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再別康橋?qū)懽鞅尘?/p>
導語: “多情自古傷離別”別離終免不了使人傷感沉郁.古今詩文辭賦對此描述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或悲壯有加“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或感傷無限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或泣涕依依“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但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別離詩卻是別樣的一種情調(diào).這就是被林語堂先生稱作“情才”和“奇才”的詩人徐志摩的傳世名篇《再別康橋》,它一反傳統(tǒng)的“為別而傷懷”的苦痛,更多表現(xiàn)的是“因愛而難別”的清新和飄逸,他就這么悄悄地來,又這么悄悄地走了.他,雖然不曾帶走人間的一片云彩,卻把柔媚明麗的《再別康橋》留給了中國詩壇,也把永遠的懷念留給了人們.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再別康橋》,去體會那柔媚明麗的美夢和他的似水柔情吧.
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xiàn)……由于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zhí)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作者資料: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jīng)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wù),應(yīng)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原文: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最新再別康橋?qū)懽鞅尘啊肯嚓P(guān)文章:
《再別康橋》的寫作背景08-04
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寫作背景11-02
《再別康橋》全文簡析及寫作背景08-28
《再別康橋》的創(chuàng)作背景05-23
再別康橋背景故事10-24
《再別康橋》創(chuàng)作背景10-04
再別康橋背景簡介11-03
徐志摩再別康橋背景06-03
《背影》寫作背景07-19
水調(diào)歌頭寫作背景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