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傳-美滿家庭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處,至大之事愈宜平處,疑難之際愈宜無意。淑芳長女勉之。
這是1975年春,田家炳給遠在異國讀書的長女田淑芳的信。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田家炳在子女教育中體現(xiàn)的做事與做人的準則。
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廣東梅州,16歲輟學經(jīng)商,不到20歲便只身闖蕩南洋,不到25歲,便經(jīng)歷喪父、失兄、兩次財產(chǎn)被日本侵略者剝奪,但他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創(chuàng)業(yè),秉承父親玉瑚公的“勤、儉、誠、樸”的“家訓”,以《治家格言》為修身立命之本,最終成就大業(yè)。
田家炳牢記父親的教導,更從鄉(xiāng)親們對父母親的態(tài)度上,看到了父母的人格魅力,并不止源于言傳。父親教育他要珍惜身體,不挑食,不浪費,父親自己也吃帶皮的紅薯,捐錢修路,母親親自挑土背磚,一點都不比男人干的少;父親為調(diào)節(jié)鄉(xiāng)親的矛盾,自己出錢設(shè)和好酒,這些,比父親說幾倍的話的都有用,這烙在田家炳心中。為人父以后,田家炳除了不抽煙、不喝酒、不賭錢外,他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嚴謹檢點。
田家炳從小在父親的親自照料下成長,父親所教導他,盡“孝”,一是要孝敬父母之心,二是孝敬父親之身,孝的前提是敬。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他教育孩子首先要對父母要敬,即敬父母之心,然后才是敬父母之身,這才是孝順。田家炳定居香港時,已有九個兒子,兩房太太,還有老父母,這一家十幾口,田家炳是家長,他深知要讓孩子們孝敬,自己必須以身作則。他對母親照顧是無微不至,親自端湯盛飯,問寒問暖,孩子們都看在眼里,因此,對祖母也是孝敬有加。
祖宗雖遠,敬穆之心不可不存。每年過年,全家團聚之夜,田家炳都要親自拜祖。后來子女們都信了基督,田家炳就不要求他們對祖宗跪拜燒香,只要心存敬意,不拘形式。田家炳對孩子都是公正公開透明的,一視同仁。田家炳不管在外面的工作壓力有多大,從來沒有朝傭人發(fā)火或進行指責,就這樣,在田家炳的家里,十幾口人,從來就沒有過吵鬧之聲,沒有聽到過家里的任何人對傭人、園丁們的呵斥之聲,大家和投奔來的親戚,也相處得跟一家人似的。田家炳有香港的“橡膠大王”之稱,家財萬貫。可是,他四十多年來,吃的早餐就是兩片全麥面包夾果醬,他教育孩子們從小愛惜糧食,不準浪費,尊重別人的勞動。田家炳
作為一個住在香港最好地段的有著700平米有花園有泳池的大洋房的億萬富翁,可是,田家孩子口袋里零用錢較少,田家炳出門坐公交、地鐵,一生只有四套西服,田家這樣富有的大家庭,許多粗活,重活,都是自己家人親自手做的,田家炳兩位太太都是客家女子,以相夫教子為已任,總是把粗重之活往身上攬。
可是,田家炳對教育可謂傾囊相助。專辦公益事業(yè)的田家炳基金會1982年在香港成立20年來,在全國捐助了92所大學、166所中學、40所小學20所幼兒園和專業(yè)學校、1350間鄉(xiāng)村學校圖書室,其它惠及民生項目數(shù)百宗,田家炳的九個孩子,沒有一個對田家炳捐資、賣房子有疑義,沒有一個抱怨田家炳沒有留財產(chǎn)給他們,2001年,當八十三歲的田家炳毅然賣屋助學,田太太也理解支持他。就是這樣,田家炳堅信“留財予子孫,不如積德予后人”的古人遺訓。認為留給子女的財產(chǎn)太多,反而削弱子女吃苦的能力及向上的奮斗心。他相信留給子女的應(yīng)該是“知識”(接受高等教育,田家炳的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都是在香港讀完中學才到外國讀大學)和“志氣”(不倚賴父母,要他們創(chuàng)立自己的事業(yè),懂得做人處世,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賴)。
田家炳毅然放棄當年在印尼蒸蒸日上的事業(yè),全家移居人地兩生的香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接受中華文化的教育。他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學講“客家話”,常常用“寧賣祖宗田,莫賣祖宗言”勉勵子女。
田家炳深知健康是人生重大的財富,關(guān)系到個人的生活豐盛和事業(yè)發(fā)展。在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中,注意健康飲食和做適量運動,非常自律,風雨不改。田家炳90多歲了,身體依然那么健康,他認為養(yǎng)身,首先是要是養(yǎng)心,養(yǎng)生,首先要做到心安理得,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心安了,不管吃什么,都會轉(zhuǎn)化成營養(yǎng)被身體吸收利用,如果心不安,總做壞事,不管吃什么山珍海味,都不會化成對身體有利的營養(yǎng)的,這就是田家炳獨特的養(yǎng)生之道!
