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鑒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時間:2024-08-22 12:35:22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讀通鑒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閱讀題,而與閱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通鑒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通鑒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讀通鑒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漢宣帝本始二年,夏,五月,詔曰:“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功德茂盛,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其與列侯、二千石(漢代郡守年俸二千石)、博士議。”于是群臣大議庭中,皆曰:“宜如詔書。”長信少府夏侯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茍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于是丞相、御史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帝巡狩所幸郡國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夏侯勝、黃霸既久系,霸欲從勝受《尚書》,勝辭以罪死。霸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勝賢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講論不怠。

  (《資治通鑒》二十四卷)

  宣帝者,武帝之曾孫也。假令有人數夏侯勝乃祖乃父之惡于勝前,而勝晏然樂聽之,其與禽獸奚擇哉!而勝以加諸其君而無忌,是證父攘羊之直也,而天理滅矣。茍其曰武帝之奢縱而澤不及民,萬世之公論,不可泯也,則異代以后,何患無按事而檄功罪者。

  (王夫之《讀通鑒論》)

  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百姓流離,物故者半

  物:自己以外的人,這里指“百姓”

  B、公卿共難勝

  難:為難

  C、或人民相食

  或:有時

  D、所幸郡國皆立廟

  幸:皇帝到某處

  5.以下各句內容全都表現夏侯勝“直言正論”的一項是(3分)( )

  ①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

  ②詔書不可用也

  ③議已出口,雖死不悔

  ④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

  ⑤雖有攘四夷,廣土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

  ⑥系再更冬,講論不怠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面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夏侯勝敢于非議漢武帝“文功武治”,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民本思想;黃霸雖受誣陷而無辜入獄,在獄中向夏侯勝學習《尚書》,表現了他熱愛學習自強不息的品質。

  B.夏侯勝敢于非議漢宣帝的詔書,表現了他剛強正直的精神和不畏兇險的勇氣;黃霸因連坐而入獄,在獄中向夏侯勝學習《尚書》,表現了他不計生死追求正義的情操。

  C.王夫之認為漢武帝驕縱暴虐無恩澤于百姓,這是萬代的公論,夏侯勝的看法本身沒有錯;但不宜由夏侯勝在漢朝當世聲討,而應由后世的人聲討。

  D、王夫之認為漢宣帝為漢武帝立廟敬祀,在禮制上沒有錯,而夏侯勝只是有正直的精神,并沒有顧及后人對自己先祖的情感。

  7.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功德茂盛,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3分)

  (2)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茍阿意順指。(3分)

  (3)假令有人數夏侯勝乃祖乃父之惡于勝前,而勝晏然樂聽之,其與禽獸奚擇哉!(4分)

  參考答案

  4.B(應為責備、詰難;)

  5.A 第(4)、(6)句有誤

  6.A(夏侯勝“憂國憂民”;黃霸“受誣陷而無辜入獄,在獄中向夏侯勝學習《尚書》,表現了他熱愛學習自強不息的品質”的理解均不妥。

  7、(1)孝武皇帝自己躬行仁義,振威武,功德是那麼的廣大,然而祭祀時所用的音樂卻與此盛功偉業不符,我實在為此而感到難過。

  (2)為人臣子,應該實話實說,而不能曲意迎奉別人的意旨。我想說的已經說了,就是死我也不會后悔。

  (3)假如有人在你夏侯勝面前指責你祖父或父親的罪惡,而你卻心定神閑地高高興興地聽之任之,那么與禽獸有什么區別呢?

  參考譯文:

  漢宣帝本始二年,夏季,五月,漢宣帝頒布詔書說:“孝武皇帝自己躬行仁義,振威武,功德是那麼的廣大,然而祭祀時所用的音樂卻與此盛功偉業不符,我實在為此而感到難過。所以把這件事提出而與有關官員、列侯、二千石、博士們商議。”於是群臣就在廷中熱烈地討論起來,都說:“應該像詔書那樣。”這時惟獨長信少府夏侯勝說道:“武帝雖然確實有打敗四夷開拓疆土的功績,但是他殺了許多大臣和百姓,使老百姓的財力窮竭,揮霍無度,天下已被消耗得很虛弱,百姓流離失所,死去的人超過一半。蝗災四起,赤地數千里,甚至發生人吃人的慘劇,原先的儲備積累至今還未恢復。所以武帝對老百姓沒有恩澤,不能另為他立廟樂。”公卿一起責難夏侯勝說:“這是皇上的詔令啊。”夏侯勝說:“雖是詔令,也不能依從。為人臣子,應該實話實說,而不能曲意迎奉別人的意旨。我想說的已經說了,就是死我也不會后悔。”於是丞相、御史大夫彈劾夏侯勝非議詔書,詆毀先帝,大逆不道,而且丞相長史黃霸也因為縱容夏侯勝而不彈劾他,兩個人都被投進了監獄。於是主事的官吏就奏請把武帝廟尊為世宗廟,定《盛德》、《文始》、《五行》為祭祀用樂,世世供奉,以彰明盛德。而武帝所巡行過的郡、國也都立了廟,就像高祖、太宗皇帝一樣。夏侯勝、黃霸已經被關在牢裏很久了,黃霸想跟夏侯勝學習《尚書》,夏侯勝以已獲死罪為由拒絕了他。黃霸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夏侯勝覺得他說得很好,於是就教他學習《尚書》。在獄中經歷了兩個冬天,不倦地講論。

