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感遇 其一 》

時間:2024-11-17 05:25:59 張九齡 我要投稿

張九齡《感遇 其一 》

  張九齡的《感遇 其一 》托物寓意,抒發(fā)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現(xiàn)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詩的代表作。

  感遇十二首1

  其一

  蘭葉春葳蕤2,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3,聞風(fēng)坐相悅4。

  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注釋】

  1.感遇:古詩題,用于寫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詩。

  2.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3.林棲者:指隱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白話譯文】

  澤蘭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潔清新。蘭桂欣欣生機(jī)勃發(fā),春秋自成佳節(jié)良辰。誰能領(lǐng)悟山中隱士,聞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為天性,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由尚書丞相貶為荊州長史。晚年遭饞毀,忠而被貶,“每讀韓非《孤憤》,涕泣沾襟”(徐浩《張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謫居荊州時所作,含蓄蘊藉,寄托遙深,對扭轉(zhuǎn)六朝以來的浮艷詩風(fēng)起過積極的作用。歷來受到評論家的重視。高在《唐詩品匯》里指出:“張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沖淡,體合《風(fēng)》《騷》,骎骎乎盛唐矣。”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二句,互文見意:蘭在春天,桂在秋季,它們的葉子多么繁茂,它們的花兒多么皎潔。這種互文,實際上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括全株而言。春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點出蘭草迎春勃發(fā),具有無限的生機(jī)與活力。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覺有皎潔明凈的感覺。而“皎潔”二字,又十分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因為寫蘭、桂都兼及花葉,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總括,第四句又以“自爾為佳節(jié)”加以贊頌。這就巧妙地回應(yīng)了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說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dāng)?shù)募竟?jié)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一般選注本將三四兩句解釋為:“春蘭秋桂欣欣向榮,因而使春秋成為美好的季節(jié)。”認(rèn)為寫蘭只寫葉,寫桂只寫花。這樣的解釋未必符合詩意。這大概是將“自爾為佳節(jié)”一句中的“自”理解為介詞“從”,又轉(zhuǎn)變?yōu)?ldquo;因”,把“爾”理解為代詞“你”或“你們”,用以指蘭、桂。這樣的解釋值得商榷。首先,前二句盡管有“春”“秋”二字,但其主語分明是“蘭葉”和“桂花”,怎能將“春”“秋”看成主語,說“春秋因蘭桂而成為美好的季節(jié)”呢?其次,如果這樣解釋,便與下面的“誰知林棲者”二句無法貫通。再次,統(tǒng)觀全詩,詩人著重強(qiáng)調(diào)的是一種不求人知的情趣,怎么會把蘭、桂抬到“使春秋成為美好季節(jié)”的地步呢?根據(jù)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jié)合上下文意來看,“自爾為佳節(jié)”的“自”,與杜甫詩句“臥柳自生枝”中的“自”為同一意義。至于“爾”,應(yīng)該是副詞而不是代詞。與“卓爾”、“率爾”中的“爾”詞性相同。“佳節(jié)”在這里也不能解釋為“美好的季節(jié)”,而應(yīng)該理解為“美好的節(jié)操”。詩人寫了蘭葉桂花的葳蕤、皎潔,接著說,蘭葉桂花如此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榮,自身就形成一種美好的節(jié)操。用“自爾”作“為”的狀語,意在說明那“佳節(jié)”出于本然,出于自我修養(yǎng),既不假外求,亦不求人知。這就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入下文“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詩的前四句寫蘭桂而不及人,“誰知林棲者”一句突然一轉(zhuǎn),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于聞到了蘭桂的芳香,因而發(fā)生了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zhuǎn),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fēng)”二字本于《孟子·盡心篇》:“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fēng)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fēng)者,薄夫敦,鄙夫?qū)挕^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wù)吣慌d起也。”張九齡便運用這一典故,使詩意更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又一轉(zhuǎn)折,林棲者既然聞風(fēng)相悅,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yīng)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意卻另辟蹊徑,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其本性,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實際上,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jìn)德修業(yè),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dá)。當(dāng)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絕人家賞識;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對人家采擇。從“何求美人折”的語氣來看,從作者遭讒被貶的身世看,這正是針對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況而發(fā)的。“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詩的命意之所在。全詩句句寫蘭桂,都沒有寫人,但從詩歌的完整意象里,讀者便不難看見人,看到封建社會里某些自勵名節(jié)、潔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拓展閱讀:張九齡簡介

  張九齡,子子壽,生于公元678年,卒于740年。唐代韶州曲江人,世稱其為“張曲江”。是西漢時期留侯張良的后人。他在任宰相期間,盡忠職守,選賢任用,不趨炎附勢,是開元盛世最后的一名賢相。

  據(jù)說張九齡年紀(jì)很小就很有名,他7歲就能寫文章,弱冠中了進(jìn)士。在他的仕途中,宰相張說是他的命中貴人。而張說,也是開元盛世期間的一個名相。他看好張九齡不僅是因為兩個人都姓張,還因為張九齡文章寫得好,他常常對張九齡在政治、文學(xué)方面指導(dǎo)激勵,對張九齡的影響很大。

  開元四年,張九齡和當(dāng)時的宰相姚崇發(fā)生矛盾,回家閑賦去了。在此期間,他修建了大庾嶺,為他家鄉(xiāng)的人民做出了切實的貢獻(xiàn)。

  開元六年,他因修建大庾嶺有功,重新入朝為官。幾年后,張說被李林甫、宇文融等人彈劾后罷相,張九齡也受到牽連。十七年,張說重新被啟用,張九齡被他多次推薦任用。

  開元二十一年,張九齡被拜為宰相(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始了他的宰相歷程。在任期間,多與奸臣安祿山、李林甫等惡勢力斗爭不止。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被周子諒牽連,被貶為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八年,張九齡在家鄉(xiāng)病逝,葬于老家。唐玄宗賜謚號文獻(xiàn),封荊州大都督。

【張九齡《感遇 其一 》】相關(guān)文章:

張九齡的感遇其一08-11

張九齡 感遇其一08-05

感遇其一 張九齡07-18

張九齡 《感遇·其一》10-08

張九齡古詩感遇(其一)06-28

張九齡感遇其一解釋09-19

感遇張九齡其一原文07-20

張九齡感遇其一的譯文10-20

張九齡《感遇·其一》賞析09-01

張九齡感遇其一原文及注釋10-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 亚洲高清揄拍国产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 亚洲日本中文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