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

時間:2021-07-30 14:27:32 演講稿 我要投稿

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

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了解傳統節日,熱愛中華文化》。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博的國家,廣袤的地界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自然景色,也為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人文風光。有眾多民族組成的中國就連傳統的習俗都是如此豐富多彩。

  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冬至"這個節日,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為短暫夜晚最為漫長的日子,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就記載道:"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到了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對于冬至,蘇州一直延續古時候的傳統,"冬至大過年"這一說法在蘇州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冬至這一天,蘇州人就會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斟上冬釀酒,煮上餛飩,有說有笑的過一個溫暖的冬至,在冬至夜飯的餐桌上一定不會少了鹵菜,俗語有云:有得吃,吃一夜;嘸不吃,凍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吃一夜,貧困之家只能干坐著凍也要凍一夜。人們不甘心凍一夜,想吃一夜,所以就喝酒、買鹵菜吃。

  這可以說是南方人的冬至夜,那么北方人的冬至就沒那么隆重了,北方人并不過冬至夜,而是過冬至,在那一天北方人會吃一碗餃子,因為餃子的形狀類似耳朵,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

  說完了剛過去不久的冬至,再來說一說即將到來的春節吧。對于春節,南方和北方的差別也很大。

  春節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在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對家里進行一次大掃除,意味著"辭舊迎新",南方人喜歡在門上貼上"福"字和春聯,北方人除了春聯外,還會在窗戶上貼上剪紙窗花。到了除夕,大家圍坐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長輩會給家里的小輩一份壓歲錢,聽著窗外的鞭炮聲,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雪白的冬天也染上了喜慶的紅色。

  南北方的除夕較為不同的是對于小年的理解,南方人通常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年夜",而北方則是將臘月二十三日成為"小年",在這一天需要"祭灶",北方人會煮好麻薯,供奉給灶王爺,因為在這一天灶王爺會上天向玉帝稟報人間的事情,為了讓灶王爺不要胡說,能夠說些好聽的話,人們就用又甜又黏糊的麻薯糊住了灶王爺的嘴。

  我們國家還有許多有趣的傳統文化,如"上元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宵節,"乞巧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七夕節等,都有著耐人尋味的歷史,同學們不妨憑著興趣去探尋一下吧。

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七三班的。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過中國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再過幾天,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舟”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有詩云:

  梁啟超先生早就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著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么作為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著我們禮儀之邦的風范;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群、臻于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信敏廉毅”的高素質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于我們,世界屬于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美德。五千年的斗轉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歷史的背影雖已漸行漸遠,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卻傳承至今,散發著永恒的魅力。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被保留到現在。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正擺在我們面前,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許多人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xx年11月24日,韓國成功申請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但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懷,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結。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節,國家將其定為法定節假日的意義并不是簡單的放假休息,而是通過掃墓、祭拜等活動來追憶祖輩,傳承文明,弘揚美德,從而使我們更加珍惜先輩已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心懷感恩,繼往開來,奮力拼搏。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不要等它湮沒在時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節以來,中國大江南北都在發起“光盤”行動——吃“光”你“盤”子里的東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梁,我們南中學子更應多了解傳統文化,并有責任堅守傳統文化的陣地,時刻牢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為此,我號召全體師生: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節約水電,珍惜糧食,愛護公物,用實際行動來弘揚祖國的傳統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最后,讓我們以男生公寓樓的對聯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雙,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謝謝大家!

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傳承傳統文化,發揚感恩精神》。

  伴隨著濃濃的春意,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四月清明時節,是中國人祭祀祖先、懷念親人、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踏青、掃墓,祭祀先人、祭祀先烈,這些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特有的傳承,其中無不寄托著后人對先人的哀思,無不寄托著后人對先烈的追悼。

  對于我們廣大青少年學生而言,清明節更是緬懷革命先烈,激發愛國思想,學習革命精神,繼承烈士遺志的重要日子。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沒有被戰爭的余波波及,更體會不到戰爭的困苦與磨難。但祖國的發展需要我們繼承先烈們為國為民,舍身捐軀的精神,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增長才能,懷有足夠的信心與決心,去完成、去開拓革命先烈未盡的事業。

  清明節傳承至今的祭祖掃墓活動,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中所蘊含的感恩、和諧、積極、新生的內容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因此,清明節不是一個哀傷的節日,而是莊重、感恩、懷古的節日。如今,清明節已有了新的內涵,不再是簡單的掃墓,更重要的是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里,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

  對于我們而言,孝敬父母就是對他們的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專心聽父母說話,聽從父母的正確管教;常對父母匯報自己在校內外的各種情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關心父母健康等,都能將我們的孝心轉化成具體的行動,真正地感恩父母。

  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不僅是在清明節日,更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感恩精神永伴你我!

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5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歷法、數學,以及后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后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沖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恒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里,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于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后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并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弘揚傳統節日演講稿】相關文章:

弘揚社會公德演講稿02-05

弘揚工匠精神演講稿(集合15篇)01-26

弘揚工匠精神演講稿集合15篇02-03

弘揚工匠精神演講稿(精選15篇)02-01

弘揚正能量06-07

弘揚中國精神的演講稿4篇01-28

弘揚中華美德演講稿15篇01-28

關于傳統節日的演講稿-勵志演講稿02-07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01-24

弘揚民族精神,走向美好未來演講稿03-1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五区 | 亚洲九九影院在线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日本欧美在线α免费 | 欧美大片在线视观看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