  漢宣帝,是漢武帝的曾孫。假如有人在你夏侯勝面前指責你祖父或父親的罪惡,而你卻心定神閑地高高興興地聽之任之,那么與禽獸有什么區別呢?可是夏侯勝卻無所顧忌地當面抨擊皇帝先祖的惡行,這種做法如同是證明自己的父親偷了別人的羊屬正直的行為,然而天理卻沒有了。如果他說漢武帝驕縱暴虐并無恩澤于百姓,這是萬代的公論,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那么在以后的朝代,也不怕無人根據事實來聲討武帝的罪行呀。

  王夫之《讀通鑒論》

  王夫之的主要觀點解讀

  王夫之是明清交替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對于后期的思想啟蒙有巨大促進作用。后世之人受到王夫之思想影響的人很多,王夫之思想影響是非常廣泛的。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可以總結為七點:反對禁欲主義、氣一元論、均天下反對專制主義、反對人生而知之的觀點,要正確邏輯、理勢合一觀點和人性變化論。可以說這些思想在當時社會都是非常新穎的,也是比較符合現實的。

  這些觀點中有的是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思想進行批判,有的是對國家發展的思考,還有對人性的變化進行具體闡述,他的思想包含甚廣。

  其中的氣一元論就是論述原理和物之間的關系,傳統思想認為理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先有理而后有物。但是王夫之認為萬事萬物的存在是事實性的存在,是先有物才有理,因為理是存在于世間萬物之中的。這個思想是具有開創性的,讓人們對于理和物的關系進行了重新思考。

  而均天下的思想認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這對當時的皇權是一種嚴重的挑戰。人性論更是對人類的一種解放,他認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人性是能夠自主選擇改變的,并不是天生就這樣不能改變的。

  王夫之的這些觀點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思考,這些觀點到現在來說都是極具價值的,所以稱他為偉大的思想家不為過。

  王夫之讀通鑒論的深刻意義

  這本書根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為藍本,對于先秦到五代之間的各個朝代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論述,其中有對歷史規律的探尋,也有對當時人物的批判,他的觀點獨到,文采飛揚,是史學著作中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這本著作體現了王夫之的歷史進化的觀點,他認為歷史是在發展進步的,其中的每一項改革都是歷史發展的結果,而不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只是當時的社會發展到了這個階段,人們順應歷史去做而已。

  他主張進行改革,對于各王朝的極為痛恨,反對分裂,希望統一,對民間疾苦深為關心。同時在他的這部作品中,對傳統的唯心主義道學進行了全面的批判,這對當時的社會影響很大。

  他在作品中還不但有自己的史學思想論述,其中的評論中展現除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論述,將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較為全面的展示出來,對后世具有很大的啟迪。

  我們承認這是一部巨著,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所處的時代限制,王夫之主張改革,而沒有在根本上對于封建制度提出新的思考,所以這還是有一定局限的。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名言

  王夫之作為晚明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有很多著作流傳后世。在這些著作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到現在還在影響著我們,他的名言名句涉及到的方面很廣泛。

  首先,是關于人性論的名言,王夫之說“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意思說人性并不是生下來就是終生注定了的,而是在這一生中逐漸發展變化而改變的,人的個性和各種習性都是在后天養成的,人性是可以主觀養成的。

  也正是他的這一論斷,所以王夫之非常重視道德和習慣的養成,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嚴格要求改變原有的性情,這樣也能印證自己的觀點。

  其次,是在教學方法的應用,王夫之說:“教者順其性之所以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可矣。”意思就是說在對人的教育上,應該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來進行,也就是說教育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樣才是尊重人性。這樣的教育理念與現代是符合的,可見他的遠見卓識。

  還有就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應該做到“父剛母柔,教養道合,故得上九克家之子”。意思是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父親應該保持剛嚴的本性,母親保持寬柔的本性,這樣才能教育出能夠撐起家族的人才。

  尤其是父親的剛嚴是非常重要的,最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有很大作用。而母親的寬柔也不是溺愛放縱,而是要求母親保持寬柔的本性,在孩子教育上要求他們改變已經形成的壞習慣。

  王夫之的名言涉及到各個方面,這些思想都值得我們研究和認真對待。

【《讀通鑒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王安石《材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4-17

王安石《材論》原文翻譯以及閱讀答案10-23

《資治通鑒·淝水之戰》閱讀答案和原文翻譯07-17

《資治通鑒·柳宗元傳》原文閱讀及翻譯05-23

《愚人食鹽》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24

《買櫝還珠》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0-07

荀子《勸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5-30

《資治通鑒·柳宗元傳》原文及翻譯05-03

《宋史韓億傳》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9

《秦晉崤之戰》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10-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三上悠亚在线亚洲网站 | 亚洲综合色第2页 | 无打码H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国产AV | 日本天堂天v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