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愛上自己專業演講稿
只有對一個專業感興趣,你才會愛這個專業,你才會喜歡這個專業。
對于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的張華清來說,今年的10月是難忘的,他和兩位同伴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電子科技競賽,還拿到了一等獎。他從沒想過自己能在這樣高手如云的全國性大賽中走到最后。
參加比賽之前,張華清在學院里的電子設計興趣小組里經過了無數次的“實戰演練”,從簡單的連電路到獨立設計項目,從加入這個興趣小組開始,他就沉浸在專業帶給他的成就感中。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為了讓大學生更好地度過大學時光,愛上自己的專業,湖南城市學院的各個院系都在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助學生度過大學迷茫期
“迷茫。”這是很多大學生形容自己進入大學以后學習狀態的字眼。
湖南城市學院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何霞也經歷過這樣的狀態。走進大學校園,剛剛擺脫了束縛的她不愿意再像高中時代那樣學習,甚至“一看到課本就煩”。
但學院開展的“雙百工程”活動讓她忙碌了起來。這是學院給學生的一個任務,按照規定,每個學生都要在大學期間背誦一百篇經典文章,寫作一百篇作文。雖說是任務,但何霞卻做得有滋有味。那些經典美文讓她愈發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她常常不自覺地就能背出一篇。
“以前沒有好好體會,現在習慣了,不讀都會覺得不過癮。”如今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樹,一片云或是一朵花,何霞都能像背誦美文一樣做出一首小詩來。
在文學院輔導員張振武看來,“雙百工程”帶給學生的不僅是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的改變,“以前很多學生下課之后根本不知道干什么,但現在晚上或者早上都能看見一些默默看書誦讀的學生。”
興趣引導,讓大學生愛上自己的專業
除了張華清所在的電子設計興趣小組,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還有4個興趣小組。這些小組幾乎讓全學院的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所愛。這些興趣小組有一個名字叫“零點觸動”,“就是希望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后,能夠觸動他們某一方面的興趣,過好這四年。”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彭海華說。
其實張華清在加入興趣小組之前,除了規規矩矩地上課,“也不知道這個專業前景是什么。”加入電子設計小組興趣小組之后,他才知道原來可以做的事還有那么多。最初,張華清給學長“打雜”,“連連電路什么的。”看著學長設計產品,他也跟著學。“大二第一學期,我開始獨立做些小設計。”張華清還記得自己設計的第一個作品出爐時,心里的`那種成就感,“原來課堂上的理論可以這樣用于實踐。”
從課堂到工作室,提前體驗工作狀態
讓朱高科實實在在體會到專業樂趣的是在工作室的日子。還沒畢業,這個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大四學生便體驗了一把職業人的狀態,提前找到了工作的感覺。
工作室位于學院大樓里,被稱為“一條街”。之所以有這樣一個稱呼,是因為那里有大大小小由院里各個老師成立的15個工作室,朱高科加入的只是其中一個。
原本工作室是老師們承接社會項目的“私人平臺”,但卻被學院利用起來,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只要學生有興趣,就可以報名參與工作室的項目。在工作室,學生不僅可以跟著老師學到實踐知識,還能到現場親自參與項目的規劃設計。
進入工作室前,朱高科對自己的專業并沒什么概念,“城市規劃到底是個啥?”他常常思索這樣的問題。今年暑假,他進入工作室,老師手把手地教他畫圖,做設計,還帶著他到了湖南桑植縣做一個縣域布局和鄉村規劃的項目。
“在項目現場,會看到各種具體的規劃,比如停車位設計在哪兒,哪里應該有個變壓器,路應該怎么修。”這樣的問題他在課堂上課可從沒見過,但參與這樣的項目讓他腦子里那些知識一下活了起來,課堂上那些生硬的規劃概念也都搞清楚了。
這樣的實戰演練讓很多學生受益匪淺。在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黃智的印象中,因為在工作室中有了項目實踐,很多學生在畢業后上手很快,在同行中間也相當有競爭力。“15個工作室幾乎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實際項目的機會,在這些項目中,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提升,對專業的了解越來越深,提前就進入了工作的角色。”
當有一天自己的興趣變成職業,可以每天都干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該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希望大家能夠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
【讓學生愛上自己專業演講稿】相關文章:
愛上自己詩歌04-09
愛上自己作文07-12
自己愛上誰詩歌07-29
愛上過去的自己散文05-20
愛上旅途中的自己作文09-11
在路上,愛上未知的自己作文09-11
愛上穿旗袍的自己作文03-01
在路上愛上未知的自己作文06-19
愛上自己的舊衣散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