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時間:2025-01-23 15:20:38 曉映 雨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通用12篇)

  引言:《雨巷》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文章是詩人的成名作、代表作!队晗铩芳蟹从沉俗髡咴诂F實與理想沖撞下的苦悶與憂郁。如何讓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學生鑒賞新詩的興趣,豐富感情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感,提高文學素養?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雨巷》的講課稿,希望可以給你們提供幫助!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通用12篇)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應聘高中語文教師的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雨巷》。接下來,我會按照說教材、說學情、說三維目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六個環節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的一首精讀詩歌,是作者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該詩通過對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描寫,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本單元是學習現代詩歌,共包含4首現代詩,所書寫內容、表達情感不盡相同,對高一學生陶冶性情有重要作用,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表達情意。

  二、說學情

  本篇課文是高一年級的新詩單元的第二篇,雖然是高一年級,但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十多篇的現當代詩歌,對詩歌得誦讀技巧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容轉變到高中得學習內容上,對許多課文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中,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能使學生們找到自己心中的學得正確的分析鑒賞的方法。

  三、說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過程與方法:學習歌創作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鑒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朗讀學習法會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在研讀部分,我還會采用朗讀法、多媒體輔助法、情景教學法,來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學法: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和高一學生的學情,本著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宗旨,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達成,我會采用情境導入、初讀梳疑、品讀意境、表演體悟、總結全文五個步驟來設計本課。

  一、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欲

  上課伊始,我會創設情境,結合里弄、胡同、小巷的,引發學生對江南雨巷的聯想。我的導入語如下: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來;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舒緩的旋律,帶著淡淡的憂傷,走進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

  二、初讀梳疑,知情入境

  初讀主要是為析讀奠定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文章內容,我的初讀主要設計為如下環節:

  環節一:我會結合江南雨巷的小飾品,播放一段名家范讀,一方面是為了掃清文字障礙,一方面也可以指導學生斷句,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形成初步印象。

  環節二:我會給學生十分鐘的自讀時間,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畫出生字詞,會讀、會寫、并理解;2、理清詩歌書寫順序。

  環節三:檢查反饋,強化認識。

  首先,我會在PPT上出示本課生字詞,指明學生朗讀,讀畢學生共同點評讀錯的地方,重點強調“寂寥”、“愁怨”、哀怨“、“彷徨”、“惆悵”、“彳亍”、“頹圮”等字詞的讀寫。

  其次,學生自由發言,理清詩歌書寫順序,最終在師生的共同補充下,明確:本篇文章主要是以走進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的順序,表現了詩人迷惘感傷又期待的情懷。

  環節四:學生配樂朗讀,深入文本

  朱光潛先生曾經說過:“要培養孩子純正的文學趣味,就要從讀詩開始!彼,這一環節我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配樂朗讀,便于學生展開聯想想象,感受詩歌描寫的'美景。

  三、品讀意境,把握情感

  我會按照走進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的順序依次進行講解。

  1、走進雨巷——彷徨雨巷: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鑒賞的實踐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我要求學生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首先,我會指明學生朗讀第一節,同時著重分析如下:

 。1)“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蔽視槍υ摼湟l學生聯想初中課文《春》中“盼望著、盼望著”的修辭,最終明確該句用了”反復“的修辭,其作用就是強調感情,加強節奏感。

  (2)“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边@句很明顯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我會順勢引導學生想象,為什么結著愁怨的姑娘會像丁香一樣?

  2、感悟雨巷,小組合作

  這部分我將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師生共同分析。我預設學生會找出如下句子:

 。1)“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該句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看似是寫丁香的顏色、香味、品性,實則是寫丁香姑娘的容貌、品格、心緒。

  (2)“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里面的兩個“像我一樣”實際就是表明丁香姑娘可能就是自己的化身,兩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3)“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我會順勢引導學生發揮想象,丁香姑娘為什么要太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

 。4)“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該句是寫丁香姑娘的消逝,我順勢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一心追逐的目標突然不見了,你會作何感想,進而深入體會作者面對夢想破滅時的痛苦和絕望。

  3、走出雨巷

  這部分我會再次回顧全篇,讓學生思考,第一節和最后一節,結構上的相似之處,幫助學生掌握首尾照應的用法。

  四、表演體悟,聯想感受

  我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出相應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可以在表演中,適當的加入自己的語言,同時選出一位同學在他們表演的時候配樂朗讀詩歌。

  五、全文,升華情感

  這里我會從意象上,選取“我”“雨巷”“丁香姑娘”“頹圮的籬墻”“油紙傘”等,讓學生談談對每種意象的看法,進而深入把握貫穿整篇的象征手法,為下節課《再別康橋》的學習奠定基礎。

  六、作業布置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將這首詩改編為一篇短篇小說,要求體現故事的完整性,不打破其中意境美。

  七、板書設計

  走進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2

  我將從教材理解,學情分析,課標要求,目標定位,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理解

  教材地位與作用:

  《雨巷》是來自語文出版社高一年級使用的第一冊的第二單元。本單元“閱讀與鑒賞”部分,選編的是八首中國現當代詩歌,本單元要求學生能在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的情況下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把握其中豐富的意象,領悟詩歌獨特的意境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雨巷》是現代派大師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本單元以《雨巷》為例子給學生展示了象征主義詩歌的特點,《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領略詩歌的音樂美以及分析其成因

  教學難點: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義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是高一年級的新詩單元的第二篇,雖然是高一年級,但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十多篇的現當代詩歌,對詩歌得誦讀技巧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容轉變到高中得學習內容上,對許多課文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中,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能使學生們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學得正確的分析鑒賞的方法。

  三.課標要求

  1.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2.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觀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的評價。

  3.學習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四.目標定位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2)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過程與方法

