辱,共同發展共同創新!別再讓侵略者們“有機可乘”。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3
學了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我感慨萬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我國北京,闖入圓明園,而慈禧太后帶著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聯軍瘋狂地搶奪、毀壞、火燒園中寶藏文物、古建筑,這幫侵略軍在祖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們祖國歷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歷史時期,是我們祖國人應該永遠銘記的一段屈辱的歷史。
圓明園在沒有被英法聯軍燒毀以前,曾是那么輝煌燦爛: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村鄉野,圓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還有許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瑤臺、武陵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猶如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景色,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以說,她是祖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是我國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僅如此,圓明園中還珍藏著無數的無價之寶,更有極為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藏的歷史文物、金銀珍寶、宋元陶瓷、歷史書畫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
然而,這美好的一切為什么會不復存在呢?又是誰下此毒手呢?這場浩劫正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所描述和抨擊的一樣:有一天,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他們見物就搶,每個強盜都把口袋裝得滿滿的,更可惡的是將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洗劫一空之后,為了銷臟滅跡,掩蓋罪行,竟下令火燒她,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顫抖,人們在哭泣,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從此變成了廢墟……
讀完了《圓明園的'毀滅》,我在沉默。這是一種被刺痛后的沉默,內心像在被火燃燒。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恥辱!這樣的恥辱在舊祖國又何止這一次呢?為什么堂堂的中華民族會有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閉關鎖國,是政治黑暗,是封建專制……我們應該牢牢記住這一歷史,我們應該更加發憤圖強,再21世紀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我們應該為祖國的崛起而好好讀書!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4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這篇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以及被侵略者毀滅的過程。我感受到了侵略者的罪惡和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
讀完《圓明園的毀滅》,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圓明園里曾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樓閣,還有充滿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等等。圓明園有風景百余處,是清代著名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是歷代帝王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才建成的。可是,在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后放火焚燒,大火連燒三天三夜,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可恨的英法聯軍,他們不但掠奪,而且還毀壞;他們不僅貪婪,而且無恥。如果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保存到現在,那將是世界上博物館都無法媲美的。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把能拿的東西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車或大牲口搬運,實在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壞。英國知法國,其中有三千多萬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這一經過一百五十多年的圓明園,就在一場連燒三天的大火之中,化成了一片廢墟,這是中華民族多少人的`智慧結晶,就這樣,被英法聯軍毀于一旦。
如今侵略者掠取了圓明園的輝煌,每想到這些,我就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限的惋惜。如今的圓明園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輝煌,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卻永遠不能修復。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圓明園被毀前的照片,美不勝收。所以當我看到課文插圖被毀的圓明園時,我震驚不已。照片中只有幾根殘缺不全的石柱,幾塊大理石,到處是雜草,看著中華人民百年來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就這樣被毀于一旦,我感到無比的憤怒。
看到這篇課文,我不禁想起了最近幾天的新聞。11月17日,北京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對重建圓明園進行研究論證。關于“修”、“存”的辯論,我覺得還是“存”為好,如果重建不僅勞民傷財,還會毀掉英法聯軍欺侮我們的罪證,保存廢墟,就可以提醒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面對的是將來,要想歷史不被重演,悲劇不再發生,我們就要努力使國家強大起來。記得《少年中國說》有這樣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所以我們應該努力讀書,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我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后成為社會的棟梁、祖國的精英,讓我們中國變得更加富強、更加強大!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5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感到心痛;為英法聯軍的無恥行為,而感到憤怒;為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的毀滅,而感到惋惜……
