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精益生產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公司精益生產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司精益生產心得體會1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精益思想的話,那就是杜絕一切形式的浪費。
在接觸這個概念之前,我們身處周遭的環境,感覺不到任何的問題,但真正開始了解精益的概念之后,發現我們實際上是生活在浪費的海洋的孤島上。當我們認為事情已經做得足夠好的時候,往往仍然很糟糕。
排隊引發的思考
拿最近的公司年度體檢作為例子,在此之前,體檢都是在區醫院里進行的,這座醫院是一個著名的寧波籍華僑包玉剛在八十年代捐贈建立,在當時是本地最好的醫院,時過境遷,已經略顯陳舊了。受限于醫療條件,每年的體檢是一件頗費周折的事,每個地方都排起了隊,無論你什么時候去,都弄得差不多要到中午才能把所有的項目搞完。
今年這家醫院在附近租了一個嶄新的辦公樓,專門設置了體檢中心。我想這下以前的問題應該可以解決了吧,既然擁有了足夠的場地,應該不會耗太多時間吧。
實際上,我從八點進中心,到十點鐘左右才完成所有流程,花去兩個小時,但如果把所有體檢科室的時間相加,估計都沒有半個小時。那這多出來的一個半小時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理所應當的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說道說道。
由于生活在中國的緣故,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要習慣排隊等待了(甚至出生也是要在醫院里排隊等著進產房做接生的),我們排隊上公交,排隊辦各種手續,排隊買房子,總之一切要等,久而久之,國人對于時間上的浪費不但產生了抗體,也找到了自圓其說的理由,如資源少不夠分啦,人口多,基礎設施薄弱啦之類。人間正道是滄桑,如今咱國家各類工業產品產能都差不多世界第一了,東西多得賣不掉,大學生多得就不了業,基礎設施搞得太多經濟都過熱了,人口老年化,人口也少了。不過有一樣事從未更名,那就是我們還是得排隊排下去。
不排隊就這么難嗎?就一定要增加更多的人力和基礎設施投入嗎?就一定是權貴們才能享受的特殊服務嗎?我看未必,只需要減少浪費,就可以在不增加人力,不增加投入的基礎上,大大減少等待的時間。
浪費無處不在
精益思想大師大野耐一對浪費這么定義:殘次品,無需求商品的過量生產,等待進一步處理或消耗的商品庫存,不必要的工序,人員的不必要走動,商品的不必要搬運以及等待等等。
我們回到前文提到的體檢中心,讓我們看看整個體檢流程有多少浪費存在吧。
1、到體檢中心,要走到走廊盡頭去拿體檢單,再走回來準備體檢。
2、要最先進行的驗血,尿檢和b超放在中間,體檢人員需要來回走動,體檢完成后仍然需要走到走廊盡頭去取早餐。(血驗血和b超要空腹)。
3、在廁所取出尿樣后仍然需要送回原檢驗室。
4、很多科室排著長龍,為了防止有人插隊,就增派一名醫生在門口維持秩序,同時因為維持秩序所需要的時間不多,這些醫生也可以看報紙打發空閑。
5、一些技術要求簡單的比如五官和內外科檢查,只設有一個醫生,導致人多得擠滿了走廊,影響其他人員走動。
6、體檢人員并不知道體檢的順序,來回跑動。
7、量血壓的科室醫生很快完成工作,因為偶爾才來一個人,只能等待。
8、一些大型檢測設備(如x光機)等,使用的人極少,占用了很大的空間。而小型拍片設備只有一臺。
9、一些搞不清楚體檢流程的人員因為提前吃了早飯,需要再等待半個小時才能進行驗血和b超。
其他可以再仔細分析的產生浪費的細節等。
既然這么多浪費,那么都是什么原因導致浪費的呢?為什么沒有想到要做改善呢?