 。1)本詩教學按“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過程進行。

  (2)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度。

  五.教法學法探討

  1.教法

  情景導入法:情景的創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的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做了感情上的鋪墊尤其是詩歌的教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

  導讀與誦讀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即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份欣賞詩歌的音樂美,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當然必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學生在對詩歌的理解上教師要多加點撥和引導。

  交流與討論法: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難點,在意象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拓展與遷移法:“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2.學法

  新詩的學習對于高一的新生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學會用以下的方法來學習詩歌。

  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煉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我想,誦讀應該是學習詩歌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聯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合作和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也該是個有效而簡單的辦法。

  總之,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新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所以我決定用一課時來完成我的教學任務,針對本課重點我采用誦讀法來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針對學習的難點我用聯想與想象,討論與交流的方法來突破課文的難點引導學生把握鑒賞詩歌的重要方法。

  六.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語文教學取的顯著成效的關鍵,我將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傳統教法,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設計了“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

  1.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

  首先介紹我的第一環節,我將在上課前的三分鐘要求大家閉上眼睛傾聽音樂。教師播放流行音樂《丁香花》,接著請學生們說說聽完歌曲的感受。最后教師做總結:歌曲唱出了作者的內心的憂愁,唱出了內心的孤獨,唱出了作者內心無盡的惆悵。接著我請學生們打開課本,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課標與教學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鑒賞,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導入,用流行音樂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接下來進入我的第二環節。

  2.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鑒賞的實踐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 我要求學生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1)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詩歌,整體感知,把握基調。

  學生很容易把握:這是一首優美中充滿惆悵的詩歌。誦讀的形式很多,配樂朗讀就是一種的很好的形式,音樂促進學生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也為學生整體感知作品打下基礎。

  例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2)接著我要求三次學生品讀詩歌每一次關注的目標都不一樣,第一次關注詩歌的韻腳,第二次關注詩歌的重疊句子,第三次關注詩歌重復的詞語。教師明確:押韻復沓 疊句 重章等概念。

 。3)最后,邀請學生和教師一起配樂輕聲的朗讀詩歌

  至此,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領略詩歌的音樂美以及其成因,達到了知識與能力目標中的: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接下來進入我的第三環節

  3.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了解詩歌的外在的形式(分行排列,句式整齊,合轍押韻,抑揚頓挫,節奏分明等)和內在形式特征(意象,意境,象征,陰喻等),感受,領悟作者透過景與事抒發的情感,把握詩歌的情感特征” 承接上面的朗讀,我設計以下兩個問題

 。1)詩歌中包含著怎樣的情感和情緒?

 。2)這種情感和情緒是從哪里來的?

  引導學生發分析詩歌意象: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

  第一個是油紙傘。(視頻:油紙傘的制作過程來激發感受)

  因為油紙傘本身就給人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圖片展示來激發感受)

  特點:悠長、寂寥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丁香。(古詩展示來激發感受)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

  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離去的。

  第四個是籬墻:(古詩展示來激發感受)

  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衰敗的感覺。

  第五個是“我”:我是冷漠、凄清、惆悵的。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詩歌是通過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情感,溝通意象和象征意義之間的橋梁就是閱讀主體的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以及以往閱讀經驗的遷移,因此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象和以往的閱讀經驗來正確地解讀詩歌,是我常用的方法。

  總之 本環節采用的是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法學習,學會合作是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信息時代對人的一種要求。心理學家認為:合作與交流,可以是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有利于互相啟發,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地探索活動。意象和象征意義之間的這種聯系在小組交流中得以強化,在小組的合作中得以突破,在想象和聯想中得以溝通,使感性的認知上升為理性的認識,領略了象征主義詩歌的特點,至此完成本課教學上的難點: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義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同時也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中的: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接下來進入我的第四環節。

  4.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也可是課后作業)

  “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為了讓學生能學以致用,突出學習重點,強化學習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

  (1)“這樣美麗的意境,這些傳統而又現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鉤起讀者的共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感情深有感觸。那么拿起我們自己的筆,假設我們是詩歌中的主人翁,結合詩歌中的意象,寫一段你想象中那個雨巷邂逅的場面。用自己的筆描繪出雨巷那種獨特的意境”。

  (2)這朦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說什么?

  七.結束語

  到此,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如下的結束語:

  “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蒙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通過音樂的感染和教師富有抒情性的語言,學生們在悠長而又哀傷的氣氛中結束本課的學習,即獲得情感的體驗又更新的原有的知識。

  八.板書設計

  雨 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象征意義

  雨巷 —— 幽深、寂靜、 心境

  油紙傘 —— 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籬墻 —— 哀怨、凄涼、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 —— 美麗、高潔、愁怨 戀人

  我 —— 彷徨、迷惘、寂寞 我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3

  一、說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課文,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队晗铩泛途哂腥捞卣鞯摹对賱e康橋》共同組成一個文本,出現在這一單元,那么我們就得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回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二、說教學目標。

  1、情感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2、知識和能力:了解有關戴望舒的知識,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3、過程和方法:探討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悟雨巷詩情詩境。

  2、難點:體會本詩“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義,學習象征的手法,初步學會鑒賞象征詩。

  四、說學情:

  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現代詩歌,懂得一些鑒賞詩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詩還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還有一定難度。另外本詩寫作年代久遠,學生很難理解其歷史背景。六、五、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采用朗讀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詩歌是一門抒情的藝術。情感抒發是詩歌最主要的.美學特征。要讓學生反復誦讀作品,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以豐富思想、陶冶情操,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使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對詩歌有所感知的基礎上,討論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對意象進行多角度理解,發揮學生自主性。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詩歌重在朗讀,所以本課四個環節的解讀都在朗讀中完成。

 。ǘ┱f學法。

  關于學法,依據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本詩歌意象比較朦朧,對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鑒賞本課的關鍵,多元解讀和問題探究能有效促進對話教學,實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采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導入語:聽慣了北方胡同里粗獷的叫賣,看慣了北國風光的千里雪飄,卻不曾體會,那細雨如絲的江南空氣中氤氳的朦朧與凄婉。一條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紙傘,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點太息般的淚光,若有若無地,飄進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樣的意境如此蕩人心腸?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欣賞那別樣的美。

 。ǘ┱w感知。

  1、初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為我想努力創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著導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為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后,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初聽配樂朗誦,進入詩境,同時展示江南雨巷的畫面。這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那么完美,而詩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旋律嗎?

