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產品保供應急預案范文(精選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保不齊會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為了將危害降到最低,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應急預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應急預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產品保供應急預案范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產品保供應急預案1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運行機制,有效預防、積極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提高應急處置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健康、生命安全和產業健康發展,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1.2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農業部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預案,制定本預案。
1.3事件分級
本預案所稱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是指因食用農產品而造成的人員健康損害或傷亡事件。按照《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分級辦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相應分為四級:即Ⅰ級、Ⅱ級、Ⅲ級、Ⅳ級。事件等級的評估核定,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照有關規定進行。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Ⅰ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指導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1.5處置原則
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當地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領導和指導下,根據職責分工,依法開展工作。
(1)以人為本。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應急處置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造成的健康損害和人員傷亡。
(2)統一領導。按照“統籌安排、協調配合、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體制,建立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3)科學評估。有效使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和預測預警等科學手段;充分發揮專業隊伍的作用,提高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水平和能力。
(4)預防為主。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急準備,落實各項防范措施,防范于未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加強宣教培訓,提高公眾自我防范和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
2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任務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事件進行分析評估,核定級別,開展處置。Ⅰ級事件發生后,根據要求和工作需要,農業部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以下簡稱“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事件應急處置工作。Ⅱ級、Ⅲ級、Ⅳ級事件發生后,省、市(地)、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地方政府領導下,成立相應應急處置指揮機構,統一組織開展應急處置。
2.1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設置
全國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總指揮由農業部主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副部長擔任,成員單位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性質、范圍、業務領域和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確定,包括:辦公廳、人事勞動司、產業政策與法規司、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發展計劃司、財務司、國際合作司、科技教育司、種植業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畜牧業司、獸醫局、農墾局、農產品加工局、漁業漁政管理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駐部監察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科技發展中心等單位以及事件發生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全國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辦公室主任由局長擔任,成員由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管領導或主管處(室)負責同志擔任。
