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務實治福州

時間:2024-08-03 23:30:54 曾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曾鞏務實治福州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務實治福州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軍州南豐(今江西南豐)人,世稱“南豐先生”。其祖父曾致堯,進士,曾任戶部郎中(相當于財政部司級干部),擅長寫散文;父親曾易占也是進士,曾任太常博士(相當于民族宗教局處級干部)。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39歲的曾鞏和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妹夫王咎,被主考官歐陽修錄取為進士。

  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中堅,散文成就很高。在文學創作方面,他遠學韓愈,又師承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宋代以來,許多人將其作品奉為典范,因此與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并稱為“唐宋八大家”。然而,縱觀曾鞏一生經歷,他不但是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能臣、實干家。

  曾鞏考上進士后,除了在京城當過幾年集賢校理、實錄檢討官(相當于文化部的干部)外,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太平州(今安徽當涂)、京城(今河南開封)、越州(今浙江紹興)、齊州(今山東濟南)、襄州(今湖北襄陽)、洪州(今江西南昌)、福州等地的基層任職,前后長達10多年,所到之處,打擊豪強、抵制兼并、興修水利、減賦救災,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好事,成效卓著,頗有政聲,是那個時代少有的能臣干吏。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春,59歲的曾鞏調任福州府知州,軍政事務一肩挑。這么老了還任地方官,主要是皇帝忽視他。自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外放以來,他已經在地方任職9年了,且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心民生疾苦,很有政績,只要皇帝稍微關注一下,他早就可回京城當翰林或學士了。這主要是因為曾鞏從不張揚、炫耀自己的政績,每次上書皇帝只是循例匯報社情民意,而對自己的政績只字不提。另外,他大力推行王安石的變法改革,根據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實施,致力于平反冤獄、維護治安、打擊豪強、救災防疫、疏河架橋、設置驛館、修繕城池、興辦學校、削減公文、整頓吏治、廢除苛捐雜稅,深受群眾擁戴。但遭反對變法的大學士呂公著在宋神宗那里打“小報告”,說曾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把他評價為一個品格低下、碌碌無為的庸官,斷言他不堪大用。

  同僚們都說他懷才不遇,但曾鞏并沒有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去,在福州任職的13個月中,依然兢兢業業,做出一定的政績:穩定社會秩序;還利于民;直選寺廟方丈;減輕百姓負擔。

  曾鞏來福州前,福建治安很亂,各地土匪搶劫掠奪,官兵雖極力圍剿,且熙寧八年(1075年)上山造反的將樂縣土豪廖恩,雖已招安受降做官,但其殘余勢力還潛伏于閩北山林,有復起之勢。曾鞏一到任,認為這次叛亂的主因是由于旱災饑荒,要剿滅已被圍困的饑民很容易,但考慮到迫之過甚會逼出大亂子,所以他極力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于是派人到將樂縣等地勸告、招安,解除其疑懼心理。因此,廖恩余黨相繼出山投降,避免了一場殘殺悲劇。與此同時,他抓獲海盜8人、盜竊慣犯幾十人,社會秩序頓時安定下來了。

  在宋代,州府級別的官吏除了享受工資外,還補給一定數量的“職田”(根據職務級別分給固定田產,以充辦公費)。在福州,州府官吏沒有“職田”,卻另有一大筆收入。原來,州府衙門后院有一塊很大的菜園,每年都種植各式蔬菜,成熟后,便由衙役挑到市面上賣,賣得的錢全部歸州官所有。由于府內蔬菜上市早、質量好,人們爭相購買,不費什么功夫,便可撈到一大筆錢。這樣,有時一個州官一年的菜錢收入可達三四十萬(約今40萬元)之多。

  曾鞏到福州后作了調查。他了解到:州府賣菜,奪走了菜農的飯碗,導致他們生意難做,收入減少,生活困難。曾鞏憤慨地說:“地方首長怎能與民爭利呢?”他宣布取消這項收入,州府不再靠種菜創收。消息傳出,百姓很高興,菜農更是歡欣鼓舞。從此,凡是來福州做官的,也都效仿曾鞏的做法,不再從百姓身上榨取菜錢中飽私囊了。

