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集合)
《寓言》1
有一天晚上,小主人王明做完作業(yè)后,就關(guān)燈睡覺了。
這時文具盒里發(fā)生了爭執(zhí)。驕傲的鉛筆弟弟想先發(fā)制人,神氣十足地說:“在這兒算我的本領(lǐng)最大!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畫什么就畫什么,還寫得十分漂亮!你們,行么?”轉(zhuǎn)筆刀哥哥聽了,氣得咬牙切齒,反駁到:“嘿,是嗎?如果不是我把筆頭削尖,你能寫出這么漂亮的字嗎?”“讓我說呀,你們誰也比不上我!會寫字很了不起嗎?把筆削尖又怎么樣?如果鉛筆寫錯字,還不是我來把錯字擦掉!”橡皮妹妹得意忘形地說。
“我的本領(lǐng)最大!”“我最厲害!”……
文具盒里吵吵鬧鬧的,把文具盒爺爺吵得不耐煩了,它語重心長的說:“你們各有各的作用,在不同的情況下發(fā)揮不同的作用。我們不應該比誰的本領(lǐng)大,而是要團結(jié)友愛,為小主人服務。”“我們知錯了。”文具們聽了,低下了頭,臉漲得紅紅的',再也不作聲了,心里想:“原來我們不應該自夸,要用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是最棒的。”
是啊,生活中我們不也是這樣嗎?
小豪在爺爺親手栽下的小樹面前停下了腳步。
“小樹啊!你獨自站在這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誰是你的親人啊?”
“你爺爺他把我種在這,給了我生命,他就是我的親人,他就是我的爺爺!”
“不對不對,你是樹,我爺爺他是人,人和樹怎么會是親人呢?”
“錯了錯了,我不是樹,你才是樹!”
“什么,我是樹?我哪里像樹了?”
“你的雙手舉起來不就是樹枝嗎?結(jié)的果實不就是兩個圓圓的黑棗——眼睛嗎?兩個耳朵不就是樹上的鳥窩嗎?”
小豪舉起雙手,眨眨眼睛,摸摸耳朵,點點頭,認為小樹講的有道理。
“那我是樹,你又是什么?”
“哈哈!我就是你啊!”
小豪越聽越糊涂:“什么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啊!”
“爺爺種下的不是樹,而是對你的期望,而你是人又是樹,需要時間和磨煉才能成人成樹,你現(xiàn)在就是一棵小樹呀!”
小豪明白了:“哈哈!我就是一棵新世紀小樹啊!”
《寓言》2
老鷹學游泳
饑餓的鱷魚浮出水面,對河邊樹上的老鷹說:“我見過你在天空飛翔的姿態(tài),太優(yōu)美了。你游泳時的姿態(tài)一定更加優(yōu)美,但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
老鷹說:“我們老鷹只會飛翔,根本就不會游泳啊!”
鱷魚說:“魚鷹不也是鷹,他們可是游泳和潛水的好手。你大名鼎鼎的老鷹連魚鷹也不如,豈不讓人笑話?游泳不難,學一下就會了,不信你試試。”
老鷹說:“我的情況和魚鷹不同,游泳我不行。”
鱷魚說:“那你到河中試過游泳沒有?”
老鷹說:“我沒有試過。”
鱷魚說:“千萬不要說自己不行,凡事要大膽嘗試,你不去嘗試,怎么知道自己就不行呢?你這么好的身體,又特別聰明,游泳肯定一學就會!”
老鷹聽了鱷魚的話,覺得也有道理,就飛向河中,想嘗試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游泳。鱷魚兇相畢露,沖上去將在河中掙扎著的老鷹咬住了。 老鷹被鱷魚咬住后才知道上當受騙了,十分后悔,但是已經(jīng)晚了。
故事點評:通過老鷹學游泳的'故事我們知道,老鷹在鱷魚的鼓動下去學游泳,最后被鱷魚吃掉,由此知道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去嘗試許多東西,失敗了也不要緊,但是也應該知道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嘗試的!