地方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和日常辦事機構的設置,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2.2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職責
在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Ⅰ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主要是協助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3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貫徹落實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的各項部署,組織實施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2.4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各成員單位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加強對事件發生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工作的督促和指導。
2.5應急處置工作小組組成和職責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啟動后,各工作小組及其成員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立即按要求履行職責,及時組織實施應急處置措施,并隨時將處理情況報告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
2.5.1事件調查組
調查事件發生原因,做出調查結論,評估事件影響,提出事件防范意見。
2.5.2事件處置組
組織協調當地政府職能部門實施應急處置工作,依法組織實施行政監督、行政處罰,監督封存、召回問題農產品,嚴格控制流通渠道,監督相應措施的落實,及時移送相關案件,依法追究責任人責任。
2.5.3專家技術組
負責為事件處置提供技術支持,綜合分析和評價研判,查找事件原因和評估事件發展趨勢,預測事件后果及造成的危害,為制定現場處置方案提供參考。
3預測預警和報告評估
3.1預測預警
農業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預測預警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綜合協調、歸口管理和監督檢查,通過風險評估、風險監測,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隱患,提出防控措施建議。
3.2事件報告
農業部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制度,包括信息報告和通報,以及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信息采集和報送等。
3.2.1責任報告單位和人員
(1)農產品種植、養殖、收購、貯藏、運輸單位和個人。
(2)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檢驗檢測機構和科研院所。
(3)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單位。
(4)地方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機構。
(5)其他單位和個人。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不得瞞報、遲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遲報、謊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3.2.2報告程序
遵循自下而上逐級報告原則,緊急情況可以越級上報。鼓勵其他單位和個人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情況。發生Ⅰ級、Ⅱ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時,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個小時內向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報告。
(1)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控制措施,第一時間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收到報告的部門應當立即處理,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時通報同級食品安全監管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2)發生Ⅲ級事件時,市(地)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并同時通報同級食品安全監管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3)發生Ⅱ級及以上事件時,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報告省級人民政府,2小時內報告農業部。
(4)農業部在接到Ⅱ級及以上事件報告后,由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及時通報辦公廳和對口業務司局,按程序及時向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報告,并及時通報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
3.2.3報告要求
