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散文閱讀理解與答案

時間:2024-11-30 08:09:29 俊豪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自然的語言散文閱讀理解與答案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散文閱讀理解與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自然的語言散文閱讀理解與答案

  大自然的語言散文閱讀理解與答案 1

  春,是大自然最具詩意的開場白。當第一縷春風俏皮地拂過大地,仿若靈動的手指,輕撥世間的弦音。田野間,沉睡一冬的泥土率先蘇醒,那酥軟的質感,恰似被暖陽烘暖的棉被,蓬松而溫潤。小草們像是收到神秘指令,紛紛從土里探出嫩綠腦袋,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爭相傳頌春的消息,一片連著一片,編織成翠綠的絨毯,肆意鋪展在廣袤田野。

  河畔垂柳,宛如婀娜多姿的綠衣少女,細長柳枝是她柔順發絲,隨風輕舞,每一次搖曳都是與春風的親昵呢喃。柳芽綻露,恰似點綴其上的翠玉,在日光輕撫下,閃爍著生命光澤,似在訴說重生喜悅。林間鳥兒,也不甘寂寞,啁啾歡唱,用靈動音符奏響春之樂章,或清脆、或婉轉,此起彼伏,喚醒山川河流,宣告春歸大地。

  夏,是大自然一場熱烈狂歡。太陽似個激情四溢的鼓手,卯足勁敲打著熾熱光芒,將大地烤得滾燙。池塘成了水生生物的歡樂劇場,荷葉挨挨擠擠,宛如綠傘匯聚,撐起一方清涼天地。那荷葉,有的平鋪水面,似慵懶睡榻;有的亭亭玉立,如綠衣仙子裙擺,隨風翩躚。荷花于葉間嶄露頭角,粉的`像霞,白的若雪,花瓣嬌艷欲滴,花蕊嫩黃,招引著蜜蜂蝴蝶穿梭忙碌,嗡嗡嚶嚶,是這場盛會的伴奏音符。

  夏夜,星空璀璨如鉆,銀河似縹緲絲帶橫跨天際。草叢里,蟋蟀拉起小提琴,蟈蟈亮起歌喉,蛙鳴陣陣如雄渾鼓點,合奏出一曲獨特“夜之交響”,伴人們在暑熱中入眠,沉浸于夏的蓬勃律動。

  秋,宛如大自然揮就的一幅斑斕油畫。風,化身神奇畫師,手持彩筆,拂過楓林,楓葉瞬間紅透,似燃燒烈火,又像天邊云霞飄落林間,“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正是此番勝景寫照。果園中,蘋果漲紅圓臉,梨子披上黃裳,沉甸甸掛滿枝頭,果香四溢,彌漫在清冷空氣中,那是秋饋贈的甜蜜滋味。

  稻田仿若金色海洋,稻穗沉甸甸,彎腰頷首,似在感恩大地滋養。谷粒飽滿,在日光下泛著溫潤光澤,秋風掠過,沙沙作響,奏響豐收贊歌,農民們穿梭其間,汗水與笑容交織,收割滿滿希望。

  冬,恰似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琉璃世界。雪花紛紛揚揚,似天宮灑落的羽毛,輕盈飄落,給大地披上素白錦衾。山川、河流、房屋,皆被雪溫柔覆蓋,銀裝素裹,純凈無瑕。枝頭積雪,宛如瓊花綻放,在微光中晶瑩剔透,稍一觸碰,簌簌紛落,如夢似幻。

  湖面結冰,成了天然溜冰場,孩童們嬉笑玩耍,冰刀劃過,留下串串痕跡;遠處山巒,連綿起伏,在白雪裝點下,似蜿蜒玉龍臥眠,肅穆靜謐,積蓄力量,待春歸再煥生機。

  1. 請分別概括四個文段描寫大自然四季的主要特點。

  2. 文中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修辭手法,請各找一處并賞析其表達效果。

  3. 結合文段內容,談談你對“大自然的語言”含義的理解。

  4. 四季描寫中,作者是如何體現生命輪回與更迭這一主題思想的?

  參考答案

  1. 春:充滿生機與希望,萬物蘇醒、萌動,展現復蘇活力,是詩意開篇;夏:熱烈奔放,陽光熾熱,生物活躍,有豐富聲響與繁茂景象,似狂歡盛宴;秋:色彩斑斕、豐收喜悅,果實成熟、楓葉似火,洋溢收獲氛圍;冬:靜謐純凈、銀裝素裹,宛如琉璃仙境,在冰雪覆蓋下蘊含蟄伏生機。

  2. 比喻示例:“荷葉挨挨擠擠,宛如綠傘匯聚”,將荷葉比作綠傘,形象寫出荷葉密集、遮陰形態,突出夏日池塘清涼意趣,直觀展現荷葉特點與布局。擬人示例:“小草們像是收到神秘指令,紛紛從土里探出嫩綠腦袋”,賦予小草“收到指令”“探出腦袋”等人的動作與思維,生動表現春回大地時小草迫不及待生長、萌動狀態,富有趣味與畫面感,使春之生機躍然紙上。

  3. “大自然的語言”指大自然通過四季更迭、動植物變化、氣象萬千等現象傳遞信息、表達自身規律。如春天草木萌發、鳥兒歡唱宣告春之到來;秋果成熟、稻穗低垂訴說豐收季降臨;冬雪冰封暗示萬物蟄伏、養精蓄銳,是無聲卻鮮活“語言”,蘊含生命密碼與自然哲理。

