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概論的心得體會

時間:2022-03-24 13:39:00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文學概論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學概論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學概論的心得體會

  文學概論的心得體會1

  作為一門以前我從未接觸過的學科,我對這門學科充滿不確定性,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學習這門學科,也不知道這門學科學來到底有什么樣的一種作用,只知道,在我的這個專業必須要去學習。學習這門學科談不上有什么快樂可言,也談不上有什么痛苦可言。只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學習而已。

  文學理論是人文學科之一,是一門意識形態很強的學科,它在整個人文科學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書上也說得沒有錯,我在剛開始學習這一門學科的時候的確有幾個疑問,文學理論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么?它的基本任務是什么?文學理論對我們學習漢語言又有什么樣的一種作用?與漢語言的學習有什么關系?學習了文學理論又應該怎樣地去應用?這些問題都成為我對學習文學理論的困惑。

  后來從書本上了解到了,文學哲學、文學社會學、文學心理學、文學符號學、文學價值學、文學信息學和文學文化學等是文學理論的基本形態。而文學理論要以文學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學批評實踐所取得的成果為基礎。因此,書本上也給文學理論的學科歸屬下了一個總的概念:文學理論是文藝學中三個分支之一,它與其他分支有極其密切的聯系,它通過對文學問題的身世,側重于研究文學中帶一般性的普遍規律,它力圖知道、制約著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須建立在對特殊的具體作品、作家和文學的研究基礎上。

  從我的角度方面了解,我認為,這也就是說,文學理論與文學史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更多的是立足于作品,在老師的課上也顯示出了這一特點。文學史除了要求我們了解一些作家的生平以及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閱讀這些作者的相關作品,以達到與書本作者的心靈交流,從而更了解作品的更實質的理念。每個閱讀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就如西方諺語中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而在我們國家也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及“詩無達詁”的說法,這些都觸及讀者閱讀的再創造性質。

  因此,現在我認為,學習文學理論更重要的是多閱讀,這應該會加深我們對作品作者的了解,也能從中了解作者寫這一部作品的心理動態,表現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怎樣的一種觀點,對作者來說,只有經過讀者閱讀過作品,這樣作者才能實現他或她的創作價值。正如美學創始人姚斯所說的,一部文學作品并不是一個自身獨立、向每一時代的每一讀者均提供同樣的觀點的客體。它不是一尊紀念碑,形而上學地展示其超時代的本質。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樂譜,在其演奏中不斷獲得讀者新的反響,使本文從詞的物質形態中解救出來,成為一種當代的存在。閱讀作品對作者以及讀者的重要性就更明顯了,閱讀同時也是連接文學理論與文學史的重要的橋梁。

  我認為除了閱讀是學習文學理論重要立足點之外,學習文學理論的課本知識也是很重要的,畢竟,理論學習來就是要應用的,對于我們這個專業來說,沒有了本身的理論知識的支持,學習文學也只能是天馬行空,想盲頭蒼蠅一樣,找不到方向,更不用說什么審美學之類的了,因此,認真地聽課也是很重要的,盡管,理論課是很煩悶的一門課。

  還有一點就是:寫。寫能有助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是對理論的應用的一種方法,更能深刻地理解文學理論到底在講什么,付諸行動不是比空談更有利于得到認識嗎?

  最后,我總結,我學習文學理論的心得,可以用三字記之曰:讀、聽、寫!

  文學概論的心得體會2

  這次參加《文學概論》課程培訓,雖然來自非中文專業的教師不乏其人,但來自教育學院的全國好象就我一個,雖然與王、陳老師以及各位“同學”只是網上相逢,但與會者陣容之龐大、課堂討論氣氛之熱烈以及授課老師話語之機鋒,還有一些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與相似的因應之道讓我這個“游兵散勇”倍感文藝學大家庭的親切與溫暖,這一切對于促進我對本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課程建設的思考,也必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下面就對會議中在老師們的啟發下的一些心得體會做一個簡單的記錄。

  一、回到作品解讀

  這次會議,見識了老師們對作品解讀的重視,也充分感受了他們解讀作品的功力。比如王老師對牛漢《夜》的細讀就非常精彩,而王老師轉述的胡經之先生的`說法“做理論的關鍵是把例子講透”對我以后更具有指導性的意義。事實上,我學習文學理論的初衷不就是迫于解讀作品的壓力嗎。當初因為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乃至于外國文學一樣都不能割舍,所以轉而投向文學理論,想一把抓,結果學得有些暈頭轉向,而且作品也沒有心思去讀了,與文學好象漸行漸遠,頗有背道而馳之感,也許只有在作品解讀中我才能找到一種對文學的感覺。而且,我覺得在課堂拿理論的話題與學生互動也顯得勉為其難,對于我們中文類的學科越來越邊緣化的小學教育專業來說,想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積累從而與我們對話多少是一種奢望。但是作品解讀就不同了。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例子引起學生熱烈的討論后所帶來活躍的課堂氛圍是很令人歡欣鼓舞的。因為對于作品,學生就容易切入,而且每個人的接受角度都有一定的價值,對話也就顯得有意義,而且在討論中,我們還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獲。總之,在圍繞作品展開的對話中,學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教師的藝術敏感力,還可能和教師形成審美共識,更會體會到相關理論高屋建瓴的穿透力。

