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紅紅中國結》初中說明文閱讀及答案
近年來,中國結悄然成為中國“年俗”新景。在中國,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春晚舞臺上的中國結布景,習慣了商店里與燈籠并掛的“年年有魚”結,習慣了在過年時換上一套帶“紐扣結”的唐裝;在海外,中國結與對聯、紅燈籠一起,成為了悉尼、巴黎、布魯塞爾、溫哥華、紐約、洛杉磯等地商家吸引中國消費者的必備年貨。然而,中國結作為新年俗,其實是當代的事情。
中國最早的繩結,起源于上古“結繩記事”的需要。后來,隨著中國玉石文化的風靡,柔軟的繩結編織成為了系在玉佩、石印上的裝飾,古人稱之為“絡”,俗呼“絡子”或“絳子”。隨著人們審美的不斷進步,“絡子”發展出玉佩、香包、腰飾盤花、紐扣、扇墜、發飾,甚至轎子、窗簾、彩燈、煙袋、樂器、木劍的配件等豐富多樣的裝飾技藝。因其飄逸、蘊蓄、秀雅、綽約而成為中國古典服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常常和其所墜的玉石珠寶一起,被古人以浪漫的筆墨描繪進了文學作品。
最早將“絡子”改稱“中國結”的是中國臺灣人陳夏生。20世紀70年代末,陳夏生在臺北故宮古物中發現了老祖宗的絡子文化,深感祖宗文化不可埋沒,便鉆研起絡子的學問,整理出十三種基本結。1980年,陳夏生與臺灣《漢聲》雜志社合作編輯了現代首部結藝圖書,并與編輯慎重商討決定,將各種不同的結式統稱為中國結。陳夏生不滿足于僅僅繼承民族遺產,還利用戰國銅器上的云紋、漢代畫像石上的鳥紋、玉器上的裝飾、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等造型,設計出新的結藝,不斷給古老的結藝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中國結很快風靡臺灣,其所用的繩、流蘇材質也不斷豐富,并且出現了品牌。
隨后,臺灣的中國結傳回中國內地,其喜慶、典雅的形態迅速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1990年,東陽市畫水鎮在中國內地率先叫響了中國結。歷史上,畫水人多靠手藝吃飯,流傳有“手藝錢,萬萬年”的說法。二十多年來,全鎮74個自然村,先后有60個村做起了中國結,“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畫水的中國結”。
當古老的“絡子”技藝被冠以中國結的新名稱后,便因其豐富的闡釋、傳遞情感的功能、美觀的外形,漸漸成為了年節的新寵。
中國結的名稱包含了豐富的內涵。中國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圍繞漢語的諧音與多義現象形成的,中國結亦是如此。其新名稱的發明,創造了文化闡釋的豐富可能性。這一新名稱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含義:其一,“中國結”音同“中國節”,且“結”字似“吉”,讓人聯想到吉祥如意。其二,“結”字既指“聚、合”,如結婚、結親、結盟,也指“收束、完了”,如結案、結賬,這與中國“年”的文化語義高度重合。其三,“中國結”常常令人聯想到“中國情結”,即熱愛中國和思親、思鄉、思國的情結。
此外,近年來的中國結熱潮中涌現出許多新的結樣式,而人們通過命名各種新樣式,發展了“絡子”原有的吉祥寓意,使之更適合年節的語境,如將創新的樣式命名為“雙喜”“年年有魚”“方勝平安”等。例如,“魚”音同“余”,因而雙魚形態的“年年有魚”結可寓意來年富足豐裕,所以該結成為商場、家庭常見的春節裝飾。
當代機械化生產突顯了手工制品的稀缺性、獨特性、傳承性,作為傳統手工藝品的代表,中國結融匯了心智、技巧、精力,其外觀小巧、樸實、精致,很符合中國人傳遞情感的需要。
題目: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2.文中提到的臺灣人陳夏生和東陽市的畫水鎮,他們對中國結的發展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中國結作為中國一種傳統的飾品,有著美好的外形與吉祥的寓意,請給中國結擬一條廣告語。(不要多于20個字)
4.除了中國結之外,你還知道中國的哪些年俗文化?這些年俗又都承載著什么樣的內涵?請舉兩例說一說。
參考答案
1. 說明對象:中國結。特征:(1)形態喜慶、典雅、美觀。(2)內涵豐富。(3)可以傳遞情感。
2. 陳夏生:給“中國結”確定了名稱;給結藝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畫水鎮:在中國內地率先叫響中國結,把中國結技藝做成產業,發揚光大。
3.(略)
4. 示例:(1)春聯——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增加喜慶氣氛。(2)賞花燈——驅魔降福、祈許光明、寄托愿望。
【《紅紅中國結》初中說明文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國結》閱讀答案01-04
中國結閱讀答案10-13
《中國結》閱讀與答案參考07-15
綠色經濟閱讀答案說明文閱讀11-05
《侏儒眼鏡猴》初中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10-04
說明文《鳥巢》閱讀答案08-27
說明文《蛙》閱讀答案10-26
說明文《燕子》的閱讀答案03-10
說明文鶯閱讀答案11-10
《長城》說明文閱讀及答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