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演講稿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演講稿1
同學們,今天給你們講一講有傳染病的預防知識,請你們認真收聽。
為了同學們的健康,為了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我們要做好傳染病的預防,所以請同學們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四勤”,第一勤勤洗手:飯前、便后、外出后、進食前、雙手臟后立即洗手(學校每個廁所洗手的地方都放有肥皂,同學們洗手時用肥皂和清水洗凈雙手);第二勤勤剪指甲;第三勤勤通風:要勤開窗(請同學們每天來學校進教室后或上功能課時先看一看教室、功能室窗子是不是充分打開了,如果沒有請主動打開。),多通風,少去不通風人流密集的場所;第四勤勤運動:堅持室外運動,如步行、球類、跑步等運動,增強自身抗病能力。
2、加強營養,多飲水,多吃疏菜和水果;保證充足睡眼。
3、避免接觸發燒、咳嗽有上呼吸道癥狀的病人,以及水痘、手足口病等等傳染病病人。
4、做好教室、室外包干區的清潔衛生,使我們有一個干凈衛生的學習生活環境。
5、有發燒、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的同學,以及水痘、手足口病等等傳染病的同學,請你在家休息治療,暫不要上學,并及時打電話向班主任老師請假,等病完全好后再上學。上學時先到校醫室,經校醫檢查同意后才可返回教室。
最后請班主任老師每天常規晨檢,并做好記錄;有因病缺課的學生及時報校醫室,有發燒、水痘等等異常的學生及時督促其到校醫室檢查;因病隔離在家的學生返校時督促其先到校醫室檢查,經校醫同意并開具返校證明才讓進教室。請班主任老師督促學生每天堅持教室開窗通風,最好有專人負責。謝謝!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演講稿2
二、注意流感的措施
夏秋季節是學校傳染病多發季節,學校是人群密集的場所,學生是傳染病易感人群。為了保證學生身心健康,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結合我校實際,特做如下決定,請同學們遵照執行:
一、加強晨檢及時就醫
加強晨檢工作,保證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如發現學生出現發熱等流感樣癥狀,班主任、衛生委員要做好登記和上報工作,并動員學生及時就診,暫停上課,重者進行隔離治療,直到病愈。
二、開窗通風
注意教室、宿舍等公共場所的通風換氣,每天通風不少于2小時,保持空氣新鮮、清潔;下課后,學生應到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
三、勤洗手
學生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勤洗手。研究結果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個小時。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時會將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與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場所接觸了患者觸摸過的物品,手上就會帶有感冒病毒。所以勤洗手十分關鍵。
四、勞逸結合
注意勞逸結合,每天保證至少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以增加抗病能力。經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時體內會產生一種有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物質。因此感冒病人保證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
五、少去公共場所
在流感流行期間,應少到公共場所。盡量減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減少感染幾率。與流感病人接觸時,戴口罩。
六、注意生活細節
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合理均衡飲食提高人體免疫力。在夏、秋季節要注意防寒保暖,盡量減少發生流感的誘因。冬季盡管出汗較少,也要多飲水,多吃水果和蔬菜。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飲食會降低人體免疫力,飲食過咸,會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內的溶菌酶減少,并降低干擾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感冒病毒易進入呼吸道黏膜而誘發感冒,故提倡清淡飲食。勤換牙刷,人們每天都要使用牙刷,如果上面帶有病毒,則容易反復感染;另外,牙刷常處于潮濕狀態,病原體易滋生繁殖,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注意腳部保暖,腳對溫度比較敏感,如果腳部受涼,會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使人容易受感冒病毒侵擾;同時提倡冷水洗臉。
七、加強體質鍛煉,增強抗病能力
學生長時間坐在教室里,要增加室外的體育運動,改善學習的緊張情緒,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
八、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對發病學生所在的班級進行隨時/終末消毒,流行期間要對教室進行空氣消毒(過氧乙酸、乳酸、紫外線、食醋等),食醋熏蒸法對預防流感有良好效果,食醋用量5—10毫升/立方米,加水稀釋一倍,置火爐上溫火加熱到食醋蒸干,每日1次,連用3天,可有效控制流感病毒的傳播。教室每天堅持采用濕式打掃,疾病流行期間堅持對地面進行消毒。
九、藥物預防
金剛烷胺類藥物目前公認對甲型流感有預防效果,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病毒進入上呼吸道上皮細胞,但由于這些抗病毒藥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易推廣應用。亦可用中藥貫眾、板藍根、藿香、生甘草各9g煎服,每日一劑,連用三日。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演講稿3
春夏季是各類病毒、細菌容易滋生、繁殖,容易傳染的季節。
1、如何注意食物中毒
2、注意流感的措施
一、如何注意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這是一類經常發生的疾病,會對人體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損害。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階段,因此,預防食物中毒,保證健康成長至關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鼠藥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衛生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飲用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潔凈的水。
9、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御細菌的侵襲。
只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認真學習食品衛生知識,掌握一些預防方法,提高自我衛生意識,就能最大限度減少食物中毒的風險度,預防食物中毒,保證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演講稿】相關文章:
關于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稿11-23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資料稿11-24
2022年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稿09-30
2017年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稿11-29
小學生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稿09-22
幼兒園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稿09-15
小學生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稿11-23
2017年學校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稿09-15
最新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稿09-15
冬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講座的總結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