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

時間:2023-12-12 15:24:16 岳陽樓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鞏固重點詞、句翻譯。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寫作意圖。

  3、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

  能力目標

  1、誦讀指導

  2、中考知識遷移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2、結合實際領會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曠達的思想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第二十七課《岳陽樓記》請大家觀看幻燈片現在大家所看大到的圖片即是岳陽樓的岳陽樓使建于唐代,現在我國湖南境內,它和滕王閣、黃鶴樓并稱我國南方三大名樓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名傳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現在大家欣賞到的是岳陽樓的兩幅遠景圖

  二、復習

  (一)下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

  1、了解了本文的文常知識以及寫作背景。

  2、疏通全文文意。

  3、概括段義。

  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引出下文抒情。

  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暗一 明,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

  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

  (二)知識檢驗

  1、《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 ,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 的痛苦感受較深。

  慶歷三年,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私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

  2、解釋下劃線詞語

  增其舊制 通“增” 增加 擴大

  前人之述備矣 詳盡

  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曾經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百廢具興 通“俱” 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 囑托

  3、翻譯下列句子

  1、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矣。

  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思念家鄉之意,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和悲傷的心情到了極點。

  3、 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不同于上述兩種人的心情?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再樂。

  三、講授新課

  (一)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新課

  師:請大家看圖片,根據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請判斷這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二自然段)

  師: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滕子京的政績和寫作緣由從表達方式上屬于敘事。

  師:這一段的內容安排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師:作者的寫作思路由第一自然段的敘事轉入寫景再轉入抒情表明由寫景轉為抒情的句子是(覽物之情的無異乎)。

  (二)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三自然段)

  師:齊讀3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悲的氣氛;以己悲)

  2、第3段寫悲景抒悲情,找出體現“悲”景意味的詞句 ;體現悲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應表現為?(語調較低沉)

  (三) 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四自然段)

  師:齊讀4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喜的氣氛;以物喜)

  2、第4段寫喜景抒喜情,找出體現“喜”景意味的詞句 ;體現喜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應表現為?(語調較高、輕快)

  4、以上兩個自然段從內容和表達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寫景議論相結合。

  (四) 師:齊讀5自然段思考:

  1、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們有什么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這里暗指滕子京,從而表示對友人的勸勉之意)

  3、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 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 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 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 教育的意義。

  4、師:結合當今時代,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給你怎樣的啟示?

  抒情轉入議論

  (五)誦讀指導

  在剛才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時候,幫大家簡單的概括誦讀的方法,下面系統的給大家歸納誦讀的方法并加以實踐練習。

。  語調 語調的高低與朗讀的感情色彩相聯接

  較高——表達輕松歡悅、激憤熱烈的感情

  較低——表達沉重憂傷、低回婉約的感情

  練習 三、四自然段。

  重音 以語意的主次為依托。

  即,作者著意突出的內容就要加上重音。

  練習

  節奏 節奏即停頓,其原則首先是不破讀。

  練習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屬于作文以記之。

  以上方法請同學們熟記,并在實踐中運用鞏固誦讀指導就到這里。

  (六)知識遷移練習

  1、一詞多義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初極狹,才通人

  國 國恒亡 通 正通人和,百廢具興

  則有去國懷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或 而或長煙一空

  或異二者之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居 面山而居

  居十日 曠 土地平曠

  則有心曠神怡

  2、下列詞語中“薄”字與“薄暮冥冥”中“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厚此薄彼 B日薄西山 C廣種薄收 D厚今薄古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 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 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五、作業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2

  設計思路:

  1、這篇文章是千古傳誦的名篇,立意高遠,文采斐然,句式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于朗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品位,體會文章的特點,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導學生自讀,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

  學習目標:

  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學習重點: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學習難點:

  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預習任務:

  1、對照課下注釋,能翻譯全文。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2、課外搜集有關“古仁人”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為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因此,有人說,岳陽樓就是一部文學史,連范仲淹也說“前人之述備矣”,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范仲淹沒有像李白登臨黃鶴樓那樣“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岳陽樓記》從此名于世,傳于后。今天,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探討一紙文章天下傳的奧秘吧!

  二、明確學習目標。

  找一生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大家共同明確學習任務。師:本節課的任務比較的重,要想順利完成任務,就要靠大家肯自學,會合作,大家有沒有信心呢?