事件發生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盡可能報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危害程度、傷亡人數、事件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單位聯系人員及聯系方式、事件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件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況等,如有可能應當報告事件的簡要經過。
3.2.4通報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之間應當及時通報。
農業部接到Ⅰ級、Ⅱ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后,應當及時與事件發生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溝通,并將有關情況按程序通報相關部門,上報國務院;有蔓延趨勢的,還應向相關地區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通報,加強預警預防工作。
3.3事件評估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評估是為了核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級別和確定應采取的措施。評估內容包括:事件農產品可能導致的健康危害及所涉及的范圍,是否已造成健康損害后果及嚴重程度;事件的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事件發展蔓延趨勢等。
3.4級別核定
事發地上一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會同事發地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根據事件評估結果核定事件級別。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按照《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分為四級。Ⅰ級響應,由農業部報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同意后啟動實施;Ⅱ級響應,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省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成立事件處置指揮機構統一指揮處置,農業部加強指導、協調和督促。Ⅲ級、Ⅳ級響應,分別由市(地)、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實施,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指導。
4.2指揮協調
(1)農業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指揮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Ⅰ級響應;提出應急行動原則要求,協調指揮應急處置行動。
(2)農業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指揮協調相關司局向農業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提出應急處置重大事項決策建議;派出有關專家和人員參加、指導現場應急處置指揮工作;協調、組織實施應急處置;及時向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報告應急處置行動的進展情況;指導對受威脅的周邊危險源的監控工作,確定重點保護區域。
4.3緊急處置
現場處置主要依靠事發地的應急處置力量。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責任單位和當地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4.4響應終止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即終止,應急處置隊伍撤離現場。隨即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經現場評價確認無危害和風險后,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批準宣布應急響應結束。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置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件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和受影響人員,恢復正常秩序,保證社會穩定。
5.2總結報告
Ⅰ級、Ⅱ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總結分析應急處置過程,提出改進應急處置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處置總結報告,報送農業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
6應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農業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系統,由農業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托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傳遞等工作。
6.2技術保障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技術鑒定工作必須由有資質的專業技術機構承擔。
6.3物資保障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所需設施、設備、物資和資金,由同級人民政府的財政解決。
7監督管理
7.1獎勵與責任
對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或者成績顯著的單位、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失職、瀆職行為的單位或工作人員,根據情節,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7.2宣教培訓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和廣大消費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培訓工作采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年度組織實施。
