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敬的當代價值的閱讀答案
語文閱讀理解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松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這篇敬的當代價值的閱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對于孔子思想的認識,學界一般以禮和仁為核心,認為孔子繼承了周禮,發展出仁的思想,因而著重探討兩者的關系及其當代性意義。其實,在禮和仁之中還有更本質性的精神內涵,這種精神內涵可以用敬來概括。
禮最早是祭祀天地神靈的儀式活動。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產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內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則是害怕受到懲罰。最早的禮活動即內含著這種敬畏的心情。
禮由祭祀的儀式活動發展為社會政治活動的規范形式時,敬作為內質也留存下來。這種敬保障了禮的實踐可能性,而且其發自內心,也即出于天賦,由敬而發的禮活動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價值。因此在國家政治活動中要求敬,社會的一切活動和個人的修養也以敬為內核。
孔子繼承禮的同時,自然吸納了敬的精神。在《論語》中,敬出現21次,頻率頗高。這些關于敬的闡述,有繼承,也有發展。關于祭祀活動,孔子繼承亍上古對天和神的敬仰態度,強調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遠之一語,強調實踐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誡對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態。關于政治活動,孔子也承傳了西周以來的敬謹精神,故而回答魯哀公說:治禮,敬為大。孔子對于敬的發展,在于把官擴展為普通人對待物事的敬業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現在人對神、臣民對君王等下對上的關系上,孔子以后則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為人做事的基本原則。《論語》出現的21次敬中,關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禮中發展出來的仁也以敬為本。一般認為,仁是禮的內核,禮是仁的形式,故而許多學人著重以仁為核心建構孔子的思想體系。其實,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沒有發自內心的敬,也就沒有真切的仁愛之情。
這種敬的思想較之禮和仁更是人類社會的本質需要,具有當代意義。禮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農業文明的基礎上。小農業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國家不過是一個家族對其他家族的統治,個人也只是家庭成員,而家庭主要由血緣關系構成。當代社會,已經走出了小農業文明時代。家庭在社會結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式微。而由于仁的觀念是基于血緣關系之上的,有著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現代社會中就會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與此不同,敬是人類在遠古時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狀態,是人作為有限性的個體,面對無限的自然和社會時必然產生的,從遠古主要對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對于社會中年長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為人行事的敬業,敬的外延在擴大,而所抽象的內涵一直延伸著。
(選自《光明日報》2009年10月20日,有刪改)
6。下列選項中關于敬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敬最早源自我圈遠古時期祭祀天地神靈的儀式活動。
B。敬以其發自內心、出于天賦的特性而成為一切社會活動和個人修養的內核。
C。敬作為人類普遍存在的精神狀態,它的產生和發展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
D。敬是人作為有限性的個體在面對無限的自然和社會時必然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
7。下列選項對仁、禮、敬之間關系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和仁都以敬為本,敬保障了禮和仁的發展可能。
B。孔子繼承周禮的同時,自然吸納了敬的精神,并從禮中發展出了仁。
C。比起禮和仁來,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類社會的本質需要。
D。仁是禮的內核,禮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內涵。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敬保障了禮的實踐可能性,因此使禮由祭祀活動發展為社會政治活動的規范形式。
B。孔子對于敬的貢獻,在于把它發展成為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為人行事的基本原則。
C。在家庭作用愈加式微、血緣關系愈加淡薄的現代社會中,仁的局限性越來越大。
D。深入認識敬的精神,有助于更準確地領會孔子思想中禮和仁的內涵。
【答案及解析】
6。A(最早的禮活動內含著這種敬畏的心情)
7。C(文中沒有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這一說法的依據)
8。D(A項,從文中禮由祭祀的儀式活動發展為社會政治活動的規范形式時,敬作為內質也留存下來。這種敬保障了禮的實踐可能性一句可以看出二者不是因果關系。B項,殷周以后更多對于社會中年長者、位尊者的敬重和孔子普遍要求的為人行事的敬業是敬的內涵發展的兩個階段,前者不是孔子的發展。C項,血緣關系愈加淡薄,文中無此意)
【敬的當代價值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敬的當代價值》閱讀及答案09-23
《敬的當代價值》閱讀答案08-05
有關《敬的當代價值》的閱讀及答案10-23
《“敬”的當代價值》 閱讀附答案10-06
“敬”的當代價值閱讀理解答案09-08
《代贈》閱讀答案09-08
《重拾中華之“禮”的當代價值》閱讀答案09-23
陳敬試題閱讀答案03-25
人的價值的閱讀答案11-17
《人的價值》閱讀答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