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范文通用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干、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現在社會,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那要怎么寫好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范文通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范文通用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中州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級物流管理1班的甘道祥,今天很榮幸能作為學生代表在莊嚴的國旗下發言。上周四,也就是10月31日,是由聯合國確定的“世界勤儉日”。
該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勤儉”之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勤勞節儉的民族,無論是“勤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古訓,還是“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如影隨形,無不說明勤儉需要時時刻刻銘記,更需要點點滴滴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至今仍被人們吟唱,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中華民族從未忘記“勤儉”的千古美德,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是否仍然秉承著先輩們的訓誡呢?我們是否跟從了別人的車輪而忘記了自己原來也可以走的路?
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家庭條件越來越好的現在,追求時尚和潮流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盲目追求時尚會使同學們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進取,不分輕重。一味追求潮流,卻往往把自我丟掉了。我們是學生,儉樸大方就是學生該有的.美,讓我們在潮流生活的雜亂中返璞歸真吧!
勤儉是一種品德的修養,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無形的記錄下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理應勤儉,在物資富足的時候同樣不能忘記“勤儉”,看似關乎物資,其實關乎精神,勤儉也不僅關乎空間,更關乎時間,當你有條理的做事時,你的生命在延續,正如儉以養德的古訓和當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每一點的節儉都是地球生命的延續,我們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以勤奮踏實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培養自己的高尚品質。讓我們銘記這句話,“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努力做一名勤儉節約、品質高尚,勤奮踏實,全面發展的當代大學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范文通用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本次班會的主題是《儉以養德》,自古以來,勤儉節約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我們兒時便早已學過:四海無閑田,農民猶餓死。這足以體現糧食的重要性。然而在物質資源豐富的今天,我們仍應當秉執節儉的觀念,珍惜每一粒米飯,每一張紙,每一點資源。
當今時代,有許許多多的青少年注意攀比,過度追求享樂,造成了大量的浪費。請同學們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一杯未喝完的飲料因為不想喝了而隨手扔掉?是否有某個作業本還有很多頁未寫,而只因為寫了寥寥數頁而棄之于垃圾桶?是否有某件衣服因為只穿過一回而棄之于箱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得浪費多少東西?
我們要無時不刻得把節約二字銘記于心間,以浪費糧食為恥,以勤儉節約為榮。當你在要扔棄某個還有利用價值的東西的時候,想一想這個東西還有著千千萬萬的人需要,而你卻要棄之于垃圾桶。許多的人,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沒有可以保暖的衣服。每一粒米飯都來之不易,他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錦衣玉食不一定是好的,我們都是追求完美上等的心,但如果造成浪費,即使再美麗的外表下,內心也是丑陋的。
我們要從小就將節約養成習慣,自然也就可以將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節儉不只是說說而已,必須落實到行動,將節儉的美德傳遞到每一個人身上。網絡熱詞大胃王,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吧,大胃王的直播視頻無疑都是浪費的體現,當然了,現在這類視頻已經受到大眾的抨擊,所以這類視頻也愈來愈少,證明了節儉不浪費是我們眾多人心中的好品質。
我們要將節儉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傳統文化有著教化人心的作用,我們要做高素質的中國人,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節約不僅關乎個人的品質,還影響著社會風氣,更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每節約一份資源,或許更會有人不在受冷挨餓了。如果人人有著勤儉節約的觀念,那么貧困人口就會越來越少,國家繁榮的目標便會越來越近,我們的美好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同學們,讓我們吹響勤儉節約的號角,讓節儉的風氣無處不在,為社會昌盛盡一份綿薄之力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范文通用3
親愛的老師們、可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馬年奔騰而過,羊年應約而來,溫馨與甜蜜的寒假悄然結束,報名的相聚又把我們帶回到熟悉的校園,迎著春天的信息,和著新年的快樂,我們又步入了一個新的學期。
新學期的第一天我要和同學們分享的話題是《儉以養德》。這個話題的啟發源自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他在《誡子書》中所說的一句話:“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貴為丞相,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卻保持著儉樸的生活作風。乃至身死之后,內無余帛,外無盈財。所以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諸葛亮不僅是智慧的化身,同時也是人格修養的典范。可見,儉樸的生活能夠使人不被財富、權勢所束縛,不為浮華的生活所迷惑,自愿磨練自己的性情節操,培養美好的心靈和品格。
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黨無儉必敗,國無儉必亡。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追求,無論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如今,同學們的家庭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消費水平提高了,但這些不應成為我們放棄節儉的理由。揮霍浪費,挑吃挑穿,講攀比,擺闊氣,終會得到大自然和命運的'懲罰。窮當克儉,是美德;富而思儉,是更高層次的美德。
我期待在新的學期里,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不僅要有節約意識,更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從作業時愛惜每一支筆,不浪費每一張紙,洗手時節約每一滴水、就餐時愛惜每一粒糧食、教室無人時珍惜每一度電開始,弘揚節儉的優良傳統、倡導節約光榮的社會風尚、養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讓我們用行動為節儉點贊!
