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2-11-11 14:36:02 先進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華羅庚先進事跡材料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材料,肯定對各類事跡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跡材料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什么樣的事跡材料才是規范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華羅庚先進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華羅庚先進事跡材料

華羅庚先進事跡材料1

  1、簡介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壇金城鎮,是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2、華羅庚少年

  華羅庚少年時候由于得到數學教師李月波及于維克的教導下,就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他為了研究數學,寫了不少數學論文,18歲那年撰寫第一篇數學論文《六次方程簡式之研究》在上海《科學》雜志發表。民國19春,他又發表另一篇數學論文《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而引起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高度重視。1920年8月,羅庚成任清華大學圖書館助理員。此后他工學兼顧,用6年半時間讀完高中至大學的全部課程,同時學習英、法、德語言,而用這三種國語發表十幾篇論文,其中5篇發表在美、德、日、印度等國權威性的雜志上。23年擔任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員。民國25年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在兩年間,寫了18篇論文,先后發表在蘇、法、德、印度等國。他徹底解決歐洲數學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計問題,轟動了劍橋,被譽為“劍橋的光榮”。

  3、華羅庚中年

  民國27年,羅庚學成回國,就任西南聯大數學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資源委員會委員。31年完成巨著《堆壘素數論》,榮獲一等第一名特獎,35年10月,他應愛因斯坦的邀請,赴美參加由各國數學家參加的研討若干未決的數學問題講學會。在美講學期間,又開展對“矩陣幾何“自型函數”、“多復變函數論”、“空間擴張”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后擔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客籍教授。37年春,他受聘為美國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

  4、華羅庚逝世

  1950年1月,華羅庚回祖國,出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1952年7月起他負責籌建數學、基本理論數學、數學邏輯、力學、數學物理、應用數學、計算及計算機8個研究所(室),擔任數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副主任。他寫的《多個復變數典型域上的調和和分析》榮獲1957年國家科學發明一等獎。1958年,他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數學系主任。從1960年起,他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應用數學的研究方面。他撰著《運籌學,編著《統籌法平話》、《優選法平話》(以下簡稱“雙法”)等通俗讀物。他率領推廣“雙法”小分隊到全國20多個省、市講學,指導運用。1978年3月,他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技協會副主席。1983年10月,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4年又被選為美國科學院120年來第一位中國籍院士、伊利諾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85年4月當選取為全國政協副嘛席。6月3日,他應亞洲文化交流協會邀請,東渡日本,進行友好訪問和學術交流,12日在東京大學作學術報告即將結束時,心臟病復發,終因搶救無效而逝世,享年75歲。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不“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華羅庚先進事跡材料2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于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呆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后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于后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里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里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后,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后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么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么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里面看。只見“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于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里的每個人,人們終于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呆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數學家”華羅庚個人先進事跡材料5

  從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數學就與人類相伴。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列出了88位古今數學偉人,華羅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鋒芒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余二,五五數之余三,七七數之余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并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他剛入校的時候,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擊這種偏見!從此,華羅庚全身心地鉆到數學里,如同著了魔似的。他的腦袋里裝滿了數學公式,攻克數學難題成了他最大的樂趣。白天,他連走路時都在思索著解題方法;夜里,他守著小油燈不知疲倦地演算著……就這樣,華羅庚攻下了一道道難題,并從中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

  勤奮成才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歷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于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經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志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鉆研出來的,并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于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天才出于勤奮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數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初中畢業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后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華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論方面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為助教、教員,以后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為:“天才由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他提出“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為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寫道:“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干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虛名求真學

  1936年,華羅庚26歲,由清華保送到英國留學,就讀的是最著名的劍橋大學。數學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訴華羅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需要一年專心研究一個問題,但華羅庚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他放棄了博士學位,作為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提出的一個理論被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說:“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華羅庚被認為是“劍橋的光榮”!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華羅庚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哥德巴赫問題”寫了18篇論文,先后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志上,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這篇有名的論文。按其成就,已經越過了每一條院士的要求,但在劍橋他從未正式申請過學位。他擁有的唯一一張文憑,就是初中畢業文憑。

  愛國情深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為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為終身教授,并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消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200余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數學家”華羅庚個人先進事跡材料6

  1979年,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應邀到英國講學。在一次宴會上,一位美國女學者來到華羅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揚聲問道:“華教授,您不為自己當初回國感到后悔嗎?”這里說的“當初”,是指1950年。

  那年春天,華羅庚欣聞祖國大陸解放的消息,毅然放棄在美國優裕的條件,帶領全家人回國。

  途徑香港時,他發了一封《致留美學生公開信》,信中寫道:“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建立。”

  “為我們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面對這位女學者不友好的提問,華羅庚堅定而又禮貌地回答說:“不!我一點也不后悔,我回國,是要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做些事情,并不是為了舒服,活著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祖國。”鏗鏘有力的回答,擲地有聲,愛國的摯情,溢于言表,充分體現了他愛國情操。

【華羅庚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華羅庚事跡材料11-03

華羅庚名言07-05

華羅庚的名言03-26

華羅庚的故事10-21

華羅庚名言12-15

華羅庚的經典名言10-24

華羅庚的名言10-21

先進模范事跡材料06-08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6-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另类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怡红院在线视频 |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 曰本一区中文字幕在看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亚洲一区二区偷拍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