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說茶閱讀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茶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茶閱讀答案 1
【原文】
說茶
陳漱渝
①在中國,幾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話講得明白:“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說:“我不知道戒了茶還怎樣活著,和干嗎活著?”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喝茶有學問,種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講究,而且其中還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經濟、文學、美學、植物等方面的知識。傳說中的神農氏親嘗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虧喝茶才解了毒。這件事在漢代《淮南子》一書中即有記載。到了晉代,喝茶蔚然成風,唐代則成為喝茶的鼎盛期,出現了茶圣陸羽撰寫的《茶經》,這部書距離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茶樹在我國有一個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過程,現在很多地方都發現了野生大茶樹,據說云南鎮沅縣千家寨的一株樹齡有2700年。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有關茶的.詩文、書畫、歌舞不勝枚舉。
③弘揚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類社會趨于和諧。科學飲茶,藝術品茶,不僅可以解渴、提神,還能“凈化心靈”。
④喝茶其實是在練內功,使人內心變得寧靜。人們在喝酒時往往觥籌交錯,你勸我推,那種喧囂之形、張揚之態,容易讓人亂了心性。而品茶時神清氣爽,心氣平靜,樂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來。
⑤喝茶有助于培養儉樸的品質。古代雖然有“茶貢”,但茶終究不是權貴的專寵,而是尋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廣東、揚州等地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茶館,人們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點,就是一種生活的享受。抗戰時期昆明的西南聯大,宿舍少桌椅,圖書館缺座位,很多學生就在茶館里“窮泡”。他們有些論文、著作就是在茶館誕生的。現在每年春節政府舉行團拜,也是清茶一杯,縱談國事,呈現出一股廉政清風。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數盅清茶,幾碟茶點,推心置腹,氣氛溫馨,可以化解矛盾,增進緣分。在舊中國,一些地方的人發生沖突,常到茶館“吃講茶”。“講”就是評理。沖突雙方各自陳述立場,中間人調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頓時化干戈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葉充當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明代鄭和下西洋,把茶葉作為國禮贈送友邦,增進了國與國的友誼。1607年,從澳門、廈門、嶺南收購茶葉,銷往歐美各地,形成了當今各國獨具特色的茶文化,體現出文化的多樣性和融合性。當今全世界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億人飲茶,人均每年茶葉的消費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愛爾蘭、英國、科威特。茶葉作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問題】
15.從全文看,作者圍繞“茶”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3分)
16.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3分)
17.文章第④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5.①喝茶是一種文化現象
②茶作為文化,不僅可以解渴、提神,還能“凈化心靈”。(如答出“喝茶使人內心變得寧靜”、“喝茶有助于培養儉樸的品質”、“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也可以)
③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評分意見:本題3分,一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16.第①段引用老話和老舍先生把喝茶當作生活方式的話,突出強調在中國喝茶是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事情。(1分)點明本文說明對象——“茶”,引出下文對茶的具體介紹(1分);引用老話和名人的話,既增強文章說服力,又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
評分意見:本題3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17.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1分)把人們喝酒與喝茶時的心境進行比較,(1分)突出說明了喝茶能使人內心變得平靜。(1分)
評分意見:本題3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說茶閱讀答案 2
說茶
陳漱渝
①在中國,幾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話講得明白:“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說:“我不知道戒了茶還怎樣活著,和干嗎活著?”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喝茶有學問,種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講究,而且其中還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經濟、文學、美學、植物等方面的知識。茶葉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傳說中的神農氏親嘗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虧喝茶才解了毒。這件事在漢代《淮南子》一書中即有記載。到了晉代,喝茶蔚然成風,唐代則成為喝茶的鼎盛期,出現了茶圣陸羽撰寫的《茶經》,這部書距離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而茶樹在我國有一個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過程,現在很多地方都發現了野生大茶樹,據說云南鎮沅縣千家寨的一株樹齡有2700年。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有關茶的詩文、書畫、歌舞不勝枚舉。
③弘揚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類社會趨于和諧。科學飲茶,藝術品茶,不僅可以解渴、提神,還能“凈化心靈”。
④喝茶其實是在練內功,使人內心變得寧靜。人們在喝酒時往往觥籌交錯,你勸我推,那種喧囂之形、張揚之態,容易讓人亂了心性。而品茶時神清氣爽,心氣平靜,樂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來。
⑤喝茶有助于養成簡樸的品質。古代雖然有“茶貢”,但茶不是權貴的專寵,而是尋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廣東、揚州等地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茶館,人們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點,就是一種生活的享受。抗戰時期昆明的西南聯大,宿舍少桌椅,圖書館缺座位,很多學生就在茶館里“窮泡”。他們有些論文、著作就是在茶館誕生的。現在每年春節政府舉行團拜,也是清茶一杯,縱談國事,呈現出一股廉政清風。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數盅清茶,幾碟茶點,推心置腹,氣氛溫馨,可以化解矛盾,增進緣分。在舊中國,一些地方的人發生沖突,常到茶館“吃講茶”。“講”就是評理。沖突雙方各自陳述立場,中間人調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頓時化干戈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葉充當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明代鄭和下西洋,把茶葉作為國禮贈送友邦,增進了國與國的友誼。1607年,英屬東印度公司從澳門、廈門、嶺南收購茶葉,銷往歐美各地,形成了當今各國獨具特色的茶文化,體現出文化的多樣性和融合性。當今全世界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億人飲茶,人均每年茶葉的消費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愛爾蘭、英國、科威特。茶葉作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1.從全文看,作者圍繞“茶”介紹了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①
②
③
2.從文中看,第④⑤⑥段順序不能調換的理由是
3.第⑥段中“化干戈為玉帛”在文中的含義是
4.對選文內容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在中國,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
B.第②段畫線句以時間為序,說明在我國喝茶的歷史非常悠久。
C.各國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東印度公司收購茶葉,銷往世界各地。
D.全文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來說明茶文化。
1.喝茶是一種文化現象;茶作為文化不僅可以解渴、提神、還能“凈化心靈”;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這三段盡管都強調了茶能“凈化心靈”,但分別是從喝茶能使人內心變得“靜”與“和”;能養成簡樸的品質;能喝出和睦三方面來說明茶文化對人的教化作用,先對個人的心態,再對人的品質,后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影響來談,三段說明,是按照茶的影響力由小到大,由對個人的影響到對群體的影響來說明的,按一定邏輯順序,所以不能更改。
3.喝茶能化矛盾沖突為彼此和睦。
4.D
【說茶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琴茶閱讀答案06-15
《洞茶》閱讀答案04-18
《馬說》閱讀答案08-03
《蠶說》閱讀答案03-26
《說驥》閱讀答案02-01
《桑茶坑道中》閱讀答案02-10
林清玄《松子茶》閱讀題及答案04-26
問說閱讀答案及翻譯06-03
說數閱讀訓練及答案06-30
童心說閱讀答案及譯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