8附則
8.1預案管理與更新
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職能職責及相關內容作出調整時,要結合實際及時修訂與完善本預案。
地方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參照本預案,制訂地方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地方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分級應當與本預案相協調一致。
8.2演習演練
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習演練,檢驗和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并通過演習演練,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8.3預案解釋和實施
本預案由農業部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農產品保供應急預案2
為保障我市農產品生產平穩,統籌抓好生產發展、農資供應、產銷銜接、流通運輸、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全力做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工作,特制訂本預案。
一、工作目標
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落實蔬菜播種面積,穩定水產品養殖面積,加強生產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安全,保證蔬菜、水產品品種數量充足。在滿足本市“菜籃子”供給保障的前提下,大力開展蔬菜、柑橘等優質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促進農產品銷售,確保農民增收。及時組織全市農資儲備配送調度,解決農資區域性、結構性缺口,保證不誤農時。
二、應急措施
(一)蔬菜保供方面
1.強化組織領導。在農產品保供領導小組指導下,組建蔬菜保供工作專班,落實專人,明確職責,專班實行定期碰頭、定期研究,對早期發現的潛在隱患以及發生的市場波動及時報告,發出預警信號,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并深入分析原因,科學預測動態走向,確保全市蔬菜保供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持續推進。
2.抓好存量調查。切實抓好在田蔬菜產量調查統計,對蔬菜在田面積、產量、產地批發價格定期進行統計匯總,切實摸清家底,保障市場供應。
3.抓好生產管理。依據市場供求形勢,分解生產任務,加強技術指導,督促各縣市區落實生產措施,積極組織本地蔬菜標準化生產,增加蔬菜產量,確保市場供應。
4.抓好市場供應。強化統籌協調,加強與市、縣相關部門溝通聯系,及時處理在蔬菜調運中出現的運輸問題,同時加強與商務部門對接,及時了解各市場及超市蔬菜供求情況,組織抓好蔬菜調運供應。同時加快推動基地與社區團購平臺對接,切實解決好蔬菜配送“最后一百米”問題,不斷擴大蔬菜直供銷售。
5.強化產銷對接。一是組織開展農超對接、農市對接。全面摸清縣市區蔬菜基地產量及銷售人員聯系方式,組織大型商超、市場采購上市。二是支持企業拓展市場。進一步抓好產銷信息服務,著力組織或支持蔬菜專業合作社、銷售大戶與省內外批發市場、商超企業對接,在保證本市蔬菜供應的同時,努力擴大蔬菜對外銷售量。三是大力拓展線上銷售。利用抖音、淘寶、京東、蘇寧易購、供銷e家、郵樂購等平臺,組織開展網銷活動。
責任領導:陳瓊;責任科室(單位):經作科、市場與信息科、農安科、市農業技術科學研究院、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市柑橘科學研究所; 聯系人:田丹15907200739。
(二)水產品生產方面
6.加強生產調度。及時掌握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等養殖單主體水產品存量及生產情況,加強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統籌安排,促進穩定生產。
7.做好指導服務。統籌全市水產專業技術力量,開展專項服務保障行動,及時指導養殖戶做好苗種投放及病害防控工作,落實標準化規程和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增加優質水產品供應。
8.協調產銷對接。密切關注規模養殖主體對產地運輸的需求,協調相關方面保障產地運輸暢通,及時組織指導規模養殖戶與城鄉重要農批和商超市場開展產銷對接。積極配合交通、公安部門,暢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促進鮮活水產品快速有效流通。
9.加強監測監管。嚴格做好水產品用藥監督管理,指導科學用藥,嚴禁使用禁用藥,督促指導生產者嚴格遵守休藥期規定,加大元旦春節期間水產品的質量抽檢頻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責任領導:楊大銀;責任科室(單位):漁業漁政科、市場與信息科、農安科、市漁政監察支隊、水產技術推廣站;聯系人:xxxxx。
(三)畜禽生產方面
10.持續抓好以生豬為主的畜禽產品生產。加強“周報告、月對帳、季調度”,及時提醒指導養殖場戶應對惡劣天氣影響,提前做好各類防護,備足獸藥和飼料等相關物資,抓好生產工作。
11.強化畜禽屠宰加工。宜昌雙匯有限公司、三欣食品有限公司等要保證畜禽屠宰加工正常運轉,鼓勵建立“點對點”調運制度,強化產銷銜接,嚴格落實屠宰檢疫工作要求,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鼓勵肉禽生產企業對出欄的肉禽進行屠宰加工,建設冷庫進行儲存,有效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適時投放市場保障市場供應,肉禽經營企業實施冷鏈運輸、冰鮮上市。
