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光的反射教案(精選6篇)
教案中可以體現教師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所設計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討論和實踐等,同時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教學活動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光的反射教案(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光的反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可逆性,理解漫反射和鏡面反射。
2.通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過程,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得以提升。
3.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樹立尊重客觀規律的信念。
二、教學重點
光的反射定律。
三、教學難點
“兩角相等”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活實例導入,列舉能發光的.物體和不能發光的物體,如太陽、電燈、黑板、書本等,提出問題:人眼是如何看到自身不發光的物體的?在此過程中是否存在規律?從而引出本節課題。
(二)新授
1.認識光路圖名稱
板書呈現光路簡圖,并對其線、角名稱進行說明。提出問題:這些線、角之間可能會存在哪些關系?學生給出猜想,適時從線、角兩個方面進行梳理,得出探究問題:
(1)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三者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2)入射角與反射角有什么關系。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設計并進行實驗】
實驗器材:激光器、平面鏡、硬紙板、量角器
學生分組實驗:讓入射光線沿著硬紙板的一半入射,再將另一半硬紙板沿中軸轉動,觀察紙板上什么情況下有反射光線。
將半圓形的量角器作為光屏,垂直置于平面鏡上,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3-5次),觀察反射光線的位置、方向怎樣改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規律?
【收集數據】
入射角i、反射角r,相應數據填入表格。
【分析論證】
結合實驗,組內討論結論,組間交流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即: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總結板書】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平面內(三線共面);
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兩線分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兩角相等);
對于兩角相等,作出特別說明。
3.深化理解
思考問題:若入射光線沿法線垂直入射,反射光線會如何?若入射光線從紙板的另一邊以同樣大小的角度入射,反射角會如何變化?
明確結論:當垂直入射時,反射光線垂直射出,入射角與反射角均為0度;光路具有可逆性。
4.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提出問題:為什么鏡面能讓人覺得刺眼,而紙卻不會?學生回答后,明確:鏡面和紙張的表面光滑程度不同,使得反射光線不能全部朝某一方向。特別指出,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鞏固
展示入射光線圖,學生畫出反射光線。
(四)小結
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梳理。
(五)作業
查閱資料:手機電腦的屏幕的發光機制是什么,為什么長期看手機電腦比看書容易傷眼睛。
光的反射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象
2、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3、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發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過程與方法
1、按照說明正確進行實驗操作
2、制作簡易潛望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2、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關反射的圖片或課件、潛望鏡模型
分組實驗:手電筒、小鏡子、制作潛望鏡的材料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1)請同學們觀察實驗室的日光燈管,上面為什么要裝燈罩呢?
2、照亮目標
1)書上有三個照亮活動,請仔細閱讀操作要求,并在書上畫出光的路線
2)學生反饋實驗發現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運用光的反射
1)汽車反光鏡(凸鏡)
2)醫生帶的額鏡(凹鏡)
3)試著畫出光的路線圖
4)不銹鋼勺的內外兩面
5、做一個潛望鏡
1)自學書上的制作要求
2)每個人利用現有材料進行制作
3)利用反光鏡制作的其他玩具:萬花筒、觀景箱等
6、反光帶給我們的不便
1)玻璃幕墻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線的.強弱
六、作業設計
萬花筒的制作
七、板書設計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車反光鏡:凸鏡 醫生帶的額鏡:凹鏡
光的路線圖 光的路線圖
潛望鏡的制作
光的反射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形成反射現象。
2.反射光也是沿直線傳播的。
3.我們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
科學探究目標:
1.能根據陰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發現光的反射現象,并提出探究問題及假設。
2.能通過實驗發現光的反射規律。
