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業化培訓心得
【篇一:《打造職業化團隊》培訓心得】
《打造職業化團隊》這期培訓余世維先生先綜述了“職業化professional”的內涵,后分別從技能、形象、態度、道德四個方面進行分別闡述。職業化的工作形象講解的篇幅比較少,因為都是大家感官能夠直觀感受到的,例如衣著言談舉止等。因此這兩方面我就不作贅述。
綜述中,余世維先生強調的觀點是早已被廣泛認同的:就是一個字——“人”,我認為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要以人為本,讓產品和服務更加人性化;二是指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人,往下延伸說白了就是他多次提到的“每個人做事都要有個做事的樣子”。確實在銷售構成的因素中,人是最核心的部分,F在來說,各類商品,琳瑯滿目,消費者選擇的余地非常大,商品本身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很難再成為商家的絕對優勢,純粹的商品特性也不盡然成為消費者唯一的選擇依據。因此,現在不僅僅是第三產業,幾乎所有產業都由最初基本的供應產品,上升至了提供相關服務(包括售前、售后及周邊服務)的高度,這就體現了第一層含義“以人為本”,既然有了這個需求,供給便應運而生,市場當然需要商家能夠提供更優化的人性化服務,我認為這一部分,就是商品的附加值,是可以迎合消費者目前迫切需求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我認為,有了這個意識,有了這種理念,配合職業化的技能、形象、態度、道德便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甚至出色的職業人。
通篇培訓中,讓我感同身受,直接獲益的應屬“工作技能”和“工作態度”這兩個章節。
余世維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當客戶的知識、經驗和需求超過我們的供給,就會放棄我們了”。這就在職業化的工作技能中對職業人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首先,對于本職工作的最基本技能做到駕輕就熟;其次,對于所從事專業的知識要做到耳熟能詳;最后,對于主業周邊的相關情況,也要有個基本了解,至少能夠起到為客戶當“窗口”的作用。相信有了過硬的技能,加上行之有效的方式,就能進一步促成跟客戶的有效溝通。何謂行之有效的方式?即顧問式銷售。其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扭轉觀念的關鍵字句是:我們是在幫客戶“買”東西,不是“賣”東西給客戶。也就是說要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購買的真正目的,在這個基礎上給客戶提供指導性建議,這才稱得上是銷售,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賣東西。東西賣出去了,要想進一步邁向成功,就要盡可能地把客戶培養成我們永遠的客戶,這就要在售后服務上多下功夫,適當地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回訪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我們有可能暫時性地受些損失,但放長遠來看,這其實也是一種投資,可以當作是我們培養客戶品牌忠誠度的成本之一。只有做到這些,才稱得上是一次成功的銷售。
都說,態度決定一切,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尤其余世維先生的:“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作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讓我感觸頗深。其實這一點上,每個人都應該深有體會,這句口號盡管平實,但卻實現了這一觀點的完美概括。應該時刻謹記,在我們“應該”的基礎上,再多做那么一點點,就是這么一點點才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這便是“預期之外”的驚喜,有時候,這一點點的價值在客戶看來甚至高于之前付出許多的“應該”,這也可能將成為提高我們核心競爭力的一個小方面。這一點點就是用心才能想到和做到的,這才可謂“職業化的工作態度”。
此外,參考這個系列的課程培訓,在與客戶有效溝通方面,我提煉出了以下幾點:
1、做不到的事,一定要在對方開口之前通知對方;
2、客戶的任何問題只要到我這里,都必須得到妥善解決,自己職權能力之外的,以自己為媒介,收集相關有效信息整理后集中反饋給客戶;(這就是上文中“窗口”的概念。)
3、具體溝通細節。
a、談判時注意雙贏,立場上尤其要把客戶的利益擺在首位,要讓客戶認為你站在他的角度替他著想;
b、一定要先聽后說。以客戶說法中的破綻為切入點,婉轉地展開進行說服;
c、任何問題先內部溝通一致,再進行外部溝通,避免出現兩種不同的聲音,給客戶造成混亂、不專業的印象。
最后,很高興能有額外的收獲是得到了幾點切實可行的啟發創意的方法,在這里跟大家一同分享:常常讀書、多見識外面的世界、創新=模仿改良、經常改變生活與工作的方式以刺激右腦、多與他人切磋刺激思維。
【篇二:員工職業化培訓心得】
關于管理人員職業化訓練的培訓。之前對職業化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系統的講述了關于職業化的理念,加深了對職業化的理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職業化培訓心得體會。
