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擺設的閱讀答案
擺設
安歌
①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里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看到這段話,特別是看到周先生把“必要的”和“無用的”指成一體,不知怎么就想起媽媽的黑白照片了。十七八歲時的媽媽極美,豐腴的蛋形臉,清澈的眼睛,亮直的黑發,微微側身坦率明亮地對我笑著。
②然而六七歲的我,是不懂欣賞十七八歲飽滿、充溢的美的,它只代表我急不可待的成長方向。真正讓我感到媽媽流光溢彩的,是媽媽修長的頸項間那串圓白的珠子項鏈。現在想來,媽媽那串項鏈絕不是珍珠之類的貴重物品。但在色彩上青藍統一、裝飾上毫無性別差異的年代,那串珠子的美是與價格無關的。
③我童年記憶里另一個擺設是一對裝茶葉的瓷罐。那是一對淳樸而精致的瓷罐,罐底用紅字印著產地:江西景德鎮。罐面藍綠略灰,底色上裝飾著金灰色的S形線條。罐面的藍綠色被上下兩條淡黃的裝飾條攔著,淡黃的裝飾條上等距離地點著灰紫色的小點。蓋也是淡黃的,裝飾著金灰的S形線條和條上相同的灰紫色的小點。蓋是空心的,童年的我常常拿了細布,將小小的手指從空洞里探進去,擦拭落進的灰塵。藍灰的罐面用深紫的細線框出兩面扁圓的空白,上面分別畫著一個小姐和一個少年。小姐梳著高高的發髻,瓷白的臉上點成一點的黑眼睛邈遠而陌生地對著我看。
④這對瓷罐在西北常年灰白的天地間,在我們陰暗的房屋和清貧的生活里,裝著我童年對絢麗色彩的全部向往。
⑤媽媽常常是把裝了半罐茶葉的瓷罐放在暗角的低柜上,而我總是等媽媽上班后,拿了那瓷罐,踩著方凳,把它移到爸爸做的兩只壘起的棗紅色大木箱上。也許是那時的我對色彩的一種本能理解吧:木箱寬厚粗重如嘆息般的懷舊氣質,恰好襯托出瓷罐的精致,它似從木箱上升起,絢爛地收攏著溫和凄美的尾音。下午的陽光照到木箱的一角,斜斜地照亮了瓷罐的一面,把它小小的影子打在箱面上,瓷罐高高在上孤零零地顯出細致的光影,溫柔得讓人心碎。
⑥瓷罐被我和媽媽來回移了幾次之后,媽媽警告我說,那箱子是不穩的。我不會當面反駁媽媽,但每每聽到媽媽的腳步漸遠直到聽不見時,我又踩上木凳,把瓷罐移向木箱。等媽媽回來了,想起高高在上的瓷罐,我的心便如它一般高懸著。媽媽沒有說什么,自己移回它,而我又帶著反抗之心將它移到箱頂。周而復始,就像一場永不妥協的戰斗似的。
⑦一次和弟弟打鬧,弟弟的身子重重地撞上木箱,那瓷罐掉下來摔碎了。一直記得那絢麗的瓷片四散在磨損失色的紅漆地板上的樣子。之后,我固執地坐在門外等媽媽回家。當我滿懷委屈和愧疚地向媽媽認錯時,她竟沒有責怪我,只是另一只瓷罐再也沒用來裝茶葉,也沒有作裝飾,而是被媽媽鎖進了抽屜里。現在想想,在那個年代,那么精致的一件瓷器,對剛剛三十歲的媽媽來說或者也是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的吧。
⑧以后的世界便開始紛繁了,充滿了夸張的狂喜和絢麗的色彩。鮮艷的物事迅速映入人們的眼睛,又迅疾離去。媽媽抽屜里的另一只瓷罐已顯得陳舊,我卻看中了它,并暗暗想,它也許就是我能夠從以往帶走的唯一一件實物了。那時我已談戀愛,卻與他相隔數百里,常常是半年才能見一面。有一次去他宿舍,我帶上了這只瓷罐,放在他書桌上,說是放茶葉的。他笑笑說挺好看的,是古董呢,他并不知曉這瓷罐的歷史和我靜靜陪伴的用心。當談了六年戀愛的我們各奔東西時,我沒想到那個瓷罐。
⑨很久以后,接到他的信息,說是要結婚了,我的心起伏了幾下,又想:他是應該幸福的。
⑩在一個夜晚里驚覺,不知怎么就想到那個瓷罐,想它在清冷的夜色里暗暗站在他與她的房間里,是不是會感到陌生的、隔絕的冷呢?為此,我竟徹夜不眠了,也真想不到心竟會這樣牽絆于小小的擺設。
17. 文章開頭引用了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的一段文字,有何作用?
