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宅文化演講稿通用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干、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現在社會,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要怎么寫好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宅文化演講稿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宅文化演講稿通用1
敬重的領導,尊敬的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小學六(1)班的王xx,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根》。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創建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絢麗文化。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文化溝通的頻繁,外來文化慢慢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當我們在追求外來文化時,卻冷落了傳統文化。
華夏五千年絢麗的'歷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創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尚氣節;孕育了“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社會美德……這些無不是前人心血與思想的結晶,無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無不是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標記。這些優秀的文化精神,成為連接各族人民精神的紐帶;成為激昂各族人民精神的力氣;成為中華民族延綿精神的支柱。
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粽子,中秋節只剩下一塊月餅,臘八節只有一碗稀飯……十二星座代替了“及笄”、“弱冠”……我們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漸漸削減……
同學們,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刻不待時,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在廣征博采的基礎上,細致挖掘提煉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互結合,有益的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相互結合,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打上中國文化烙印,形成中國現象,中國風格,使中國文化始立于世界文化發展的潮頭。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瑰美“國寶”的熏陶下努力學習,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承復興而奮斗吧!
我的演講完畢,感謝大家。
宅文化演講稿通用2
敬愛的老師們,敬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昨天是農歷五月初五,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有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內有艾,滿香。吃餃子,撒糖,賽龍舟,快樂。”端午節始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么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
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呼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后來演化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行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其次,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燥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期。為了避開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子,凈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喝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愿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概、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漸漸演化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情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態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日的國旗下講話,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著尊敬之心主動學習和愛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宅文化演講稿】相關文章:
宅文化作文(精選13篇)03-14
御宅Otaku亞文化的概念透析論文06-22
這個宅女不太宅500字作文10-09
宅在家的文案03-09
“宅”記作文05-16
進宅對聯01-07
宅生活作文09-24
新居入宅句子04-24
魂不守宅成語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