  再聽配樂朗誦,思考:詩人的音樂美是怎樣造成的?

  (三)深入研究。

  1、在讀語言,品情感之美。

  在整體感知了詩歌的音韻和情感后,讓學生再次誦讀,根據剛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畫在紙上,并口頭描述。有何人、何物、何景、何情?朦朧、凄清、悠長、寂寥的雨巷該是怎樣的?結著愁怨的丁香有時怎樣的一個姑娘?

  2、品讀內涵,品思想之美。

  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讓詩人徘徊惆悵?是什么原因讓詩人傾注了如此愁怨的諸多意象?詩人為什么想要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愁怨的姑娘又是誰?(同學分組討論,小組代表作答)

  (四)結束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隱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郁凄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麗的憂傷。但我們不能為了美而學戴望舒的傷感。畢竟他有那個時代的情緒背景。同學們可以課下深入的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閱讀他的其他作品,學習他高尚的審美情趣,學習他的愛國情懷。

 。ㄎ澹┳鳂I: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景,展開想象,描寫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4

  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說教法

  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說學法

  1、誦讀法 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2、體悟法 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說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絡歌曲《丁香花》導入并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① 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么詩,并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 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里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廴x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通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芩淖x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通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傊谠O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閱讀和鑒賞。

  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這節課我采用圖示式的板書設計,兼以簡潔的文字說明,體現課文內容,并利于學生背誦理解。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板書:意向(雨巷、 油紙傘、 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 寂靜、 美麗 高潔)象征意義(心境、戀人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5

  我說課的篇目是《雨巷—戴望舒》(板書),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五方面進行說明。

  一、關于教材、課標、學情

  《雨巷》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本單元的主要學習現代詩歌。本詩語言清新,旋律回環往復,意象優美,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所期待的情懷,給學生一種朦朧幽深的美感。

  課程標準對詩歌的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意蘊,領悟作品魅力。審視詩歌的思想內容,給予適當評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由于本詩的意象對于北方的學生比較陌生,需要教師展示相關資料基于以上對教材、課標和學情分析,我將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感受詩歌語言的音樂美,體會意境美。學習如何分析意象是本文的難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反復誦讀中,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作者情懷(重點),引發共鳴,培養良好的審美態度。

  教學重點:本文的把握詩歌情感

  教學難點:針對北方學生對于詩中的意象比較陌生,我將分析意象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關于教法

  針對本文與學生特點,我將采用以下教法:

  1、情景導入法:針對本文意象比較陌生,可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圖文并茂,再現詩歌情景。

  2、問題法:為了解決教學難點,我采取問題引導法,通過設置問題,使學生逐步體會文中感情。

  三、關于學法

  1、誦讀法:為了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我采用誦讀法。

  2、合作探究法:詩歌內涵解讀豐富,個體對詩歌理解把握不夠全面,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彌補這個不足。

  四、教學過程

  1、激情引入,導入新課

  用多媒體播放2007年春晚舞蹈《小城雨巷》

  同學們,剛才播放的唯美舞蹈,叫做《小城雨巷》,這支舞蹈來源于一位詩人的詩。這位詩人就是戴望舒,他在1927年夏天寫了這首詩,這首詩讓他一舉成名,

  這首詩就是《雨巷》。舞蹈可以從視覺直接的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美,而文字讓我們有更多想象空間。我們剛剛欣賞完舞蹈中的雨巷,今天我們要欣賞文字中的雨巷,看看文字的雨巷帶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

  2、初讀文本,感知節奏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好節奏。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詩歌的節奏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重疊和反復的運用,雙聲疊韻詞的運用,讓學生體會詩歌一唱三嘆,悠長舒緩的優美旋律。

  3、細讀文本,品讀意境

  在整體感知詩歌的音韻之后,學生們再次朗讀,體會詩中情感。設計兩個問題:

  1)詩歌中流露出怎么樣的情緒?學生可以用詩中的原文詞語回答,如憂愁,哀怨,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2)這些情緒由哪些意象引發來的?引導學生分析文中的意象:油紙傘、雨巷、丁香姑娘等。先用多媒體展示這些圖像,激發學生感受。

  著重分析“丁香般的姑娘”這一意象,教師可以介紹丁香的圖片,含有丁香的古詩詞,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由教師總結板書

  4、討論內涵,豐富體驗

  再熟悉了音韻美,意境美之后。學生們達到探究思考作品內涵的階段,這個環節我涉及了兩個問題。

  1)詩人為什么惆悵徘徊?