圓明園既有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式園林的精華,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筑融為一體,所以它被法國作家雨果譽為“理性與藝術的典范”。它始建于1709年,建筑時間長達150多年。英法聯軍在對圓明園洗劫一空后放火焚燒,大火連燒三天,余煙籠罩北京城一個多月。現在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柱了,讀著“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我眼前仿佛:殘留的石柱有的橫著,有的豎著,仿佛在哭泣著、訴說則當年英法聯軍毀滅它們時的情形;地上的野草隨著涼嗖嗖的風左右擺動,好像在哀嘆,哀嘆這樣一座精美壯觀的園林的毀滅。
我為圓明園的毀滅而感到惋惜:當時的圓明園堪稱“萬園之園”,是多么令人神往啊!這幫可惡的強盜,有何資格來任意破壞它?這幫可惡的強盜,有何資格來隨意闖進別人的家園?這幫可惡的強盜,有何資格讓我們簽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不,他們沒有資格!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一座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寶庫,就這樣在他們的魔爪下付之東流。他們燒毀的不僅是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破壞了璀璨的文明。這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
放眼如今,現在的中華已經挺起了腰桿,不再仍人宰割。時間書寫了中華新的章節:神舟八號成功飛天,讓那些外國人刮目相看;奧運會的勝利舉辦,讓那些外國人贊嘆不已;apec會議的順利召開,讓那些人瞠目結舌。讓為中華而犧牲的人,不白白犧牲;讓為中華而奮斗的人,不白白奮斗;讓為中華而努力的人,不白白努力……讓我們為我們是華夏兒女而感到榮耀,感到自豪!我們用自己的鋼鐵意志向世人證明: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如今的圓明園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輝煌,想到這些,我就感到無比的憤怒與無限的惋惜。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6
周五了,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晚飯后和同學在俱樂部PK了一場球后,雖有睡意準備睡覺,可是我卻又翻來覆去地睡不覺,此刻的腦海中思緒萬千,想起上周彭老師講的課文《圓明圓的毀滅》和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就有些不能平靜。細細品味這篇課文,作為一個中國人,讀課文后的感覺萬千情緒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憤怒與嘆息!夜深了,身旁的媽媽口鼻中傳出了均勻的呼吸聲,窗外偶爾傳來幾聲汽車的喇叭聲。我睡不覺,還是爬起來寫下心中的感受……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以后,我從中懂得我國的首都北京過去曾經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圓明園,它是我國歷史上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林園之一。
圓明園很美,有“萬園之園”之稱正如文章中描述的: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星拱月班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美不勝收。
圓明園當時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有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所以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而,使人心痛的是這樣一個美麗的林園,一個世界的博物館,卻被八國聯軍毀于一旦,這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個重大的損失和恥辱,這個恥辱說名了當時封建王朝奉行關門自守的政策;污吏不顧老百姓的疾苦,整天花天酒地中飽私囊,棄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顧,造成我國當時的封建王朝經濟落后,國防力量薄弱,腐敗無能的結果。
從圓明園被毀滅的恥辱,我想:我們要永遠記住這次歷史的教訓,不能讓這種現象再次在我們的國家中發生。因此我們必須把我國的經濟搞上去,提高我們的科學技術和軍事國防水平,所以我們要改革開放學習別人的好經驗,取長補短這樣才能趕上先進的國家,國防才穩固才不遭到外來侵略,圓明園的遭遇才不會重演。
我作為一名五年級小學生,對于圓明園的毀滅很痛心。我愛我的祖國,我決心,要好好學習,多學科學知識,為長大以后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再受到外來侵略而作貢獻。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7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后,我感到萬分的憤怒與惋惜。
圓明園中,有著多種多樣的民族建筑,有著許多風格各異的西洋景觀,甚至還有著神話中神仙的住所,可謂是應有盡有。另外,它那眾星拱月的巧妙構造,再加上其中珍貴的收藏,更使這座輝煌的皇家園林變得格外舉世聞名。也正是因此,那些罪惡的英法聯軍自然而然的起了貪圖之心,想要把那些藝術瑰寶統統掠走。
終于,隨著清政府的腐敗與皇帝的墮落,讓英法聯軍有了可乘之機,于1860年10月6日,把我國價值連城的圓明園洗劫一空,并放下大火,把昔日夢幻的“仙境”焚燒成了灰燼,只剩下幾根孤獨的殘柱。
我猜,那些殘柱會控訴:“豈有此理,你們這群卑鄙無恥的小人,竟敢在中國的領土上肆無忌憚、明目張膽地恣意妄為,太無法無天!你們罪不容誅!就算是死,也是死有余辜!”被掠走的奇珍異寶會抱怨:“皇上和太后如此貪生怕死,大兵壓境,怎能向敵軍搖尾乞憐呢?真是中國的奇恥大辱!”也許侵略者們都會嘲笑我們:“這群中國人,簡直是膽小如鼠,太可笑了!”就這樣,大火燒了整整三天三夜,連帶著昔日那宏偉的殿堂和珍貴的`文物,全部毀于一旦。
我真希望時光能夠倒流,可以讓我回到過去,回到清朝時期,去呼吁、召集人們和我一起保家衛國,背水一戰。我是多么想成為當時的一位將軍啊!如果能挽回圓明園,我寧愿帶著士兵們戰死沙場!我好想為國家盡一份力,盡管我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要是當時的人們也有我這樣的想法,那么,積少成多,圓明園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如此狼狽不堪。
其實,在香港拍賣過許多我國的國寶級文物,如銅牛首、銅虎首、銅猴首、御制虎頭……這些文物都是在圓明園被毀滅的時候失竊的,人們花了上億元的天價,才把一部分買回。這本身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東西,拿回來是理所應當的,憑什么要買回來?我們今日拿回國寶的代價,都是侵略者們一手造成的,這就是他們的滔天罪刑!
