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竹君先生傳》閱讀以及答案
朱竹君先生傳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興人,字美叔,又字竹君,與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進士,授編修,進至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安徽學政,以過降級,復為編修。
先生初為諸城劉文正公所知,以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會上下詔求遺書,先生奏言翰林院貯有《永樂大典》,內多有古書世未見者,請開局使尋閱,且言搜輯之道甚備。時文正在軍機處,顧不喜,謂非政之要而徒為煩,欲議寢之。而金壇于文襄公獨善先生奏,與文正固爭執,卒用先生說上之,四庫全書館自是啟矣。先生入京師,居館中,纂修《日下舊聞》。
未幾,文正卒,文襄總裁館事,尤重先生。先生顧不造謁,又時以持館中事與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見上,語及先生,上遽稱許朱筠學問文章殊過人,文襄默不得發,先生以是獲安。其后督福建學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歸數月,遂卒。
先生為人,內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稱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過,輒復掩之。后進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嘗無客,與客飲酒談笑窮日夜,而博學強識不衰,時于其間屬文。其文才氣奇縱,于義理、事物、情態無不備,所欲言者無不盡。尤喜小學,為學政時,遇諸生賢者,與言論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諄勤,去而人愛思之。所欲著書皆未就,有詩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識竹君先生,因昌平陳伯思。是時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論事,摩厲講學,其志誠偉矣,豈第欲為文士已哉!先生與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極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內,豪逸過伯思,而伯思持論稍中焉。先生暮年,賓客轉盛,入其門者,皆與交密,然亦勞矣。余南歸數年,聞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歿年才逾五十,惜哉!當其使安徽、福建,每攜賓客飲酒賦詩,游山水,幽險皆至。余間至山中崖谷,輒遇先生題名,為想見之矣。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
B.朱筠為人內友愛兄弟,外喜好交游。待友誠懇,提攜后進,后進之士多因他的稱許而得名。
C.作者在二十多歲時就認識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談論。他認為朱竹君志向偉大,才能卓越,不到五十歲就早逝令人感到痛惜。
D.文中陳伯思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與朱筠一樣“皆高才耽酒”。文中寫伯思即是在襯托朱筠。
4.C (第:只,僅)
5.B (A項中,前一個“以”為介詞,憑借;后一個“以”為連詞,相當于“而”。 B項兩個“之”均為助詞,定語后置標志。 C項前一個“者”為助詞,放在后置定語后面;后一個“者”為句末語氣詞。D項前一個“于”為介詞,在;后一個“于” 為介詞,跟。)
6.C “不到五十歲”錯。原文“先生歿年才逾五十”。
【《朱竹君先生傳》閱讀以及答案】相關文章:
《朱竹君先生傳》閱讀答案06-02
《朱竹君先生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2-20
朱竹君先生別傳閱讀附答案06-12
《朱竹君先生別傳》閱讀及參考答案11-19
《朱竹君先生別傳》節選閱讀練習題05-01
朱竹君先生別傳原文及譯文解析06-19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興人,字美叔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先生姓朱,諱筠,字竹君閱讀答案及譯文06-30
先生的閱讀理解以及答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