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氣候的研究大多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開展》原文閱讀及

時間:2024-11-10 05:47:03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對歷史氣候的研究大多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開展》原文閱讀及

  試題內容:

關于《對歷史氣候的研究大多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開展》原文閱讀及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對歷史氣候的研究大多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開展。簡而言之,一是通過自然證據,二是通過人文資料。自然證據貫通古今,恰如一條貫穿歷史的經線;人文資料涵蓋廣泛,仿佛覆蓋歷史的緯線。

  所謂“自然證據”,就是發掘到的生物遺骸、江河湖海的水文遺跡、植物孢粉、冰川或湖泊沉積物、石筍等,通過測定它們的特殊元素或成分獲取其存留期內連續的歷史氣候信息。

  所謂“人文資料”,就是官方史書、宮廷檔案、方志、農書等,甚至包括航海日志、私人日記及文學作品中,關于水旱、晴雨、冷暖和生物活動等的記栽。單獨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定性地知道一個時期的狀況;如果加上與現代資料的對比分析,甚至能將這些定性的信息轉化為更準確的量化數據;系統地搜集、鑒定和輯錄這些材料,可供分析氣候變化的規律。

  我國幅員廣闊,擁有大量樹輪、湖芯、冰芯、石筍樣本等珍貴的自然證據;我國還是文明古國,自殷商以下,甲骨卜辭、青銅銘文、簡書縑帛等存世文獻之豐富與連續在世界上獨一無二。我國現代地理學、氣象與氣候學的一代宗師竺可楨先生曾說:“物候知識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國為最早!

  關于利用自然證據研究氣候變化的情況,可從我國史前全新世氣候研究窺見一斑。古生物研究發現,現今分布北界為高雄和綠島的珊瑚礁曾分布到臺灣島北岸;現今生活在南海的喜暖的一種昆蟲,全新世時曾分布到寧波、上海、連云港水域——這說明當時海洋環境要比現代溫暖。

  與自然證據相比,人文資料烙上了社會性的特殊印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甄別和分析。古人編寫正史、府縣志等往往只記錄重大氣候現象,可為我們提供一些極端氣候事件的信息。比如江蘇漣水《安東縣志》記載1637和1642年分別出現“四月大雪殺禾”和“立夏大霜”的極端天氣,但我們無法通過這些記錄發現這一時期的氣候整體趨勢。而在私人文獻(如文人筆記)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指示氣候變化趨勢的細節,比如馮夢禎的《快雪堂日記》就記載了1588—1644年27個年份里,蘇寧杭等江南地區的桃花、梅花、玉蘭等的始花或盛花日期。這些春季植物物候期平均較20世紀60~80年代晚3天以上,說明此段時期春季溫度整體上要低于現代,如果進一步分析現代江南地區植物開花與春天溫度的關系,我們甚至可以推算當時的春季溫度,完成從定性到定量的跨越。

  利用自然證據和人文資料研究氣候變化,各有所長,并可以相互對照。自然證據保存至今,記錄的“噪音”往往多于真實的氣候信息,需要科學的思想進行挑選和分析;人文資料散落在浩繁的典籍之內,需要敏銳的眼光進行追求和提煉。以自然證據和人文資料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去偽存真、去蕪存菁,開啟塵封數千年的歷史氣候的真面目,已經成為我國在國際全球變化科學領域獨具特色的研究之一,也必將繼續煥發出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芒。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6.下列對研究歷史氣候的自然證據和人文資料的比較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證據貫通古今,恰如一條貫穿歷史的經線;人文資料涵蓋廣泛,仿佛覆蓋歷史的緯線。

  B.通過自然證據即可對歷史氣候窺見一斑,而人文資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甄別和分析。

  C.我國幅員廣闊,擁有大量珍貴的自然證據;我國又是文明古國,存世文獻既豐富又有連續性。

  D.對自然證據需要科學的思想進行挑選和分析,對人文資料需要敏銳的眼光進行追求和提煉。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通過自然證據和通過人文資料是研究歷史氣候的兩種基本方法,這兩種方法實際上都是通過間接的方式開展研究的。

  B.把古代人文資料與現代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能將單獨分析古代人文資料時獲取的定性信息轉化為更準確的量化數據。

  C.古代正史、府縣志等往往只記錄重大氣候現象,提供極端氣候事件的信息;而私人文獻則專門記錄指示氣候變化趨勢的細節。

  D.利用自然證據和人文資料研究氣候變化,各有所長,兩者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用來揭開塵封數千年的歷史氣候的真相。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不屬于根據人文資料進行氣候研究的一項是

  A.據《竹書紀年》記載,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說明當時我國長江中游一帶的氣候比現在寒冷很多。

  B.《茍子·富國篇》說:“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一歲而再獲之!爆F在北方兩年輪種三季作物,可知戰國時代氣候溫暖,植物生長期比現在長。

  C.天鳳三年二月,“大雨雪,關東尤甚,深者一丈”!稘h書》中有很多王莽時期這一類反常氣候的記錄,說明當時出現持續多年的嚴重低溫。

  D.《夢溪筆談》中,北宋沈括通過對化石的觀察,提出當時氣候條件不宜竹類生長的延州,可能“曠古以前,地卑氣濕而宜竹”的觀點。

  試題答案:

  二、(9 分)

  6.B( “通過自然證據即可對歷史氣候窺見一斑”曲解原文文意)

  7.        C(“專門記錄”不符合文意)

  8.        D(沈括是通過自然證據來分析古代氣候的)

【《對歷史氣候的研究大多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開展》原文閱讀及】相關文章:

《灰塵大多具有吸濕性能》閱讀附答案09-30

母親閱讀原文及答案05-28

《軍神》課文原文閱讀08-02

冰心《笑》原文閱讀08-22

梁實秋《衣裳》原文閱讀10-27

朱自清《春》原文閱讀03-14

朱自清《匆匆》原文閱讀10-11

荀子《勸學》原文閱讀10-11

魯迅《社戲》原文閱讀08-01

《背影》閱讀原文及答案09-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欧美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影院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