產生浪費的原因
產生浪費的原因首先是我們根深蒂固的陳舊思想,這種思想認為一切浪費的根源是我們的人口多以及素質低。不可否認,這是原因的一部分,但大部分時候,這只是借口,要知道,人是最大的資源和價值,而不是累贅。
其次,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我們的腦袋被這樣一種宣傳充斥:進口了發達國家一套先進設備之后,某某公司或單位發生了巨大改變,生產效率迅速提高,實現了現代化。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只有更先進的設備,才能提高效率,但先進設別無疑使很貴的,一般的公司消費不起,于是某些有識之士就長吁短嘆,無所作為,把責任歸咎于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很荒謬的是,如果現有的狀況能賺取足夠的資金,根本就不需要提高生產效率。
另外一種較讓人欣慰的原因是,每個人都在勤奮工作,但仍然無法避免整體上的低效率。正如前面所說的體檢流程,可以說每個醫生都很盡職,有些醫生從早上到中午,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于是大家都默認了這種狀態,遇到工作緊張時,就用加班的方式來應對。但實際上,沒有一個醫生負責體檢的整個流程管控,每個醫生僅僅負責自己的那部分。
總而言之,用不客氣的話來說,產生浪費的根源是我們自身思想上的懶惰。遇到實際的困難,要么說幾句抱怨的話,要么幻想著新建大樓,購買更先進的設備,要么埋頭苦干,做到自己心安理得即可。
這些浪費已經讓客戶消費者心懷不滿,而產品服務提供者也怨聲載道,同時老板對此也深惡痛絕,因為毫無疑問,低效率的工作對利潤傷害很大,很多公司因此而倒閉。不用擔心倒閉的國企或事業單位,也因為效率低下,頻繁更換負責人,內部死氣沉沉。
有沒有辦法在不需要大投入的前提下,就可以提高效率,提供給客戶更滿意的產品或服務?
改變從自身開始
首先需要重新定義產品(包括服務)的價值,價值只能由最終客戶來定義,還是拿體檢做例子,最終客戶是體檢者,他們需要的是精確的檢驗,清楚的流程,高效快速地完成體檢。但實際上,各個科室的醫生們對價值的定義是完全與體檢者的需求脫節的,醫生們追求的是自己技能的精益求精,他們是不會關心外面到底排多長的隊的,而不會在乎各個科室的布局有多么混亂進而讓體檢者身處迷宮的。同樣,在傳統的公司里,每個部門的人考慮問題大多從本部門出發,生產的人只管把產品生產出來,設備的維護狀況,原材料的使用,他們是很少關心的。技術部門的人也只關心新的技術是否夠先進,至于方便不方便操作,員工對這項技術是否足夠了解,他們也不會過問。質量部門也只管自己最后的抽樣檢測,發現不合格就要求返工,不會關心生產過程中原本可以避免的質量問題。但客戶是不會關心各個部門工作到底是否繁忙辛苦,每個人為公司又做了多少貢獻。客戶只關心的是,是否準時供貨,同時價格要低,質量還要不輸于同行。那種遇到成本壓力只知道漲價的公司終將被消費者拋棄,即便是倒不掉的國企或事業單位,也會從此失去消費者信任,一旦新的競爭者被允許進入,他們就會遭遇不測。
第一,要有效地杜絕浪費,就必須改變舊思維,打破封閉的部門藩籬,從客戶的角度重新定義價值,讓所有的人圍繞這個價值而開展工作,而不是各自部門的小九九,這種思維的突破是非常困難的,也是首先要做到的。
第二,要消除不必要的步驟,有些工序是完全可以消除的,比如過多的質量檢驗,這些本身可以在生產階段就做好的。有些工序是可以合并到另一個工序的,比如這邊的零件生產好,放到盒子里,再送到另一個部門,另一個部門打開盒子,把零件拿出來再拼裝,這來回運輸和重復開啟包裝盒子的過程就是浪費。有些產品零件過多,規格又不一樣,可以盡可能地減少零件的數量,同時把零件標準化,不同的產品使用相同的零件,可以大大減少頻繁更換規格的時間。
第三,讓價值流動起來。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如果能做到像河流一樣從源頭一直順暢地流到客戶那里去,那么無論從時間上,還是質量上,都將會有改進。部門間的阻滯,不必要的庫存,生產現場布局上的混亂,就像河流中的礁石,阻礙著水的流動。我們需要要把這些障礙清除掉。要按照流動的價值,把各個部門工序合理布局,減少不必要的來回走動。
同時,應該避免某個工序過少或過多地生產產品,這樣會產生阻滯,使得前面或后面的工序出現等待,盡可能使用小型的設備,以便能快速地調整產品規格,大型設備雖然生產同一型號的產品具有規模優勢,但現在的社會需求多樣化,一家公司往往有上百種產品型號,大型機械在快速轉換上并不具備優勢。
第四,準時生產的概念,即這個崗位上組裝時剛剛需要到這個零件,從上游完成的零件就輸送到手邊了。倉庫里剛剛缺少一個零件,供應商的送貨車就出現了。減少了庫存,就可以省出更多的空間用于生產,同時也節省出了原本用于備貨的現金。這些錢可以拿來買更先進的設備,或者用于收購。
由于價值已經流動起來,從根本上減少了排隊的可能,那些原本雇來維持秩序或催活的人就可以調去做其他工作了,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準時生產做到極致,就會形成一個拉動效應,客戶需要一件商品,就生產一件商品,不多不少,沒有備貨,也沒有產品庫存。節約了場地,減少了人員,也多出了大量的現金,這些顯而易見的好處,并不是通過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投入帶來的。
第五,持續改善。完成前面的工作之后,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改進,但如果就此停步不前,也會很快回到原先的狀態,因為人的思想慣性很大,只有不斷地持續做改進,才能形成新的精益思維方式。不要認為我們完成了一輪精益改進后就沒有什么浪費存在了,我們身處浪費的海洋,有很多浪費是需要我們不斷發現并消除的。
即便自己所在的企業已經徹徹底底完成了精益化的流程再造,但因為自己企業產品在原料和配件上面的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幫助原料和配件供應商實現精益化來進一步節省成本實現雙贏。供應商降低了成本,一方面可以降低供貨價格,另一方面,其本身也因為成本降低更多而獲利。更不說維持原價向其他公司供貨而獲取暴利了。