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范文通用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儉以養德》。
不久前微信上有一個視頻感動了很多人。一個去餃子店吃飯的中年大叔,沒有點餐,而是在周圍人的指指點點中非常坦然的吃完了同桌一對小情侶留下的半盤餃子,然后從錢包里掏出一百塊錢放進店里的捐款箱里,最終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這位大叔之所以贏得尊重,用他的行為感動萬千網友是因為他用節儉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最好的詮釋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無獨有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
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這樣節儉的人在我們金東方校園也比比皆是。每次會議結束時,老師們都會將喝剩的瓶裝水自覺的帶走;每天都會有認真負責的同學及時關掉教室的電燈電器;每餐都會有同學按需打飯,餐盤里不剩食物……
當然,我們的身邊也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有一些同學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節儉也是人品德修養的體現。學校倡導大家做高品質的金東方人,讓我們從節儉做起。
避免指尖上的浪費。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許多小事都是舉手即可完成的,比如:節約每一度電,做到隨手關燈、人走燈滅、人走電器關;節約每一滴水,水龍頭用后及時關閉,杜絕滴漏水現象;節約每一張紙,復印紙、公文紙統一保管,按需領取,盡可能雙面打印或復印等等。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拒絕浪費是尊重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陽光、空氣、水和糧食;是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的表現。糧食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是我們最辛苦,可收入最低,但卻最無私的農民們在田地里辛勤耕作的結晶。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我們要努力做到不浪費糧食。希望孩子們對師傅們的工作多一份包容,對飯菜口味少一些苛責,對糧食多一份珍惜。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用在節儉養德層面是再恰當不過了。切莫小視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米、一張紙,對一個人成長的潛移默化,成大事者在任何事情上都對自己嚴格要求,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節儉”非小事、它體現著一個人良好的素質和修養,關系到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長遠利益,切不可小視。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個處處節儉的人,做一個高品質的金東方人。
謝謝大家!
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范文通用5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儉以養德》。
同學們,儉,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從《左傳》的“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到李商隱《詠史》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有勤儉敗有奢”;從諸葛亮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到朱子的“一粥一飯,當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無不是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美德——節儉。
同學們,浩浩中華,上下五千年,從來不缺乏儉以養德的人,而勤儉節約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們始終稱頌著這樣的一種美德——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季文子,位高權重的魯國卿大夫,雖掌握國政和統兵之權,但卻“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宋朝姚希得,哪怕功成名就,依舊“日唯啖菜,一介不妄取也”;蘇軾,雖前前后后做官四十年,但卻始終注意節儉……
古有蘇軾,今有馬旭。“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住清貧,守得心靈的高度”,這段話是感動中國人物——馬旭的頒獎詞。,馬旭夫婦向家鄉黑龍江省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而這筆是她與她丈夫一分一厘幾十年積累而來。這1000萬元不僅是他們給家鄉的奢侈,更是對傳統美德——儉的完美闡述。
“儉以養德”,通過節儉的生活來培養道德品質,是自古至今都被倡導的人生之道。古人認為儉有四利:養德、養壽、養神、養氣。那么,我們應該怎么來傳承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呢?
親愛的同學們,傳承勤儉節約的美德,需要我們以歷史人物的勤儉美德的品質為指引,以滿足基本生活為準則。節儉不只是一種傳統美德,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我們要向蘇軾他們學習。
同學們,傳承節儉的美德關鍵還是在于我們自己。在此,我呼吁全體同學們: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新的時代,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國家,都需提倡節儉,因為節儉是幸福之本。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勤儉持家,儉以養德演講稿】相關文章: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誰說的09-29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誰說的 ?10-01
有關于儉以養德的名言07-09
儉以養德作文600字01-24
勤儉持家的媽媽作文10-15
勤儉持家的外婆作文08-08
關于儉以養德的的新聞稿04-10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哲理美文03-31
識美崇儉以養德論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