12.加強畜禽疫病防控。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要求,嚴格落實“一封住七管住”非洲豬瘟防控措施,提升防控意識。對全市畜禽養殖場戶開展疫情監測排查工作,實行畜禽疫病監測排查報告制度。成立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應急組和專家組,嚴格生物安全管理防護,做好畜禽等相關動物疫情的應急處置,強化動物及產品的'調運監管,加強畜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強化消毒滅源等工作,確保公共衛生安全。
責任領導:張明海;責任科室(單位):畜牧科; 聯系人:胡亞峰。
(四)農業機械作業方面
13.加快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進度。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農業生產急需的農業機械應補盡補、敞開補貼。積極推廣使用“湖北農機補貼APP”、人臉識別等信息化技術,加強“一站式”、進村入戶等便民服務,加快實現購機者線下申領補貼“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14.抓好機具儲備調度。盡量利用微信、網絡、電視等新媒體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指導機手進行機具檢修,確保機手以較高的技能水平、機具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春耕農業生產。
15.抓好農機安全生產。轉變宣傳教育方式,通過短信、微信、短視頻等方式,普及深化農機安全生產知識,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夯實安全生產基礎,確保農機生產安全。
責任領導:覃虎挺;責任科室(單位):農業機械化管理科、科教科、市農機安全監理所; 聯系人:xxxxxx。
(五)農資供應保障方面
16.建立農資供需監測制度。由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安排專人負責收集、匯總全市農資供需動態及缺口數量等信息,為研判全市農資供需形勢、精準做好農資保供提供依據。
17.分級確立保供單位,實行日調度。市、縣兩級建立以農資批發企業、農資示范企業為主體的保供單位名錄庫,根據疫情發展狀況及持續時間,適時組織保供單位積極從省內外組織貨源,合理安排庫存量,及時跟蹤落實農資儲備品種、數量,確保全市農資產品供應。
18.做好農資生產企業的服務與協調。加強與市域農資生產企業的緊密聯系,及時通報農資供需信息,幫助市域農資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做好與市場批發企業的有效對接,優先滿足市域內農資供應。
19.建立農資應急儲運配送系統。借鑒去年疫情期間農資保供經驗,根據農資儲備、基層網點的布局,科學規劃、利用和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農資應急儲運體系,開展農資點對點配送;加強溝通協調,確定好運輸路線、運輸工具、臨時存放點等,對應急保供重點企業和養殖戶在原料接收、產品銷售、運輸流通等環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時反應,及時協調市防控指揮部、市公安、交通等部門為企業開具通行證明,將保供企業、農資企業納入重點運輸保障范圍,幫助企業暢通“綠色通道”。
20.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積極協調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嚴厲打擊有意囤積農資、哄抬物價、牟取暴利、非法生產、經營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農資等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農資流通秩序。
責任領導:田雪峰;責任科室(單位):市場與信息科、法規科、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聯系人:xxxxxx。
農產品保供應急預案3
為及時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事件,確保商品供應穩定市場秩序,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維護正常市場秩序,特制定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相結合,建立生活必需品的市場監測預警信息報告制度,采取有效的應急處理措施,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市場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穩定市場,穩定物價,促進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組織機構
由縣商務糧食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市場體系建設股、流通業發展股、市場運行及消費促進股、辦公室等有關股室及商務綜合執法隊相關負責人組成縣商務糧食局生活必需品供應領導小組。
主要職責:在縣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領導下,負責指揮、組織、協調生活必需品供應和應急處理工作。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場運行科,負責具體日常工作。
三、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報告制度
(一)認真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工作。對生活必需品的購進、銷售、庫存、價格等情況實行定期監測報告制度,制定科學的市場運行綜合評價標準和預警標準。根據監測信息和評價標準進行分析預測,對整個市場運行做出準確判斷和評價,達到預警標準時及時發出預警信號,作為各級領導進行決策、采取措施的科學依據。
(二)對生活必需品實施監控,及時了解重點企業的商品購進、銷售、庫存等信息。研究制定應對市場異常波動的有效調控措施,并組織實施。
四、應急狀態
(一)一級狀態(特急狀態):指緊急狀態持續10天以上,生活必需品價格持續上漲100%以上,全縣生活必需品供應極度緊張,市民恐慌,搶購現象嚴重,大部分地區出現生活必需品脫銷。
(二)二級狀態(緊急狀態):指緊張狀態持續10天,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50%,全縣生活必需品供應緊張,市民搶購生活必需品并出現恐慌,部分區域出現生活必需品供應脫銷。