如今,許多文物都流失海外,下落不明,還有許多文物已經被毀,無論是誰見了都會憤怒地控訴侵略者們。不過再怎么氣憤和惋惜都已經沒用了,事情已經發生了,所以,為了不讓這樣的慘劇再度上演,為了不讓恥辱重現,為了我們不被欺凌,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努力,化憤怒為動力,讓祖國強大起來!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8
今天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在沉默。這是一種被刺痛后的沉默,內心像在被火燃燒。大火連燒了三天三夜整個圓明園化為灰燼,那火燒圓明園的的一刻,我們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我國北京,闖入圓明園,而慈禧太后帶著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聯軍瘋狂地搶奪、毀壞、火燒園中寶藏文物、古建筑,這幫侵略軍在中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歷史時期,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永遠銘記的`一段屈辱的歷史。
圓明園在沒有被英法聯軍燒毀以前,曾是那么輝煌燦爛: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村鄉野,圓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還有許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瑤臺、武陵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猶如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景色,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以說,她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是我國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僅如此,圓明園中還珍藏著無數的無價之寶,更有極為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藏的歷史文物、金銀珍寶、宋元陶瓷、歷史書畫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
然而,這美好的一切為什么會不復存在呢?又是誰下此毒手呢?這場浩劫正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所描述和抨擊的一樣:有一天,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他們見物就搶,每個強盜都把口袋裝得滿滿的,更可惡的是將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洗劫一空之后,為了銷臟滅跡,掩蓋罪行,竟下令火燒她,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顫抖,人們在哭泣,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從此變成了廢墟……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過:“在世界的一個地方,存在著人們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圓明園啊!這個昔日的輝煌。就這樣被侵略者搶走了!全部中國人都在嘆息!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9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被侵略者肆意踐踏毀滅的景象。它使我對侵略者們充滿了恨意。
圓明園曾經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全園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頃,濃縮了全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名勝。當我讀到這里:“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時,我知道了:圓明園很輝煌、很美好。當然,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辛勤付出的功勞。為此,我們感到很驕傲、自豪。
文中寫了:“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從這兩句話可以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聰明才智創造的這一園林是世界園林之奇跡。為此,我為古代的勞動人民感到自豪。
然而,但是,好景不長。“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圓明園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從這里,可以看出侵略者的'貪婪、野蠻、殘暴和為所欲為。“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他們不但掠走、搶走東西,還毀滅了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真是太可惡了!
他們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一座世界文化寶庫,就這樣在侵略者的魔爪下一毀于旦。
這已經過150多年的圓明園,就這樣被侵略者們毀滅了。這是多少代中華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啊!從這里我們感受到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國家的落后。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國家就要挨打。使我更理解了“人弱被人欺。”和“貧窮就要受壓迫,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萬眾一心,使國家強盛,民族興旺,歷史的悲劇才不會重演。”這兩句話的意思,太弱小,就會被別人欺負。國家也是這樣,如果太落后了,也會被人瞧不起、欺負。
侵掠者掠走了圓明園的輝煌,每當想到這里,我們就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限的惋惜。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已鑄進我們的靈魂,再也修復不了了。
侵略者燒毀的不僅是圓明園的輝煌,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所以我們應該立志好好學習。為國爭光,報效祖國!我們心中應該有抱負: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輸給別人。我們要不忘國恥,銘記在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祖國做出貢獻!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篇10
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但是更讓我欽佩的是海倫·凱勒,她的精神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她的名著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海倫·凱勒在十九個月大的時候被疾病奪去了視覺和聽覺,不久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黑暗和寂寞使她變得乖戾頑皮,直到蘇利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了她讀書和說話,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與外界溝通和交流。從那以后,海倫渴望了解更廣闊的世界,她迫不及待地識字、讀書,像一塊海綿不斷地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是啊,知識就是力量,是知識讓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跡!海倫把學習比作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正是這些知識,像明燈般照亮了海倫的內心世界,像彩虹般架起了海倫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像小舟般載著海倫沖破狂風巨浪,到達成功的彼岸。
知識就是力量,可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知識給了海倫一個無與倫比的精彩人生,身為一個盲聾人,她付出的努力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我們有著健康的身體,優越的學習條件,如果因為畏懼困難而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實在是不可饒恕的浪費。
知識給了海倫力量,這力量正猶如一根接力棒又傳到我的手上。作為一名即將中考的學生,耳邊時常充斥著學習辛苦的怨言,面對無形的壓力和繁重的學習任務,我們該怎樣去面對呢?是放棄這次艱難的攀登還是迎著困難勇往直前?重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它又一次給了我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我堅信,只要我們永不放棄對知識的追求,美好光明的未來一定屬于我們。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06-11
《圓明園的毀滅》10-21
《圓明園的毀滅》講稿07-27
《圓明園的毀滅》分析09-02
圓明園的毀滅ppt06-11
《圓明園的毀滅》的說課稿07-19
《圓明園的毀滅》賞析05-22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02-19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04-20
《圓明園的毀滅》 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