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會新聞稿范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新聞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新聞稿顧名思義就是具有新聞價值的消息,最能體現出來的便是新聞稿是通過新聞媒體、廣播、電臺、雜志、電視等方式進行傳播。你所見過的新聞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宣講會新聞稿范文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宣講會新聞稿范文 1
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搭建大學生書畫愛好者學習交流平臺,4月27日上午,歷史文化學院聯合書法研究所在榆中校區天山堂舉辦書法講座。邀請書法研究所副所長xx老師擔任主講嘉賓。
xx從書法創作出發,介紹了學習書法所需的基礎、方法和要求。秦老師指出,基本功學習的最佳方法是臨帖,通過學習前人優秀的作品,感知其中所蘊含的書法知識,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境界。創作觀念是指了解作品中蘊含的`感情,感情需要直接發自肺腑,真摯且細膩,來自內心的、能夠了解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此外,xx還介紹了如何使書法作品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作品的效果、字體的選擇、印章的使用等。
講座結束后,xx和歷史文化學院領導觀看了“神筆杯”院內賽參賽作品,并作了點評。他還對書法愛好者的現場習作進行了指導。為同學們書寫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以此勉勵大家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完善人格修養。
宣講會新聞稿范文 2
1、班級海報宣傳
20xx年“3·23”世界氣象日主題為“xx”。圍繞這一主題,XX縣氣象局精心而又細致的制定了“”世界氣象日活動方案,并收集多方面資料,做好“”世界氣象日宣傳準備工作。
3月21日,我局工作人員由樊淑霞同志帶領,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深入到中、小學、鄉鎮、設施農業大棚等地進行宣傳,散發專題彩頁,并進行氣象科技咨詢,使氣象法律、法規及科普知識普及到社會各個角落。此次宣傳活動縣電視臺進行了全程報道。通過宣傳,促進社會各界進一步對氣象工作的了解及氣象科普知識的認識。力爭使今年的世界氣象日宣傳活動取得突破效果,進一步提升氣象部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樹立部門的行業新形象。
今年3月23日是第54個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選定了“天氣和氣候:青年人的參與”為20xx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了做好此次宣傳活動,縣氣象局領導及早動手、精心策劃,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宣傳活動。
21日上午,氣象局在縣廣場設立了氣象科普和防災減災宣傳服務臺,向市民詳細講解氣象科普知識、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氣象法律法規,現場擺放的10多塊氣象科普和法律法規知識展板吸引了眾多群眾駐足觀看。活動現場,氣象局志愿者解答群眾咨詢500多人次,發放氣象宣傳材料、防災減災手冊、科普畫冊600多份。同時,氣象局還在城西新區學校、縣第二小學開展了“氣象知識進校園”科普知識講座。氣象志愿者用雙語的方式在多功能教室給學生們授課,通過ppt課件,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氣象基本常識、預警信號標示、災害性天氣、防雷知識等。學生們認真聽講,不時地記著筆記。通過講座,提高了青少年學生的科學素質和防災減災能力。
下午,城西新區學校師生200余人來到縣氣象局,參觀了氣象局新型自動站、l波段雷達、人影作業火箭車、業務平臺等。現代化、高科技的氣象設備讓參觀的師生贊不絕口。
20xx大學生傳遞人文關懷,助力城市規劃社會實踐活動的新聞稿
20xx年1月13日,四川農業大學百川團隊在都江堰開展尋訪探問環衛生活活動,并對城市垃圾桶的點位分布進行統計分析,百川團隊這次跟蹤拍攝了居住在學校附近的盧大爺夫婦。簡陋的出租廠房,幾件陳舊家具,就是這對環衛工夫婦的'“家”。清晨五點十五分,年過六旬的盧大爺出門,開始了他的清掃工作。通過詢問和親身感受,百川團隊成員了解到了環衛工艱難的生存現狀、艱苦的工作環境以及不被重視的社會保障問題。
而城市的垃圾分布不均、散亂等問題也一直是他們工作壓力大的原因之一。長達一公里的清掃路段,我們只見到了一個由社區、酒店、及環衛工作公用的垃圾桶。盧大爺說,公路兩旁垃圾桶的缺乏,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一條路需要來回五六趟才能將垃圾裝完。親眼見證了環衛工人們的辛苦,早上的跟拍結束后,百川團隊為盧大爺送上了我們準備的春聯等禮物,為他們送上了冬日的溫暖。
除了盧大爺反映的這些情況,我們還了解到,城市垃圾桶分布非常不均衡,一些場所垃圾桶分布過剩,而相對的,一些場所的垃圾桶數量甚至不能滿足環衛需要。這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還給環衛工作帶來了極大的負擔。為此,我們針對垃圾桶的點位分布以及使用頻率進行了調研活動。
