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蕭穎士風節》的閱讀答案及原文譯文
蕭穎士風節
蕭穎士為唐名人,后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復考之,蓋有風節識量之士也。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 其不下己。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安祿山寵恣,穎士陰語柳并曰:“胡人負寵而驕,亂 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祿山反,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聞封常清陳兵東京,往觀之,不宿而還,身走山南,節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穎士說曰:“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見。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墮永王亂中,為終身累。穎士,永王召而不見,則過之焉。
。ㄟx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8.下列字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穎士陰語柳并曰陰:暗中B.胡人負寵而驕 負:依仗
C.往客金陵客:旅居D.則過之焉 過:責備
9.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A.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B.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C.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D.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
10.下列對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蕭穎士對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見均辭而不去。
B.蕭穎士預言了安祿山即將叛亂且東京將會陷落。
C.郭納、封常清沒有采納蕭穎士的守城計策。
D.節度使源洧聽從了蕭穎士堅守襄陽的勸說。
11.將第三大題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 分)
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
12.填空。(10 分,每空 2 分)
、,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書憤》)
②海上生明月,。(張九齡《望月懷古》)
、,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懿懿佟洱旊m壽》一詩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中的“老驥”意指,這一詩句表現了詩人的精神。
參考答案
8.D 9.B 10. C
11.當官的以兒童游戲的方式來抵御厲害的叛軍,(想取勝)太難了! 共4分!叭馐痴摺薄坝薄ⅰ皠 备1分,其余句意正確1分。
12.①塞上長城空自許 ②天涯共此時③長風破浪會有時④老馬(老人,年紀大了仍有抱負的人等);老當益壯、積極進取。
【參考譯文】
蕭穎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學者只稱贊他才華出眾。我反復考證后發現,他還是一位高風亮節有膽識有度量的人,在他擔任集賢校理時,當時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見他,他卻辭而不去,李林甫對他不屈從于自己很惱火。后來,李林甫又讓他到史館任職,他仍然不屈服,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職務外調到河南府任參軍。當時,安祿山依仗玄宗的龍信,恣意妄為,簫穎士暗中對柳并說:“胡人(指安祿山)依仗主上的寵信驕橫跋扈,反叛朝廷的時間不會太久了,東都洛陽到時會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離開了洛陽,安祿山反叛以后,蕭潁士去見郭納,向他進獻抵御叛軍的策略,郭納沒有采用。蕭穎士感嘆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職的人抵御厲害的叛軍如同兒戲,(想抵擋住也)太難了啊!”他聽說大將封常清陳兵東都洛陽,就去觀察了一番,(結果很失望,)連夜返回,南逃到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避亂,當地節度使源洧想放棄襄陽,退保江陵,蕭潁士勸說道:“襄陽是天下的咽喉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一天不堅守,則大勢即去,你何必匆忙放棄這個戰略要地,讓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聽從了他的建議,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蕭穎士又去金陡,并客居于此,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璘要召見他,他堅辭不去。李白,是天下聞名的大詩人,只因身陷永王李璘的叛軍之中,而終身受到連累,蕭潁士對永王李璘的召見辭而不見,可見他的膽識遠遠超過李白。
【《蕭穎士風節》的閱讀答案及原文譯文】相關文章:
《史記》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09-20
《晉書·文苑》的閱讀答案與原文譯文11-01
《戰國策》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09-01
《錢镠傳》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07-25
《新唐書·魏征列傳》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07-17
《幼時記趣》原文閱讀答案及譯文05-29
《顧炎武手不釋卷》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05-10
《宋史·何灌傳》原文閱讀答案及譯文08-01
韓愈《何蕃傳》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10-11
《明史于慎行傳》原文閱讀答案及譯文解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