  師:“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們知道哪些?學生討論,多媒體出示。(《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等。)

  三、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讀懂文句,小組合作完成譯文。

  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如: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四字短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薄暮冥冥檣傾楫摧虎嘯猿啼

  滿目蕭然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把酒臨風喜氣洋洋

  3、各小組展示自己翻譯課文的成果。(2-6組)對應段落展示,開火車的方式。1組讀課文(大家讀得很好,雖然沒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還是讀得很投入,這說明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

  四、理清思路,探究主旨。

  1、(1-5)組展示對應段落的段意和文中發現的閃光點。6組展示文章的主旨句。

  明確:

  討論并歸納: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教師總結:作者敘的是重修岳陽樓的緣起及作記的緣由,描寫的是洞庭湖的勝景,晴景,雨景,抒發的是觀景的悲喜情感,議論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2、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遷客騷人的“悲”與“喜”?他們悲與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么究竟跟什么有關系呢?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學生稍作思考,立即舉手回答)

  學生:概括遷客騷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概括遷客騷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遷客騷人的悲與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與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樂是在人民快樂之后才快樂啊!

  教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十分準確,看來,同學們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么,我們如何來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到班上交流)

  學生: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陽樓來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其實,作者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句話是范仲淹的心語,他想以《岳陽樓記》一文廣為人知。

  學生:其實作者想讓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先憂后樂”的思想,究其淵源,即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同學們感到很吃驚,唏噓了一下)大家不要驚訝,我是查閱有關資料的。孟子曾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說法,范仲淹使其進一步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學生熱烈鼓掌)

  教師:這位同學能引經據典,見解精辟,很好。同學們還有其他的理解嗎?

  學生: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是針對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仕途進退的原則,這是他有遠大抱負的表現。但是,我覺得他的“憂君”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不過,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仍有著借鑒和教育意義。

  教師:同學們對這句話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內涵,敢于陳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這種好的學習習慣經常用到學習上。其實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來寫天下,有一種超脫的濟世情懷。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像范仲淹這樣的人還有誰呢?請大家談談。(學生靜靜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積極)

  學生:大禹治水的時候,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心中為百姓考慮。

  學生:屈原憂國憂民,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學生: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時候,幾十年仍手持漢朝旌節。

  學生:明朝顧炎武憂慮國事,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言。

  學生:孫中山為了讓中華民族擺脫封建王朝,奔走呼號,嘔心瀝血,英年早逝。

  學生:現代歌手叢飛,為了讓西部山區的孩子上得起學,竟然貸款捐助,而自己卻一貧如洗,乃至得了絕癥無錢醫治。

  ……

  教師:同學們,大家說得很好。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憂國憂民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吸取他們的思想精髓,做一個胸懷祖國,心憂天下的當代公民。

  五、品讀,析語言。

  教師: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憂國憂民,具有遠見的卓識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岳陽樓記》就是一篇經典之作,以其規范、典雅、精致的語言被世人所喜愛。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學生邊讀邊劃)

  教師:同學們讀得不錯。根據我們以往的學習經驗,品味語言有哪些方法?

  (學生自由說說,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可以從句式的角度來品味,因為課文是駢句和散句的結合,流利暢達、簡潔凝練、如珠走盤。

  學生:也可以從音韻方面來品味。因為文章有音樂美,讀來潤暢,聽來清晰。

  學生:還可以從修辭手法的運用或哲理方面來品味。

  學生:我覺得從詞語的運用方面來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師:同學們提供了這么多方法,下面讓我們就把它運用到實踐之中去吧。

  (學生分小組交流3分鐘后,再到班上交流)

  學生:我很喜歡“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這句話,這組對句由上到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于趣味。“錦鱗”,指美麗的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說完后同學們熱烈鼓掌)

  學生:我最喜歡“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個句子。“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為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

  學生:我最喜歡“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這句話。它運用對句,寫出了洞庭湖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張本。“通”“極”二字寫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觀和恢弘的氣勢。

  學生:我尤其喜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這句話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集中展示。當然也包含了對自己的鞭策和對友人的勉勵之意味。

  學生:我很喜歡“銜遠山,吞長江”這個句子。“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系,更使靜景富于動態美。

  學生:“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最富有詩意,我最喜歡。“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著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學生意猶未盡,還想說出自己的感悟)

  教師:同學們不愧是個詩人,對語言有很強領悟力和感受力,老師被你們絕妙的語言深深感動了,希望大家在寫作時,學學這樣的寫法,運用這些經典的句子。

  六、誦讀,重積累。

  (學生讀讀背背這些句子)

  七、課堂小結。

  教師: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先生的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我們點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做一個個當代的范仲淹吧。下課!