(三)三級狀態(緊張狀態):指生活必需品的.供應較為緊張,市場價格在一個月內持續上漲30%,市民爭購生活必需品,個別地區出現生活必需品搶購現象。
五、建立完善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聯系和儲備制度
為應對突發事件引起的市場波動,建立縣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建立聯系和儲備制度。
(一)確定華聯悅鮮恵、新百華譽集團、亞坤實業、聯華超市等數家縣級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骨干企業。應急保供骨干企業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變化,認真做好儲備商品的收購管理、調撥運輸和市場供應,確保生活必需品儲得進、調得動、用得上,發揮保供主渠道作用。
(二)各骨干保供企業要積極拓寬供貨渠道,增加儲備居民生活必需品庫存,建立應急預案,確保一旦出現緊急突發情況,能有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避免出現商品短缺造成搶購等現象。
六、應急準備
(一)建立市場監測信息系統。在重點流通企業、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重點農貿市場設立生活必需品供應監測點,進行日常監控。供應平穩時期,實行月報制度。在應急狀態時,啟動專報制度。
(二)定期進行生活必需品的供求動態分析,并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報告有關情況。
(三)結合應急要求,落實應急條件下生活必需品運輸銷售,并編制供應網點分布圖,設立應急生活必需品投放點,確保市場供應。
七、應急響應
(一)在應急狀態下,按照規定的信息報送時間,及時收集、匯總、報告有關情況,并與縣級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深入市場調查,及時分析、綜合情況,并向縣政府報告。
(二)根據市場應急狀態,及時向縣政府報告和提出應急措施。
八、應急措施
(一)當出現三級狀態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1、啟動應急專報制度。加強對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求狀態的監測,預測市場趨勢,并及時向縣政府報告。
2、增加供應量。啟動定點應急加工和運輸供應網絡,及時組織調配商品貨源,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二)當出現二級狀態時,除采取三級狀態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
1、調動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重點聯系企業。按照二級動用的原則,動用縣級生活必需品儲備。同時做好向市商務局申請動用市級和國家儲備商品的準備。
2、建議實施價格干預。會同縣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提出價格干預措施,報請縣政府批準后實施。
(三)當出現一級狀態時,除采取二、三級狀態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
1、動用國家儲備商品。向縣政府緊急報告,提請市商務局批準動用國家儲備商品。
2、實行市場干預。報請縣政府批準,實行市場臨時管制。報經縣政府批準停止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交易,并征購社會商品貨源,統一分配供應。
九、相關保證工作
(一)確保生活必需品的運輸暢通。生活必需品供應領導小組負責協調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門,對運輸生活必需品的車輛開辟綠色通道,確保通行及停靠方便開辟綠色通道,確保通行及停靠方便。
(二)依法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和質量衛生安全。縣商務糧食局會同縣市場監管、縣發改委等部門,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不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正常的市場秩序。
(三)做好輿論宣傳工作,穩定人心。對造謠、蠱惑人心者,配合公安機關調查,依法打擊。
農產品保供應急預案4
針對近期可能出現雪凝天氣,為確保低溫雪凝和春節期間期間市場供應總量充足、品種豐富、價格平穩、質量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工作目標
抓好畜、禽、蛋、奶、菜的生產、調度和貯備,確保雪凝期間市場供給總量充足、品種豐富、質量安全、價格平穩。
二、應急措施
(一)抓好畜產品生產:一是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確保一季度生豬出欄40萬頭以上、家禽出欄500萬羽以上、禽蛋產量0.9萬噸以上和奶類生產總量1.3萬噸。二是加強畜牧業生產指導,以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為重點,做好圈舍保暖、飼料儲備、自備電源檢修和油料儲備等工作,確保正常生產。三是引導養殖場(戶)加強飼草飼料的儲備,防止出現飼料短缺,避免因雪水侵蝕變質,同時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嚴格檢疫監管。通過上述措施,確保雪凝和春節期間可調控養殖基地存欄待宰生豬3.2萬頭、家禽440萬羽,禽蛋0.6萬噸,牛奶0.8萬噸能隨時調運,保證市場十天左右供應。
(二)抓好蔬菜生產:一是加強20多萬畝在土菜田間管理,確保兩節期間30萬噸蔬菜上市和2013年1-5月份蔬菜供應充足。二是加強蔬菜的田間管理,對因受凝凍災害無法恢復生產的及時做好以速生菜為主的補植補種工作,確保春節期間供應。三是發動農戶做好積雪清除工作,減少機械損傷。
(三)加強儲備。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超前準備,做好生豬、蔬菜的調運和儲備工作:
1、發揮嘉旺、光明等屠宰場和地利農產品物流園“蓄水池”作用,加強與生豬主產區和冬季蔬菜主產區的產銷銜接,積極組織貨源調入我市,加大生豬、蔬菜的儲備,確保每天生豬待宰存欄2000頭以上,蔬菜儲備2500噸以上。
2、啟動應急獎勵政策。加強對嘉旺屠宰場和地利農產品物流園進量和銷量的監測:一是對嘉旺屠宰場待宰生豬存欄量進行監測,當待宰生豬存欄量低于2000頭時,啟動我委可調控養殖基地存欄待宰生豬3.2萬頭的調運,并及時配合市商務局、物價局啟動外調補貼機制。二是對地利農產品物流園進行監測,當蔬菜連續3天蔬菜日進量低于800噸(含800噸)時,啟動運菜進場獎勵政策。