知易而行難關于精益生產的書已經是汗牛充棟了,很多企業也引入了精益生產的概念,但如果我們足夠留心,浪費仍然是到處存在,甚至有些觸目驚心的。在我們這個人均資源匱乏的國家,很多單位和個人,卻對美國式的消耗模式趨之若鶩。另一方面,一些較落后地區的企事業單位,抱定了等有錢了就可以提高效率的想法,逐漸失去競爭力。我們應當立足中國的實際,用自身的實踐,創造出適合中國發展的精益思想,也為世界貢獻出本民族的獨特智慧。不能僅僅滿足做個世界工廠,把思考的權力和好處都拱手讓人。
公司精益生產心得體會2
7月5日至7日,我有幸參加了公司舉辦的《精益生產管理》培訓,通過培訓,對“精益生產管理”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同時為企業創造利潤。為達到這一目的,企業必須投入人員、材料、設備、資金等資源,并通過對它們的有效使用和優化組合制造出社會所需要的產品。通過學習,懂得了精益生產管理的核心就是去除一切不增值的過程,消除一切過程中的浪費,以精細化、準時化、少人化、自動化的生產方式,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質量最優的產品,實現客戶利益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下面結合我們灌溉設備公司的生產實際,談一談我對“精益生產管理”的一些感想。
一、關于消除浪費
精益生產的核心是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從而不斷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生產靈活性、實現無廢品和零庫存,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因此,必須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費及時地消滅在每一個崗位。企業中最大的浪費是人力資源方面的浪費,其它的浪費,如:庫存、等待、生產過剩、不合理的動作、制造不良品等,不管其如何巨大,都必須依靠人去解決。這里的人不僅僅指企業的管理人員,而是包括全體員工。因為,一方面,員工的經驗和智慧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了解企業生產流程的每個細節,他們也知道企業問題的癥結,另一方面,企業中的大部分人是具體操作人員,領導層所占的比例較小。領導的智慧,不管其如何完美,都不足以解決企業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只有使全體員工的智慧得到利用,才能使企業在新的挑戰中獲得生存。就我們灌溉設備公司而言,操作的浪費在我們的工作中時刻存在,如可找出這些浪費及改善是關鍵,要找出我們身邊的浪費,只有全員參與才能將工作做的更好更全面。要真正能達到杜絕各種浪費必須做大量的工作,所以我們要做好宣傳工作,動員全體員工積極參與,杜絕各種浪費,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二、關于準時化生產
準時化生產方式是精益生產方式的核心和支柱,是有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的綜合管理體系,它通過對生產過程中人、設備、材料等投入要素的有效使用,消除各種無效勞動和浪費,確保在必要的時間和地點生產出必要數量和質量的必要產品,從而實現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產出的目的。準時化生產就是非常準時的按需要生產,它要求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銜接的準時化,沒有不必要的物流停頓和庫存,按用戶的質量、數量和交貨期要求進行生產。而它必須通過對生產流程的物流和信息流進行持續不斷的改善才能夠實現。
三、關于少人化和自動化
要實現少人化,就必須要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使員工達到多能化,培養多能工是實現少人化的必要手段。少人化是柔性生產和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但是在傳統的一人操作一臺機器或一人負責一道工序的情況下無法通過工序合并來達到少人化的目的,因此必須要將員工培養成多能工。而培養多能工還能減少員工職業倦怠的情況出現。一人不斷重復一項工作很容易導致職業倦怠,導致效率下降、次品率上升、士氣低落、離職率高等情況的出現。假如采取“一人多崗”,使員工工作內容得到了豐富,職責范圍得到了擴大,使員工工作積極性、滿足感、和責任感均能得到提高,減少職業倦怠的情況出現。而自動化除了設備自動化外,我覺得作為生產部門,人的“自動化”由其重要,人的“自動化”指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自動去做事,自動去尋找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一個人的潛力,使得在少人的情況下能完成預期的工作任務。作為管理者,我們在人員的思想教育方面要多下功夫,使員工的意識上提高,做到發自內心的自愿去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自動化。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生產計劃的不合理和生產過多、過早的產品,導致生產現場混亂;生產的不良品與合格品混雜;不同規格品種的產品混雜;原料、在制品到處搬運;庫存的零配件年久銹蝕、報廢等等,這些都在無形之中造成了很大的浪費。我們只要按照精益生產管理的理念進行持續改善、不斷改進,一定能取得更大實效。我們學習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不能去照搬照做,不能套公式,而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運用精益生產管理精神塑造自身,用精益生產管理的.理念對待我們自己的工作。通過我們自己不斷的去改善,最終形成適合我們自己的文化理念,指導我們自己的工作,從我自身而言,學習精益生產管理使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安排有了一個新的概念。我將不斷提高自己,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地滲透于日常的生產中,把工作做的更好!
