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松風閣記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松風閣記文言文翻譯
《松風閣記》由上下兩篇組成,內容的重點各自不同。第一篇以議論為主,先從風和松談起,接著談到松聲的特點,再歸結到金雞峰上三棵松,用四種比喻形象地表現了不同的風吹松的聲音。第二篇是第一篇的補充,著重描寫作者耳聞目睹的風吹松的情況,并繼續用五種比喻形象地表現了風吹松的聲音,筆墨簡煉,形象真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松風閣記文言文翻譯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松風閣記文言文翻譯1
原文: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聞波濤聲徹晝夜,未盡閱其妙也。至是,往來止閣上凡十余日,因得備悉其變態。
蓋閣后之峰,獨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頂。仰視,如幢葆臨頭上。當日正中時,有風拂其枝,如龍鳳翔舞,離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相組繡。觀之者,目為之明。有聲,如吹塤,如過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鐵馬馳驟,劍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聽之者,耳為之聰。
予以問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凈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亡耳。”予曰:“然則上人以是而名其閣,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閣上又三日,乃歸。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記。
譯文: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我今年春天才到那里,又留宿了幾夜,卻又是遇到下雨天。只是晝夜聽見波濤洶涌的聲音,沒有能夠完全觀賞到她的奇妙之處。到了這次,我到閣觀看了十余天,于是才具體了解到她的變化之態。松風閣后的山峰,獨高于其他的山峰,而松又在山峰頂上。仰視,如幢葆臨于頭上。當日頭正中時,有微風拂他枝,就好象龍鳳飛翔跳舞,離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輝煌相互組成繡麗。觀看她的人,眼前一亮。有聲音,如吹塤,如下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鐵馬馳驟,劍槊相磨镲戛;突然又作草蟲鳴切切,一會大一會小,若遠若近,不可以說出其狀態。聆聽得人,耳為之聰。我那這些問上人。上人曰:“我也不知道。我佛以清凈六塵為明心之本,凡進入耳目的`東西,都是虛無縹緲的罷了”我說:“然而上人為什么以松風閣命名呢?”上人笑曰:“偶然罷了。”
又在閣上住了三天,才回去。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記。
好長時間沒有翻譯了有些翻譯的不好自己再潤色潤色。
作者簡介
劉基(1311—1375),字伯溫,青田(今屬浙江)人,元代至順年間(1330—1333)進士,任高安縣丞、江浙儒學副提舉,不久罷職歸田。后任浙東元府都事,因反對招安方國珍,與朝廷大臣意見不合,受羈管處分。又一度出任江浙行省都事,不久又棄官而去。1360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聘。協助朱元璋平定天下,任太史令。1368年(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1370年(洪武三年),授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后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讒,憂憤而死。
劉基是元末明初有名的詩文作家,一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亂和人民的痛苦。散文古樸渾厚、鋒利遒勁,以寓言體散文最為著名。游記則描寫細致,清新生動。著有《郁離子》、《覆瓿集》、《犁眉公集》、《寫情集》、《春秋明經》等。后人合編為《誠意伯文集》。
松風閣記文言文翻譯2
原文: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聞波濤聲徹晝夜,未盡閱其妙也。至是,往來止閣上凡十余日,因得備悉其變態。
