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世界需要中國新思想》的閱讀題及答案
世界需要中國新思想
樂黛云
①1937年,林語堂用英文寫了一本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書《生活的藝術》。書一出版就引起轟動,持續52個星期位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在美國重印40多次,被翻譯成10多種不同的文字。這種現象說明世界需要于中國的,是不同于他們自己原有思想的另一種思想,不同于他們慣常生活方式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②但是,百余年來,我們很少有這樣的自覺。對中國文化來說,通過今人的自覺,從深厚的中國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中國新思想,是根本之道。
③當代世界深陷各種沖突之中。從軍事戰爭到經濟戰爭,從資源爭奪到社會斗爭,從國際沖突到文化對峙,如何克服沖突、形成合作,是人類一直未能解決的最大問題。
④中國先哲認為,個人無法獨立生存,人的初始狀態就是與父母和他人的關系,這首先就是一種社會合作狀態。社會的基因不是個人,而是人與人的關系。我國學者從中國文化的這個立場出發,參與世界大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這種出發點已引起國際學術界重視。中國學者李澤厚在《倫理學綱要》中,提出了中國文化的情本體,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國的情理與西方理性的討論,也引發西方文明對自身的反思。
⑤中國文化的影響,并不是按我們的主觀愿望設計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盤點心,而是在長期互動過程中,通過相互影響和雙向自由選擇逐漸形成的。中國文化面向世界,與他種文化進行對話溝通,已有悠久的歷史。18世紀以來,中國文化通過伏爾泰、萊布尼茲、榮格、白璧德、布萊希特①等人吸收,包括誤讀和改寫,才真正進入西方文化主流。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
⑥當西方學者吸收中國文化時,首先不是大量知識的掌握,而是一種靈感的共鳴,需要從各自的需要和文化處境出發。我們必須重視長期以來跨文化交流的歷史,尊重對方的處境、意愿和興趣,而不是主觀地強加于人。同時也必須看到,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一些認識,雖然本來就是真知與誤解并存,自有其片面性,但這些認識也給我們提供了嶄新的異文化視角,大大加深了我們對自己文化的認識。
⑦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須看到我們所說的復興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偉大文明的'復興,我們所說的發展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發展,這種復興和發展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我們有能力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性的貢獻,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長處而不失去自我。這就是我們面對世界文化的根本出發點。
[注]①伏爾泰(16941778):法國哲學家、文學家,18世紀啟蒙運動的領袖之一。萊布尼茲(16461716):德國哲學家、數學家。榮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病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白壁德(18651933):美國文藝評論家、教育家。布萊希特(18981956):德國劇作家、詩人。
10.下列對文章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寫《生活的藝術》一書在國外的暢銷,引出世界需要中國新思想這一論題。
B.中國新思想根植于中國文化,是解決國際沖突、文化對峙等重大問題的根本之道。
C.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在互動中逐漸形成的。
D.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新思想的創生對于中國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積極的意義。
11.第④段以李澤厚為例,其論說目的是什么?請根據全文簡要分析。(3分)
12.怎樣才能促進中國文化進入西方文化主流?根據全文從中國文化的角度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0.B(是解決國際沖突、文化對峙等重大問題的根本之道,于文無據。)
11.①說明從中國文化的倫理立場出發,中國學者參與世界大問題的討論才能產生國際影響力。②說明世界需要的正是中國有別于西方的另一種思想。(第一點1分,第二點2分;意思對即可。)
12.①提高中國文化自覺,創生中國新思想。②關注異文化視角及其給我們的啟迪,汲取其他文明的長處,提升中國文化的實力與影響力。③重視西方的需要和文化處境,積極主動推廣中國文化。
(甲)13.A E(A.這已成為它的沉重負擔,為此它內心充滿茫然有誤。E.過去與現在不同活動的對比有誤。)(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文章《世界需要中國新思想》的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文章瑕的閱讀題及答案11-13
文章風箏閱讀題答案10-23
李約瑟:他讓世界發現理性中國閱讀題及答案04-11
中國之道的閱讀題答案07-16
中國的茶閱讀題及答案10-02
呵護世界閱讀題及答案03-19
談生命文章閱讀題答案10-03
中國文章閱讀和答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