18. 第⑤段中畫線句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19. 分析最后一段畫線句的含意。
20. 請對標題“擺設”的內涵加以探究。
【答案】
17. ①內容:寫出了周先生的生活態度和情懷,指出了雖然“無用”但卻“必要”的道理。
②結構:用周先生的話引出了下文寫我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擺設,暗中照應題目。
18. 比喻、比擬、襯托、通感,寫出了在木箱的襯托下,瓷罐的精致、凄美和溫柔,表現了作者在清貧而色彩單調的童年生活中,對美的本能理解和追求。。
19. ①瓷罐是作者送給愛人的禮物,當愛已成往事,它不再傳達情感,只能成為冷冰冰的擺設;瓷罐承載作者孩提和青春的記憶,而這段記憶是“他”和“她”所不了解的,瓷罐與他們無法相互溝通和慰藉。
②瓷罐是美的載體,代表作者最初的對美的懵懂理解和堅持,體現了作者對精致美好的生活趣味的追求,“他”和“她”無法理解這個瓷罐所代表的美的意義和價值。
20. ①指陳列在幾案處供人賞玩的小物品,本文指的是項鏈和瓷罐。
②“擺設”給人美的熏陶,滋養人的精神,寄托人對愛與美的追求。
③“擺設”陪伴人的生命歷程,蘊含著個體獨特的記憶和情感,它是有生命的。
④ 雖是裝飾品,卻是不可或缺的。
【解析】
【17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文章開頭引用了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的一段文字,有何作用“,先要概括這段文字的內容,然后分析這一內容與標題和下文的關系。“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周作人認為生活中還需要一些“無用”卻“必要”的東西,寫出了周先生的生活態度和情懷,并指出了生活中有些東西雖然“無用”卻非常“必要”的道理,這是內容上的作用;從結構上來看,作者說“看到這段話,特別是看到周先生把‘必要的’和‘無用的’指成一體……”,由此可知,由周作人的這段話引出了下文“我”印象深刻的“擺設”,而這“無用”卻“必要”的東西與“擺設”的性質一致,故暗中照應本文的標題“擺設”。考生圍繞這些方面答題即可。
【18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現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第⑤段中畫線句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考生要先分析該句寫什么,使用什么手法,在寫景和表情上的效果是什么。“木箱寬厚粗重如嘆息般的懷舊氣質,恰好襯托出瓷罐的精致,它似從木箱上升起,絢爛地收攏著溫和凄美的尾音。下午的陽光照到木箱的一角,斜斜地照亮了瓷罐的一面,把它小小的影子打在箱面上,瓷罐高高在上孤零零地顯出細致的光影,溫柔得讓人心碎”,這段文字是“我”把瓷罐放在棗紅色木箱上的感受,也是“我”對色彩的一種本能的理解,“木箱寬厚粗重如嘆息般的懷舊氣質”使用通感的修辭,木箱的寬厚粗重是視覺所見,而“嘆息”是聽覺所聞,作者以聽覺來寫視覺,這是通感的修辭手法,“恰好襯托出瓷罐的精致”,這是以木箱來襯托瓷罐,表現瓷罐的精致;“它似從木箱上升起,絢爛地收攏著溫和凄美的尾音”使用比喻的修辭,表現瓷罐的“凄美”;“它小小的影子打在箱面上,瓷罐高高在上孤零零地顯出細致的光影,溫柔得讓人心碎”使用比擬的修辭,表現瓷罐的溫柔,而這些都是“我”對色彩的理解,表現出作者在清貧色彩單一的童年生活中對美的本能的理解和追求。考生圍繞這些內容答題即可。
【19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分析最后一段畫線句的含意”,考生要到文章最后一段找到設題的句子,結合句子中使用的技巧和關鍵詞語來理解句子的含意。“在一個夜晚里驚覺,不知怎么就想到那個瓷罐,想它在清冷的夜色里暗暗站在他與她的房間里,是不是會感到陌生的、隔絕的冷呢”,考生要明確“那個瓷罐”是哪個瓷罐,這個瓷罐上發生了哪些故事,句中的“他與她”又是誰,與“我”是什么關系,“感到陌生、隔絕的冷”的原因是什么。從上文來看,這個瓷罐是“我”送給愛人的禮物,“有一次去他宿舍,我帶上了這只瓷罐,放在他書桌上,說是放茶葉的。他笑笑說挺好看的,是古董呢,他并不知曉這瓷罐的歷史和我靜靜陪伴的用心”,這個“瓷罐”上有“我”對美的理解和堅持,有“我”對愛人的情感表達,而現在這些愛都已經成為往事,它也就失去了傳達情感的價值,只能是“冷冰冰的擺設”,而關于瓷罐的往事,“他與她”是不知道的,故無法溝通,也無法理解瓷罐的意義和價值。考生圍繞這些內容分析概括即可。
【20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標題內涵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請對標題‘擺設’的內涵加以探究”,考生要先分析標題“擺設”的表面含義,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其在文中的內涵。“擺設”,指陳設,陳設之物,也比喻指空有形式而不起實際作用的東西,從文中來看,“擺設”所指的實物是童年家中擺設的“瓷罐”和母親頸項間那串圓白的珠子項鏈;而“擺設”的虛指內涵應結合文中的具體句子分析,如“這對瓷罐在西北常年灰白的天地間,在我們陰暗的房屋和清貧的生活里,裝著我童年對絢麗色彩的全部向往”“也許是那時的我對色彩的一種本能理解吧”“現在想想,在那個年代,那么精致的一件瓷器,對剛剛三十歲的媽媽來說或者也是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的吧”“是古董呢,他并不知曉這瓷罐的歷史和我靜靜陪伴的用心”“想它在清冷的夜色里暗暗站在他與她的房間里,是不是會感到陌生的、隔絕的冷呢”,結合這些內容可知,“擺設”在“我”的眼中,是美的代表,可以給“我”帶來美的熏陶,包含“我”對愛的追求,蘊含著“我”對生命歷程的記憶和情感。考生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分析概括即可。
【擺設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等》閱讀答案06-11
等閱讀及答案05-20
低頭與昂首閱讀答案的閱讀題答案11-03
《芳樹閱讀答案》閱讀及答案參考11-09
材論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參閱09-05
閱讀的愉悅閱讀答案11-17
《閱讀雜談》的閱讀答案06-03
閱讀選文閱讀及答案10-19
《閱讀雜談》閱讀答案09-19
《冤家》閱讀及閱讀答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