科學態度目標:善于觀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并產生探究的欲望。科學嚴謹地對待實驗,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規律。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發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別來自光源的'光,如太陽光、燈光;識別來自物體反射的光,如月光。
難點:知道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都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手電筒、鏡子。
教師準備:有窗簾的教室(本課的活動最好能用窗簾遮擋光線,保證實驗效果)、黑色的箱子、蘋果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聚焦問題。請學生說出或寫出“光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對光有哪些了解?”,采用頭腦風暴式的研討和匯報,提示學生將頭腦風暴信息進行記錄。
設計意圖: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了解學生關于光的前概念以及認知水平,并了解學生還想知道什么?將學生的前概念及問題進行記錄,便于在后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也可為光的學習和總結提供支持。
二、探索
(一)尋找光源
1.請學生寫出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光源。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匯報所找到的光源。
3.學生對找到的光源按發光特點進行分類,并引導學生對光源做出界定,即“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二)認識光源
1.認識最重要的光源——太陽。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辨別是否是光源,鞏固對光源概念的理解和認識。
設計意圖:尋找光源的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識基礎上,開展區分光源和非光源的活動,形成光源的概念。
三、研討
(一)沒有光的世界
1.創設情境:“假如沒有光會怎樣?”鼓勵學生打開視野,從多個角度闡釋自己的觀點。
2.學生匯報,無法看見物體、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整個世界都是黑暗的、人類將無法生存等。
(二)黑暗中的紅蘋果
1.學生閱讀研討2情境問題,并作出猜想和記錄。
2.情境模擬,教師出示帶孔的暗箱,請學生將觀察孔周圍用手捂住,不讓光線進入。學生通過觀察孔觀看,能否看到箱子里物品所在位置及物品的樣子。
3.輕輕松開手,讓光線進入暗箱,再看一看,能否看到箱子里物品所在位置及物品的樣子。
4.小組討論總結:我們想要看到物體,必須要有光,當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后,我們才能看到光源或物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模擬實驗認識到光對人類及世間萬物的重要性,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光的認識。
四、拓展
1.沒有光就看不見物體,光線暗也看不清物體,人類發揮聰明才智,制作了夜視儀,利用夜視儀解決這個問題。(PPT出示夜視儀及夜視儀下看到的物體)
2.學生觀察并思考夜視儀的工作原理。
3.學生匯報并閱讀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對夜視儀的了解,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光的反射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實例、小實驗等認識光的反射現象。
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光的反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反射角的含義。
3.通過實驗、學生小游戲了解光路的可逆性。
4.通過身邊的事例和實驗現象,能區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正確確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規律。
2.難點:設計與組織關于“光反射時的規律”這一問題的探究活動。
教具
1.學生用:激光筆一支、平面鏡一塊、可折疊的硬紙板一塊、量角器、鉛筆。
2.教師用:激光筆一支、平面鏡一塊、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導入
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畫面,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畫面1:閃閃發光的鉆戒。
畫面2:波光粼粼的水面。
畫面3:耀眼的玻璃幕墻。
教師:光芒四射的鉆戒,會發光嗎?把它放入黑暗的屋子,還能看到它嗎?耀眼的水面和“發光的玻璃幕墻”是它們里面有個“小太陽”嗎?
引導學生從會不會發光、里面有沒有“小太陽”方面進行回答。
教師:不會發光,我們為什么會感覺到它們是如此耀眼?
引導學生從“它們如此耀眼”的原因方面回答。
教師:關于光的反射,有沒有一定的規律?生活中又有哪些重要的應用?這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
2.小游戲導入
做游戲:找一名同學到講臺前利用講桌上的儀器將老師藏在講桌后面的禮物展示給大家看。
學生:選出平面鏡并利用平面鏡能成像的特點,使同學們看到了禮物。
教師問:你為什么選擇平面鏡?(平面鏡能反射光)教師給予表揚,并把禮物送給他。
3.實驗導入
把玩具激光筆打開,讓光照射到平面鏡上。
教師:觀察剛才的演示實驗,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學生:光被平面鏡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變了光的傳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現了一紅色小光斑。
教師:關于光的反射,有沒有規律呢?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要探討的問題。
由此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探究點一:反射現象
提出問題:同學們,現在你們能夠看到教室里發光的日光燈和身邊的同學嗎?如果能看到,是什么原因?
學生:能看到,因為有光從物體射入我們的眼睛。
教師:由日光燈和身邊的同學射入我們眼睛的`光的來源有什么不同呢?