  2)丁香一樣的姑娘是某一個人還是有別的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插入對作者及時代背景的介紹。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求統一答案,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最后展示多家之言,教師加以點評、總結。最后聽名家范讀,再次回味本詩。

  5、課堂小結拓展閱讀

  從感受音韻之美,到探究意象之美,最后討論文本內涵,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完成該詩的鑒賞。學生可以閱讀戴望舒其他象征派詩歌如《尋夢者》

  6、課后作業鞏固創作

  1)有感情的背誦這首詩

  結合詩歌,展開想象,選擇一個自己喜愛的意象,寫一段文字

  五、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意象特點象征意義雨巷幽深、寂靜

  油紙傘復古、懷舊心情

  丁香般的姑娘美麗、高潔、愁怨戀人、理想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雨巷》。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活動評價、課程設計及教學亮點這四個方面來展開我第一課時的說課。

  一、說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合理、科學、全面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队晗铩肥侨私贪娓咧姓Z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地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過學習這首詩,學生可以學會比較鑒賞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詩歌。這也符合了新課改中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學情分析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活動之前進行學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高一的學生正處于由抽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的階段,他們的求知欲旺盛,樂于探索發現,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他們對于詩歌內容的理解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把握詩歌意境意象和詩人情感方面還有待加強,對于現代詩的鑒賞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

  3.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論的指導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歌的獨特意象,品味詩歌營造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踐讀、品、悟的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提高朗讀能力及詩歌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深刻體會詩歌中借物抒發的內心情感,培養對詩歌的學習興趣,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訓練誦讀詩歌的能力,把握詩歌的獨特意象,品味詩歌營造的意境,體會詩人借物抒發的情感;

  難點:體會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

  以上是我對教學背景所做的分析。

  二、說活動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我還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教學的現場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以及時的評價。評價將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我將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的方式,

  例如,在體會意境時,首先我會請學生找出詩歌中的幾個意象。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因此我會請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回答,不論他們的答案正確與否,首先我都會予以表揚和鼓勵。對于一些稍難的問題,我會請平時積極發言的學生回答,并根據他們的反饋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調整教學方案。這樣的教學評價我認為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教,更有利于學生的學。

  三、說課程設計

  1.教法學法

  接下來是我的課程設計部分,首先是教學與學法的選擇。

  根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為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朗讀體會法。通過范讀、齊讀、個體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訓練誦讀詩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和感悟詩歌意境及作者情感,提高鑒賞和審美能力。此外,我還將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及小組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學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鼓勵學習進行合作交流討論。通過師生合作,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我本次說課的核心內容,說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播放歌曲《丁香花》,并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丁香花成簇開放的圖片。請學生在欣賞歌聲和圖片時思考:丁香花具有怎樣的特點,象征著怎樣的個性?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接著我會引導學生走進《雨巷》,去了解詩歌中那位丁香般的姑娘。

  這樣的導入可以為本節課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請全班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詩歌,明確這是一首現代自由體詩,也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

  學生自讀之后,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詩歌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結合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引導學生入境,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所營造出來的意境。

  接著我會提問:詩中有幾個主要的意象?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因此學生很容易找出本詩中的意象主要有:油紙傘、雨巷、我、丁香花、丁香姑娘、籬墻等。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初步感知詩歌內容,并感受到詩歌前后呼應,富有節奏美和音樂美的特點。同時也為我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再讀詩歌,體會意境

  首先我會分別請三位同學合作朗誦全詩,并提問:詩中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鄰桌間進行討論交流,并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進一步感知詩歌的內容,同時也鍛煉了朗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在這一環節,我不會以絕對的對錯標準評判學生的答案,不局限他們的思維。學生能在頭腦中自然勾勒“雨巷”的`畫面,體會出詩的意境。

  第四環節,研讀詩歌,品悟情感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請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詩歌,回味詩歌意境。接著我會提問:詩中的主要意象“我”、“雨巷”、“丁香姑娘”等營造出的意境有什么象征意義?經過之前三個環節的朗讀與品味,學生可能得出這樣的答案:這是一首愛情詩,象征著“我”對丁香姑娘的等待和愛慕,以及在等待中遇到的困難挫折。對于學生的不同理解我都會予以表揚和鼓勵。

  由于上節課已要求學生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因此接下來我會直接請一位學生介紹作者戴望舒及詩歌寫作背景,其他學生稍作補充。

  我也會對詩歌背景做小結并提問: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队晗铩吩谶@樣的情況下誕生,是否還有其他特別的象征意義?

  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我會采用小組討論法。將全班學生分成4人小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討論,我也會參與他們的討論并給予意見。討論完畢,請小組派代表發言,其他組的學生予以補充說明,我也會進行點評。通過師生合作能夠得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雨巷》一詩反映了作者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復雜內心。詩中的“我”有所追求,但卻因為理想不能實現而憂愁;雨巷象征著當時的黑暗的社會環境!岸∠惆愕墓媚铩眲t可以理解為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的憧憬。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既能體會詩歌的多義性,同時也學會聯系寫作背景鑒賞詩歌的方法。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首先我會讓學生再次朗誦詩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接著請學生發表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讓學生自己梳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

  在本節課的最后,我會布置如下作業:請學生課后閱讀其他有名的現代詩歌,選擇最喜歡的一首,從詩歌意象、意境、語言及象征意義等方面選擇一個角度,寫一段對于詩歌的理解及鑒賞。

  我為本節課設計的板書清楚明了,方便學生記憶。同時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說教學亮點

  最后是我的教學亮點,我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首先采用朗讀體會法,通過范讀、齊讀、個體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訓練誦讀詩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和感悟詩歌意境及作者情感,提高鑒賞和審美能力。

  其次,采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詩歌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結合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引導學生入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7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說教法

  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說學法

  1、誦讀法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2、體悟法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說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絡歌曲《丁香花》導入并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 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么詩,并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 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里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通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④四讀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通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總之,在設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閱讀和鑒賞

  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這節課我采用圖示式的板書設計,兼以簡潔的文字說明,體現課文內容,并利于學生背誦理解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板書:意向(雨巷、 油紙傘、 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 寂靜、 美麗 高潔)象征意義(心境、戀人)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8

  一.說教材

  《雨巷》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該詩通過對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描寫,譜寫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為中國的新詩領域樹立了一座豐碑。本單元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鑒賞新詩的興趣,教材中選編的四首中國現當代詩歌要求學生能夠在了解詩歌創作背景的基礎上,通過反復朗誦,把握其中豐富的意象,體味詩歌獨特的意境和作者充溢于作品中的真情。