  4. 春寫萬物復蘇萌芽,是生命起始、新生力量迸發;夏承續春生機,展現生命蓬勃生長、盡情綻放活力;秋描繪果實谷物成熟、樹葉變色飄落,象征生命成果收獲與沉淀;冬刻畫冰雪覆蓋下靜謐,恰似生命蟄伏休眠,待春再來開啟新一輪循環,四季按序交替,動植物相應變化,完整呈現生命輪回、更迭不息過程,體現自然恒定節奏與頑強不息生命力。

  大自然的語言散文閱讀理解與答案 2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边@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例如“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了解隨著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于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里,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于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里。下面是一個例子。

  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根據這些物候觀測資料,可以判斷北京地區1962年農業季節來得較晚。而那年春初種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種的,結果受到低溫的損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就可以避免損失。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注意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北緯30°附近的桃花要比北緯40°附近的桃花早開20天左右,但是到了夏天,北緯40°附近的小麥成熟期卻比北緯30°附近的小麥成熟期早幾天。

  其次是經度。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夏天涼爽。所以沿海地區的物候現象,比同緯度的內陸要來得早一些。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花期卻比北京要早開一個星期左右。

  再次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芽、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了秋冬兩季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地形,如在天山,由于地勢高聳,氣溫很低,即使在夏季,山頂也終年積雪,那里的植物生長季很短,物候現象自然與山下有很大差別。

  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長期記錄,拿18世紀和現在的物候資料相比,現在的櫻桃開花比18世紀要早九天左右,布谷鳥叫得也比那時要早一些。就是在我國,古代的物候資料也顯示,現在的物候現象和古代相比也有不少變化。

  物候學這門科學接近生物學中的生態學和氣象學中的農業氣象學。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業收成: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收獲。此外,對于安排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生產,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物候學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了解氣候變化對它們的影響,從而更好地保護它們,維護生態平衡。

  物候學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門科學,我們要重視物候觀測,不斷豐富物候知識,提高物候預測的準確性,為農業生產、生態保護等諸多領域服務。

  1. 閱讀全文,簡要概括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2. 文中提到“大自然的語言”具體指哪些自然現象?請舉例說明。

  3. 物候現象的來臨取決于哪些因素?請簡要概括。

  4. 文章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找出一處并分析其作用。

  5. 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物候學對農業生產有怎樣的重要性。

  答案

  1. 物候: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物候學: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等自然現象,從而了解隨著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的一門科學。

  2. “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諸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自然現象。例如“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些開花、候鳥鳴叫等現象都是大自然告知人們時節變化、農事安排的“語言”。

  3. 物候現象的來臨取決于以下因素:

  緯度因素: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來得越晚,且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不同,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相差不大,春秋季表現有差異。

  經度因素:近海地方比同緯度內陸冬天溫和、夏天涼爽,沿海地區物候現象比同緯度內陸來得早。

  高下因素:春夏兩季植物抽芽、開花等物候現象越往高處越遲,秋冬兩季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要考慮特殊地形影響。

  古今因素:現在與古代相比,物候現象有變化,像英國南部櫻桃開花、布谷鳥叫的時間較18世紀有提前,我國古代和現代物候也有不同。

  4. 示例:“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運用了作比較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通過將1962年與1961年、1960年植物花期時間作比較,以及列出“十天左右”“五六天”具體數字,準確且突出地說明了北京地區不同年份物候有變化,體現了物候對于反映氣候差異、指導農事活動的重要性,使說明更具科學性、說服力。

  5. 物候學對農業生產重要性體現在:

  物候觀測的數據能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綜合及對生物影響,幫助農民依據時節氣候安排農事,比如依據花開、候鳥來去判斷播種、收割時機,像“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體現傳統物候知識助力農事安排。

  可以根據物候記錄判斷農業季節早晚,避免因物候異常導致播種不適時造成的低溫損害等損失,如北京1962年因未關注物候延遲,按往年日期種花生致作物受低溫損害,凸顯注意物候調整播種日期對農業豐收保障的關鍵作用。

  大自然的語言散文閱讀理解與答案 3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選自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

  1.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人第一段生動地勾畫出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形象地說明了花草鳥蟲的變化和氣候的關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用具體的物候變化表現了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

  C年年如是,周而復始,既點明了四季變化的自然現象是有規律的,又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D.杏花傳語、桃花暗示、布谷鳥唱歌,運用擬人手法具體形象地說明大自然的語言。

  2.選文的語言不同于一般說明文的樸實嚴謹,作者采用生動典雅的語言描述有什么好處?

  參考答案:

  1、B(表現了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錯,這句話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

  2、既引人人勝又使人聯想,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了文章的文采。(或: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可讀性)

【大自然的語言散文閱讀理解與答案】相關文章:

《蒲公英的假條》散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0-22

愛的語言閱讀理解及答案10-12

《動物的多彩語言》閱讀理解及答案09-28

大自然在反抗閱讀理解附答案06-08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及答案09-15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答案04-24

《紫藤蘿瀑布》散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9-15

閱讀理解及答案07-30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附答案06-06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試題及答案08-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品 |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 | 性欧美老妇乱码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在天天在线观看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