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備課組計劃
不知道如何制定語文備課組計劃的朋友,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中語文備課組計劃相關范文,內容僅供參考。
高中語文備課組計劃1
一、教學任務:
完成高語第一冊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解題能力;講練結合,夯實基礎,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二、情況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于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初中基礎普遍不夠扎實,閱讀能力、分析鑒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總體安排:
在完成課文教學任務的同時,結合各個專題訓練對學生進行初中基礎知識的系統復習,為高中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針對高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具體教學重點
閱讀,學習課文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分析、表達,六個單元的學習重點、依次是:中外現當代詩歌鑒賞,中外現當代散文鑒賞,先秦散文欣賞,實用性的文體-演講詞、序言的掌握。另還要指導學生自讀《語文讀本》,重要的文章還要講解;課外時間建議學生多看一些古典文學名著和現當代的一些優美的散文。
寫作,主要學習記述學習經歷和表達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建議學生每周至少要寫三篇日記。另外安排十次作文實踐,其中兩次為自由寫作實踐,可以自由自在的說自己想說的話;作文指導短文是:嚴格選材,確定主旨;理清思路,合理結構;文叢字順,有條不紊;
口語交際,安排兩次集中實踐,可以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重點是:說話要簡明、連貫、得體。
五、提高質量措施: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高中語文備課組計劃2
本期是本屆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學期,學生經過初三一年枯燥、應試的語文學習,對語文本身的興趣下降,對高中語文雖然有學習的期望,但對語文考試存在畏懼心理,認為語文學習的結果不可預測,因此高一上期階段的語文教學應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主,教學生掌握一定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為三年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全備課組老師認真討論,形成以下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一、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
1.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選用多種教學方式,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增強學生語文素養。
2.落實學校的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提高教學效益。
3.推進“大語文”學習和研究性閱讀活動的開展。倡導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發展。
二、教學目標及工作任務
(一)教學目標
1.立足于把學生培養成有血有肉、會思考有情感的人,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識視野和精神境界,引導學生熱愛漢語,熱愛中華文化。
3.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讓他們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為以后的考試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的工作任務
1.進行入學考試,了解學生的初中語文學習情況,引導學生逐步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
2.根據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注重語文學法指導,增強語文能力與素養。
3.加強基礎練習,用好分推時間,合理分配課時,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在期末調研考試中力爭第一。
4.加強備課工作,通過集體備課集中全備課組老師的智慧,高效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三、教學工作
(一)常規教學
1.必修與選修
本學期使用的是人教社的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第一冊及人教社選編的《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必修教材閱讀部分共四個單元,主涉及現代新詩的鑒賞,古代記敘散文的閱讀,寫人、記事散文的閱讀能力,新聞和報告文學的閱讀鑒賞能力。選修教材主要有八篇課文,將按照必修教材的單元設置,按照“詩人的精神”、“英雄的精神”、“大師的精神”、“科學的精神”四個主題分配在必修的四個單元中配合教學。
梳理探究按照專題由專人負責,與語用題相結合進行。
名著導讀課內以《論語譯注》為主,原則上一周學生自學一章,安排一定的課時點撥,前半期完成8章的學習,后半期完成剩余部分的學習。《大衛科波菲爾》主要以學生的課外閱讀為主。
(1)進度安排
前半期完成必修一、二單元及選修一、三、四、六課,后半期完成必修三、四單元及選修二、五、七、八課。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言人;每個中心發言人都承擔一堂“轉轉課”。具體如下:
教學單元
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10課時
第二單元
12課時
第三單元
10課時
第四單元
8課時
梳理探究
6課時
《論語》
8課時
表達交流
10課時
(2)教學要求
A.每周星期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詳細解說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提出教材處理意見。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根據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并引導學生模仿和創作。必修與選修教材的各篇文章可以聯系起來,進行比較閱讀研究,加強語文學習的聯想與想象,深化對文章的把握。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鉆研課文,在預習環節要能夠提出問題并通過自己的鉆研解決部分問題;課堂上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鼓勵學生將生活與語文學習聯系起來。
(3)分推及考試安排
本學期前半期大概有8次分推,除了安排兩次作文教學、兩次單元考試外,將安排基礎知識的訓練,本學期的考試有,入學考試(已完成);第一單元測驗;第二單元測驗;半期考試;第三單元測驗;第四單元測驗;期末調研考試。
2.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采用課堂定時作文訓練和平時練筆兩種形式,兩種形式各有側重,互為補充。
(1)課堂作文的訓練內容:
落實必修教材上的“表達交流”的訓練內容,進行寫人寫事文章的訓練。
前半期完成兩個單元、后半期完成兩個單元
(2)提高學生定時作文的完成速度,在分推的60分鐘內能根據要求寫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3)批改及評講要求
A.作文要及時批改,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
B.重視作文講評,通過講評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導學生自批自改。
C.鼓勵學生寫作文后記,做自我總結。
(4)練筆訓練應結合單元教學內容或學習、生活熱點進行,也可讓學生進行自由寫作,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評點并組織課堂交流。
(5)本期擬做大作文6次,練筆不少于10次。
(6)收集整理學生的優秀作文,及時復印,在各班交流。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鼓勵學生投稿,并獎勵發表文章的學生。
3.年級統一常規作業
(1)《導與練》叢書,要求學生借助教輔展開預習,課后,要求學生及時完成其中的練習。課堂要處理其中的配套閱讀篇目。
(2)做好每周的讀書筆記,重在點評感悟,要組織學生及時交流。
(3)用正楷字帖每天練字,提高學生的規范、干凈書寫能力。
(二)語文活動
1.原創詩歌大賽
結合現代新詩單元開展原創詩歌大賽,在班級中選出優秀詩歌參加年級詩歌評選,并謄寫好在學校展出。交稿時間為9月22日前。
2.詩歌朗誦比賽。
結合詩歌單元的教學進行。先在各班進行,每班推出一個節目參加年級總決賽,評出一二三等獎,給以一定的獎勵。選手自選朗誦篇目,可采用配樂等藝術形式,朗誦時間不超過5分鐘。決賽時間為10月24日。
3.《論語》知識大賽。
通過對《論語》中知識的掌握,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加強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初賽試題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滿分為100分。全年級學生參加,對成績優異者進行通報表揚和物質獎勵。決賽為知識競賽,每班推選三人參加,時間大致安排在11月底。
4.研究性閱讀活動
此活動旨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進一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泛讀和精讀相結合,泛讀采取老師指定與學生推薦相結合的形式,在每周安排一次1—2篇課外閱讀篇目的泛讀,主要選文能體現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比較強的時代感。精讀采用研究性論文的形式,在平時完成閱讀,寒假中可完成閱讀論文。
【高中語文備課組計劃】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備課組工作計劃范文11-14
高中語文備課組長總結04-16
高中語文備課組長總結08-23
高中語文備課組長總結范文03-22
高中語文備課組長總結范文12-23
高中語文備課組長的總結范文12-24
高中語文備課組總結(通用6篇)12-25
高中語文備課組長工作總結12-23
高中語文備課組工作總結(精選5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