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暮江吟閱讀理解附答案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暮江吟閱讀理解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相關試題及閱讀答案
(1)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用鋪準確、形象。運用鋪字,表現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與江面的平靜,給人以安閑、舒適之感。
(2)、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答:可憐意為可愛。詩人看到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藍的天幕上懸掛著一張精巧銀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脫口而出贊美這可愛的夜晚。
閱讀練習二:
本詩的感情基調是沉醉和喜悅。
本詩哪個字用的好?
答:鋪字好。一是切景:鋪字形象而又準確的表現了此時殘陽斜照的角度和強度。二是切情:照字力度太強,鋪字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溫柔之感,表達了作者對此情此景的喜愛和陶醉之情。
閱讀練習三:
①詩人選取了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這兩組景物是 紅日西沉 、 新月初升 。
前兩句詩人抓住江面呈現出的 兩 種顏色,在景物描寫中寄予了詩人的 喜悅 之情。
②談談你對后兩句詩的欣賞:
答:可憐二字,透露出詩人無限喜悅之情,初三夜,正是上弦月,一個比喻月如弓,信手拈來一般,卻是何等傳神!大江之濱,草地之上,露水如凝,又是一個比喻露似真珠,尋常喻體,卻也傳達出無限生機,無限情意。
譯文
一道余輝鋪在江面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
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致的弓。
賞析
這首七絕是一首寫景佳作。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全篇用“可憐”二字點逗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評云:“詩有豐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微入畫”。《唐宋詩醇》評云:“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清代王士禎《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云:“麗絕韻絕,令人神往。”
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古詩暮江吟閱讀理解附答案】相關文章:
暮江吟古詩閱讀答案03-30
《暮江吟》語文閱讀答案06-12
白居易《暮江吟》閱讀答案及賞析09-02
白居易暮江吟古詩10-04
暮江吟古詩及翻譯07-20
古詩白居易的暮江吟09-29
白居易的古詩暮江吟07-29
暮江吟古詩賞析12-06
白居易《暮江吟》閱讀訓練答案及賞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