《寓言》3
第一、教材特點:
兩則寓言選自《伊索寓言》,篇幅短小,情節(jié)生動,形象鮮明,語言流暢,諷刺性強,能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想象興趣,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理念,結(jié)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和《伊索寓言》等有關(guān)文學常識。
2、學會分析寓言情節(jié),領(lǐng)悟深刻寓意的學習方法。
3、聯(lián)想、想象,培養(yǎng)初步寫作寓言的能力。
4、領(lǐng)悟寓言哲理,聯(lián)系生活與自身實際,培養(yǎng)健康情感與高尚人格。
第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目標2學會分析寓言情節(jié),多角度領(lǐng)悟寓意,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學習難點】目標4領(lǐng)悟寓言哲理,聯(lián)系生活與自身實際,培養(yǎng)健康情感與高尚人格。
第四、教法與學法:
客觀上講,思源學校的學生基礎不好,學習積極性不高,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始終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為此,在教法、學法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法:搞好導學案設計與課件設計,問題要小、淺、易,讓學生經(jīng)過努力能完成學習任務,有所收獲。教師少講,學生多學、多說、多做,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圍繞著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針對課文實際,設計了導學案程序作業(yè),引導學生一個個去完成,讓學生逐步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寓言》4
大雨過后,河水漲了許多。一只猴子正要去河對岸探望生病的奶奶,可是河上的小橋被沖垮了。小猴望著湍急的河水,心想:“這可怎么辦呀?過不了河就不能探望奶奶了!”它正這么想著,河邊來了一頭大象,看見小猴愁眉苦臉的樣子,問道:“小猴,你怎么了?”小猴子說:“河上的小橋被沖走了,我不能過河去看奶奶了。”“那我送你過河吧!”大象和藹可親地說道。說完,大象就馱起小猴,小心翼翼地走下了河。河水越來越深,漸漸地漫過了大象的腿,又漫過了大象肚子。小猴一邊看著洶涌的`河水,一邊問道:“大象伯伯,河水會不會漫過我們啊?”“當然不會啦!”大象耐心地說。聽大象這么一說,小猴就放心了。當大象走到河中央的時候,河水還沒漫過大象的脖子呢。小猴坐在大象的背上,感覺仿佛坐在一艘大輪船上一樣,穩(wěn)穩(wěn)地在河面上行駛。
不一會兒,它們就到了河對岸。小猴跟大象謝過后,正要告別,突然想到:“橋被沖垮了,其他動物怎么過河呢?難道都讓大象送它們過河嗎?”于是,小猴就跟大象商量:“明天早晨,我們來這里為動物們建一座新橋,好嗎?”大象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小猴和大象都準時來到森林里。它們找來一根結(jié)實的木材來做橋身,小猴用工具把木材做成彎彎的形狀。一座又結(jié)實又安全的新橋就造好了。大象和小猴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動物寓言故事6:驕傲的小狗和機靈的小鴨
《寓言》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寓言。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說說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兩則”的“則”是什么意思?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
二、教學《亡羊補牢》
1、出示課題,理解題意:
⑴讀題,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⑵誰能連起來把題目解釋一下?(羊丟失以后修補羊圈。)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文中生字新詞:
⑴自由讀課文,組內(nèi)生字新詞過關(guān)。
⑵重點糾音:“羊圈”的“圈”;“窟窿”的“窿”。
重點析形:叼、悔、修。
重點釋義:叼走、街坊、勸告、后悔、從此。
3、學習課文內(nèi)容,理解寓意:
⑴默讀課文,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⑵養(yǎng)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樣?