  二、說學情

  高一新生正處在初高中銜接過渡期,對于現代詩歌的認識還比較片面,加上此首詩歌本身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可能會產生畏難心理。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通過反復誦讀,聯系時代背景,將學生帶入詩境,喚醒詩情,從而引起強烈共鳴,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之前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立為以下三點:

  1、通過反復誦讀,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并分析其成因。

  2、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3、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與情感特色,逐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其中,目標二為重點,目標三為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誦讀對于詩歌語言的品味、內容的理解與情感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誦讀法會貫穿我的教學活動始終。在研讀部分,我將采用多元解讀和問題探究的方式,有效促進對話教學,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根據本首詩歌的特點和高一新生的學情,在學法上,我堅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聯想、查閱資料,培養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教學過程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導入語的設計對于學習情境的創設、學習興趣的激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將這樣開始我的新課:播放背景音樂《在水一方》,《詩經蒹葭》中的少年在蒹葭河畔的千回百轉,與數千年后的戴望舒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久久徘徊有著驚人的相似,“丁香姑娘”仿佛是伊人再現,同樣的朦朧美麗、可望而不可及。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

  2、初讀梳疑,走進雨巷。

  為了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詩歌,為進一步的研讀奠定基礎,我的初讀設計主要有如下三個環節:首先,我會以檢查預習的方式讓同學們根據課前預習讀準字音,齊讀一遍此詩。接下來,我會播放一遍名家配樂朗誦版的《雨巷》,讓學生邊跟讀邊思考自己與其差距所在,并提示學生在跟讀的過程中為詩歌劃分節奏,標出韻腳。最后,我將引導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詩歌在節奏韻律等方面有何特點,最終明確本詩的第一美:語言的音樂美。

  此初讀步驟的設置一方面是為了檢測預習效果,掃清文字障礙,指導學生斷句;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對此詩形成初步的畫面感。

  3、合作探究,感悟雨巷。

  語文學科知識需要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逐漸領悟學習,教師指導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會大大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全身心投入的學習實踐中習得詩歌知識,形成鑒賞能力。本環節的設置旨在讓學生在上一環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象、意境、創作背景等方面對作品進行更深入的研讀。

  因此,本環節伊始,我將平均分配班級人數,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個問題:①找出本詩的主要意象,并從原文中找出描述其特點的語句②試著概括這些意象的共同點。③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何象征意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王國維先生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即作者在表情達意時,往往要選擇典型景物來表達特定感受,這些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典型景物,是理解詩歌的突破口。因而,我將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油紙傘、雨巷、丁香和丁香一樣的姑娘、抒情主人公“我”籬墻等意象,再回歸文本找到意象的主要特點。

  最終完成問題一,明確這些意象為詩歌營造出凄美朦朧意境的共同點。即本詩的第二美:意境的朦朧美。

  通過前兩個問題的鋪墊,同學們已對詩中的意象特點及全詩的情感基調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解決問題三時,我將結合作者戴望舒的人生經歷及《雨巷》的創作背景與同學們展開討論,得出丁香姑娘多種可能的象征意義,并歸納出作者的情感。

  至此,我們又領悟了這首詩歌的第三美:情感的含蓄美。

  4、總結梳理,走出雨巷。

  在結課之前,我將對《雨巷》的藝術特色進行簡要的回顧梳理,并安排全班同學回味詩情,體悟詩境,學生誦讀,互相點評。最后,為了鞏固知識,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我布置了以下兩項作業:①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②合理想象并聯系本詩內容,把《雨巷》中你最喜歡的一節或幾節改編成散文化的語言

  六、說板書

  設計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的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課堂線索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使教學更有實效(設計略)。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9

  一、導入新課:

  看今天窗外陽光明媚,可是前段時間有一個很明顯的天氣特征,是什麼?“多雨!”

  一到陰雨的天氣,天是濕漉漉的,地是濕漉漉的,我們的心情也不由得有幾分濕漉漉的。雨總是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無可名狀的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很難用語言傳神地表達,而“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簡介:

  師:“雨巷詩人”的大名我們早已聽過,有誰知道作者的基本情況?

  作者介紹: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望舒即月神,飛廉即風神)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學的說法,屬于雙魚座。雙魚座的人浪漫柔情,以愛情為生命的養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優柔寡斷,逃避現實。戴望舒就是典型的雙魚座性格。

  有這樣溫柔多情的筆名,又有這樣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筆下流淌出來的詩句也必然是細膩多情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雨巷》。

  三、朗讀感受,深入鑒賞,把握基調:

  1、師配樂朗誦

  師:聽完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明確:孤獨,寂寞,凄涼,痛苦,憂傷,彷徨等(感情基調)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

  師:追問: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明確:低沉幽怨

  師:朗讀時還應注意什么?明確:停頓、輕重、節奏(沉穩舒緩)、語速(較慢)

  生:齊聲朗誦

  2、師:朗誦完詩歌,我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雨巷》的魅力,那麼,你們覺得這首詩美在何處?

  明確:丁香一樣的姑娘很美

  師:這個姑娘美在何處?她長什麼模樣?穿什麼衣服?

  師:看修飾語“丁香一樣的”,丁香是什麼樣的呢,有同學見過嗎?(展示丁香圖片)

  丁香介紹,又名紫丁香。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密集成圓錐花序,有淡雅細沉的.香氣。丁香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傊,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詩歌介紹唐代詩人李商隱《代贈》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蹦咸评瞽Z的《浣溪紗》中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師:那麼,“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什麼樣子的姑娘呢?

  明確:憂郁的纖弱的、優雅的、楚楚動人的、惹人愛憐的小家碧玉;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師:作者是怎么寫這個姑娘的呢?

  明確:太息般的眼光,默默彳亍著,打著油紙傘,夢一般的飄過……

  師:我想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大家最早聽說油紙傘是在哪個故事里?