交流思考:日光燈的光是自己發出的,身邊同學本身不發光,是反射的日光燈或太陽的光。
概括歸納得出——能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它們的表面發生了反射。
閱讀教材第73頁第一段可知:光遇到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我們能夠看到這些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它們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
列舉生活中光反射例子。
探究點二: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1.幾個基本概念
學生實驗:請利用桌子上的器材(一張白紙、一小塊平面鏡、激光小手電、鉛筆)將光傳播的路徑顯示出來。
大屏幕展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反射角、入射角、法線的畫面,介紹相關概念。
①入射光線AO:射向反射面的光線。
②反射光線OB:從反射面射出的光線。
③法線ON:過入射點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線。
④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
⑤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
以上幾個概念,可以在學生畫下光的反射路徑的基礎之上,通過讓學生給幾條線和角起名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說的不夠全面準確的情況下教師再進行補充說明。特別注意指出的是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是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而不是光線與鏡面的夾角。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1)提出問題
演示實驗:用噴壺噴出水霧,將激光筆發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鏡上,讓學生觀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鏡面三者的位置關系,可多改變幾次入射光束方向,讓學生觀察。
教師: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你認為,光向外反射時遵循什么規律?或者說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猜想與假設
教師: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你認為光的反射有什么規律?(留給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時間)教師整理學生的猜想并分類板書,大致應有以下幾種: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
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
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的方位關系。
教師:有什么辦法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呢?
(3)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
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之后說出自己的辦法。(學生說的不恰當由教師補充)
探究1: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
方案: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記下對應的反射角的大小,比較每一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探究2:三線的位置關系
方案:每次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觀察反射光線的位置變化并看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
探究3:三線是否共面
方案:利用可以前后偏折的紙板,先讓紙板在同一個平面內,再將入射光線射到反射面上,觀察紙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線;然后將紙板上有反射光線的一側向后或者是向前偏折,觀察紙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線。
(4)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
(先開放性分組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探究報告的表格中,然后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
要多做幾次實驗,才有說服力。
(5)進行分析與論證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實驗結論(小組之間相互補充)。
歸納總結: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概括為“三線共面、兩角相等、法線居中”,來描述這“三線”“兩角”之間的關系。
點撥:在敘述反射定律時,向學生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是“因”,反射角是“果”,反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要明確其中的因果關系。
(6)交流與評估:反思實驗過程,你有沒有新的發現?(若是學生不能發現光路可逆,則進行下面的實驗)
教師:
①將入射光線沿反射光線的反方向射入,觀察反射光線的位置。你有什么發現?
②同桌間通過平面鏡看對方的眼睛。
總結出光路是可逆的。(用大屏幕展示出來)
探究點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學生體驗兩種反射
(1)讓手電筒發出的光斜射到平面鏡上觀察反射光的方向和特點。
(2)讓這束光斜射到毛玻璃上觀察反射光的方向和特點。
學生敘述自己的感受:平面鏡反射后的光束集中,在一定的方向上,射入眼睛明亮刺眼;毛玻璃反射的光沒有明顯的方向,感覺不到明亮刺眼。
2.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釋兩種反射
教師:如果我們將前三個鏡面、后三個鏡面分別連接成一個鏡面,請觀察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停頓——給學生留有思考和回答的時間)
3.分析歸納
鏡面反射:一束光平行照射到鏡面上后,會被平行地反射。
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會把平行的入射光向著四面八方反射。
兩種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哪些?
鏡面反射:水面倒影、鏡中花等。
漫反射:看到粉筆字、銀幕上的電影等。
三、布置作業
教材第76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第1至5題。
光的反射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師: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傳播的?
生: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直線傳播的。
師:光在傳播過程中若遇到另一種物質時情況又會怎樣呢?