①讀書,小組討論。
②班上交流:
開始想:羊丟了,修圈已晚,沒用。
后來想:如果現(xiàn)在不補羊圈,就不是丟一只、兩只的事,而會丟得更多。因此現(xiàn)在修還不晚。做:動手,堵上,修得結(jié)結(jié)實實。
結(jié)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⑶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⑷揭示寓意:
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⑸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
4、小結(jié)全文:
⑴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⑵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⑶ 總結(jié)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
三、教學《南轅北轍》
1、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2、自讀自悟:
⑴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⑵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3、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⑴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⑵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⑶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⑷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⑸根據(jù)評議,再練習朗讀。
⑹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4、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⑴出示圖:面對哪個人走遠的背影,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⑵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⑶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jié):南轅北轍的故事現(xiàn)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5、寫字練習:
⑴抄寫生字;
⑵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⑶抄寫詞語:
寓言窟窿勸告軟硬狼群法則后悔盤纏叼走街坊
《寓言》6
豁達先生
江南松江縣有一個姓呂的人,鄉(xiāng)試中榜上有名,考上了廩生。他這個人性格很豪放,自己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豁達先生”。
有一天的后晌午,呂廩生豁達先生到縣西某鎮(zhèn)拜會朋友后回家,路過西鄉(xiāng),天漸漸地黑下來了。剛剛翻過一個小山坡,穿過一畦菜地,忽然看到一個婦人身材苗條,面部搽著淡粉,畫著濃眉,急急忙忙地拿著繩索向前走著。她望見了呂廩生略停了一下,便跑到路旁一棵大樹下躲起來了,但手中所拿的繩索卻丟失在地上。呂廩生走到前面從地上拾起繩索看了一下,原來是一條草繩,用鼻子聞一下,有一股陰冷腐臭的氣味。他心里馬上明白過來,這可能是別人講的“吊死鬼”,便將草繩藏到懷里,若無其事地一直朝前走。
姓呂的正朝前走著,那個婦人從樹后走出來,不一會走到前面攔住了他的路。呂廩生從路的左邊走,她就攔住左邊;向右邊走,她就攔住右邊。左邊走,左邊攔;右邊走,右邊攔,反復多次就是走不過去。天漸漸地黑了下來了……姓呂的心想:這就是大家所說的“鬼打墻”了。你“鬼打城”我都不在乎,更何懼你“鬼打墻”!于是他不顧一切地便向前硬沖撞過去。
那女“吊死鬼”攔他不住,突然大叫一聲,馬上變成披頭散發(fā),滿口、臉到處都在不斷流著血的'兇惡樣子,連舌頭都從口中伸了出來,越伸越長,一會兒伸了一尺有余,向著姓呂的跳躍。姓呂的對這女“吊死鬼”說:“你剛才搽著粉,畫過眉,打扮得漂亮的樣子是想迷惑我;接著攔住我走路,不讓我回家是想遮攔我;現(xiàn)在又變作這么副窮兇極惡的樣子來,是想以此嚇唬我。這又有什么用呢?你的三套本領(lǐng)都用了,我還是不怕的。我看你再也沒有其他的本領(lǐng)使出來了吧!你還不知道我這個人,我就是豁達先生。你知道我這個豁達先生嗎?”女鬼聽了這番話后,只得恢復了原形,立即跪在地上向呂廩生跪拜不止,然后急急忙忙地走開了。呂廩生豁達先生仍然邁開大步向前走去。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在前進的路上只要不受假象的迷惑,不畏困難的阻攔,不怕惡勢力的恐嚇,勇往直前,就會戰(zhàn)勝困難,取得勝利。
《寓言》7
話說誠信被那個 " 聰明”的年輕人投棄到水里以后,他拼命地游著,最后來到了一個小島上。“誠信”就躺在沙灘上休息,心里計劃著等待哪位路過的朋友允許他搭船,救他一命。
突然,“誠信”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歡樂輕松的音樂。他于是馬上站起來,向著音樂傳來的方向望去,他看見一只小船正向這邊駛來。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寫著 “快樂”二字,原來是快樂的小船。
“誠信”忙喊道:“快樂快樂,我是誠信,你拉我回岸可以嗎?”
“快樂”一聽,笑著對“誠信”說:“不行不行,我一有了誠信就不快樂了,
你看這社會上有多少人因為說實話而不快樂,對不起,我無能為力。” 說罷,“快樂”走了。
過了一會兒,“地位”又來了,誠信忙喊到:“地位地位,我是誠信,我想搭你的船回家可以嗎?”“地位”忙把船劃遠了,回頭對“誠信”說:“不行不行,誠信可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來之不易啊!有了你這個誠信我豈不倒霉,并且連地位也難以保住啊!”
誠信很失望地看著“地位”的背影,眼里充滿了不解和疑惑,他又接著等。
隨著一片有節(jié)奏的卻不和諧的聲音傳來,“競爭”們乘著小船來了,“誠信”喊道: “競爭,競爭,我能不能搭你的小船一程?”競爭們問道:“你是誰,你能給我們多少好處?” “誠信”不想說,怕說了又沒人理,但“誠信”畢竟是誠信,他說:“我是誠信…… ”
“你是誠信啊,你這不存心給我們添麻煩嗎?如今競爭這么激烈,我們‘不正當競爭’怎么敢要你誠信?”言罷,揚長而去。
正當誠信感到近乎絕望的時候,一個慈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孩子,上船吧! ” 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者在船上掌著舵道:“我是時光老人。”“那您為什么要救我呢? ”
老人微笑著說:“只有時光才知道誠信有多么重要!”