  明確:《白蛇傳》。油紙傘出現在白娘子初遇許仙的旖旎傳說里,出現在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中,出現在少女玲瓏的舞蹈中,也出現在歌曲動聽的旋律中。不知不覺當中,油紙傘已經定格為美的背景、美的點綴,F在,這把油紙傘出現在丁香姑娘的肩頭,我們單只看到傘,已經覺得它很美,那麼它點綴的姑娘呢?一定更美了

  師:油紙傘的出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樣描繪春雨的?

  明確: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詩歌介紹宋人秦觀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宋代詞人賀鑄《青玉案》有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笨磥泶河暌彩且粋惹人閑愁幾許的經典意象。何況這時詩人正在一個狹窄破舊、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還有“頹圮籬墻”的小巷里呢?

  意象說明作者用雨巷、丁香、姑娘、油紙傘、頹圮的籬墻這幾個典型的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凄清、又惆悵,準確的傳達出了“我”“憂傷”這種典型情緒。

  四、結合背景,解讀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師:那么,為什么詩人會這么憂傷呢?詩人這低沉的傾訴,失望的自白難道純屬是個人的哀嘆嗎?

  明確:背景介紹本詩寫于1927年夏,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黑暗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雨后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故:雨巷應該是當時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的象征。姑娘應該美好理想的象征。

  師:詩人就是在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煎熬的進步青年,這彷徨、感嘆、哀怨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集體朗誦,再次感受這首美麗而憂傷的詩

  《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寫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的一種感情,那就是“憂傷”。詩歌把詩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傳輸給我們,使我們產生了與他一樣或近似的情感體驗。在文藝學上,這種情況叫共鳴。能讓讀者產生強烈共鳴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讓不同時代的人產生共鳴的作品,那就是偉大的作品了。

  現在,讓我們帶著詩人傳遞給我們的憂傷,走進那條細雨迷蒙的小巷中,再次去體驗一下在細雨迷蒙的小巷中彳亍獨行的妙處。(集體朗誦)

  六、拓展訓練:

  請同學們用第一人稱、散文的形式、詩的語言簡單的復述“我和丁香姑娘”之間的故事梗概:(注意環境、景物、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方式的運用,不超過200字)

  “我”:我在一個陰雨天,撐一把油紙傘,彳亍著,巷子陰暗而悠長,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濕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著,期待著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來。奇跡竟然發生了,她出現在巷子的另一頭,也撐著一把油紙傘,穿著紫色的長裙,輕輕而來,如同一個紫丁香般的夢。這姑娘似乎給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機,“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飄過了我的身邊,一個照面間,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靜靜地隱去。消了顏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沒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悵。

  “丁香姑娘”:我在一個陰雨天,撐一把油紙傘,彳亍著,巷子陰暗而悠長,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濕漉漉的。我心里想著,或許會遇到一個著青色長衫的男子,戴著細黑邊眼鏡,高挑而又清俊。行在清冷的巷子里,漸漸有一種孤寂從心底升起,我望著巷子的另一頭,他竟然來了,正是我想象的樣子,看上去他是那樣的憂愁,也許他只是想遇著一位寧靜、美麗、多愁的女子,在相錯的剎那,讀她哀怨的眼神;相錯之后,讀她輕甩的發梢。然后,以他多情的心靈作一篇淡紫色的詩章,登在某一報刊的某一個角落給那個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給自己一份凄美的靈感。如果不是這樣,我走過他的身邊的時候,他怎么沉靜得如同一粒水滴。

  我們懷念戴望舒,不僅僅為他的詩,也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剛才我們虛擬了當時的情景,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真的撐著油紙傘,在一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里,去親身體驗和領悟他的憂郁和傷情。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10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雨巷》。我將從教材,學生情況,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展開說明。

  說教材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以新詩為第一單元來組織文本,顯然突出了它的審美性!队晗铩泛途哂腥捞卣鞯摹对賱e康橋》共同組成一個文本,出現在這一單元,那么我們就得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回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課文,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個政治風云激蕩、新舊詩風交替的時代,戴望舒攜著中國古典詩歌婉約的深蘊,踏著法國象征派詩風的輕云,飽含著純潔而苦悶的真情,用那回環往復的和諧音節,譜寫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為中國的新詩領域樹立了一座豐碑。它的音韻、它的意境、它的情愫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嘗。

  學情分析

  《雨巷》是高一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新詩”,也是被人們傳唱不休的名作。本課恰可以作為窗口,幫助學生認識這個陌生的領域,學會欣賞它,并喜愛上它。以此達到審美訓練的效果。高一同學的語文素養參差不齊,缺少生活積淀和審美意識,對文本品味鑒賞的自覺性不夠,所以需要深度挖掘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

  說目標與重點、難點

  (一)制定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我由淺入深地設定了如下幾個有層次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詩歌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故事情境再現的方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詩歌營造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歌那份淡淡的惆悵、哀傷、凄美,感受“擦身而過”的情感體驗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種殘缺的、神秘的、永恒的美感。

  (二)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三個維度目標的要求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分析詩歌中分析“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說教法、學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依據“重視語文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發展,努力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的理論指導原則。我選擇了三種教法并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歌曲《雨巷》幻燈片展示歌詞

  2、教師導入:

  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是著名歌手江濤演唱的《雨巷》,感受著婉轉舒緩的曲風、哀怨感傷的歌詞,我們的頭腦中會映現出怎樣的畫面?想象出怎樣的故事?

