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學的復習計劃有哪些呢
一、明確指導思想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數學復習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使各層次的學生對初中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還要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較強的綜合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認真學習課標和考試說明
認真學習課標和考試說明,梳理清楚知識點,把握準應知應會。哪些要讓學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讓學生靈活運用,教師對要復習的內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了然于心,這樣就能駕馭復習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復習的質量。
三、復習思路
結合湖州中考數學試題的變化趨勢、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教與學的要求,以及我校九年級數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一下復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1~7周)
中考數學重點考查初中數學的核心知識與基本能力,注重對“四基”的考查。基礎部分的問題就是在第一輪復習中要重點掌握和解決的。所以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要準確識記基本概念(基本圖形),牢固掌握基本技能,熟練運用數學基本思想方法,使知識系統化,模塊化。在這一階段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形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完成后進行一次單元檢測,及時進行查漏補缺,使練習專題化。
第一輪復習每一節課分為三個環節:喚醒、鞏固、強化。“喚醒”:使知識在大腦中重新浮現。(代數部分選擇一盡可能包含本課復習知識的例題;幾何部分選擇一體現本課復習知識中核心、或基礎、或易懂的例題)以例題引起學生對本課知識的共鳴,在頭腦中把不太清晰的知識重新記憶。“鞏固”:基本題型與基本技能的鏈接。結合課本基礎知識與中考要求,用若干常見、常考的題型,鍛煉學生對基本解題方法技能的運用,達到熟練掌握。“強化”:基本知識的再鞏固,基本方法的規律化。課后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注重對“四基”的要求的體現,實現較鞏固的掌握。
第一輪復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2)精講精練,舉一反三;
(3)面向全體,分層教學,分層要求;
(4)教學中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
(5)注意留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
(6)定期檢查作業,及時反饋;
(7)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
(8)注意歸納學生的典型錯誤,與學生一起分析,突破障礙
第二輪復習(8~11周)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復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的訓練,那么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的延伸和提高,側重培養學生系統的思維能力和系統的解題方法。結合中考的常見題型(以中檔題為主)和常考數學思想,把初中書數學分為若干數學專題,進行復習,以便能讓學生適應題型,形成正確、準確的解題思考方法。
第二階段每節課要注意選擇的例題不能多,每課解決兩到三個題即可,注意在結合學生的思考和老師的引導下,一定要把每個題講透,不可留“夾生飯”。例題要結合第一階段復習的基礎知識,在例題和習題中要盡可能覆蓋。
第二輪復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專題的選擇、劃分要合理,一是要圍繞課標要求和數學基本思想方法、中考題目,具有代表性;二是要圍繞熱點、難點、重點和中考必考內容,具有針對性;
(2)注重解題前的引導、解題中的思考分析、解題后的反思,故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以達到預期目標;
(3)專題中要著眼于能力的提高,適度進行綜合;
(4)專題復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不能加大學生的練習量,不能急于趕進度,也更要注意留時間給學生思考。
由于第二輪復習的特殊性,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遠離了基礎知識,故在期間,安排若干基礎知識的定時訓練,一是克服知識的遺忘,二是在降低難度(幾乎沒有)的情況下加強對讀題、審題和其他良好考試習慣的培養。
第三輪復習(12~中考前一周)
第三輪復習是模擬中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和臨場發揮等。
第三輪復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試題要有針對性,立足中考又要略高于中考;
(2)批閱、評講一定要及時,切忌連考;
(3)評分要狠,要貼合中考閱卷要求,以糾正學生中一些不好的答題習慣;
(4)密切注意踩線生的考試失分情況,可做適當的統計,使評講更有針對性;
(5)每次考試后,留一定的時間給學生糾錯和消化問題
最后這一階段留給學生自行查漏補缺,調整心態和信心。教師并非撒手不管,同樣要進行組織教學,在學生自主的情況下,從旁進行幫助、指正和監督。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一題帶一片,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水平。
【九年級數學的復習計劃有哪些呢】相關文章:
GRE數學復習計劃的對策有哪些06-11
初三數學的復習計劃有哪些06-12
三年級數學下冊的復習計劃有哪些呢04-23
考研倒計時的英語復習計劃有哪些呢04-23
愛國的詩句有哪些呢02-26
夏天的詩句有哪些呢04-05
有哪些用比的造句呢03-25
孟子的名言有哪些呢04-13
羨慕的近義詞有哪些呢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