良好的習慣是職業化培訓心得體會中新提出來的觀點,很有道理,行為養成習慣,實際上是從行為上要求我們做到職業。
看過一篇職業化培訓心得體會的文章,文章認為職業化就是一種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使員工在知識、技能、觀念、思維、態度、心理上符合職業規范和標準。職業化具體包括:
職業化素養(含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心態);
職業化行為規范(職業化思想、職業化語言、職業化動作);
職業化技能(職業資質、職業通用管理能力)。
我覺得說的很全面,很贊同。
職業人對企業的認知,職業化培訓心得體會中提了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是家?因此,對于企業來說,企業不能引導員工把企業當成是自己的家,而應該告訴員工,這里是你發展的平臺,或者是你賴以謀生的機會,員工和企業之間是一個交換的關系,很現實的商業關系。當然,在企業里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朋友,但個人和企業的關系就應該是這樣一種彼此可以選擇的商業關系。
對于個人來說,更應該認清這種關系,企業應該是個人發展的平臺或者是賴以謀生的機會,用自己的努力、貢獻或者給公司帶來的價值換取個人的提升和公司對個人的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家里可以隨心所欲,但在企業里不行。如果沒有這種意識,那么說明還不夠職業。
職業人對自己的認知,我們在為誰工作?大部分人會認為我們是在為老板或者上司工作,這也是一個誤區。很多人了用這種觀點來指導自己的工作,甚至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因此工作時不積極努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反正企業是老板的,豈不知這樣是在浪費自己的職業壽命和得到更大提升的機會,是一種非常短視的思想。久而久之,自己的責任心也將大大降低,甚至麻木,當一個人沒有責任心的`時候,也就是他失業的時候。
我們到底在為誰工作?其實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工作。自己才是自己的老板,當我們努力工作、努力提升的時候,我們是在經營我們自己。在“魚”和“漁”面前,大部分人會盯著自己的“魚”---工資,而看不到自己的“漁”---經驗、能力和成長的機會,但自己經驗的增長、能力的提升才是最大的財富。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為了每月多掙幾百元,而放棄了更好的成長條件。
我們是在打工嗎?
大部分職業者的回答是肯定的。為別人打工,誰都會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因此,首先要扭轉這種意識,事實上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在打工的話那么你便是真正在打工,而真正的職業人卻是在經營自己。
兩者一對比,自我經營的職業人和由別人經營的“打工者”之間差異巨大,很明顯二者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完全是不一樣的,前途孰優孰劣一看便知。
職業化培訓心得體會中的一些思考一個互動提問,問大家對職業化的概念理解,并問能給自己打多少分,當時我給自己打了80分,后來聽完課后總結,自己可能離80分還有一定的距離,在很多方面做的還不夠。在職業化素養、職業化行為規范、職業化技能上均還需要不斷地加強。
職業化不僅是新員工的事情,老員工也同樣需要,特別是處于基層的老員工,不斷強化自己的職業化思維也同樣很重要,身邊有不少朋友,長期的工作,逐漸變得麻木,厭倦工作,工作沒有快樂感,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沒有成就感、事業感,或者陷入人際關系的危機中,頻繁跳槽,可依舊找不到感覺,最終變成職場“植物人”。我們是否也應該未雨綢繆,幫助我們的老員工也同樣樹立起或者強化自己的職業化思維。以上是我這次職業化培訓心得體會,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在職業化上的一些欠缺,個人的職業化上也還需不斷地學習和提升。
另外讓我思索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讓我們的員工也更加職業化,公司新員工在不斷的增加,特別是近期研發、技服、制造、品管有較多新員工剛剛從學校畢業,泰瑞捷是第一份工作,可能對職業化的理解相對不深刻。針對這些新員工在入職培訓階段是否可以增加職業化訓練的培訓。特別是在職業道德、職業心態、責任意識等方面幫助他們建立起個人應具備的職業化素養。并通過對公司制度的貫徹和日常的工作態度、紀律的考評,來幫助員工建立起適合我們企業文化的職業化行為規范,使每個員工形成統一的行為規范。同時在不斷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在職業技能上不斷提高,增強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職業化培訓心得】相關文章:
精選職業化培訓心得05-21
打造職業化團隊培訓心得07-04
職業化素養培訓心得范文05-20
職業化培訓心得體會01-30
職業化培訓的心得體會11-26
《打造職業化團隊》培訓心得分享05-21
職業化禮儀培訓心得體會02-28
職業化心態培訓心得體會06-17
職業化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