  這是一條幽深又寂寥的雨巷,這里有一位孤獨彷徨的溫情的男子在等待心上的女子,這里出現了一位撐著油紙傘憂傷嘆息的姑娘,這是一次美麗的邂逅,這個故事會有怎樣的結局?這首歌曲改編自現代詩歌《雨巷》,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雨巷詩人”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板書題目、作者)

  設計意圖:伴著舒緩的音樂,營造纏綿凄婉的氛圍,同時導語中設置懸念,引領學生開啟本詩的鑒賞之旅。

  二、作者簡介——讓我們先認識一下雨巷詩人戴望舒(投影出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著名現代詩人。1925年進入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詩風受到古典婉約風和法國象征派的影響。主要創作現代派詩歌,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詩作多寫個人孤寂,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郁和消沉特點,意象朦朧含蓄。后期的詩,因受抗爭激發,表現了熱愛祖國,詩風變得明朗誠摯,語言更為洗練純樸。

  設計意圖:對人物的介紹涉及生平、成就、作品風格、人生經歷四方面,讓學生初識戴望舒。

  三、賞析《雨巷》

  (一)美讀全詩:

  邀請兩位同學與教師合作,配樂朗讀《雨巷》。

  設計意圖:我選取了英國民謠《綠袖子》,曲風古典、優雅、略帶凄傷之美,與詩歌感情基調吻合,通過師生共同美讀全詩,讓學生初步體會感知文章的節奏美,意境美,感情美。

 。ǘ┐蠹矣X得《雨巷》這首詩美不美?美在哪里?

  1、節奏美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與點撥與學生達成共識:①全詩從頭至尾都押ang韻,如“雨巷”、“姑娘”“芬芳”“彷徨”“一樣”“惆悵” “眼光”“迷茫”“女郎”“籬墻”等等,沒有換韻,每一節都是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趶娜娍矗谝还澓妥詈笠还澇胺曛备臑椤帮h過”之外,其他語句完全一樣,這樣,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2、意境美

  美的意境是由美的意象共同營造,詩中美的意象有哪些?以“

 。ㄒ庀螅┑拿朗且环N

  的美”的句式來表述意象的美,分組研討,并盡量用排比句來表達。 ①雨巷:

  設計意圖——與學生達成共識:

  結合李清照的.詞:“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蔣捷的詩《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爐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雨巷”這一意象奠定了抒情基調,這一意象提供了抒情環境!坝晗铩边@一意象奠定了抒情基調,這一意象提供了抒情環境。悠長、寂寥、古老、憂傷③丁香花: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古詩詞讓學生了解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

  丁香花常見有白色、紫色兩種,開在暮春時節,易凋謝。嬌小玲瓏,淡雅芬芳,因為花形像結,所以又名“百結”。

  “丁香花”的古詩詞: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李商隱)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璟)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宋王十朋)體會丁香意象特征:高潔、淡雅、憂愁。 ③姑娘: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與學生達成共識:A意象特點:

  外表美、體態美——自然的美,清純的美氣質美——

  古典的美,憂傷的美高潔的美,淡雅的美夢幻的美,神秘的美朦朧的美,婉約的美

  B體會意象的象征義:

  在古老而寂寥的雨巷里,在這古樸又悠長的石板路上,丁香姑娘撐著一把油紙傘,留給我們永遠迷人的背影和無限的遐思。這位女子清純脫俗,還結著丁香般的愁怨,這就使這個女子有了一種氣質,也有了一種內涵,有了讓作者和我們對她一往情深的理由。姑娘在作者戴望舒的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投影出示寫作背景):

  《雨巷》創作于1927年,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

  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二歲。一年多以前,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背景讓學生走進一個時代,走進一個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姑娘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

  姑娘——美好愛情的象征;美好理想的象征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理想的美好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

  3、感情美

  設計意圖:在體會意象美的基礎上體會詩歌的感情美。

  孤獨、失落、哀怨、惆悵、感傷

  (三)齊讀全詩

  《雨巷》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一部分青年心靈深處的聲音。這是低沉的傾述,失望的自白,我們可能聽不到對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里,我們分明可以體會到一個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嗎?帶著這份感悟,齊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投影出示)

  丁香姑娘走了,遠了;美好的理想像夢一樣破了,碎了。但詩人并不絕望,詩人仍然希望身邊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總會有一段或長或短、或陰暗或曲折的雨巷,我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丁香姑娘,讓她陪伴我們,指引我們走出雨巷。謹記這些名言,也許我們能握緊姑娘的手。

  1、不要放棄你的理想,當理想沒有的時候,你還可以生存,但,雖生猶死!R克吐溫

  2、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有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克雷洛夫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R克思

  4、夢想這東西和經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更顯珍貴。——《老男孩》

  5、多少個夢,多少次想,多少回在夢海里,種植一株叫“夢想”的樹。多少個夢想,摻雜著多少汗水,揉合著多少淚水,終于邂逅今生最美麗的花開。——微博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前路黑暗迷茫的時候,在艱難度日的時候,擁有樂觀堅定的信仰。

  五、小結作業

  小練筆

  ①用一首小詩表達讀完《雨巷》的內心感受。

  ②可分別從男、女主人公、局外人的角度,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改寫《雨巷》。教師示范:

  淅瀝連綿的雨,陰暗悠長的巷,我手撐油紙傘,

  走在沒有盡頭的石板路上。心

  已陷入無邊的黑暗,而你

  如同我生命中飄過的一縷芬芳。在我的夢中悄然綻放,

  又從夢一樣的雨巷零落遠方。我多想也化作一枝丁香,伴陪在你的身旁,

  知你冷暖,佑你吉祥。

  設計意圖:這首詩歌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不僅僅在于詩歌的音樂美、意境美、感情美,還在于那一剎那的相逢、一剎那的心動、一剎那的停留,匆匆走遠,消失不見,這種還沒來得及看清彼此、沒來得及弄清真相就錯過的邂逅,留給讀者一份永久的惋惜與感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要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殿堂,學會讀詩;而且讓學生愛上寫詩,用真情續寫感動。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11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于教材的理解,《雨巷》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組第2課《詩兩首》的第一篇,本首詩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全詩沒有直白的“情語”,只有委婉的“景語”,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濃、抒情色彩濃烈的現代詩歌,這給學生感知、體驗、認識帶來了困難。

  二、說學情

  高一的學生生理、心理都經歷著巨大的變化,而又面對著的是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學習。這些所形成的跨度勢必導致學生心理體驗、心理傾向的極大不同。他們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不習慣,懷舊、厭學、缺乏信心,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甚而焦慮不安。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了解,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喜愛的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

  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本堂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丁香花》,并順勢導入新課《雨巷》。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現代詩歌斷句的正確方式。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描寫了哪些意象?創造了怎樣的意境?選取這些意象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姑娘象征著什么?