蓋閣后之峰,獨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頂。仰視,如幢葆臨頭上。當日正中時,有風拂其枝,如龍鳳翔舞,離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相組繡。觀之者,目為之明。有聲,如吹塤,如過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鐵馬馳驟,劍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聽之者,耳為之聰。
予以問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凈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亡耳。”予曰:“然則上人以是而名其閣,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閣上又三日,乃歸。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記。
譯文: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我今年春天才到那里,又留宿了幾夜,卻又是遇到下雨天。只是晝夜聽見波濤洶涌的聲音,沒有能夠完全觀賞到她的`奇妙之處。到了這次,我到閣觀看了十余天,于是才具體了解到她的變化之態。松風閣后的山峰,獨高于其他的山峰,而松又在山峰頂上。仰視,如幢葆臨于頭上。當日頭正中時,有微風拂他枝,就好象龍鳳飛翔跳舞,離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輝煌相互組成繡麗。觀看她的人,眼前一亮。有聲音,如吹塤,如下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鐵馬馳驟,劍槊相磨镲戛;突然又作草蟲鳴切切,一會大一會小,若遠若近,不可以說出其狀態。聆聽得人,耳為之聰。我那這些問上人。上人曰:“我也不知道。我佛以清凈六塵為明心之本,凡進入耳目的東西,都是虛無縹緲的罷了”我說:“然而上人為什么以松風閣命名呢?”上人笑曰:“偶然罷了。”
又在閣上住了三天,才回去。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記。
松風閣記文言文翻譯3
雨、風、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無形而有聲,惟風亦然。
風不能自為聲,附于物而有聲,非若雷之怒號,訇磕于虛無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為聲,故其聲一隨于物:大小清濁,可喜可愕,悉隨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雖附之不能為聲;谷虛而大,其聲雄以厲;水蕩而柔,其聲洶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駭膽而驚心。故獨于草木為宜。
而草木之中,葉之大者,其聲窒;葉之槁者,其聲悲;葉之弱者,其聲懦而不揚。是故宜于風者莫如松。
蓋松之為物,干挺而枝樛,葉細而條長,離奇而巃嵸,瀟灑而扶疏,鬖髿而玲瓏。故風之過之,不雍不激,疏通暢達,有自然之音;故聽之可以解煩黷,滌昏穢,曠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遙太空,與造化游。宜乎適意山林之士,樂之而不能違也。
金雞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幾百年矣。微風拂之,聲如暗泉颯颯走石潄;稍大,則如奏雅樂;其大風至,則如揚波濤,又如振鼓,隱隱有節奏。
方舟上人為閣其下,而名之曰松風之閣。予嘗過而止之,洋洋乎若將留而忘歸焉。蓋雖在山林而去人不遠,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觀于松可以適吾目,聽于松可以適吾耳,堰蹇而優游,逍遙而相羊,無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樂,可以永日,又何必濯潁水而以為高,登首陽而以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無所定,而于是閣不能忘情,故將與上人別而書此以為之記。時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1.對下列語句中加下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皆不得其中和中和:和諧適度
B.故聽之可以解煩黷,滌昏穢黷:輕率
C.微風拂之,聲如暗泉颯颯走石瀨走:淌過
D.無外物以汩其心汩:擾亂
2.下列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能夠說明風聲“適意”的一組是( )(3分)
