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趣味心理學學習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趣味心理學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趣味心理學學習心得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有幸第一次能以這樣的身份站在這里,與大家分享心理學學習的心得體會,我首先要感謝我們的李春紅老師、黃崇老師,是他們的悉心教導和鼓勵支持,才讓我有這樣的機會取得讓自己滿意的成績。
回顧心理學的學習歷程,最初與心理學結緣是因為復雜的夫妻關系和緊張的親子關系。我們夫妻常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而女兒的叛逆更讓我不知所措,我陷入了持續焦慮而不能自拔。這時候我接觸到心理學,嘗試用心理學的方法和實踐經驗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最初的效果并不明顯,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生活中很多事物正悄然變化。我感覺到夫妻關系變融洽了,因為我學會了用九型人格去剖析彼此。我了解到我是完美型,而我老公是和平型,我學會了換位思考。更讓人欣喜的是我與女兒也開始正常溝通了。因為我明白了女兒在抱怨的時候,并不希望我一味地灌輸所謂的'成功經驗和正確的價值觀,而只是需要我的傾聽,而傾聽作為心理學最普遍的咨詢技能是我們平時面對親人時最難做到的。正如孩子常常說到的:我們學校有心理課,我周圍各種心靈雞湯,我真的被你的嘮叨煩死了……而傾聽讓女兒深切地感受到我對她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相信她有能力解決自身的問題。說到這里,我很想問問在座的各位,你們學習心理學的動機是什么?明確了動機,你就會產生足夠的動能去驅使你不斷前行。現在心理學正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家庭關系、人際關系,還是職場乃至投資。我發現心理學就像我的情人,讓我欲罷不能,我在心理學的宮殿當中自由地翱翔。
趣味心理學學習心得2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人們時常感受到很大的工作壓力,而各式各樣的“趣味”產品很大程度上可以豐富生活,緩解壓力。設計心理學是建立在心理學理論知識基礎上,把人們的需求通過設計表達出來的一門學科。本文將設計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針對趣味產品進行有關設計方法的探討與研究,為設計出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趣味產品提供理論依據。
一、設計心理學與趣味產品設計的關系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師必須要掌握的一門理論學科,主要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人們產生的心理反應,這種心態和心理反應作用于設計,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趣味產品設計有了大量設計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做鋪墊,才能更好的研究人們使用該產品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的開發設計新的趣味產品。
一件趣味產品,應當是產品設計要素和人們的心理感受的結合。通過利用色彩、造型、質地等要素去設計趣味產品,色彩、造型、質地、肌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產品帶給人們的情緒,反映其本身價值。設計心理學研究的正是這些要素帶給人們在視覺、觸覺、感官上的各種心理感受,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反饋給設計師,從而更好的改進設計,使產品更能令人滿意。
趣味產品是良好的功能和趣味形態的統一結合,趣味產品不但要能用,而且要好用,這就離不開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深入研究。用設計心理學的理念分析,趣味產品設計應當根據使用者的生理特征,以他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操作經驗為依據,探析消費者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使設計準確傳達其功能。
二、趣味產品研究的現實意義
“人與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人類能創造而動物不能。”美國教育學家羅恩菲爾德指出。事實上,趣味性設計是創新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以人為本,考慮人們使用的舒適度及心理感受,從而使人們愛上生活,并對未來充滿希望。
趣味性可具體劃分為幾種,包括機智的生趣,幽默的諧趣,雅致的雅趣,情感的情趣、自然的天趣,理智的理趣,兒童的童趣,樸實的拙趣,新奇古怪的奇趣等。趣味產品設計,主要通過趣味化的外觀造型來表達,在滿足產品原有功能的條件下,將各種優雅、可愛、幽默、新奇、卡通的符號和元素融入設計中,并對細節部分作適當的情感化處理,從而帶給人們從情感體驗得到的驚喜。
有趣的產品,能讓人們與之進行良好的情感溝通,反映人們的精神需求,體現設計心理學中的“一切為了用戶”的理念和產品設計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對產品使用者的尊重、理解和關懷。趣味產品的代表,阿萊西公司的一款自鳴式水壺。這款水壺是格雷夫斯于1985年設計的,壺嘴設計有一只紅色小鳥,看起來十分有趣,當水沸騰時壺嘴會自動發出響聲,類似鳥叫的聲音,非常悅耳。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感到舒適、愜意、身心愉悅,聽“鳥鳴”可享受到來自大自然的關懷和意外的情趣。
有些產品功能性雖很強,但外觀造型卻呆板、單調,讓人們在工作之余不能得到良好的心理放松。而有趣的產品,能帶給人們豐富的情趣體驗,看到這樣的產品,就想去觸摸、感受,產生美好的回憶。現在,人們購買產品的目的更多的是在追求新奇、潮流,也更加重視產品與人的情感交流和對話。隨著社會的發展,趣味性產品更加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已成為一種流行和時尚的象征。
三、趣味產品設計方法研究
一個有趣的產品傳遞給使用者的除了功能的安全、實用,更強調帶給人們的情感理解和心理體驗。趣味性的設計往往通過形式要素,例如,形態、色彩、裝飾、材料等的變化,引發人們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從而實現設計中的“以情動人”。趣味產品設計還要重視對產品結構、材料、生產工藝的可行性分析,如在產品設計中采用天然材料,通過材料的質感增加自然情趣或特定情調,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趣味產品設計流程可以劃分為研究、整合、設計,下面對這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調查研究階段。確定研究的目標用戶人群,通過了解用戶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體驗去尋找趣味產品設計出發點。
其次,分析整合階段。通過前期調查的數據,分析用戶關注的重點以及他們舍棄的東西,總結獲取趣味產品要素的可能來源。
再次,設計延展階段。趣味產品設計的構思和表現手段多種多樣,包括表象、象征和隱喻、變形和解構、聯想、仿生等。仿生的手段就是運用了產品與自然界的關系,借助仿生形態體現產品的趣味性,如植物的枝葉、動物的五官,自然現象等。又如,菲利普斯塔克設計的檸檬榨汁機,造型看起來像一條可愛的章魚,又像一個抽象的昆蟲,看到它會讓人們情不自禁的產生微笑,無聲之中給生活帶來一絲幽默。設計延展階段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趣味產品造型要體現一定的主題性,形成特定的吸引力,在良好功能性的前提下,還要符合形式美法則,如對稱與平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
第二,趣味產品要有豐富的表情,且色彩搭配要生動、活潑,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行為習慣,并要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及風俗民情對該產品可能產生的影響,讓消費者在心理上、觀念上能夠接受。
第四,趣味設計要敢于打破常規,大膽采用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藝,創造出新的效果,以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審美作為趣味的表現手段。如,光寶科技公司設計的一款“夢醒”鬧鐘,在設計上以現代數字技術對鬧鐘重新定義,通過聲音、影像和情境綜合,帶給人們在開心、滿足的狀態下起床的情趣體驗。
設計心理學以人對產品的理解為線索和依據,使用戶通過有趣的外形理解產品的功能。設計的本質是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的,為了優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趣味產品設計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通過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去探究人們的消費心理,讓產品本身的形態與人的感情產生共鳴,實現產品設計的趣味化、情感化,讓產品成為人們心理活動的承載者,從而促進人與產品之間良好的情感溝通,緩解工作壓力,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趣味心理學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心理學的學習心得01-06
心理學習心得01-20
心理學培訓學習心得09-16
職場心理學習心得12-27
心理學學習心得11-29
《教育心理學》學習心得07-29
趣味心理學課程心得體會11-15
趣味物理課學習心得03-31
教育心理學學習心得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