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辯文言文翻譯
文言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下面是無用之辯文言文翻譯,為大家提供參考。
【原文】
好利者逸出于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于道義之中。其害隱 而深。
【譯文】
一個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不擇手段越出道義范圍之外,逐利的禍害很明顯,容易使人防范;一個好名的人,經常混跡仁義道德中沽名釣譽,他 所做的壞事人們不易發覺,結果所造成的后患都非常深遠。
【注解】
逸出:超出范圍。 竄入:隱匿。
【評語】
壞人壞事人人痛恨,因為壞人壞事顯而易見,明顯地違背公德,害人禍世?膳碌氖瞧勖I世之輩,沽名釣譽之流。 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職的人,如果不是德才兼備,卻是用名來裝點自己,作為撈取政治資本的手段,那么這類人就可能在表面上大言不慚懸壺濟世, 骨子里只為私利,一肚子男盜女娼,還可能利用手中權力禍害民眾,貪污腐 化,“好名者害隱而深”,這類人算是一種典型。
附:文言文翻譯技巧
一增
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
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弊g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來的!
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薄霸佟薄叭焙笫÷粤酥^語“鼓”,翻譯時要補上。
例3:“君與具來。”“與”后省略了賓語“之”。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
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二刪
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
例1:“夫戰,勇氣也!弊g句:“戰斗,靠的是勇氣”!胺颉睘榘l語詞,刪去不譯。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
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弊g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薄耙病睘榫渲姓Z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
三調
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三種情況:
1、前置謂語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笨烧{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語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笨烧{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群臣吏民”。
3、前置賓語后移
例:“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斑自揚州!笨烧{成“自揚州還”。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弊g句:“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歷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擴
就是擴展。
1、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
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
2、言簡義豐的句子,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
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六縮
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
例:“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弊g句:“(秦)有吞并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于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
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弊g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八意
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將其意譯。
1、互文不可直譯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并合而完整達意。
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例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笨勺g為:“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屬修筑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鐘于我何加焉”中的“萬鐘”代高官厚祿等!包S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中的“黃發”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
九替
就是替換。
1、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
2、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詞組。
例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边@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咨”,要換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
3、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
例:“然則……”:換成“既然這樣,那么……”;“何以………?”換成“根據什么……”。
十選
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
為便于同學們記憶,特將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無用之辯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原文翻譯11-26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4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1-29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原文和翻譯04-11
覆巢無完卵文言文翻譯01-03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原文翻譯3篇02-04
諱辯原文翻譯及賞析04-22
《兩小兒辯日》原文、翻譯01-17
兩小兒辯日的文言文鑒賞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