3、對我市畜、禽、蛋、奶、蔬菜主要生產基地進行監控,對運輸存在問題的地方給予及時解決,確保調運暢通,滿足市場供應。
(四)實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從2013年元月1日起,啟動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及時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和信息上報工作。
值班電話:
帶班領導:潘劍手機:
趙姝英 手機:
工作人員:張福友手機:
李卿 手機:
(五)加強價格監測。從2013年1月4日起,啟動從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農產品價格監測日報制,根據市場價格走勢和產銷供求動態,做好價格預測分析。
(六)按照“保供應、穩物價、惠民生”的要求,在全力做好2013年2月1日—5日“2013貴州·貴陽“迎新春”農產品直銷會”的同時,若出現雪凝氣 候持續的情況,將在我市主要農貿市場及社區啟動農產品直銷點,平仰菜價。
(七)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從2013年1月4日起,對我市蔬菜生產基地,養殖基地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加強對地利農產品物流園,嘉旺屠宰場等批發市場和屠宰場監管力度,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八)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保證信息暢通。加強與市商務局、市物價局及各區(市縣)農業局(蔬菜辦)等部門的信息溝通與反饋,實行部門聯動,信息共享,準確掌握產銷供求動態。
(九)加大督查力度,市農委紀委、監察要加大督查力度。確保各項保供措施落到實處,對不作為、亂作為導致嚴重后果的.要依法嚴肅處理。
三、組織機構和職責
成立貴陽市農委應對雪凝天氣農產品保供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總 指 揮:陳貴蜀(市農委主任)
副總指揮:劉光榮(市農委副主任)
彭玉榮(市農委副主任)
李江生(市農委副主任)
潘劍(市農委副主任)
余波強(市農委副主任)
羅華文(市農委紀委書記)
王祖澤(市農委總農藝師)
陳先睦(市農委總經濟師)
王為民(市農委機關黨委書記)
趙姝英(市農委黨委委員)
成員:各區(市縣)農業局(蔬菜辦)負責人、大型畜牧養殖企業負責人、地利農產品物流園負責人、市農委相關處室負責人。
各區(市、縣)農業局(蔬菜辦)要相應成立保障雪凝和春節期間農產品供給指揮領導小組,做好所轄區域內畜禽、蔬菜的生產指導、調度和保供給應急預案。明確專人負責做好轄區內農產品生產、銷售信息上報,確保信息暢通,實行應對雪凝天氣處置得力的上下聯動機制。
領導小組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向各小組下達指令。協調、督查各責任單位各項措施的落實;負責解決生產、調運中遇到的重大困難和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九個工作組,辦公室設在市場信息處,辦公室主任由潘劍副主任兼任。各組職責
1、辦公室職責:(負責人:潘劍、趙姝英;責任人:翁慶、徐進、甘昭輝)
負責傳達領導小組各項工作指令;統籌應急保供工作調度和信息收集、整理和發布;負責與市直相部門和各區(市縣)農業局的信息溝通與反饋;負責災情統計、核實上報。
2、蔬菜生產指導組職責(負責人:彭玉榮;責任人:朱小清)
負責組織蔬推站技術人員分赴各蔬菜基地,配合相關區(縣市)農業局(蔬菜辦)科技人員指導農戶抓好蔬菜生產,做好在土菜的管理和上市蔬菜調度;發動蔬菜營銷協會迅速組織,幫助農戶解決運菜受阻的問題。負責農產品直銷會的蔬菜產品組織。
3、畜產品生產指導組職責(負責人:劉光榮;責任人:張瑞文、張向鵬、金志強、方英)
負責與各區(市縣)農業局組織指導畜產品基地和龍頭企業的生產管理,加強規模以上商品豬、蛋雞、肉雞、奶牛養殖場及小區生產調度安排;負責指導畜禽養殖企業(養殖小區)的水、電、路和畜禽圈舍抗寒應急措施的落實和畜禽飼料、保暖等生產資料等工作;負責32000頭待宰生豬儲備及調運工作;負責做好嘉旺屠宰場日屠宰量的監測;負責做好有重大疫情和問題農產品的及時上報工作。
4、蔬菜保供和價格監控組職責(負責人:潘劍;責任人:尹麗芬、羅俊偉、張福友)
負責協調地利農產品物流園做好春節期間蔬菜、水果的保供工作和貨源貯備,制定極端氣候情況下,外埠蔬菜調運;負責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價格全程監測日報;負責地利農產品物流園“大路菜”日進量、畜產品基地和龍頭企業產量監控,做好供求信息上報和反饋。
5、后勤保障組職責(負責人:潘劍;責任人:鄧艷、朱福全)
負責應急預案資金保障和應急資金使用管理;負責保供車輛、燃油、搶險物資的調度和準備。
6、質量安全檢查組(負責人:潘劍;責任人:劉麗、周康)
負責做好肉、禽、蛋、奶、菜的質量安全抽檢、監測工作;發現有質量問題農產品要及時上報工作;
7、市場秩序執法組(負責人:羅華文;責任人:孫進)
負責加大春節期間的執法力度,集中開展農業生產資料生產、經營專項檢查,依法查處假冒偽劣的農業生產資料,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8、宣傳組職責(負責人:王為民;責任人:宋家玲)
負責聯絡媒體,實時發布農產品生產、供應情況,營造和諧氛圍;負責做好負面輿情收集并及時上報。
9、督辦督查組職責(負責人:羅華文;責任人:牛力飛)
負責對各工作組的工作進行督辦督察,對工作不作為造成重大事故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農產品保供應急預案5
為進一步做好農產品生產應急保障工作,市農業農村局結合本市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重點工作
(一)聚焦應急供應,著力提升蔬菜綜合產能。穩定設施蔬菜生產,引導擴大蔬菜面積,增加蔬菜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蔬菜穩產、災害預防、病蟲害防護等指導服務,使用良種良技良機良法,提高蔬菜產量。提前研判可能出現的災害性天氣,開展關鍵農情監測、預報和處置,有效防范、積極應對農業自然災害。(責任部門:種植業科,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高新區生態辦)