下午14點整,經過周密的部署和規劃后,百川團隊兵分四路,踏上了對都江堰市區垃圾桶的調查研究之旅。分別對壹街區、百倫廣場、灌縣古城區及川農大校區內的所有垃圾桶進行衛星定位及拍照存檔。
在調查過程中,小組成員發現,不論是人口較為集中的市區商業街和灌縣古城,還是較為安靜的川農大校內,垃圾桶的布置與設計都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整體外觀無創意設計感、未與周圍環境相呼應、部分街區垃圾桶的位置設置不合理等。此外,許多街區的垃圾桶都由商鋪自行擺放,造成了周圍環境臟亂差、道路不通暢的問題,且經過團隊了解,有關部門并未責令整改此類情況。
當晚八點,百川團隊利用專業軟件將垃圾桶在市區部分區域的分布情況進行了地圖標注及具體分析,并分類研究各區域垃圾桶的外觀設計和功能分區。團隊將根據調查現狀提出切實可行、具體有效的垃圾桶設計方案和改進措施。
宣講會新聞稿范文 3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源于自信心。因為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需要的是堅持與完善。而自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的超越自我,不斷的產生自信從而激勵自己向更好的.自己邁進,那么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其次是科學合理的利用時間,講求辦事效率。現在競賽熱度仍然較高,然而我覺得走競賽的路是需要技巧的,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合理分配時間。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做時間的主人。
其一是主次分明,在保證校內各科任務完成的情況下再去進行課外的拓展。
其二是做到有條不紊,心中有數在各科之間,課內課外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點。
第三,養成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學會交流探討式學習方法。學習需要一個人的苦思冥想更需要開放的溝通。相互爭論是一個思維上互相激發的過程,思想撞擊的火花會讓你茅塞頓開。在探討中學會追根溯源,主動質疑,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學到的知識就似有緣之水,有本之木。
第四,學會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在學習中應該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宣講會新聞稿范文 4
全國“微社團”行動蘇北區宣講會暨社團經驗交流會在淮師召開。
10月16日下午,全國“微社團”行動蘇北區宣講會暨社團經驗交流會在淮陰師范學院圖書館報告廳召開,出席本次大會的人員有: 淮海工學院社聯主席夏紅林和大學生通訊社社長祁春琳,淮陰工學院社聯主席李明、新聞記者團校編輯部部長呂培以及青犁工作社社長滕劍冰,徐州師范大學社聯副主席張進和徐州青年雜志社社長張良,徐州醫學院社聯財務部部長吳晨穎和編輯部副部長周典,鹽城師范學院專版編輯部部長朱文浩和記者部副部長茅議文,鹽城工學院社聯主席助理王晉偉、大學生記者團團長梁業強以及大學生記者團團長助理張楊威,另外,淮陰師范學院學生會主席戴威、社聯主席高離間、翔宇通訊社社長劉蕓、大學生通訊社社長趙高陽以及淮師精品社團的負責人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首先,淮陰師范學院學生會主席戴威做開篇致辭,對遠道而來的各位蘇北地區高校的朋友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并圍繞新媒體做了簡單的介紹。
其次,本次宣講會的`主要負責人、高校傳媒聯盟淮師負責人趙高陽從不同的方面闡述了本次宣講會的主要目的,她提出,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領域已經成為引導青年工作的新的主戰場,共青團組織更加聚焦運用新媒體教務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并解釋了什么是微博校園、什么是微社團活動,詳細介紹了全國微社團活動
的概況和江蘇省的進展狀況,并說,江蘇地區的“微社團”行動將為江蘇高校中的社團建立一個新媒體共通平臺,將省內的高校、社團連結起來,在微博中尋找自己的“微校園”、“微家園”,甚至在這里找到“微知己”。
最后,淮陰師范學院精品社團的負責人和蘇北地區各個高校的媒體負責人以PPT展示的形式分別做了經驗交流,并接受現場觀眾的提問。
通過本次大會,讓微社團的概念深入人心,并使各個社團的媒體負責人更深入地了解到如何加強內部機構建設、協調分工、提升社團內部成員凝聚力,如何打造社團品牌活動,反映社團特色,擴大社團影響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我們的網絡資源擴大社團知名度,同時加強了著眼于校外社團、利用微社團、加強區域社團合作的意識。
【宣講會新聞稿】相關文章:
消防宣講會新聞稿11-09
消防宣講會新聞稿04-18
消防宣講會新聞稿范文(精選9篇)11-09
防詐騙宣講會新聞稿(通用26篇)03-15
消防安全宣講會新聞稿(通用6篇)11-02
艾滋病宣講會新聞稿(通用5篇)11-17
艾滋病宣講會新聞稿范文(精選10篇)11-17
防詐騙宣講會新聞稿范文(通用10篇)11-10
消防安全宣講會新聞稿范文(通用8篇)11-02
宣講會活動總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