生猜想:反射回來。
[實驗探究]把玩具激光筆打開,讓光斜射到平面鏡上。
師:剛才的演示實驗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生:光被平面鏡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變了光的傳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現一紅色小光斑。
[實驗探究]打開玩具激光筆,讓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筆上方放一張白紙。
師:這次同學們又觀察了什么現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靜的水面上時,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來,因為上方的白紙上呈現了一紅色光斑。
[實驗探究]用一幻燈機將幻燈片的圖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師:同學們為什么能從墻上看到圖像?
生:屏幕將幻燈機投射出來的光,反射到我們的`眼睛中。
師:以上實驗說明,光射到物體表面時,總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發光的,你們為什么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我?電影、幻燈的幕布為什么總是用粗糙的白布來制作?為什么平面鏡成的是虛像,且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呢?
[設置疑問,激勵思維。](學生思考,議論)(教師不作定論)
師:這些問題都跟光的反射有關,學習和研究了光的反射規律,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書課題]光的反射
二、新課教學
師:從上面的實驗中,你是否可以總結一下,什么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生: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
師:請同學們來舉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這些現象是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生:水中的倒影,潛望鏡,凹面鏡,凸面鏡。
師:以上的實驗,我們都可以用光路圖來表示。
(板書畫圖,并講解)
反射面:MM’
入射點: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交點
法線:過入射點和鏡面垂直的直線
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演示實驗]將激光筆發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鏡上,讓學生裝觀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鏡面三者間的位置關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鏡面的.同一側,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線的兩側。
師: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線靠攏時,反射光束會有什么變化?
生:反射光束也會向法線靠攏。
師:對不對呢?實驗探究。
[演示實驗]將激光筆發出的光束向法線靠攏,學生通過觀察現象,來證明猜想的正確性。
師:根據上面實驗的現象,我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準備怎樣來回答:當入射光束逐步偏離法線位置時,反射光束與法線的夾角如何變化?
生:變大。
(演示實驗,證明其正確)
師:猜想一下,在光的反射中,會不會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會。
師:誰來上講臺,演示一下。
(學生上講臺演示,存在重合)
師:入射光束與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況下?
生通過觀察:入射光束與反射面垂直時。
師:這時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2)90°
(教師強調入射角的定義,明確當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時,即與法線重合無夾角,故i=0°,此時反射角r=0°)
師:在剛剛的實驗中,當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怎樣變化?
生:也變大。
師:(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時,反射角與入射角會有什么關系呢?
生:猜想:可能會相等吧。
師:如何來證實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生:做實驗來探究。
師:如何實驗,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實驗方案后,再閱讀課本P39實驗與記錄。
[演示實驗]
器材:教學激光演示儀
步驟:
(1)在激光儀的分度盤上,讀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觀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將有關數據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師:根據實驗情況,表格中的數據說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好,這就是光反射時所遵循的規律。
(板書)在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導學生看課本“漫反射”內容)
師:光不僅射到平面鏡上會反射,射到所有的物體上都會反射。如光射到平靜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屬面上都會反射;光射到墻壁、衣服上都會反射。反射時都遵循我們總結的反射規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況不一樣。這種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師布置課后實驗:試一試在家里,晚上關燈,將一小平面鏡平放在一張白紙上,用手電筒的光
正對著鏡面照射,從側面看去哪個顯得亮?
(讓猜想一下,教師不作定論,明天課前交流。)
三、請你來總結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實驗。
2、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3、今天你證實了多少個猜想是正確的,多少個猜想是錯誤的。
四、鞏固新課
1、請一位學生講述反射規律的內容
2、請同學們看著掛圖,分別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線、反射線、法線。
光的反射教案6
一、教學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從實驗中分析現象,歸納總結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材分析
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二、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于它們能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為什么又能看見人、教室、書本這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呢?這是因為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我們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規律。
三、進行新課
1.光反射的規律
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界面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墻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于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教師:通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象。那么光反射時遵從什么規律呢?
實驗:
1.按照課本圖2.2-3,讓從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復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
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教案】相關文章:
光的反射教案設計案例08-25
第二節光的反射教案08-24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09-18
光的反射教學設計04-30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09-18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09-24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09-18
光的反射物理教學反思04-16
光的反射物理教學反思04-16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通用8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