(二)聚焦科學調控,著力穩定生豬穩產規模。落實育肥豬保險、生豬良種補貼等扶持政策,鞏固擴大生豬穩產規模。落實非洲豬瘟各項防控措施,嚴格落實疫情排查制度,加強生豬及其產品調運監管,嚴防外疫傳入。指導養殖場完善防疫設施,建立隔離、消毒、封閉管理等制度,提升生物安全防護水平。(責任部門:畜牧漁業管理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法規科、動物衛生監管與防疫科,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市農業綜合發展服務中心動物疫控部,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高新區生態辦)
(三)聚焦依法監管,著力守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進一步落實屬地責任、監管責任、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行動,嚴厲打擊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行為。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持續加強農產品風險監測力度,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法規科、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高新區生態辦)
(四)聚焦突發事件,著力保障農產品應急供給。通過信息化等手段,及時、準確掌握本市農產品穩產規模、產量、上市周期,加強精準調控、及時供應。加強農產品價格監測,穩定市場預期。加強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確保“菜籃子”產品產得下、運得出、供得上。(責任部門:農產品生產應急保障專班全體成員,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高新區生態辦)
二、應急處置
(一)建立種植業生產保障體系。全市共建立50個農資保障小組,確保春耕備耕順利進行。其中16個農機合作社保障小組(本溪縣10家、桓仁縣5家、高新區1家),14個農資生產保障小組(本溪縣5家、桓仁縣5家、平山區1家、高新區3家),20個農資銷售保障小組(本溪縣6家、桓仁縣5家、平山區2家、溪湖區1家、明山區3家、南芬區2家、高新區1家),確保春播期間封控區農資供得上、農機能下地,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我市糧食生產指標播種面積75.75萬畝(其中大豆2.1萬畝)、產量達到6.5億斤的任務指標。(責任部門:農機(農墾)科、種植業科,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高新區生態辦)
(二)建立畜牧業生產保障體系。全市共建立9家飼料企業保障小組,并與外市建立應急保障體系,包括飼料企業5家、獸藥企業3家、疫苗企業9家,與交通部門建立聯系機制,對生產物資實行綠色通道,確保應急狀態下的飼料、獸藥、疫苗等生產物資運輸暢通。(責任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法規科,市農業綜合發展服務中心動物疫控部,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高新區生態辦)
(三)建立屠宰應急保障體系。全市共建立16個屠宰場保障小組(豬9家、牛羊5家、禽2家),對需要屠宰的畜禽協調到定點屠宰場進行屠宰。(責任部門:畜牧漁業科,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高新區生態辦)
(四)建立銷售保障體系。全市規模設施農業小區13家(20畝以上),主要生產草莓、西紅柿。全市現有畜禽規模養殖場122家,其中生豬58家、奶牛1家、肉牛13家、絨山羊13家、蛋雞23家、肉雞14家。與商務部門建立聯系機制,在生產的蔬菜、畜產品等農副產品出現滯銷時幫助農民解決銷售問題。(責任部門:種植業科、畜牧漁業科,各縣(區)農業農村局、高新區生態辦)
三、組織機構與職責
市農業農村局成立農產品生產應急保障專班,局長胡勇任組長,市農業綜合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士平任常務副組長,市局、中心、執法隊有關領導任副組長。成員部門有局辦公室、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科、畜牧漁業管理科、動物衛生監管與防疫科、農機(農墾)科、種植業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法規科、市鄉村振興局鄉村建設科,以及市農業綜合發展服務中心和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相關部門。
專班主要職責:負責農產品生產保障的領導、組織、協調工作;研究決定農產品生產保障重大決策和指導意見;研究解決農產品生產保障應急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日常事務。做好聯絡協調、后勤保障、檔案管理等工作。
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科:負責信息的.管理工作,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動物衛生監管與防疫科、中心疫控部:負責做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開展人畜共患疾病的動物疫情監測。
農機(農墾)科:負責農機作業機械化生產。
種植業科、畜牧漁業管理科:負責做好農畜產品穩產保供工作,負責行業疫苗報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法規科:負責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鄉村振興局鄉村建設科:負責結合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推廣使用衛生廁所。
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負責加大執法力度,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違紀問題,維護應急供應秩序;加強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及風險監測;做好動物及其產品輸入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