①惟其附于物而為聲,故其聲一隨于物
②谷虛而大,其聲雄以厲
③不壅不激,疏通暢達,有自然之音
④稍大,則如奏雅樂
⑤洋洋乎若將留而忘歸焉
⑥義如振拔,隱隱有節奏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⑥D.①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從大處入筆生發議論,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本文的描寫主體。
B.文中第4、5段先描寫松的枝干、針葉以及松樹的形狀、姿態,再寫由于風的作用而發出自然美妙的松濤聲。
C.文中運用了比喻和摹狀的手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極力贊美了松和風給人帶來的無窮美感。
D.作者游松風閣感到安逸舒適、悠閑自在,頗為清高自得;因而認為大可不必用許由和伯夷、叔齊的方式來自命清高。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大小清濁,可喜可愕,悉隨其物之形而生焉。
譯文:
(2)宜乎適意山林之士,樂之而不能違也。
譯文:
答案:
1.B
2.C
3.A
4.(1)風聲的或大或小或清越或渾濁,或令人欣喜或令驚懼,全都是隨著阻撓它的物體而發出的。
(2)看來,在山林中尋求快意的人,最適合于聽松風,他們以聽松風為快樂而不愿離去啊。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B項:黷:污濁。
2.試題分析:①寫風發出聲音的多變源于附借物體的不同;②文中說山谷的聲音不宜;⑤寫游松動松風閣的感受。
3.試題分析:“開門見山地提出”錯,是逐層推論,引出本文描寫的主體。
4.試題分析:注意得分點:(1)“悉”全,都;“焉”句末語氣詞;句意通順一分。(2)“宜乎適意山林之士”主謂倒裝;“樂”意動用法,以……為樂;句意通順一分。
【參考譯文】
雨、風、露、雷,都來自天空。雨、露有形體,萬物等待它們來滋潤;雷沒有形體卻有聲音,風也是這樣的。
風不能自己發出聲音,要依靠吹拂其他物體才會發出聲音。不像雷的震怒號叫,能在虛無的大空中發出大聲轟響。正因為風要靠吹拂物體才能發出聲音,所以它的聲音完全隨著物體而改變:風聲的或大或小或清越或渾濁,或令人欣喜或令驚懼,全都是隨著阻撓它的物體而發出的。土壤石塊,風即使吹拂它們還是不能發出聲音;山谷空虛而深邃,風穿過山谷就會發出雄渾凄厲的聲音;潮水蕩漾而輕柔,風吹過水面就會產生波濤轟響的聲音。這些聲音都不能達到和諧適度,使人聽了膽戰心驚。所以,唯獨風吹拂花草樹木所產生的聲音最為適度。
而花草樹木當中,葉子闊大的',風吹過發出的聲音窒息沉悶;葉子枯萎了的,風吹過發出的聲音凄闖悲涼;葉子柔軟的,風吹過發出的聲音細弱而不高昂。因此,最適宜于風吹拂發聲的物體莫過于松樹了。
大凡松樹這種植物,樹干挺直而樹枝彎曲,葉子細小成長條,形狀離奇古怪而茂密叢集,姿態瀟灑自然而婆娑翩翩,針葉蓬松散亂而活潑玲瓏,所以風從松樹上吹過的時候,不會被阻塞也不會被激蕩,疏松通透、流暢通達,發出自然悅耳的聲音;所以,聆聽這種聲音可以消除煩悶和污濁,洗滌昏暗和骯臟,精神開朗而心情愉悅,心境恬靜淡泊而寂靜寥遠,好像是在太空中自在地往來,同自然萬物一起遨游。看來,在山林中尋求快意的人,最適合于聽松風,他們以聽松風為快樂而不愿離去啊。
會稽山的金雞峰上,有三棵大松樹,不知道它們生長了幾百年,微風輕輕地吹拂著它們,發出如同地下的泉流淌過沙石的颯颯聲;風稍大一些,那聲音就像是演奏高雅的樂曲;大風吹來,那聲音就像水上揚起波濤,又像敲響大鼓,隱隱約約地很有節奏。
有位法號叫方舟的老和尚,在金雞峰下建造了一座樓閣,起名叫松風閣。我曾經到過這里并在此停留,非常得意地想要留在這里,不愿歸去。松風閣雖然處在山林之中,但又不遠離人煙稠密的地方。夏天不很熱,冬天也不十分冷,觀賞松樹可以使我感到悅目,聽著松濤可以使感到悅耳,安逸舒適而悠閑自在,自由往來而徜徉徘徊,沒有身外之物來擾亂我的心情,可以欣喜快樂,可以整天流連,又何必要像許由用穎河水洗耳朵那樣來自命清高,像伯夷、叔齊逃到首陽山吃野菜那樣來表示高潔呢?
我是一個志在天下、四海為家的人,行蹤去向沒有一定,但對這松風閣感情很深,不能忘懷,所以在將要同老和尚告別之時寫下這篇文章作紀念。日期是元順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松風閣記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文言文松風閣記原文及翻譯08-01
黃庭堅松風閣全文11-02
記游松風亭_蘇軾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10-15
記游松風亭原文翻譯及賞析02-26
記游松風亭原文翻譯及賞析08-09
《記游松風亭》原文賞析及翻譯01-17
松喻文言文翻譯04-21
寒松賦文言文翻譯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