在回去的路上,時光老人指著因翻船而落水的“快樂”、“地位”、“競爭”意味深長地說道:“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
《寓言》8
病 鳶
一只病得快要死的鳶對他媽媽說:“媽媽,請您不要悲傷!還是趕快祈求神明,讓他們保佑我的性命吧。”媽媽回答說:“唉!我的`孩兒,你想有哪位神會可憐你?幾乎每一位神明都被你惹怒了,你總是從他們的祭壇上把人們獻給神的祭品偷走。”
這故事是說,若要在患難中得到朋友的幫助,就必須在平時締結(jié)友誼。
《寓言》9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廟,廟里有一個玉枕頭,枕頭上有一個小孔。據(jù)說,枕著這個枕頭睡覺,能夠在夢里經(jīng)歷許多完美的事情。
那個時候,單(shan)父縣有個名叫楊林的人,以經(jīng)商為生,生意不怎樣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臉的,期望能時來運轉(zhuǎn),突然在哪天就發(fā)大財,當大富翁。
這天,楊林帶著貨物來販賣,走得滿頭大汗,肩上挑的擔子好像有千斤重,壓得他苦不堪言。楊林正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剛好經(jīng)過焦湖廟,就打算進去歇歇腳。
楊林跪在菩薩跟前祈禱,口里念念有詞:“老天爺保佑我時來運轉(zhuǎn),發(fā)家致富,一輩子過幸福快樂的日子!”
廟里的巫人見了楊林的狀況,就對他說:“我讓你體會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嗎?”楊林高興極了,忙不迭地說:“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個神奇的玉枕給楊林,說道:“你先去睡一會兒吧。”
楊林枕著玉枕躺下,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xiāng)。他夢見自己來到了一個大戶人家,那里亭臺樓閣、湖水假山,鳥語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華,一派富貴氣象。官高位顯的.趙太尉熱情地將他迎到客廳里,和他談笑風生,之后,趙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兒許配給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財萬貫。妻子如花似玉,溫柔賢惠,給他生下了6個兒子。這6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事。
楊林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無憂無慮地生活著,身邊又有妻兒相伴,過得快樂極了。一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了,他還是一點都不想回家。
忽然,楊林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還在廟里,躺在玉枕上。夢中那完美的一切都無影無蹤,只有身邊沒賣完的貨物還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悵。
幸福的生活,不是能夠靠虛幻的美夢得來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實實地辛勤勞動,才能把愿望變成現(xiàn)實。
《寓言》10
提萊西阿斯拄著杖在野外行走。他信步走進了一座圣林。在林中的一個三岔路口,他看見兩條蛇在交尾,便舉起手杖來打那熱戀的.一對兒。——這下可出奇跡啦!他的手杖剛一碰著蛇,提萊西阿斯自己已變成一個女人。
九個月后,女的提萊西阿斯又穿過那座圣林,在同一個三岔路口,她這次看見兩條蛇正在格斗,提萊西阿斯再次舉起手杖,朝那對勢不兩立的仇敵打去,瞧——真是奇跡!手杖剛一把格斗的蛇分開,女的提萊西阿斯馬上還原成了男人。
《寓言》11
學習目標:
1、 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 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 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理解寓言的含義;
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 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 預習課文內(nèi)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第一課時
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簡介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jié)構(gòu)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 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zhuǎn)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拓展延伸:
1、 擁有財產(chǎn)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 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 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鞏固練習
第二課時
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fā)省,而且在情節(jié)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jié)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有什么意義?