  二、關于學以致用

  如果說作品解讀,可以使學生感受理論的用武之地,從而產生對理論內在的興趣的話;那么對于學生來說,文學理論與專業方向的結合點應該可以帶來他們外在的學習動力。這是我一點粗淺的想法。中文專業的文學概論教學也許可以“我”為中心,從學理上展開;但小教專業也許只能以“他”為中心。由于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小教專業,在講授基本理論之余,我嘗試把接受論與中小學的閱讀教學相聯系,創作論和中小學作文教學相聯系。就實際效果來說,針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誤區,聯系相應的文學理論探討教學改革的措施,還是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當然我們文學概論課沒有必要追求面面俱到,因為有些問題不是文學概論這門基礎課所能解決的。比如敘事文學的解讀,我們也許可以根據敘述學的相關理論舉例講得頭頭是道,但讓學生學以致用,卻是勉為其難的。

  三、關于教材處理與作業

  王老師認為在教材的使用上,大的框架宜以教材為主,具體的知識點則要發揮個人的心得體會。王老師和陳老師的示范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確實,我們一方面要從學理的角度吃透教材,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從教學的角度盡量做到深入淺出。我曾經根據課本的說法把典型形象的審美特征整合為五個統一,特別是把“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那一部分也整合為“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統一”,感覺還不錯。我又曾經在文學本質論(陳老師稱之為屬性論,這點我很贊同)中把文學解釋為:“文學是以對生活的體驗為基礎的作者與讀者圍繞語言作品進行的一種審美活動;又是以這種審美活動為中心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一種人類精神探索的文化載體,商品社會的一種文化產業。”前者是圍繞文學活動四要素提出來的關于文學的“最小公約數”,據此來探討文學的體驗特性、審美特性、語言特性、交往特性;后三者是根據當代文學三大版塊(即官方文學、通俗文學與精英文學)提出來的,因為都符合一定的文學慣例,都融入了文學大家庭。當然,我這個說法還有一些問題未整合好,而且我懷疑是不是走得太遠了,希望看到文章的老師同學批評。

  關于作業,王老師確實有一套,利用網絡平臺,以作業促進大家一起交流、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樂趣,真是哈貝馬斯所謂的理想語境。這讓我收益匪淺,接下來就要依葫蘆畫瓢,著手折騰一個網絡平臺,好好地促進一下下學期的教學。

  四、其他

  兩位老師的示范課,讓我們從學理到教法全方位地感受文藝學重鎮北師大的教學風范,受用不盡。有些地方和我的想法暗合,使人倍感親切,比如用趙麗華詩歌來說明文學慣例。有些地方講解引人入勝,比如牛漢的《夜》,我第一印象并不怎么樣,但經過王老師層層深入的細讀,終于茅塞頓開。不過,也許是詩無達詁,個別作品的理解我有點自己的看法,敬請批評指正。比如對韓東詩歌《你見過大海》的理解,王老師在說明這首詩消解了大海神話、大海形象的同時,還指出“這首詩表明了親見的大海的可靠性和想象的大海的虛幻性。”(見王一川《文學理論講演錄》P61)這是不是一種過度解讀呢?在我看來,這首詩和《有關大雁塔》一樣,它的意義就在于解構。這些詩歌是韓東早期的作品,作為一個哲學系的大學生,他當時能做這樣的解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事實上,在所謂“打倒北島,PASS舒婷”的第三代詩歌運動中這兩首詩歌就是以它們的標志性意味而被當代文學史一再引用的。正如韓東的那首《聚會》(一個熟人/在一次熟悉的聚會中/熟練地哭泣/等待另一個人/嫻熟的撫慰/這些事都能熟能生巧/你為什么不/熟視無睹?),正如蘇軾那首《琴詩》,只是觀念的傳達,而非形象的塑造,從詩歌的審美角度來說,我感覺這首詩還是比較粗糙的。“人人都這樣”那句話尤其粗暴。《有關大雁塔》我感覺好些,除了下面的句子:“也有有種的往下跳/在臺階上開一朵紅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當代英雄”。這些調侃的話顯得有點粗俗,刪掉也不影響整體意思。韓東我一直印象挺好,不過昨天再翻翻他早期的作品,感覺他有些詩歌特別是表達觀念的詩還是比較粗糙(比如《你的手》中居然有“輕微的重量/逐漸變成了鉛”這種汪國真式的句子),相對來講,有些比較感性的詩句就寫得不錯了,比如《逝去的詩人》,比如《明月降臨》。

  同樣,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話是不是悖論呢?我覺得從總體上把握這首詩語境中的反諷和悖論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復原生活畫面,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釋為悖論性的語句,——事實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情景只是想象之辭啊。這些年輕的詩人,他們的詩思未必那么縝密、那么理性化,畢竟他們和“無一字無來歷”的杜甫不同。呵呵,我老是用我的小人之心,懷疑學者們作過度解讀。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了。

  最后,感謝王老師、陳老師!感謝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感謝在論壇上交流的各位同學!我將好好地消化這次培訓的內容,并以這次培訓作為契機,努力進取!

【文學概論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文學概論試題及答案05-23

中國哲學概論的論文06-30

數學教育概論心得體會(精選17篇)03-16

《旅游概論》試卷參考08-23

《中職旅游概論》說課稿12-27

文學史文學教育與文學讀本的探究論文08-30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概論08-06

關于發展的毛概論文3000字01-07

概論課社會實踐報告03-21

哲理文學與哲理文學觀的存在作文09-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亚洲欧美另类日韩综合 |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 日韩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最新日韩中文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