公司精益生產心得體會3
20xx年9月3日——4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我公司舉行的為期兩天的精益生產培訓。此次培訓,是南方水泥人力資源部楊紅莉老師為我們主講。通過這兩天對精益生產理論的學習,使我對精益生產的理解更加深入,受益匪淺。
精益生產是從豐田生產方式中總結提煉的先進管理理念,是管理方法革新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是一種思想體系、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文化。
精益生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它致力于改進生產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盡最大可能消除價值鏈中的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勞動利用率,消滅浪費,按照顧客訂單生產(就是現在提倡的拉式生產)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
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消除企業所有環節上的不增值活動,達到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和改善質量的目的,實現精益生產的基礎是穩定的生產運作,及時供貨和穩定的質量保證是實現滿足精益生產的兩大推動力。
精益生產是企業不斷前行的源頭,是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得以滿足發展的基石。湖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作為制造型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們需要通過精益管理的方法、技術理念來推動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收入,優化流程,提高效率。
環境在變,世界在變,如果企業還是一成不變的話,那么企業的發展就會停步不前,而我們在經濟文化的巨大變革中企業停步不前就意味著退步,因此企業必須進行變革,而我們也要將精益生產概念轉變成為具有特色的生產管理理念,使我們企業從平庸走向成功,從成功走向卓越,從卓越走向輝煌。
公司精益生產心得體會4
有幸參加濰柴揚州公司組織的精益生產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應該如何更好、更合理掌控整個部門的生產運作;如何以管理促創新,以創新促生產,以“精益生產”理念為公司又好又快地發展保駕護航。下面就“精益生產”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
1、設立有關整頓浪費的制度,降低工人提出改進、創新的門檻。工人只要提出合理、且對生產有益的改進就算一項成果,到年底的時候評比出優秀的成果,給予獎勵和公布。這樣才能激發工人的創造熱情,將員工的智慧充分加以利用,也就是先將第八大浪費減到最小。
2、生產計劃要盡可能的細致和科學。因為粗放的計劃,肯定會造成庫存和搬運的浪費,但是科學的計劃還需要在下達計劃的先期進行細致的工作,將各項零部件的生產節拍掌握清楚,然后再制訂出科學的計劃,避免不需要的零件堆滿現場的弊端。
3、讓現場管理真正地為生產服務。現場管理應是生產管理的基石,而不應是障礙。豐田公司的“5s管理”就是為整頓現場的浪費而服務的,只有建立起現場管理為生產服務的理念,才能將現場管理真正地做好。
4、工藝人員在編制工藝時,對加工余量的大小應科學、適當,避免不必要的加工和多余的加工,并且在審圖時,對圖中尺寸,粗糙度等嚴格要求的地方應與設計及時溝通,不必要的嚴格要求應放松,以減少加工難度和加工時間。
5、對產品質量問題的處理不能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層面上。應制定改善問題的制度,為持續改善創造條件,嚴格管控生產過程,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創造出勇于和樂于面對問題的氛圍,并提供對員工的方法培訓,以加強對問題的追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做到全員抓質量的目的。
最后,我覺得,只要能夠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改起,將精益的理念逐漸地滲透于日常的生產中,精益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我相信總有一天,當我們面臨生產計劃跟不上變化的時候,不是改變計劃,而是學會控制變化。
【公司精益生產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精益生產學習心得-學習心得體會12-21
精益生產減少浪費宣傳標語12-16
精益管理心得體會15篇12-21
PLM與精益管理的心得體會12-20
精益管理心得體會精選-工作心得體會12-20
精益生產方式中的零缺陷品質管理方法總結03-13
營銷部精益營銷實施細則02-24
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精益救精06-02
機加工事業部精益改善管理辦法范例02-16
多思益踐作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