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唐太宗論弓
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②,弓雖動而發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④,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導讀:唐太宗治下的貞觀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治理天下是這樣,讀書上進不也如此嗎?
注釋:①近以示弓工: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②脈理皆邪:木頭的紋理都不正。脈理,指木紋。③務:事務。⑩數延見:經常召見。數(shu),屢次。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3.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4.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
5.聯少好弓矢()()
二、翻譯
1.自謂無以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唐太宗說: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
1.識之猶未能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這段話評價唐太宗的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譯文和答案】
唐太宗論弓矢
皇上對太子少師蕭瑀說:我年少時喜歡弓箭,得到好弓數十張,自認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近來把它們給造弓的工匠看,卻說都不是良材,我問那原因。工匠說:木心不直,則木頭的紋理都不正,弓雖然強勁,但射出的箭不直。我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憑弓箭平定天下,辨別它還不能詳盡,何況天下的事務,能夠都知道嗎?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在中書內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見,向他們詢問民間的疾苦、朝政事務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讀書的'官員2.從前3.不正4.事務5.皇帝自稱箭
二、1.自認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在中書省值
班休息,經常召見,詢問民間百姓的疾苦、國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2.這段話說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視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觸類旁通,從自己的不足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以此來改進自己的執政手段,這樣他治天下可以說雖不中,亦不遠矣。這也是形成唐代貞觀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中考文言文唐太宗論弓】相關文章:
唐太宗論弓原文翻譯03-07
唐太宗論弓矢的文言文閱讀答案03-26
唐太宗論止盜文言文翻譯08-17
唐太宗論三鏡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8-10
《唐太宗論弓矢》文言文練習附答案03-11
唐太宗論隋煬帝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3-03
唐太宗論弓矢文言文閱讀理解附譯文答案03-03
唐太宗論弓矢原文翻譯04-11
唐太宗論弓矢的閱讀答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