田家炳不僅是物質(zhì)上的億萬富翁,更是精神上的億萬富翁,他的這筆財富,不僅給現(xiàn)世人帶來福祉,更會澤被后世,使他成為一代賢圣。
(1)下列對本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 )(5分)
A.從田家炳1975年春給女兒田淑芳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寬容、平和的為人處事原則和充滿著
辯證法思想。
B.田家炳作為億萬富翁,不斷獲取財富,又投入大量資金致力于公益事業(yè),是淡泊名利的企業(yè)家的典型。
C.田家炳不要求子女對祖宗跪拜燒香,主要原因是他能夠?qū)捜菔芪鞣轿幕绊懙男氯藢鹘y(tǒng)拜祖文化的摒棄態(tài)度。D.田家炳自己和子女生活上的儉樸與在公益事業(yè)上的大方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熱愛教育事業(yè)、樂善好施的美好形象,他獨特的幸福觀值得處于浮躁的社會風氣中的人們認真審視人生。
E.田家炳一生事業(yè)輝煌,卻能牢記并恪守家訓,他雖然娶二房太太有違當時的道德要求,但瑕不掩瑜,他仍然是中國企業(yè)家中的道德楷模。
(2)本文主要是寫田家炳的故事,前文又寫他的父親玉瑚公。請概括玉瑚公的子女教育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6分)
(3)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田家這樣一個大家庭更是矛盾紛爭在所難免,可是田家炳的大家庭卻如此幸福美滿,你覺得有哪些原因成就了這個家庭的幸福美滿?(6分)
(4)田家炳下南洋、移居香港,為企業(yè)的發(fā)展不斷打拼,歷經(jīng)坎坷,他自己和家人從不貪圖享受,把個人的大量資產(chǎn)捐給公益基金會,甚至到了83歲還賣屋助學,如何理解田家炳的這種價值觀和幸福觀?精神上的億萬富翁田家炳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8分)
參考答案
(1)選D項3分,A項2分,B項1分。(B項“淡泊名利”不準確,他做公益事業(yè)也可以說有對聲譽的重視;C項 “對傳統(tǒng)拜祖文化的摒棄態(tài)度”有誤,應(yīng)為“尊重子女的敬祖方式”;E項“有違當時的道德要求”有誤,時代不同要求不同)
(2)(每個要點2分)前文寫玉瑚公的子女教育有兩大特點:①不僅是言傳,更注重身教;②注重引導子女首先從內(nèi)心尊敬,然后在行動上孝順父母;這樣寫充分體現(xiàn)田家炳的子女教育風格深受父親的影響,說明田家身教勝于言傳的良好家風代代傳承。
⑶(每個要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以下原因成就了田家炳這個家庭的幸福美滿:
①田家炳牢記父親的教導,以敬、孝治家,對待子女平等、公正,做到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②田家炳注重身教勝于言教,尤其在孝敬長輩方面以身作則,為人父以后,不抽煙、不喝酒、不賭錢,言行非常嚴謹檢點,勤儉立身,生活不貪圖享受;③田家
炳兩位太太都很賢惠,相夫教子,沒有闊太太的架子,“總是把粗重之活往身上攬”; ④注重身體健康——注意健康飲食和做適量運動保養(yǎng)身體,心里安定——儉樸淡泊,樂善好施,捐助教育,以無私奉獻為樂,令人敬佩;⑤由于田家炳一直很尊重妻子和子女,妻子和子女都對他捐資、賣屋助學的善舉理解支持,沒有一個孩子抱怨田家炳沒有留財產(chǎn)給他們,家庭自然團結(jié)和睦。
(4)(每個要點2分,符合大意即可得分)
(一)分析田家炳的價值觀和幸福觀:
①田家炳的作為一個事業(yè)輝煌的企業(yè)家,他追求財富的目的并不是個人和家庭的奢侈享受,而是回報社會,奉獻他人,他把奉獻社會作為人生價值的標尺,傾囊捐助教育,他達到了教育公益事業(yè)的巔峰;②田家炳作為腰纏萬貫的富豪,選擇不留財產(chǎn)給子女是為了不要削弱子女們吃苦、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他選擇的是讓子女獲得良好的教育,自立自強,懂得做人處事;
③田家炳和家人把身體健康、家庭充滿友愛歡樂、生活勤儉當做幸福,而不是以揮霍享受財富為樂。
(二)精神上的億萬富翁田家炳給我們的啟示:
①人生的最高價值是自己能夠常常想到他人的利益,能為他人無私貢獻,人生的價值與個人的社會貢獻率成正比;②物質(zhì)上的圖享受可能使得一個人懶惰和失去斗志,追求精神充實乃幸福的更高境界,享受天倫之樂、擁有和諧美好的家庭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也是一個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chǔ)。
【田家炳傳-美滿家庭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太原王傳》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06-14
《王維傳》的閱讀理解11-25
背影的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02-07
《時光》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03-19
閱讀理解題及參考答案03-19
背影的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03-29
荔枝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04-13
《包容》閱讀理解參考答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