問題探究:
1、 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 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jié)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 “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 文章結(jié)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 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 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tài)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tài);
2、 在情節(jié)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 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體驗反思:
1、 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 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 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教師小結(jié):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cè)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鞏固訓練:
1) 完成“研討與練習”
2) 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課后記: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chuàng)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內(nèi)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寓言》12
有只小袋鼠是學校里最壞的一個學生。他常常把圖釘放在老師的椅子上,將吐有唾沫的小紙團在教室里扔來扔去,在廁所里放鞭炮,還把膠水倒在門把手上。
有一次,小袋鼠又不知干了什么,被轟到了校長的辦公室。“你的行為簡直不像話!”校長氣憤地說,“我要找你的父母,讓他們好好管教你。”
校長來到了袋鼠家,袋鼠先生客氣地給他讓座。“哎喲,”校長剛坐下去就跳了起來,“椅子上有枚圖釘。”“對,我知道那兒是有個圖釘。我就是喜歡把圖釘放在椅子上。”袋鼠先生說。
校長撿開圖釘,正準備坐下,“嗖”,一個吐有唾沫的`小紙團飛了過來,正好打在校長的鼻子上。“請您原諒,校長先生,”袋鼠太太說著,走了過來,“我就是喜歡扔這東西玩。”
突然,“乒乓”一聲巨響從洗澡間里傳了出來。“別怕,先生,那響聲是我們放在藥柜里的鞭炮聲。我們就是喜歡聽這吵吵鬧鬧的聲音。”袋鼠太太對校長說。
校長一切都明白了,開門準備離去。可是他的手被粘在門把手上了。“用力拉呀,我們家里每個門把手上都有一點兒膠水。”袋鼠太太邊示意邊說。校長好不容易把手拉了下來,跑出了房間,急匆匆地走了。
“這人真怪,我真不知道他到這兒來干什么。一句話也沒說就走了。”袋鼠先生說。
“您別在意,他一定是另有約會。晚飯好了,我們吃飯吧。”袋鼠太太說。于是,袋鼠一家人便高高興興地吃著晚飯。飯后,他們就在飯廳里扔起吐有唾沫的小紙團來了。
《寓言》13
驢子在牧場上吃草,看見一只狼向他跑來,便裝出瘸腿的樣子。狼走過來,問他腳怎么啦。他說越過籬笆時,踩著了刺,扎傷了腳,請狼腳,請狼先把刺拔掉,然后再吃他,免得扎傷喉嚨。狼信以為真,便抬起驢的腿來,全神貫注地認真檢查驢的'蹄子。這時,驢子用腳對準狼的嘴使勁一蹬,踹掉了狼的牙齒。狼十分痛苦地說:“我真活該!父親教我做屠戶,我干嘛要去做醫(yī)生呢?” 這是說,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往往會遭到不幸。
小鹿與他的父親
有一天,小鹿對公鹿說道,“父親,你怎么還怕狗呢?你比他高大,比他跑得更快,而且還有很大的角用于自衛(wèi)。”
公鹿笑著說:“孩兒,你說得都對,可我只知道一點,一聽到狗的叫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立刻逃跑。”
這故事說明,激勵那些天生膽小、軟弱的人毫無用處。
《寓言》14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的常識。
2、理解故事及寓意。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及寓意。
【教學難點】
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學習詞語
二、了解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jié)構(gòu)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明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三、簡介作者
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1968年就學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后分配到廣西深山老林中工作。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員。1996年以懷念夭折女兒為主題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一書而聞名,但其大量的作品還是以哲理性思辯性為主,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學者。
四、《白兔和月亮》
1、朗讀課文。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產(chǎn)生變化?結(jié)果如何?
前:無憂無慮、心曠神怡、閑適 獨具慧心
后: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險象迭生
因為──得失之患
結(jié)果:放棄了財富。
3、這則寓言給我們什么啟示?
巨大的財富往往會帶來無窮無盡的得失之患。金錢不是萬能的`,如果它帶來了嚴重的得失之患,還不如放棄。
五、《落難的王子》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落難的王子”在“落難”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前:多愁善感,懼怕厄運。
后:性格頑強,直面厄運。
因為特殊的經(jīng)歷和遭遇鍛煉了他。
3、這則寓言給我們什么啟示?
是作者因親身遭受一個厄運而作。作者的女兒剛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癥,注定夭折。他們聽到別人的嘆息,說如果這樣的厄運落到他們身上,他們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別人遭受厄運時,也有同感。于是便虛構(gòu)了這個寓言故事。
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4、有關(guān)厄運的名言警句:
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苦難磨練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
幸運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
交好運時要謹慎,遭厄運時要忍耐。
在厄運中滿懷希望,在好運中不忘憂慮,這樣便能泰然擔待禍福。
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游,時而降臨于這個人,時而降臨于另一個人。
《寓言》15
山羊走鋼絲
山羊在山巔走鋼絲成功了,大家稱它是英雄,因為它做到了沒人能夠做到的事情。
山羊第二次在山巔走鋼絲沒有成功,墜入山澗摔死了,大家說它是傻瓜,因為它做了沒人愿意做的`事情。
成敗論英雄是種很圓滑的觀念。
【《寓言》】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寓言和伊索寓言03-17
《寓言》07-22
(經(jīng)典)《寓言》07-20
《寓言》07-22
克雷洛夫寓言與伊索寓言03-23
扁鵲的寓言12-17
小學的寓言12-24
寓言的故事12-28
《寓言》的教案08-24
《寓言》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