  八、作業設置:

  1、背誦全文。

  2、寫一段《岳陽樓記》的導游詞如何?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3

  教學立意:

  誦千古佳作,感受范公的博大磊落的襟懷,領受優良傳統文化的洗禮,壯我學子筋骨,開我學子心胸,蓄積人文底蘊。高唱需要壯詞,積累語言模式,吸收傳統文化精華中仍富有生命力的用語。

  教學方式:

  在平等、自主、合作的氛圍中誦讀文本,探究文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天下有名樓,岳陽樓因詩文而名聞天下。圖示岳陽樓猜名以調動興趣或高吟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唐代詩人的名作。

  二、誦讀。通過分層次多重多種方式的朗讀,課堂內完成背誦的任務,受到崇高的“憂樂”觀的熏陶,領悟借景而表現闊大胸襟的寫法。

  1、讀順:首先范讀,或播放錄音,或教師朗讀。提出要求,對照書本,一字一音聽準。接著讓學生查字典,看書上注音,自主朗讀兩遍,將課文讀通順,再放錄音,無須對書,只專心聽之任之可也。然后或前后或左右兩人合作,輪流朗讀,相互正音。繼而,師生二重通讀全文。其間,教師巡行于行間,隨時解決生字或誤讀。

  2、讀懂:逐段分別獨自誦讀,要求流利順暢。關鍵詞義的解說、成語的提示、句子大意和段落概述。

  第一段,敘事,滕子京的政績、文化建設和自己作記的緣由。其中“守”作動詞用,“越”有“度過、超出、經過”義,“百廢俱興”為成語等,當要提及。中間三段寫景,先實后虛,境界廣闊,氣勢雄渾。第二段,佳境概述,收放自如,放在前,收在后,引出下面“悲喜”二段。“銜、吞”二詞,以動寫靜,狀洞庭湖巨口之貌;“浩浩湯湯”泛指廣闊壯大、與今說“浩浩蕩蕩”義近,但要注意讀音區別。三、四兩段分別以想像虛寫覽物而悲和覽物而喜的兩種類型,為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埋下伏筆。“游泳”為兩個詞,不可忽略;“岸芷汀蘭”互文見義;“郁郁青青(jing)”,茂盛的樣子;“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應看作對偶,“空”則為名詞。這兩段既相互對比又情景交融,多用四言的韻語和排偶形式,盡鋪張之能事,雖有人譏誚為“傳奇體”,并不影響多數人的'認同。第五段,抒懷,揭示主旨,既是張揚自己的崇高抱負,也隱含對朋友的勉勵意蘊。這一段名句多多。末段,記時,通常做法。疏通大意后,全文脈絡也應當板書完成。

  敘事 作記緣由

  佳境 概述(實)

  狀景 因己而悲 記洞庭湖水

  因物而喜(虛) 念天下憂樂

  抒懷 天下己任

  記錄 。寫作時間

  3、讀悟:分組或選擇美讀能力強的誦讀、陶醉其中,即進入作者的精神狀態,讀出語調、節奏和情感。重放錄音,傾心而聽,將自己想像為作者。帶著這種情緒,在錄音范讀后,自主朗讀兩至三遍。

  引導學生感悟、探究和陳說自我的獨特體驗:一從思想內容方面設問,讓學生領悟到本文巨大的感人魅力在于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通脫胸懷和“先憂后樂”、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志向。二從表現手法方面設問,讓學生領悟到本文名為記樓,實是借題發揮,寫景不過是縱論情懷的鋪墊。三從語言方面設問,讓學生搜集并整理本文哪些成語和短語至今還有活力,成為我們語言精華的組成部分。

  4、讀寫: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范本,進行句式仿擬和語言模式的積累。當堂,每人兩至三個。

  5、讀背:先自主搶背,或老師選擇記憶力強的示范,再師生二重誦背。

  三、另類拓展

  提供施蟄存先生《先憂后樂》的非主流觀點的短文,以引發思考,喚醒批判思維,展開討論,就是非曲直各抒己見。仍需教師的基本立場,施老先生的說法敏銳犀利,抓住一點,不及其余,有故意對立歪曲、強詞奪理之嫌,從思維角度說,確實發人心智。范公的“憂樂觀”,說白點,即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這種價值取向,在當今時代,依然不失其借鑒作用和教育意義。學生接受與否,平等溝通可也,不可強加。

