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游吳越閱讀訓練及答案
送友游吳越
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
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注釋】①吳越,指今蘇杭一帶。
②吳:指現在浙江一帶。
③火:繁榮、熱鬧的景象。
④必經年:泛指要待很長時間,客人樂而忘返了。
(1)頸聯描繪了吳越水鄉怎樣的景象?試作具體分析。(4分)
(2)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頸聯著眼于寫水鄉市鎮的繁榮。(1分) 夜市是吳越物產豐富、商業繁榮的一大標志,而橋邊夜市,更是水鄉特有風情。獨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又能與橋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詩情畫意。(2分) 春風寺外船,令人想見春風吹拂、臨水寺前游船輻輳的景象,這是水鄉又一特色。(1分)(意思對即可)
(2)全詩借送友游覽吳越一事,(1分)抒發了作者對吳越水鄉美好風光的熱愛和向往。(1分)也熱切地期望友人能盡興飽覽和體味吳越水鄉的美好風情。(1分)(如寫到抒發作者對友人離去之后的思念、牽掛之情的.也可給分。)
閱讀練習二:
1、這首詩表現了吳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橋邊火,請賞析火這個字的妙味。
參考答案:
1、江南水鄉,風光秀美,物產豐饒,市鎮繁榮,民風淳樸。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而火與橋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詩情畫意。
作者:
杜荀鶴
(846~904)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黃巢起義爆發,他從長安回家。后游大梁(今河南開封),獻詩于朱溫。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進士。得第后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受田頵重視,用為從事。田頵敗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杜荀鶴提倡詩歌要繼承風雅傳統,反對浮華,其詩語言通俗、風格清新,后人稱杜荀鶴體。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
賞析:
這是一首向友人介紹吳越美好風光的送行詩。吳越,指今蘇杭一帶。這里田園沃饒,山川佳麗,歷來為人稱道。
開頭兩句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點明吳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寫,乃兩地共有的特色。
頷聯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點明桔和蓮,別處也有,而吳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園多種、無水不生。詩人選取桔和蓮為代表,也頗為精當。桔和蓮皆吳越名產,而桔生陸上,蓮出水中,又可從而想見吳越地區水陸風光俱美。
頸聯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則著眼于寫水鄉市鎮的繁榮。吳越水鄉,市鎮大都緊挨河港。不寫日市寫夜市,只因夜市是吳越物產豐富、商業繁榮的一大標志;而橋邊夜市,更是水鄉特有風情。夜市的場面形形色色,獨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而火與橋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詩情畫意。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古寺是游人必到之處。春風寺外船,令人想見春風吹拂、臨水寺前游船輻輳的景象,這是水鄉又一特色。
結尾兩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一個偏字特別介紹了吳越人情之美。如此旖旎的風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鄉游子自然居必經年,樂而忘返了。
這首詩清新秀逸,像一幅色彩鮮明的風俗畫,是送別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送友游吳越閱讀訓練及答案】相關文章:
送友游吳越閱讀答案10-29
杜荀鶴《送友游吳越》閱讀答案及原文賞析12-29
杜荀鶴送友游吳越詩歌賞析06-12
杜荀鶴唐詩《送友游吳越》賞析10-11
杜荀鶴《送友游吳越》全詩賞析及翻譯06-19
“游之日”閱讀訓練及答案11-15
與真理為友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03-24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訓練及答案12-30
《寶山記游》閱讀訓練及答案12-17