  福州從五代十國時期王審知政權崇奉佛教以來,興建了大量的佛寺禪院,到北宋時,已成東南佛教重地:“湖田播種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信徒捐獻了許多田產給寺廟。因為寺廟土地稅比一般農戶輕,刁滑之徒為了偷稅漏稅,就與寺院相勾結,結果寺廟田產日多,民間田產日少,土地稅都轉嫁到農民身上。寺院富得流油,一時之間,投身寺廟當和尚,成了人人向往的熱門職業,一些好逸惡勞的地痞流氓、破落戶到處鉆營,為撈一個當和尚的指標而費盡心機。這威脅到福州府的穩定,更惡劣的是,當寺廟方丈有利可圖,許多和尚爭相買方丈做。因為當時任寺廟方丈需要知州同意,由地方長官任命,于是和尚們紛紛走后門,巴結官府,有些官員也趁機敲竹杠大發橫財,一時間賄賂歪風盛行于福州府。

  為了取締這種丑惡行為,曾鞏有超前意識,他在寺院舉行直選。讓和尚們不記名投票推舉方丈,并將推選出來的公正賢明的和尚記錄造冊上報政府,然后按照順序,依次遞補。他當眾拒絕私謝,以杜絕左右納賄。清廉的曾鞏采取這種措施,杜絕了鉆營門路,廢除了兩所與豪門狼狽為奸、為非作歹的寺廟,逮捕了一些企圖逃脫法律制裁的奸徒與不法僧侶,整治了福州佛教界的歪風邪氣。

  曾鞏常說:“地方官怕公文多,百姓怕追討賦稅。”他一到福州便和屬縣商議應辦的事情,分別輕重緩急,預計完成期限:期限未到的不再催促;限期一到,不作為的行政問責罪;如討約的期限和要辦的時間不相當,則與該縣另定期限;而先已立有期限的,即使有所追問,知州也不派人到縣,縣上也不再派人下鄉。他試圖利用這種辦法來盡力減少官府對百姓的騷擾。起初屬縣不怎么執行,曾鞏小則懲罰典史(相當于現公安局兼司法局局長),大則彈劾知縣,于是各縣不敢輕慢,有事則都事先召集官吏預告。由于公文減少了許多,百姓也就過上了比較寧靜的日子。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9月,曾鞏被調離福州,他前后在福州任職13個月,期間撰寫的文章有16篇,詩有35首。取材福州的《道山亭記》是其離開福州后的作品,是一篇傳誦相當普遍的名作,福州道山亭也借此文名傳千古。《荔枝錄》搜集了福建荔枝30多種,可補蔡襄《荔枝譜》所缺漏。

  曾鞏在福州期間,因為廉潔公正、奉公守法、從政有方,所以福州府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他說:“福州山海靜謐,千里宴然。里閭相安,粟米豐羨。”當時京城也盛傳其政聲。他寫詩道:“自知孤宦無材術,誰道京師有政聲。默坐海邊何計是?白頭親在鳳凰城。”“終年聞說鳳池山,蠟屐方偷半日閑。笑語客隨朱閣上,醉醒身在白云間。溪橋野水清猶急,海岸輕寒去卻還。為郡天涯亦瀟灑,莫嗟流落鬢毛斑。”可見曾鞏在福州的13個月,心情是相當愉快的。

  離開福州后,曾鞏先改任明州(今浙江寧波)知州,再改任亳州(今安徽亳州)知州。元豐三年(1080年),曾鞏改任滄州(今河北滄州)知州,途經京城開封時,獲宋神宗召見。宋神宗對其“節約為理財之要”的建議大為贊賞,留任為三班院勾判。元豐四年(1081年),朝廷認為“曾鞏史學見稱士類,宜典五朝史事”,任為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五年(1082年),拜中書舍人。同年九月,遭母喪,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后葬于南豐源頭崇覺寺右。南宋理宗時追謚其為“文定”,人稱“南豐先生”。

  曾鞏與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許多更有名的士大夫不同。在實際工作中,曾鞏少于議論,多于實干,說得少,做得多。他以儒家的忠君愛民思想為出發點,簡單、純粹、執著。他一生輾轉七八個州,大多數時間都在基層任職,及時處理了很多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為百姓真正做了一些實事、好事。當他任滿離開時,竟有百姓緊閉城門,極力挽留,不愿意他離開。

【曾鞏務實治福州】相關文章:

《詠柳》曾鞏08-24

曾鞏《詠柳》11-23

曾鞏答案08-18

曾鞏《城南》09-07

曾鞏生平07-09

曾鞏的簡介07-16

曾鞏的詩詞01-29

曾鞏文集06-20

曾鞏名言10-12

曾鞏的另一面“文臣鐵腕治轄地”07-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成成熟女人专区 | 亚洲欧美步兵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首页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日本少妇中文喷潮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