  四、讀后

  家庭作業即可。從網上或圖書館查閱搜集有關岳陽樓的詩文和對聯,匯總張貼。一附:先憂后樂(施蟄存)范仲淹做了一篇《岳陽樓記》,整整三段寫景,文體實在有些輕浮,難怪尹師魯要譏諷它是“傳奇體”。幸而最后一段寫出了兩個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才使人把這篇文章刮目相看,列入“觀止”的“古文”。去年蘇州人紀念范仲淹,在范家祠堂里上了一塊匾,題四字曰“先憂后樂”。于是這兩個名句又引人紛紛議論了一陣。

  我仔細想想,這兩句話也很有些不對勁。天下老百姓還沒有什么憂慮,可知還在太平天下,你范仲淹卻憂起來了,憂些什么?惟恐天下不亂,領導天下老百姓跟著你轉樂為憂嗎?天下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很好,大家都很快樂的時候,惟有你范仲淹卻并不快樂,還在憂。憂什么?杞人憂天嗎?等到人民快樂過去,天下形勢有些不妙現象,人民開始有些擔憂了,而這時,你范仲淹卻樂起來了。這個時候,還有什么可樂的呢?除非是幸災樂禍。兩個名句,一經分析,實在只有一個意義:人民快樂的時候,你憂愁;人民憂愁的時候,你快樂。不和天下人民同感情,這是愛國主義嗎?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4

  一、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正確的朗讀課文

  2、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3、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正確的朗讀課文

  2、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教學導入

  師:當我們讀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時,我們為張養浩關心民間疾苦之心所感動,這似乎代表的是所有讀書人的心聲。所以當我們再次誦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時,我們心中涌起的是一種神圣的責任感。讓我們共同走進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2、作者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世稱“范文正公”。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3、朗讀訓練

  自由朗讀--------聽范讀-----------齊讀。

  提示:注意語言的停頓、字音的正確、情感的變化。

  4、文意疏通

  師:同學們以小組討論課文前兩段的大意。

  (小組討論,請同學說大意。)

  明確:謫、作(寫)、政通人和、具、屬、浩浩湯湯、大觀、然則、遷客、騷人。這些是理解的重點和難點,應特別注意。(具體可參照課下注釋)

  小結:修建岳陽樓的背景、滕子京的政績: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寫作此文的原由:屬予作文以記之。

  總領第二段的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從空間表現盛景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從時間表現盛景的句子: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課后訓練

  反復朗讀此文,感受文章的情感。結合注釋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2、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

  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五、教學過程

  1、文意疏通

  師:讓我們齊讀第3、4自然段,領略一下岳陽樓的風光。(朗讀)

  同桌共同欣賞畫面,用大意法講述出來。

  明確:重點掌握若夫、淫雨、國(國都)、憂讒畏譏、蕭然(蕭條的樣子)、錦鱗、或、一、郁郁青青、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把(握)、的含義。(參見課下注釋)

  這兩段景物描寫形成鮮明對比,一則是悲涼陰暗一則是歡樂明亮。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說說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凄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第3、4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構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后抒情,為情設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后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為什么?

  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展的中心環節: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后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系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系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出“先憂后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在聯系。

  2、探究

  師:作者在具體的描繪了景色后,用了一大段的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慨,讓我們來齊讀體味古人之心。(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發言:你最欣賞哪句話,說明原因。小組交流。

  提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同時又體現作者的曠達胸襟。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后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托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著對滕子京的勉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

  (1)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2)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

  (3)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

  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既是對友人的勉勵也表明自己的志向,委婉含蓄。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5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zhé) 朝暉夕陰(huī) 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潛形(qián) 岸芷汀蘭(zhǐ tīng) 皓月(hào)

  心曠神怡(yí) 寵辱偕忘(xié) 浩浩湯湯(shāng)

  2、朗讀全文,做到基本成誦。

  3、對照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

  2、解題。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三、正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學生讀課文一、二段,背誦。

  四、作業

  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二。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最新】相關文章: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11-14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11-15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精】01-24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熱門】01-24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推薦】01-25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熱】01-25

【推薦】《岳陽樓記》教學設計01-26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推薦】02-11

【精】岳陽樓記教學設計02-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欧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院中文字幕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 我要色综合色鬼久久 |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