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五花山》磨課心得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五花山》磨課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五花山》磨課心得 1
感謝濱海教研聯盟,為我們搭建了一個供大家互相學習的平臺;感謝海安小學,將如此寶貴的學習機會給了我,更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領導和老師們,在我需要時無私的伸出援手。
幸喜,不負眾望,所上之課反應較好。當然,這之間,也曾幾經磨課……
我想,磨課就是在一次次的試教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獲,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與彷徨,有希望與欣喜。然而,這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雖忙碌但也充實,快樂。下面談談我的磨課心得:
心得一:目標定位要準確
我初讀文本時,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美,文中用了大量的聯想、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還用上了排比句式,既適合朗讀訓練,又適合寫作指導,隨便一抓一個點,就可以教上一節課。于是舍棄難定,初稿時,我將目標定位為: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懂得適當運用比喻、聯想的手法能使
文章更生動、具體,并仿寫片段。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并保護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既有讀的指導,又有寫的訓練,自我感覺目標定的不錯,誰知在本校一試教,發現了問題:這課上得太理性,高估了三年級孩子的水平,再說,讀、寫兩頭抓,課上得吃力不說,還兩頭都抓不扎實。
于是,當晚回家,將目標重新定位為:
抓住重點詞,通過朗讀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初步懂得適當運用聯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動、具體,并仿寫片段。
心得二:尊重文理很重要
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做了修改后,在第二次的試教中多了些扎實的字詞教學,舍棄了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將重心轉移到朗讀指導上來。恰巧,上周四我校接受市教學常規達標檢查,黃永敏老師和張步鈺老師來聽了我的課,課中與本班學生配合還算默契。據張老師說,我班的學生讀得挺好,寫的也不錯,正當我暗自得意教學目標達成效果還不算太差時,兩位專家又給我提了些寶貴的意見。
原來,我讀文本時,認為五花山是因為秋的色彩豐富而得名,因此,我的設計思路是:揭題,釋題,讓學生找到五花山名字由來的句子。學生很自然找到了最后一小節:“秋天的山一片金黃,一片火紅,一片翠綠……人們給這五顏六色的.山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五花山’。”通過對省略號的理解,帶出許多表示顏色的詞,當然也就很自然地過渡到色彩豐富的秋天,于是,抓住秋天,重點指導讀、寫。
兩位大師聽了以后含蓄的指出:課文中的‘五顏六色’不僅僅指秋天的五花山,也包括不同季節中春、夏兩季的色彩。所以,我采用變序的教法是對作者文理的不尊重。回家再讀文本,從第一小節中找到了“顏色”這個詞,發現作者就抓住“顏色”一詞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個季節的美景。又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確實如兩位老師所說‘五顏六色’不僅僅指秋天的五花山,也包括春天的淡綠,嫩黃,夏天的濃綠。
再改,就改成了今天的思路:緊扣“顏色”一詞,對比春天與夏天的不同,抓住三個動詞“冒、涂、染”指導朗讀。重點抓住秋天的五花山中“火紅色和金黃色”詳加指導,教給學生朗讀方法:讀好關鍵詞,邊讀邊想象。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自學另外幾句句子。不求一節課就讓學生讀得很好,但至少讓學生有那么一種朗讀意識。
如果說今天這堂課還有那么一兩處優點的話,是給過我幫助的老師們的功勞;如果說今天這堂課讓大家感覺不太好的話,那是因為我水平有限,對文本理解不夠深,課堂演繹的不夠好。請在座各位多多指教!
再次感謝這次活動,讓我在活動中提高,在磨課中成長!
三年級語文《五花山》磨課心得 2
在參與《五花山》這篇課文的磨課過程中,我收獲頗豐,對語文教學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以下是我對這次磨課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初識文本,感受其美
初讀《五花山》,我便被其生動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所吸引。文章通過描述五花山春、夏、秋三季的美景,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以及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深熱愛。文中大量運用了聯想、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既富有詩意,又充滿童趣,非常適合作為三年級學生的閱讀材料。
二、目標定位,反復調整
在初次設計教案時,我試圖將朗讀、寫作等多個方面的教學目標都融入其中,結果卻發現課堂過于擁擠,學生難以充分吸收。通過試教和反思,我逐漸意識到,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基本的閱讀能力。因此,我重新調整了教學目標,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五花山的美,以及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的情感上。
三、教學方法,不斷創新
在磨課過程中,我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故事導讀法、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千秋,但都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氛圍進行靈活調整。例如,在分組討論環節,我發現有些小組的學生參與度不高,于是我便及時調整策略,通過提供更具啟發性的問題,以及更加生動的.例子,來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
四、關注細節,提升效果
在磨課過程中,我還特別注重了對教學細節的把握。例如,在朗讀指導上,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邊讀邊想象的方式,來感受文章的美。在字詞教學上,我則通過游戲、競賽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這些細節的把握,不僅提升了教學效果,也讓學生更加喜歡語文課。
五、反思總結,不斷進步
在磨課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戰和困難。例如,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主動地參與討論?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但正是這些挑戰和困難,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更加堅定了我不斷學習和進步的決心。
六、展望未來,滿懷信心
通過這次磨課經歷,我更加堅定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信念和決心。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學,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就一定能夠讓他們在語文的世界里快樂成長。同時,我也期待著在未來的教學中,能夠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
總之,《五花山》這篇課文的磨課經歷讓我收獲頗豐,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信念和決心。我相信,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不斷進步,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年級語文《五花山》磨課心得 3
在教授三年級語文《五花山》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經歷了從初步設計到反復磨課,再到最終成型的一系列心路歷程。這次磨課不僅讓我對這篇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在教學方法和技巧上有了顯著的進步。
初讀《五花山》時,我被文章中的美景和作者細膩的筆觸所吸引。文中大量運用了聯想、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得五花山的四季景色躍然紙上,仿佛身臨其境。因此,在初步設計教案時,我試圖將文章的朗讀訓練與寫作指導相結合,希望通過這堂課,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學會運用聯想和比喻的手法來豐富自己的寫作。
然而,在實際試教過程中,我遇到了不少挑戰。首先,我發現自己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在讀寫結合的教學環節上,學生顯得力不從心,導致課堂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我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過于寬泛,既想抓朗讀訓練,又想抓寫作指導,結果兩頭都沒抓好。
針對這些問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和調整。在第二次試教時,我將教學目標重新定位為“抓住重點詞,通過朗讀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初步懂得適當運用聯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動、具體,并仿寫片段”。這次調整使得教學更加聚焦,學生的參與度也明顯提高。
在教學方法上,我也進行了不少創新。例如,我運用了故事導讀法、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特別是在角色扮演環節,我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不同角色,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讓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此外,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通過講述五花山的故事,我引導學生學會珍惜自然資源,與自然和諧相處,并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這些情感價值觀的培養不僅符合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世界觀。
經過多次磨課和調整,我對《五花山》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和把握。我深刻體會到,磨課是一個不斷反思、不斷更新的過程,它需要我們用心去傾聽學生的聲音,用智慧去調整教學策略,用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這次磨課經歷不僅讓我在教學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也讓我更加熱愛這份教育事業。
未來,我將繼續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成長的舞臺和快樂的源泉。同時,我也期待在更多的磨課活動中與同行們交流切磋,共同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
【三年級語文《五花山》磨課心得】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五花山》評課范文09-06
三年級語文《五花山》說課稿10-05
磨課的心得體會06-21
磨課教學反思09-03
磨課總結范例05-12
磨課總結反思08-19
磨課教學反思01-23
磨課與研修的總結02-05
磨課個人總結03-10
音樂磨課總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