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記》復習要點

時間:2021-06-21 11:15:32 文言文 我要投稿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記》復習要點

  一、作者: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記》復習要點

  陶淵明,朝代:東晉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二、文章知識:

  (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后。

  三、語音:

  豁然(huò)開朗儼然(yǎn)阡陌(qiānmò)此中人語(yù)云詣(yì)太守邑人(yì)黃發重髫(tiáo)間隔(jiàn)問津(jīn)便要還家(yāo)。

  四、通假字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詳盡

  五、古今異義詞

  1、阡陌交通。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2、無論魏晉。無論:古義:更不必說。今義:不管(連詞)表示條件的連詞。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及兒女今義: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鮮美。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味道)新鮮

  5、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不滿。

  六、一詞多義

  1、舍:便舍船,從口入(動詞,舍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名詞,房子)

  2、屬: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屬(名詞、類)神情與蘇黃不屬(動詞、類似)3、尋:未果,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4、志: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尋向所志(名詞,標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志向)

  5、向:尋向所志(名詞,先前)眈眈相向(動詞,對著)

  6、之:忘路之遠近(結構助詞,的)漁人甚異之(代詞,指漁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謂之間,舒緩語氣)何陋之有(倒裝的標志,不翻譯)

  7、為:武陵人捕魚為業(動詞,作為、當做)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七、重點詞語解釋

  1、緣溪行:沿著。

  2、落英繽紛:落花。///繁多的樣子

  3、漁人甚異之:對……感到詫異。

  4、欲窮其林:窮盡

  5、豁然開朗:形容由狹隘幽暗一變為開闊明亮。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

  6、土地平曠:空闊、寬闊。

  7、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8、阡陌交通:田間小路。

  9、悉如外人: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黃發垂髫: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樂:都。///喜悅的樣子。

  12、問所從來:處所,地方。

  13、咸來問訊:都

  1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同鄉人。

  15、不復出焉:再。

  16、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詳細地說出。

  17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18、此中人語云:告訴(他)說。

  19、便扶向路:沿著。

  20、詣太守:晉謁,拜見。

  21、欣然規往:高興的樣子。

  22、無問津者:探訪、訪求。津:渡口。

  八、成語:

  (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后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九、理解背誦;

  (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 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安寧的句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的句子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9)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甚異之

  (10)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11)"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2)選用原文句子,概括漁人在桃花源所見的景和人。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人:衣:悉如外人貌:黃發垂髻行:往來種作神:(見人)大驚情:怡然自樂。

  十、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從"桃源世界",結果"不復得路",而后"無人問津"可知。

  (4)虛構的世界: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6)、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

  (7)、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十一、課文分析:

  本文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借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十二、開放題:

  1、請你聯系學過的《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談談你心目中的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是一個安貧樂道、潔身自好、追求理想、熱愛自然不慕名利的人。

  2、作為中學生,該怎樣認識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作者向往的是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理想境界,反映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多少受到老子"小國寡民"的思想的影響表現了一定復古思想,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

  3、面對污濁的環境,有人認為要像蓮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也有人認為要學菊花隱居避世,獨善其身。你更贊成哪一種人生態度?為什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免费 | 九九久久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日韩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