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功學的演講稿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當下社會,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功學的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功學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葛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成功。我想說,世界上沒有天才,所謂的天才其實是天生的蠢材,所謂的天才也許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性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所以,成功不能靠老天,只有靠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很有錢的老板曾經這樣問過他的員工,他說:“你這么努力,你知道成功在哪里嗎?”員工當時說:“成功在未來。”老板搖了搖頭,說:再給你三天的時間,你好好的想想,成功到底在哪里?于是,這名員工過了他這輩子最痛苦、最漫長的三天,但卻還是想不到成功在哪里?他很沮喪的告訴老板:“我不知道。”老板笑了,他說:“成功就在每一天,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進步了,你就成功了,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復做,每天進步一點點。” 要想成功還必須珍惜時間。古往今來,這樣的人舉不勝舉。相傳巴爾扎克經常連續寫作三十個小時,累的雙眼暴紅,淚流不止。也可以想見,沒有這樣夜以繼日的勞作,他怎能寫出卷帙浩繁的《人間喜劇》?相傳一生中有一千多項發明的愛迪生經常把自己鎖在實驗室里幾天幾夜不出來。而魯迅則是“把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時間稍縱即逝,時不再來,誰從今日做起,把握住了時間,誰就會成為生命的主人,誰就會獲取豐碩的成果。
朋友們,你是否沉迷于想入非非之中,在肥皂泡般美麗的幻想中讓時間從身邊悄悄過去?你是否嘆息于無盡的懊悔之中,不思補救而讓時間從你那無神的雙目前悄悄過去?你又是否沉溺于無聊的玩樂之中虛度年華,讓時間從你的嬉笑聲中悄然逝去那?如果是這樣,請你珍惜時間,把握現在,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取努力做一個成功的人士,或者,為成功做一個好的準備。
演講人:
日期:
成功學的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據報道,海口景山學校的`一名13歲的學生李立達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干警一起成功橫渡了總長22.8公里的瓊州海峽。而此舉只有那些擁有堅強毅力的人才能做到。過去李立達他們也曾橫渡過瓊州海峽,但是卻失敗了。但是,他們沒灰心喪氣,而是越挫越勇,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迎接他的是掌聲和鮮花。使他們走向成功的因素就是他們那股堅強的毅力。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愚公憑著他那股不怕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決心挖掉兩座大山。最終,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將兩座大山搬走。這個故事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
每個人都有一種“惰”性,往往一部份人在遇到困難以后就被彈回去停滯不前了。而擁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卻會打敗這種“惰”性。他們會一次又一次的前去克服困難,最終成功。
也許有的同學會問:有沒有毅力與我們有什么關系呢?請大家想想,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而學習中總會有一些難題,而我們如果一遇到困難就退回去的話,永遠也不可能成功,如果迎頭而上,克服困難,就能夠成功。
舉個例子,我們班有個同學在第一次英語考試只有49.5分。奇怪的是,三個月后的考試他的英語成績卻突飛猛進,突破80分。原來,他每天早上5、6點鐘就起床背英語單詞,不會的題就馬上問同學,現在的成績越來越好了。總之,擁有堅強的毅力對我們大家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我們大家應該學習這種精神。
我現在始終堅信一個信念:毅力能夠成就一些大業。
謝謝大家!
日期:20xx年2月28日
成功學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自信,是人類運用和駕馭宇宙無窮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 ‘奇跡’的根基,是所有科學法則無法分析的玄妙神跡的發源地。”奧里森·馬登也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質,就會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開始做事前,總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直到勝利!”
自信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一個人的成功,從不少人的創業史上我們都可見一斑。自信可以從困境中把人解救出來,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賦予人奮斗的動力。或許可以這么說:“擁有自信,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
同樣兩個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時總會以一種更輕松的方式度過:當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時,會認為這是因為自己有實力,當遇到實在無法完成的任務時,則認為也許任務本身實在太難。而缺少自信的人則會把成功歸功于好的運氣,把失敗看成是自己本領不到家。只是由于這小小的心理差異,雖然二人花的時間,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較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獲要大得多。
國內外多少科學家,尤其是發明家,哪一位不是對自己所攻克的項目充滿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只會一次又一次地激發起他們的斗志——他們認為:失敗越多,距離成功也就越近了。但自信不是平白無故地就會附著在人身上的,首先人要有真才實學,接著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信,并把它作為一種極其有用的動力。空有滿腹自信,那只說得上是自以為是罷了。這種所謂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動人前進,反而害人不淺。
網絡評論人王小山說過:“沒有真東西,只有信心的話,前途只有一條——死,而且死得很難看。”這句話聽起來有些過火,但事實上如果僅有自信的話確實是十分危險的。
同樣,在我們的學習中,僅有自信也是不夠的,自信應該與努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時常見到有部分同學在考試之際,沒有一絲緊張,沒有一點危機意識,滿懷自信地步入考場。但考試過后,這部分同學中有的分數挺高,有的分數卻是羞于見人的。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這部分同學中一種是既自信,又刻苦認真學習的;一種是單有自信,卻未付出努力的。這兩類同學看上去都是充滿著信心去應試,但由于平時知識的積累不一樣,后果就截然不同。
所以說,我們做人,就應當先做一個滿腹經書,然后才充滿自信的人。因為自信只是一種虛無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讓自信附著于“實干”這一燃燒自信的機械上,以使自信發揮出它應有的力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于成功學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成功學演講稿12-24
成功學沒告訴你的勵志文章04-11
關于蘇軾的演講稿11-30
關于教育孩子的演講稿12-31
關于初二的演講稿12-25
關于書的主題演講稿12-25
【精】關于夢想的演講稿12-24
關于中國漢字的演講稿12-24
關于理想主題的演講稿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