  3、本首詩歌的情感主題是什么?

  4、賞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設計意圖: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能夠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也能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再一次一起聆聽《雨巷》。

  設計意圖: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舉辦詩朗誦比賽。

  設計意圖: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并通過詩朗誦競賽的方式劇激發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興趣。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 12

  詩兩首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文章是詩人的成名作、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現實與理想沖撞下的苦悶與憂郁。這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單元,學習現當代新詩和外國詩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鑒賞新詩的興趣,豐富感情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感,提高文學素養。這是語文課程的任務。本文安排在單元第二篇,在學習了《沁園春。長沙》的豪邁氣概之后,如何指導學生學好中國新詩史上的代表作;樹立學生學好新詩;嘗試生動學習詩歌,創作小詩的關鍵。學生可以借此學習詩歌情感與意象的表達與應用,學習鑒賞詩歌。

  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學生對于散文的學習能力不強的情況下,應注重學習技巧的點撥和積累,以及情感的挖掘,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識和能力:了解有關戴望舒的知識,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過程和方法:探討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新課程指出,“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币虼吮疚牡慕虒W重點是感受形象,理解詩中的意象,進一步把握作者的復雜思想感情。由于高一學生的詩歌素養和發散性思維還比較低,本文的難點是如何把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采用朗讀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詩歌是一門抒情的藝術。情感抒發是詩歌最主要的美學特征。要讓學生反復誦讀作品,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以豐富思想、陶冶情操,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使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對詩歌有所感知的基礎上,討論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對意象進行多角度理解,發揮學生自主性。

  說學法

  關于學法,依據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本詩歌意象比較朦朧,對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鑒賞本課的關鍵,多元解讀和問題探究能有效促進對話教學,實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

  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主要有:

  課前安排預習,朗讀詩歌,搜集整理有關戴望舒的信息,這樣能讓學生慢慢養成預習的習慣,同時有助于學生搜集材料的能力的提高。

  導入:從唐詩的兩位集大成者——李白、杜甫入手。兩位的風格或飄逸灑脫或沉郁頓挫,風格不同卻同是文學史上的高峰,由此引出與前一篇詩歌《沁園春長沙》的慷慨昂揚不同風格的《雨巷》,并引出“雨巷詩人”。

  首先:整體感知、把握文章。

  新課表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體驗,陶冶心靈。通過學生閱讀來指出情感與節奏把握上的不足之處,再放朗誦帶使學生走進詩歌情境,把握情感基調。老師指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節詩劃分節奏,標出韻腳。再次朗誦,體會其音樂性。這時提問: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其次:意象理解、情感把握

  在整體感知基礎上,學習從意象和意境,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我設問本詩的意象是什么?引導學生從眾多意象中找出主要意象.討論這些意象對本文感情基調的確定的作用.這樣將意象和情感有機的結合起來.

  然后再讓學生自主分析意象有什么特點?意象是理解詩歌的突破口,意向是融入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這兩個問題的解決能直接切入詩歌的核心。詩中雨巷是悠長、寂寥、潮濕而凄清的;丁香是憂愁、哀怨、彷徨的,給人孤獨而憂郁的感受。在把握意象的特點之后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進一步思考如何理解這兩個意象的意義。這是在深入把握意象,是鑒賞本詩的關鍵?梢苑哦谓嫌晗锏挠耙曎Y料幫助學生更好的走進情境。在理解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點撥和引導,如丁香意象代表孤高、美麗、憂愁的特點在古典詩詞中常見,了解這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解讀意象。接下來分析詩中的“我”,詩中的“我”與作者在情感上是相同的,通過討論“我”的形象、“我”為什么喜歡逢著一個憂愁的姑娘而不是歡快的姑娘等問題來把握作者情感。詩言志,詩往往抒發詩人內心的情感和自我追求,詩人生經歷、豐富的生活經驗,對生活的感悟在詩中會有所體現。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有賴于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并且需要一定歷史知識。

  由老師與學生在對話中交流作者資料、作者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體現了讀詩要知人論事的要求。討論是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心靈對話,是思想切磋和心靈交流的過程。

  再次:品味語言,提煉表達技巧

  “讀詩應知詩家語”,要注意品味本詩語言的含蓄性,音樂性。

  可讓學生再次朗讀把握節奏,并找出壓韻的字詞。本詩的含蓄性體現在詩的寫作手法上?上扔衫蠋熃榻B幾種常見的寫作手法,再由學生根據本詩去分析作者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來表達這兩個意象。

  總結:這是一首借雨巷,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等意象來表達作者憂郁惆悵的優美詩歌。

  布置作業:背誦本詩,預習《再別康橋》,并選擇喜歡的章節自學分析其意象與作者的情感。

【現代詩歌《雨巷》講課稿】相關文章:

《雨巷》講課稿及課后練習07-29

高中語文《雨巷》講課稿10-31

《雨巷》講課稿 (2課時)06-14

雨巷 現代詩歌10-11

現代詩歌《雨巷》11-16

雨巷現代詩歌10-06

雨巷經典現代詩歌08-31

現代詩歌《雨巷》教案10-01

優美現代詩歌《雨巷》10-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午夜啪视频免费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 天堂va在线视频 | 日本特黄特色特刺激大片 | 中文字幕无线观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